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球科学中的现代分析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现代地质分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分析、微区原位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分析、显微观察和结构与形态分析、有机分析、地质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及现场分析技术 6个方面评介了当今地质分析的现代技术与方法。地学需求是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现代分析科学是其发展的技术基础。最后指出了未来地质分析发展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高效地完成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势必要求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具多样性和先进性,并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作者着重阐述了沉积岩石学的室内研究方法,旨在为沉积岩石学研究者系统介绍合适的技术和手段。室内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矿物成分与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其他实验方法。矿物成分与结构分析主要包括薄片鉴定、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微区矿物识别和元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谱分析。无机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元素地球化学、风化强度的量化、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测年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总有机碳、岩石热解分析、镜质体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和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分析、非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此外,沉积岩石学的室内研究方法还包括磁性矿物学、物理和数值模拟、岩石地球物理方法和地质大数据方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是促进沉积岩石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评介了近20年来发表的地质分析技术方法类评述性论文。内容包括地质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综述、样品前处理技术(样品分解和分离富集)、测定技术与方法。其中测定技术包括无机元素分析(元素整体分析、微区分析和同位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分析)、有机(化合物)分析和环境放射性测量。最后对地质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岩相剖面的定量历史沉积学分析是以动力沉积学分析为基础、以数学地质为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定性-定量分析法.它主要包括马尔科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分析,置换分析,极限概率和马尔科夫链的首达时间分析,熵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本文侧重从地质学的角度阐述了它们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GIS空间分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增玉  潘懋  郭艳军 《江苏地质》2012,36(4):366-372
三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近年来随着三维地学建模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为大比例尺矿产预测、危机矿山中深部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而三维空间分析则是在三维地学模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分析和应用。介绍了三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概念、流程以及目前常用的GIS空间分析手段。针对三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分别从成矿分析、控矿信息提取、控矿信息综合和评价结果分析4个方面阐述三维查询分析、三维缓冲分析和三维叠加分析等不同三维空间分析手段的应用。通过安庆铜铁矿实例,展示了该矿床三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GIS空间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质分析技术产生的数据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国土资源地质调查事业和地球科学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国地质事业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地质分析文献迅速增加,迫切需要对文献进行整理、加工、综合、评价。为了解当前中国地质分析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和获得的成果,对国内科研人员20年来发表的地质分析应用类评述性论文作一评介,内容联系当今全球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包括标准物质与标准方法,岩石矿物分析,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多目标地球化学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填图样品分析,海洋地质样品分析,现场分析,贵金属分析,化学物相与元素形态分析,水分析,能源矿产和环境样品分析,稳定同位素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技术与应用10项分析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国内地质分析技术新应用领域的进展、动态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正确、高效地完成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势必要求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具多样性和先进性,并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作者着重阐述了沉积岩石学的室内研究方法,旨在为沉积岩石学研究者系统介绍合适的技术和手段。室内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矿物成分与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其他实验方法。矿物成分与结构分析主要包括薄片鉴定、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微区矿物识别和元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谱分析。无机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元素地球化学、风化强度的量化、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测年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总有机碳、岩石热解分析、镜质体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和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分析、非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此外,沉积岩石学的室内研究方法还包括磁性矿物学、物理和数值模拟、岩石地球物理方法和地质大数据方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是促进沉积岩石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徐书荣  王毅民  潘静  江蓝 《地质通报》2012,31(6):994-1016
