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角褐指藻能够大量合成并积累PUFAs,特别是EPA,有望成为工业化生产EPA的原料。以pPha-T1为基础质粒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Pha-GFP,采用基因枪方法转化三角褐指藻,通过抗生素(博莱霉素)筛选得到转化藻株,在蓝光的激发下,转化藻发出绿色荧光,说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成功表达。三角褐指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该藻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血浆淀粉样蛋白P成分(SAP)属于五聚体血浆蛋白家族,具有装配成五聚体和依赖于钙离子结合配体的能力。SAP最早是在1965年从人的各种淀粉样变性病淀粉状沉淀物中被发现的[1]。当时,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化分为糖蛋白类,并认为和正常血液循环中的糖蛋白类是一样。因此,称为血浆淀粉样蛋白P成分。后来,发现SAP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总是与补体C1的亚成分有稳定密切的联系。1975年,  相似文献   

3.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是引起疖疮病的典型致病细菌,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鲑科(Aeromonas)鱼类,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 GFPuv成功导入杀鲑气单胞菌C4菌株(AS-C4)中,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杀鲑气单胞菌菌株AS-C4~(GFP)。AS-C4~(GFP)菌株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在紫外光下激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和PCR检测gfp和杀鲑气单胞菌vap A基因,表明gfp基因已经成功导入AS-C4中。用AS-C4~(GFP)人工感染大西洋鲑(Salmo salar),从死亡鱼的脾脏、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出AS-C4~(GFP),AS-C4~(GFP)在脾脏中最多。AS-C4~(GFP)具有特异性和可视性,为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的侵染途径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厦门东海域的大型多管水母和细小多管水母中分离到了新的光蛋白基因aeqxm和aeqxxm,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aeqxm和aeqxxmDNA序列的编码区总长均为585bp,无内含子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总长均为195个氨基酸.aeqxm,aeqxxmDNA和AEVAQ440XcDNA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7%,85.1%,aeqxm和aeqxxmD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2%.原光蛋白apoaeqxm,apoaeqxxm与AEVAQ440X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4.7%,84.2%,apoaeqxm和apoaeqxxm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4.4%.分别将aeqxm和aeqxxm基因克隆至pTO-T7表达载体,apoaeqxm,apoaeqxxm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都达到40%左右.取菌体超声上清与腔肠动物荧光素f、巯基乙醇混合再生后,加入CaCl2,用荧光全谱仪检测到470nm处的瞬时发光,表明表达的apoaeqxm,apoaeqxxm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纲新种和新记录记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纲有49种,隶属于26科,34属,其中有2个新种:瓣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lamellata n.sp.)、单管玛拉水母(Malagazzia monocanalis n.sp.)和2种我国新记录:橙黄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aurantiaca Bouillon,1980)、玫瑰太阳水母[Solmaris rhodolma(Brandt,1838)],此外,我国记载的束状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ramosa(van Beneden,1844)]订正为鳞茎高手水母(B.muscus(Allman,1863)).  相似文献   

6.
每当夜幕降临在大海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闪闪烁烁的光芒象一条条火舌。海洋发光主要是由发光细菌引起的。在这些发光细菌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荧光素和氧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就发出了光。海洋发光细菌多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它们大多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生长在鱼、虾、贝、藻等生物体上,为这些鱼、虾、贝等提供了新的光源,使它们更有利于觅食和驱敌。一个瓜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域常见有毒水母的分类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资料编制了我国海域常见的19种有毒水母种类的分类检索表.我国常见有毒水母分属于3纲8目14科17属,包括水螅水母类3种、管水母类2种、立方水母类2种、钵水母类12种,其中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和根口水母目种类较多(各5种),其它目每目含1~2科且每科仅1属1种.对我国现有的水母分类体系中部分与国际通用体系不统一之处进行了厘正,如:火水母拉丁文种名应由Tamoya alata Uchida,1929厘正为Tamoya gargantua Haeckel,1880,建议将灯罩水母[Linuche draco (Haeckel,1880)]命名厘正为爪罩水母[Linuche unguiculata (Schwartz,1788)]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域水螅水母类区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张金标 《海洋学报》1979,1(1):127-137
世界海洋水螅水母类区系,自十九世纪末随着海洋考察的发展就开始大量的调查研究,相继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报告和专著,本世纪以来,调查研究向远洋深海发展。近期来,较系统的工作是Kramp(1959,1961,1965,1968),相继发表了几部专著,详细记述和综述采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及其邻近水域的水螅水母,并进行了动物地理区划[15,18,19]。连同早期Mayer(1910)和Russell(1953,1970)等人的工作,为世界海洋水螅水母类分类区系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我们初步统计,全世界海洋水螅水母类约有450种左右(不包括可疑种和未定种)。  相似文献   

