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河试验区沙漠和戈壁的总体输送系数   总被引:42,自引:18,他引:42  
左洪超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2,1(4):371-380
本文利用黑河试验(HEIFE)1990年8月16日—9月15日的观测资料,对沙漠和戈壁的总体输送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和戈壁的中性总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10~(-3)和1.6×10~(-3),对应的粗糙度分别为4.5×10~(-3)和1.7×10~(-3)m。中性总体输送系数随风速无明显变化。 文中还求得总体输送系数与总体理查逊数及粗糙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并利用黑河试验其它时段的观测资料对它的适用性做了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2.
朱岗昆 《气象学报》1951,22(1):37-41
(一)火箭探测高空 寻常大气球所能抵达的高度,不过35公里左右,但利用火箭(The V-2 Rocket)发掘高空秘密,现已达及150公里,来日自更可向上发展。按火箭携带仪器上升,可研探高空气压、气温、太阳光谱、宇宙线及游离层诸问题。据H.E.Newell 氏(1948)发表,在新墨西哥(New Mexico)白沙场(White Sands)放测结果:气压在25公里处为20±3 mm.Hg,至52公里为0.50±0.05 mm.,而在120公里左右,仅为3.5×10~(-5)(±1×10~(-5))mm.;温度在20公里处约为215°K,至50公里升至320°K,至70公里复降至180°K,再上,便又逐渐上升。太阳辐射抵达地面,因受高空臭氧层等吸收作用,太阳紫外短波部分仅限于2900A 左右,但利用火箭携带光谱仪在极高高空摄影,现已展及2100A,将来改进,尚可望研讨太阳光谱之极紫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微气象站实测的梯度资料和大叶阻力相似沉积模型,计算了农田和森林下垫面大气污染物的干沉积速率,并将此模型嵌套到区域酸性沉降模式系统(RegADMS)中,模拟获得中国地区11种大气污染物干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率(Vd)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物种的干沉积速率一般白天大于晚上,冬春季大于夏秋季节.大气污染物Vd也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中国地区SO2、HNO3、NO、NO2、NH3、O3、H2O2、TSP、PM10、SO2-4和NO-3年平均Vd分别为0.35士0.004、1.77±0.01、6.5 ×10-5±2.0×10-7、0.07±0.0007、0.28土0.003、0.20±0.001、0.54±0.002、7.2±0.0005、0.44±0.0005、0.25±0.0005、0.27±0.0008cm s-1.各种下垫面上粒子Vd差别不大,气体污染物在各下垫面上的Vd有所不同,表现为HNO3、NO2、O3的Vd在森林和草原上较大,而SO2、NH3、H2O2的Vd在水面上较大,NO的Vd都很小,且在各种下垫面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曲绍厚 《气象学报》1988,46(4):452-460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1986年10月至12月在菲律宾以东6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6个连续测站上(146°E,0°;145°E,0°;150°E,0°;140°E,5°N;145°E,5°N;150°E,5°N),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动量通量(特别是曳力系数C_D)、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这一海域上的曳力系数值C_D=(1.53±0.25)×10~(-3);该海域总是将其贮存的热量以感热形式特别是以潜热形式输送到大气中(其中感热输送仅占10%,其余主要为水汽潜热输送),使该海域成为地球上不可多见的热源。  相似文献   

5.
非急流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芳 《气象》1987,13(9):34-37
本文分析了1986年6月11—12日和29—30日影响安徽省的两次非急流暴雨,为了进行比较,对同年6月21—23日和7月15—18日影响安徽省的两次低空急流暴雨也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造成两次非急流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线涡旋系统。在这种形势下,虽然水汽输送条件较弱,只要有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大气不稳定存在,同样可以产生暴雨。但非急流暴雨发生的范围和强度较急流暴雨小,且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非急流暴雨和急流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当850hPa层ζ>5×10~(-5)S~(-1)或D≤-3.7×10~(-5)S~(-1)时,且满足ω_(500)≤-10×10~3hPa·S~(-1)和A≥15℃,即使无低空急流存在,也会产生暴雨。这些特征量和可降水定量计算等均可为客观预报非急流暴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判据。  相似文献   

6.
