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90年代天体物理学》李启斌,李宗伟,汲培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70余万字800多页精装不定价51.5元90年代是跨入21世纪的关键10年,90年代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黄金时代,是天文发现的时代;有人称这10年为天文学史上20世纪...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人类只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过水手10号探测器“访问”水星。水手10号分别于1974年3月29日,1974年9月21日和1975年3月16  相似文献   

3.
光谱分析窥“天机”李良众所周知,天文学研究主要是以各种天体为对象,即观测研究来自天体的信息。可见光是人们最早、最容易接收到的天体信息。1829年法国人尼普瑟和达盖尔合作发明了照相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照相术的发展,人们基本上用不着仅靠眼睛来...  相似文献   

4.
恒星有众多物理参数:距离有远有近,星光有明有暗,自行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温度有高有低……究竟什么更能代表它的物理特性呢?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哈佛天文台台长皮克林决定从研究恒星的光谱着手,为此他组织了一个纯粹由女性组成的“娘子军”研究小组,他...  相似文献   

5.
朦胧的世界     
朦胧的世界──冥王星卞毓麟冥王星发现于1930年,人们曾欢呼它为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在美联社评选的1930年世界十大新闻中,“发现第九颗大行星”亦济身其列。可是人们至今对这个晚俄的世界依然知之甚少……序曲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根据法国天文...  相似文献   

6.
人马座中的三片“树叶”──M20·朱悫编译·人马座中有许多壮观的星团和星云(参见图),其中M20(NGC514)尤为美丽动人。它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发射星云,由一大团发光的氢气气体云和位于其前面的尘埃云组成。1747年法国天文学家勒让蒂尔首先观测到这个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的使者——空间探测器对于地球的兄弟们陆陆续续都进行过拜访,惟独冥王星是个例外,因为冥王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目前美国宇航局预定于2006年1月发射一颗前去拜访冥王星和科伊伯环带的探测器“新视野”号,2015年7月将飞临冥王  相似文献   

8.
宇宙自然选择学说简介许梅为什么宇宙会是我们观测到的这副样子?为什么它具有目前已测知的那些基本常数值难‘?这是许多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工作者孜孜求解但又不易阐明的难题。80年代初,在宇宙创生大爆炸框架下发展了目前最为流行的暴胀宇宙模型: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  相似文献   

9.
杨彬  高健  朱进 《天文学进展》2002,20(1):104-106
2001年6月11-16日在意大利巴勒莫召开了小行星领域近1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专业会议“小行星2001-从皮亚齐到第3个千年”(Asteroids2001:fromPiazzi to the 3rd millennium)国际学术会,与会者几乎涵盖了小行星研究领域内各个方面的专家。会议旨在交流当前学术界对小行星的研究和认识,讨论该领域里的最新进展及热点前沿问题。简要介绍了会议情况,突出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新成果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谈谈2000年的世纪“归属”许邦信1993年8月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名委”)所属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开会期间,讨论了关于“世纪”的起始问题。部分与”会者认为“世纪”应从“0”年起始,2000年应是ZI世纪的第1年。新华社为...  相似文献   

11.
今天所说的“星座占卜”,是西方占星术的一种简化形式。占星术反映的一种幼摧的世界观,是从远古到17世纪科学革命以前的观念。科学进展和社会科学研究早已否定了占星术所依赖的基础,但在大众层面上,这种迷信依然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2.
张冰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1996,14(4):315-331
在本文中先简要介绍了80年代以来射电脉冲星方面的观测进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射电脉冲星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包括空间分布,传播特性,时间特性,脉冲轮廓与偏振以及频谱特性等,并详细综述观测资料对我们提供的信息及给我们的启示,为理论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牵心动魄话彗星卞德培20世纪的特大天文事件,毫无疑问,包括了在“众目旺旺”之下,“苏梅克一利维9”董星,不惜以自行毁灭为代价,向巨大的木星迎头撞去。这在天文观测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香星撞行星的记载,可是,由于普星形状奇特等原因而引起广泛注...  相似文献   

14.
从10年前谈起 2000年8月号美国《天空与望远镜》杂志,以封面故事刊登了PK摄影并撰写的“世界大望远镜”报导文章,其中PK和美国编辑们还设计了“20世纪大望远镜”海报,向己经过去的20世纪道别,也为刚刚到来的21世纪祝贺。在这张海报中,有着PK在90年代花了10年功夫,走遍全世界所拍摄的各大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  相似文献   

15.
有关天文的节日太阳节从1977年起,墨西哥在全国技术研究所的倡议下,每年3月20日举办太阳节。节日期间,展出利用太阳能和观测太阳的新成果。月亮节1967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阿波罗一11号”宇宙飞船,并于7月20日下午,首次完成了人类登月壮...  相似文献   

16.
“国际紫外探测者”(IUE)把七十年代的紫外观测推上了顶峰。也许是IUE太过成功。导致八十年代该领域的航天活动相对沉寂。这十年里,唯一一颗成功的紫外卫星是苏联和法国合作的“天文1号”(Astron-1)。该卫星于1983年3月23日发射,工作到1989年夏天。其主要仪器是一架80厘米口径的紫外望远镜,同时兼顾X射线观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载天文台开启了新的紫外观测纪元。  相似文献   

17.
水星是九大行星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它与太阳的角距离很小,因此,它经常和太阳同升同落,经常会被强烈的太阳光辉淹没,我们要见水星一面很不容易。尽管20世纪70年代“水手”10号探测器对金星探测之后又对水星进行了“顺访”,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远不如火星,甚至不及金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广为宣传的大爆炸宇宙理论似乎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从“大反弹”开始的,即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前,已经有一个宇宙“前世”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天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基本上弄清了恒星的“来龙去脉”:它们从弥漫星云收缩凝聚,逐渐变为主序星,大质量的主序星在度过了它那辉煌的“黄金时代”后变为蓝超巨星……最后成为“超新星”,这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终于使恒星彻底解体,大部分物质又重新变为...  相似文献   

20.
一.能探测到总星系的边缘吗? 通常把我们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Metagalaxy)。也有人认为,总星系是一个比星系更高一级的天体层次,它的尺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天文学家们已观测到了不少遥远的天体。例如,一个红移值z=5.64的天体就意味着我们见到了122.8亿年以前古老宇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