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漳州盆地新构造运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州盆地是晚更新世以来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从盆地的形成、地质地貌特征到地热地震活动,无不受到断裂构造(尤其是活动断裂)的控制。用定量方法对钻孔资料所揭示的第四沉积物的岩相、岩性、厚度及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以断裂构造、地貌等特征,将漳州盆地划分为四个新构造区,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断块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新构造地质特征。漳州盆地的新构造地质史是断裂控制下断块差异活动的历史,现今仍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3.
楔状旋转盆地是伴随区域块体旋转作用在走滑断裂上发育的构造盆地。根据其发育的构造部位不同,可以划分为转折型、人字型及交汇型三种基本型式。作为盆地边界的转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要特征,并且其活动强度也随盆地的发育成熟而趋于减弱。但盆地边界的截直断裂在以正断层的型式形成以后却以走滑活动为主,并且通常具有更强烈的活动趋势。在盆地内部则通常发育有不同型式的伸展构造。楔状旋转盆地的发育实质上是截直断裂代替转折断裂活动的过程。根据楔状旋转盆地的演化历史类推,区城块体的旋转作用也必然在旋转块体边界断裂带的转折部位导致局部引张作用和大型截直断裂的产生,而这种截直断裂便是强震集中发生的障碍构造之一。  相似文献   

4.
昆明盆地及周边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盆地是一个受南北向活动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在昆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十分发育,且活动性较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区内南北向断裂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和逆断两种运动方式,北东、北西向断裂以走滑运动为主,左右旋兼而有之.通过对研究区内32个测点的断层擦痕测量,共获得了1527条断层滑动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两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第一期为早、中更新世,构造应力作用以近东西向挤压和近南北向拉张为特征;第二期自晚更新世至今,构造应力作用以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和北东东.南西西向拉张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泉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泉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处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北段。通过对泉州盆地进行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了该地区近地表至Moho面的精细几何结构及其深浅构造关系图像。这是该区第一条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分析结果表明,泉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壳厚度变化在29.5~31.0km,由上地壳和下地壳组成。上地壳和下地壳又可以各分为2层。泉州盆地及其邻区近地表至浅部断裂发育,这些断裂向地壳深部最大延伸深度为6-12km,断裂的倾角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呈铲形正断层终止于上地壳上部反射界面C1,以上。在永安-晋江断裂带之下的上地壳下部和下地壳中,存在着切割上、下地壳分界面和Moho面的高倾角深断裂,尽管深浅部断裂构造不相连接,但由于深部存在深断裂,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这一深地震反射探测成果的获得,使得泉州盆地及其邻区深部资料解释的可靠性和探测精度比以往显著提高;深浅部构造组合取得了统一的解释结果;地壳的分层和结构特征更为确切和精细;首次发现了上地壳的拉张性构造及铲式正断层组合特征。不仅有助于泉州及其邻区地震危险性的综合判定,而且对深化东南沿海地震带及台湾海峡深部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江断裂带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十分活跃的活动断裂带,沿线地震活动频繁,新寨盆地是其控制下发育的串珠状盆地之一.通过野外第四纪地质与构造地质填图,LiDAR扫描,无人机移动摄影测量等手段,对新寨盆地内部第四系地层分布和控盆断裂以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期次进行研究,认为新近纪以挤压为主的应力过后,早更新世晚期小江断裂南段受元谋运动影响开始强烈左旋走滑运动,新寨盆地受其控制开始发育,全新世以来,断层偏离原先构造位置再次活动,具有一定的新生性和发震能力,晚更新世存在一个活动间歇期.  相似文献   