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在古田水库建立的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为主,包括稠密地面雨量站网等人工增雨综合监测技术系统,结合古田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研究对流云降水量、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研究表明:①试验区对流云自然降水效率平均约为1222×103m3,最大为1626×103m3;②人工催化后18~36 min,平均降水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每次作业降水量增加395.5×103m3;相对增加28.36%,最大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为972×103m3和59.78%;③每次作业水库入库流量增加143×103m3;④综合12年(1975~1986)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和2004年古田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效果分析,可以认为对流云云内含水量大,有明显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briefs a method of measuring lightning radiation field with a fast antenna and narrow bandwidthreceivers, the first return stroke parameters and the spectrum distribution from 2 kHz to 20 MHz for bothground discharges and cloud discharges are calculated. The peak radiation field of first return stroke, normalized to 50 km, is (15.2±8.4)V/m. Below 1 MHz, thetotal energy radiated by the first return stroke is (0.8±1.6)×10~5J, the peak power is (0.8±1.0)×10~10W, thepeak current is(27.8±17.1)kA, and the peak current derivation is (109.3±91.5) kA/μs. The peak spectral amplitudes appear between 4 kHz to 10 kHz for ground discharges and 20 kHz to 80kHz for cloud discharges. From 10 kHz to 3.0 MHz, the spectral amplitudes of the ground discharges decreasein 1/f, and from 3.0 MHz to 20 MHz, in 1/f~2. Below40 kHz, the ground discharge is the main lightningradiation source; and above 40 kHz, both discharges behave similarly. A few special phenomena were found and explained preliminarily.  相似文献   

8.
自制雨量传感器校验记录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秋 《气象》2005,31(11):88-88
1问题的提出《规范》规定雨量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精度检查,当测量误差>±4·0%时要调整基点。但是,由于目前没有给台站配备雨量传感器现场调整测试设备,台站在进行注水校验和调整基点过程中只能借助采集器或数据处理微机显示的降水量数值进行比较,因此而注入的水量也被当做“雨量”记录到了自动站实时上传文件中。这个文件的内容台站是无法更改的,在实时数据传输中为校验而注入的水量均被当做“雨量”上传到了中心站。比如,50833站2004年7月4日晴,09时~12时之间调试雨量传感器时误将10时42·5mm、11时38·4mm、12时19·9mm人工加入的…  相似文献   

9.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Regional Acid Deposition Model(RADM)driven by meteorologicalfields derived from Chinese Regional Climate Model(CRegCM)is used to simulate seasonal variationof tropospheric ozone over the easter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1)Peak O_3 concentration moves from south China to north China responding to the changing ofsolar perpendicular incidence point from south to north.When solar perpendicular incidence pointmoves from north to south,so does the peak O_3 concentration.(2)In the eastern China.the highest O_3 month-average concentration appears in July.thelowest in January and the medium in April and October.The pattern mainly depends on the solarradia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O_3 precursors NO_x and NMHC and the ratio of NMHC/NO_x.(3)Daily variations of O_3 over the eastern China are clear.Namely,O_3 concentrations rise withthe sun rising and the maximums appear at noon.then O_3 concentrations decrease.The highest dailyvariation range of O_3 appears in summer(40×10~(-9) in volume fraction)and the lowest in winter(20×10~(-9) in volume fraction).(4)Daily variations of O_3 over the western China are not clear.The daily variation range of O_3 isless than 10×10~(-9) in volume fraction.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88,14(12):61-63
.。。._‘.。..。“。”。“。..0..。…。..”.“。”。“。“。…。..”。”。”。..。”。(8一25) 综合评述‘_二、一~一、」‘L~~,。,‘~‘,、,,,、- 阅、。”~冬小麦赤裸病与北太平洋海沮场的相关分析及其 理经脸正交函数‘EOF’)方法及其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预报“……”…”..…”.·..……”·“·“…”·”·(8一31)叹中的应用:t’’·一二‘““一,”·“·”·“···“·”一(5一3)使用单部雷达探测资料进行甚短期降水预报“…(9一8) 大气的内外强迫源和西风指数的变化··”···“一(8一3)及玉米土钡水分指标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一次晴空气溶胶粒子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绍钦 《气象》1987,13(5):19-22
1982年夏季,我国第一架装有PMS粒子测量系统的气象科研考察飞机在西安市首次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考察。本文仅对6月8日西安城市晴天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晴天气溶胶粒子(直径0.5-8μm)浓度值范围在4×10~0-3.8×10~1个/cm~3,分布趋势随高度递减,逆温层对粒子垂直输送有阻滞作用。同时对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及谱分布函数作了探讨,并对一些参数进行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2.