地质分析技术产生的数据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国土资源地质调查事业和地球科学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国地质事业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地质分析文献迅速增加,迫切需要对文献进行整理、加工、综合、评价。为了解当前中国地质分析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和获得的成果,对国内科研人员20年来发表的地质分析应用类评述性论文作一评介,内容联系当今全球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包括标准物质与标准方法,岩石矿物分析,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多目标地球化学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填图样品分析,海洋地质样品分析,现场分析,贵金属分析,化学物相与元素形态分析,水分析,能源矿产和环境样品分析,稳定同位素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技术与应用10项分析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国内地质分析技术新应用领域的进展、动态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富钴锰结壳分析技术评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要评介了用于富钴锰结壳成分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船上现场分析、陆上实验室的多元素分析、矿物微区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的微探针方法及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讨论了结壳品位分析时的取样问题及干基温度的确定和对“绿色”分析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实验室采样和分析流程。介绍了现场气体分析方法和异常气体采集装置的使用及其对气体分析结果的影响情况,并比较了气体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对比了4种现场泥浆样品处理方法,特别是后两种方法,分别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上层清液放置时间和泥浆处理时间等不同因素对泥浆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两翼第四纪地层中第一层暗绿色硬粘土的剖面描述和微观分析、作者认为该硬粘土层是一古土壤层。本文根据种种观察和分析资料,探讨该粘土层的古土壤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构造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0,7(2):587-603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位于全球或巨型经向或纬向构造带中 ,暗示山脉形成和地球自转之间有内在联系。它们均位于区域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 ,弧形构造带成因包括俯冲弧、碰撞弧和伸展弧三类 ,弧形构造弯曲方向与不同类型弧形构造之间有着特定的几何关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与某种具体构造相联系 ,诸如火山构造、推覆构造等 ,反映构造作用在其形成中的意义。它们在新生代期间均发生强烈隆升 ,至今仍有活动。其隆升过程既有构造隆升 ,又有均衡隆升 ,以构造隆升为主。构造隆升中断裂构造、特别是两组断裂复合起着决定作用 ,火山作用对某些高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造山带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曲国胜  何国琦 《地质学报》1992,66(3):193-205
变形式样、建造类型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依次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即:喀纳斯运动,形成白哈巴组(O_3)与哈巴河群(Z—O_2)间的角度不整合;大桥运动(S_3—D_(1—2)),形成海西早期类拗拉谷拉张陆壳区;阿尔泰运动(海西中晚期)导致陆内斜向碰撞并形成大型剪切弧型推覆构造系,为强烈造山阶段;泛阿尔泰运动(海西末至印支期)导致山脉整体隆起及剥蚀;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生代以来造山带各断裂系的复活及断块隆起。  相似文献   

14.
非开挖铺管技术在开封-洛阳高速公路郑州东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开封至洛阳高速公路郑州东段非开挖铺设电力电讯管道的施工工程,包括设备选择,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主要包括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三个层段。由于这些煤系地层多形成在半潮湿、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洪水流沉积特别发育,尤其是在河南省境内分布最广的上三叠统和上侏罗统地层中。周期性的洪水流沉积在沼泽和泥炭沼泽中反复出现,造成泥炭堆积时断时续,致使上三叠统及上侏罗统地层中的煤层层数甚多,但单层厚度薄,大多为不可采煤层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洪水流沉积是聚煤作用最重要的破坏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计算对比,说明钻井过程的钻屑量,泥浆泵与钻杆的级配问题及钻井过程团相含量高的危害,对固相含量的要求,提出控制固相含量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18.
黔南泥盆系的风暴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沉积岩在黔南泥盆系地层中比较常见,其中的遗迹化石也较为丰富,为研究风暴遗迹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风暴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了沉积环境的水能量、含氧量等物化条件,遗迹化石群也随之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发生在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和Zoophycos等不同遗迹相环境中的风暴沉积遗迹化石组合,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调型风暴遗迹相,风暴作用较弱,风暴沉积过程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和数量较少,但仍与风暴前后的遗迹化石组合属于Seilacher(1967)的相同遗迹相;(2)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风暴沉积形成新的遗迹相附加于较低能的遗迹相中;(3)多元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随着强烈风暴作用强度的变化,在风暴沉积期出现两种以上遗迹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访苏见闻——介绍苏联的几种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3年3月至6月参加了由联合国和苏联联合举办的电法讲习班,讲习班上介绍了当今在苏联所进行的各种地面和地下的电法勘探。这里仅就讲习班期间所了介的苏联电法工作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90年代岩石学学科总的特点和趋向是岩石学已经成为地球物质材料科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与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这两大地学主题合拍,据其决定自己的研究领域、重点和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