7.
渤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部,是我国华北地区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盆地内的沉积盖层(N-Q)中断裂极为发育。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渤海新构造进行过研究,但认识不一。笔者基于以往的工作,对该区新构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确定渤海新构造运动起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 BP)。从三维空间分析盖层断裂,并按其与盆地基底断裂的成因关系,将新构造活动的断裂分为继续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并划分出3条主要的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是继续活动构造带,右旋逆平移活动,活动性弱;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亦为继续活动构造带,左旋正平移活动,活动性较强;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新生构造带,右旋平移活动,活动性强。后两者组成一对以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主的偏共轭活动构造带,该区域地震活动与之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北东东-南西西至近东西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发育的关系。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古近纪盆地裂陷阶段的应力场截然不同,新构造为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古近纪盆地构造是发育于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系统,这是两期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8.
昆明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昆明及邻区2000多个地震(ML≥2.0)的P波初动资料,分析昆明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昆明盆地的形成模式;根据昆明盆地新生代地层、断裂活动方式及断裂活动时代,提出昆明盆地形成、演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我国多地震的省份。史前地震、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表明,四川的强烈地震无不沿晚第四纪以来有强烈活动的断裂带发生。不同强度的地震带在很大程度上与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程度相对应。活动断裂的区域特征表明,四川的活动断裂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强活动断裂分布在晚第四纪运动断块的边缘及断块内部,四川盆地内部的断裂活动性甚微。不仅如此,地质资料和断裂活动年代样品的测定结果反映了四川的活动断裂不仅具有向西部活动强度明显增大的特点,而且断裂活动的时代也有向西部逐渐更新的趋势。这种现象揭示四川断裂运动的动力来源主要来自西部印度板块的推挤,但这种推挤作用有减弱之势。活动断层上的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及断错地貌现象的研究表明,四川的主要活动断裂在中、晚更新世发生过断层性质和断层运动方向的改变。这一改变使断块的水平移动变为晚第四纪以来的主要地壳运动方式,对四川及西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断裂运动及地震活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联系到我国西部广大地区断层运动学特征的区域性同步变化,高原物质的横向扩展可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西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南北向拉张构造及其控制的第四纪盆地以及西藏高原中部的大型共轭断裂系所控制的第四纪盆地沉积物时代  相似文献   

10.
深井盆地南缘断裂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性,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 3/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断块运动与活断层分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断层作为断块的边界,其活动特征和断块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断块运动类型与断层活动及其分段的关系,以及断块运动与构造障碍的关系,论述了断块运动研究在活断层分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华北隐伏活动断裂H_2异常特征及其异常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元武  翟盛华 《地震地质》1994,16(3):264-268
在华北北部3条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差异较大的隐伏断裂上取54个土壤气样品。经对比研究发现,隐伏活动的唐山断裂和夏垫断裂上,H2异常显著,一般比背景值高几十倍;而隐伏不活动的香河-皇庄断裂上,H2则没有异常。在探讨隐伏活动断裂H2异常机制中,认为H2不是生物作用的产物,而是来源于结晶基底片岩、片麻岩等的破裂或水岩反应。不论H2来源如何,它都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断裂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洪 《地震研究》1995,18(1):49-55
断裂活动的区域性研究表明,四川的活动断裂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性。强活动断裂分布在晚第四纪运动断块的边缘及其内部,四川盆地内部的断裂活动性相当微弱,仅盆地西部边缘有晚第四纪断层活动显示。不仅如此,地质资料和断层活动年代测定资料反映了四川的活动断裂不但具有向西部活动强度明显增大的特点,而且断裂活动的时代也有向西部逐渐更新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喜马拉雅运动不同期幕在四川不同地区的表现,发现四川活动断裂的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 Lajishan Mountainlies on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_Xizang(Tibet)plateau.It is ageomorphic gradient zone,separatingthe hinterland of Tibetfromthe Loess plateau.The Lajishanfaultis a product of Caledonian movement,havingexperienced m…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质地貌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年代测定等方法,对张家口—宣化盆地的四条主要断裂(张家口断裂、万全断裂、洗马林—水泉断裂和洋河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其活动时代、活动速率等参数。研究表明:上述断裂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总体上NW向断裂以高角度的正(或逆)倾滑断层为主,NE或NEE向的断裂以高角度的正断层为主;盆地内活动断裂总体来说活动强烈,多处可见断裂正断运动及左旋走滑运动的地质剖面,早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7~0.30mm/a,总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到1.33mm/a。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的统计分析,用文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文化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其强震活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光勋 《中国地震》1996,12(2):119-126
本文在简述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与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该活动断裂带的展布,几何结构,第四纪运动和强震活动等特征,指出,这是一条具有长期演化历史,深部构造背景和第四纪乃至全新强烈活动的断裂带。因而在我国大地构造演化,尤其在青藏高原隆起形成,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还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条主要的强震活动构造带,根据现代强震活动记录和在全带新发现的多期全新世古地震及其地表破裂带,分析了大震在断裂带  相似文献   

18.
六棱山北麓断裂是山西地堑系北端张性构造区中的一条控制性断裂,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倾滑正断裂,控制阳原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在1993年和1994年的中日合作研究中,我们对断裂分段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Auto-level仪器对这一条断裂晚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断错地貌面的位错量进行了测量,对这些地貌面的年龄进行了测定,得到该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3~0.75mm/a。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地质》1995,17(4):390-396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即大致以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与北西向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显示了西强东弱的分区活动特点。断裂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与分段活动特征;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发生的强震破裂活动大都是沿袭先存断裂进行的,从古地震研究及较短时间尺度(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来看,反映出断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脉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