1 代危航空报中GGggW_2编报问题 例1:P2_s~(13)—2~(37) 2_s~(53)— 03时第一份航危报,此时如何报GGggW_2? 分析:根据(78)气业字第13号附件二(三)6规定GGgg报××××的条件是1)有危险天气存在,2)其发生时间是观测前。例中03时观测已有危险天气存在,主要问题是其发生时间是观测前还是观测时,显然雷暴在03时观测前已发生,但这段时间发生的雷暴对03时是否应发代危报无决定作用,故03时存在危险天气其时间应视为2~(53),与观测前是否有雷暴无关,GGggW_2应报02538。若例中雷暴的前段终止时间为2~(38),则根据雷暴记录的规定前后两段应视为同一次雷暴过程综合为R2_s~(13)—此时,GGggW_2应编报××××8。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CEP 1°× 1°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多源资料对 2020 年 11 月 18~19日发生在内蒙古东南部罕见历史极值特大暴雪事件的背景下通辽市冻雨灾害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发生时段,各站地面气温稳定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1℃~-2℃,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较小,占总量的25%,强度在2mm/h以下。550 hPa至450 hPa之间存在干冷空气侵入,湿层深厚达550hPa,存在双逆温层结,近地层930 hPa(-4℃)至860hPa(3℃)存在强逆温层,其暖层最高气温为2℃至4℃,冷层最低气温为-2℃至-4℃,气温零上和零下两个层结在探空T-lnP图中面积相当,存在典型的“冷-暖-冷”层结特征。近地层冷垫是强冷高压南侵,受到江淮气旋和地形阻挡,在平原地区堆积形成,有持续的近地层冷平流补充条件重要,冷平流强度在-10×10-5℃.s -1至-20×10-5℃.s -1。中层暖区融化层是700、850hPa低涡前部,西南暖湿低空急流顶端到达冷垫上空并沿冷垫爬升叠置形成,持续的暖平流特征明显,暖平流强度在10×10-5℃.s -1至20×10-5℃.s -1。两层之间具有明显的锋区特征,雷达观测在冻雨区具有明显的回波强度增大的特征。最后讨论了冻雨复杂的成因和多种气象条件影响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方法在业务预报中,主要选用 B 模式20时500毫巴48小时涡度预报图,700毫巴48小时水汽通量预报图,700毫巴36小时全风速预报图。通过1985年5月14日至7月15日的试报,效果比较理想。经统计每次降水前期B 模式预报,水汽通量高值由南向北伸展,100×10~(-1)克/秒·毫巴·厘米线伸到36°N以北,正涡度大多是由西或西北向东移或东南移,降水地区西北部涡度值大于+10×10~(?)/秒,全风速轴线一般呈东北—西南向或东西向,风速大于8米/秒。  相似文献   

15.
1 设备和方法试验设计 5个O3浓度 ,分别为处理A :2 0 0× 1 0 - 9、处理B :1 0 0× 1 0 - 9、处理C :50× 1 0 - 9、处理D :背景大气中的O3浓度 ( 2 5× 1 0 - 9~ 48× 1 0 - 9,并随天气情况和昼夜变化 )、处理E :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纯净空气 (O3浓度低于 1 0× 1 0 - 9)。冬小麦种子 (京冬 6号 )于 1 998年 1 0月 3日在直径 36cm ,高度 2 6cm的瓦盆中播种。盆内土壤质地均匀且一致 ,全生育期管理方法相同 ,水肥条件适宜 ,无病虫害和杂草危害。1 999年 4月 3日 (起身—拔节 )开始进行不同O3浓度的熏气处理 ,熏气时间为每天 9:0…  相似文献   

16.
ZSQ—1(123)型天气图传真机已逐步配置到部分县气象站,投入业务使用,本站使用以来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快速简单的调机对相法如何调到最佳的频率信号,按操作规程,是应提前10—15分钟预热收讯机或定频接收机以及123传真收片机。此时可利用123传真机上的示波管,观看是否调到最佳频率信号。调谐接收机时,在示波管上会出现二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动观测系统资料及物理量场,分析了厦门高崎机场2002年12月19日冰雹天气过程.发现冰雹发生前气温呈先升后降的特征,海平面气压显现出陡降陡升的"漏斗状";降雹时气温骤降、相对湿度剧增、风向突变、风速迅速减小.气压的变化验证了在强雷暴中,上升气流下方中低压的存在.单站物理量要素表现为整层大气为上干下湿的对流性不稳定,19日08时和20时厦门站850hPa与200 hPa之间风的垂直切变值分别为4.9×10-3·s-1和5.7×10-3·s-1,0℃层高度(H0)在3.8~4.1km,-20℃层高度(H-20)在6.8~7.2km,满足了冰雹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需要大力发展包括风能在内的清洁能源,然而气候变化给未来风资源利用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算法对16个CMIP6气候模式风速数据进行逐一订正,在此基础上预估21世纪30、60年代以及21世纪末这3个不同年代在低(SSP1-2.6)和高(SSP5-8.5)排放情景下中国风功率较当代的变化。结果表明,ANN算法使CMIP6气候模式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39.93%±9.57%),并使多模式集合平均与观测的相关系数从0.56增加到0.83,更好地再现了中国当代风速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在此基础上,预估的21世纪60年代(2050—2064年)风功率密度在两种情景下分别减少了(1.01±0.94) W·m-2(2.62%±2.27%)和(1.11±1.45) W·m-2(1.90%±2.51%)。时间上,春季作为风能密度最大的季节,两种排放情景下风功率分别减少了(1.16±1.14) W·m-2和(1.43±1.58) W·m-2。空间上,中国东南部风功率密度在SSP1-2.6情景下降(0.56±0.53) W·m-2,而SSP5-8.5情景下上升(0.40±0.29) W·m-2。近期(2025—2039年)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在两种情景下分别减少了(0.52±0.83) W·m-2和(0.54±1.02) W·m-2,而长期(2085—2099年)风功率密度分别减小了(0.98±1.17) W·m-2和(1.83±1.17) W·m-2。利用极度梯度提升(XGB)算法订正CMIP6数据的预估变化量级偏小但趋势一致,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幅度的增加,我国风功率降低的趋势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仁健 《气象学报》2002,60(5):620-624
应用作者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 ,采用 2种CH4 排放源的长期增长方案 ,同时考虑了CH4 排放源以及对OH自由基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 排放源的长期变化 ,模拟了CH4 和OH从 1840~ 2 0 2 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考虑了世界人口增长的排放源方案可以更好地模拟CH4 的长期变化 ,模拟结果表明 ,工业革命前的大气CH4 浓度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 76 0× 10 -9(V/V)和 2 80× 10 9kg ,1991年大气CH4 的浓度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6 11.9× 10 -9(V/V)和 5 33 .9× 10 9kg ,对流层OH自由基数浓度从 1840年的 7.17× 10 5分子数 /cm3 下降到 1991年的 5 .79× 10 5分子数 /cm3,降低了 19%。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H4 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CH4 排放源的增长 ,另一方面是由于大气OH浓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ulphur dioxide,sulfate aerosol and TSP were about 8—10 ppb,15.08 μg m~(-3),and241.40 μg m~(-3) respectively,which were measured at the Lin'an regional background station during August—November,1991.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O_2 and SO_4~(2-) maybe acidify the rainfall.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uponthe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SO_2 and SO_4~(2-) were deter-mined by local emission sources.Average aerosol particle number density was 2.0×10~4 cm~(-3).It shows tha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strongly affect the atmospheric background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