9.
大型多管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厦门水域的大型多管水母中分离到了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xm,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gfpxmDNA序列编码区长为1042bp,包含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cDNA编码区全长为717bp.gfpxmcDNA与已知野生型Aeqgfp 10cDNA长度一致,核苷酸同源性为81.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238个氨基酸,与AeqGFP10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3.6%.将gfpxm克隆至pTO-T7表达载体,GFPxm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50%左右.荧光性质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GFPxm蛋白的激发峰为476nm,发射峰为496nm,荧光量子产率为1. GFPxm蛋白的荧光很稳定,对热、碱性、变性剂和盐等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0.
在漆黑夜幕笼罩的浩翰海面上,往往会出现一种非常神秘的奇观:处处是繁星点点、光芒四射,奔腾的海浪似条条活动的“火舌”,游动的鱼体带着一圈神奇的光晕,大海被映衬得犹如万家灯光,这就足美丽而神奇的“海火”。“海火”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由一种发光细菌引起的,在这些发光细菌的体内,有一种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其催化作用下荧光素和氧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1]。海蜇为进化比较保守的两胚层动物[2]。丁耕芜等[3]首次报告了海蜇的整个生活史。海蜇生活史具有刺胞动物门典型的世代交替特征,分为两个世代:水螅体世代和水母体世代。在水螅体世代整个过程中,海蜇螅状体于海底基质上营固着生活,以无性生殖  相似文献   

12.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两次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网采样品,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及生态类群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共记录水母类77种,其中水螅水母60种,管水母12种,钵水母1种,栉水母4种。优势种有: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hlata),嵊山秀氏水母(Sugiura chengshanense)和瓜水母(Bere cucumis)等。其中水螅水母类的优势种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2003年为嵊山秀氏水母,2006年为四叶小舌水母和两手筐水母。研究水域内水母类平面分布不均匀,2003年平均丰度为13.3个/m3,除在长江口外存在一个由河口低盐种贝氏拟线水母(Nemopsis bachei)大量聚集形成的高值区外,在舟山群岛南部还存在一个密集中心;2006年水母类丰度略有上升,平均丰度为16.0个/m3,与2003年相比,其密集中心向东北部偏移。2006年6月研究海域温、盐较2003年同期均大幅升高是造成两航次优势种类更替及水母类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水母对浮游食物网的摄食影响,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标记法,研究分析了渤海红沿河海域常见的4种小型水母(伞径直径5 cm: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球形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帽铃水母Tiaricodon coeruleus、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和3种大型水母(伞径10—200cm: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和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水母的食物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卡玛拉水母、球形侧腕水母、帽铃水母、半球美螅水母和白色霞水母均偏肉食食性,食物组成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更高,高于海月水母与沙海蜇。在食物粒径谱上,帽铃水母和半球美螅水母较大粒径的食物比例均高于小粒径的悬浮有机物(POM)比例。卡玛拉水母和球形侧腕水母各个粒径食物比例接近。大型水母中,白色霞水母的食物中大粒径的浮游动物的比例高于海月水母,更高于沙海蜇。由此看来,小型水母和大型的白色霞水母的暴发会直接影响大中型浮游动物数量,海月水母的暴发对不同大小的浮游生物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沙海蜇的暴发会大量摄食1 mm的小型浮游生物和POM,对大中型浮游动物以及更高营养层生物(鱼类等)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蜇伤以及饵料竞争导致的。因此,不同种类水母暴发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从摄食角度初步探究了水母对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影响,为水母暴发的灾害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郭东晖  李刚  何静 《海洋与湖沼》2012,43(3):584-588
根据2007-2011年每年春季在珠江口中东部水域6个站位的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水母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春季水母种类组成上以软水母为主,总种类数在2007-2009年略有下降(平均为13种),2010年下降明显,仅为7种,而2011年大幅增至18种。软水母和栉水母在水母总丰度中占有较大比例,2007-2010年水母平均丰度为91.77ind/m3,2011年水母数量急剧上升,高达1185.07ind/m3,其中河口半咸淡水种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和近岸暖水种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增加尤为明显;浮游动物总丰度中水母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0.5%上升至2011年的51.1%。地理分布上,水母密集区主要位于调查区域的中北部;环境因素如表层叶绿素a、桡足类丰度、地形和潮汐等对水母的集群现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坛紫菜中藻胆蛋白的性质与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坛紫菜(于1988年采自青岛太平角海区人工养殖筏上)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分离出藻蓝蛋白(RPC)、藻红蛋白(RPE)和变藻蓝蛋白(APC)。在中性介质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在酸性(pH=3)或碱性(pH=12)介质中,吸收光谱较在中性介质中有明显改变,原有的荧光性质也消失。RPC和APC只分离到一种聚集体,但RPE有两种不同的聚集体。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方法测量藻胆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RPC117000,APC112000,小分子RPE38000,大分子RPE232000。对三种藻胆蛋白的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三种藻胆蛋白中都是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大于碱性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心跳的秘密     
《海洋世界》2009,(2):9-9
是什么控制了心跳?实验证明,心跳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心脏细胞中钙离子的突然增加使细胞中的大量纤维互相“拉扯”、收缩,进而引发心跳。这些纤维由两种蛋白组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纤维收缩发生之前,肌动蛋白必须首先被激活。过去,人们认为钙离子和肌球蛋白共同参与了肌动蛋白的激活过程。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激活肌动蛋白似乎只有钙离子而已。  相似文献   

18.
于2013年8~9月,对福建省深沪湾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重点跟踪监测了深沪湾大型水母紫色霞水母(Cyanea purpurea)和镜形多管水母(Aequorea pensilis)的丰度变化以及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调查期间共鉴定90种浮游动物和20类阶段性浮游幼虫(体)(不包括大型水母),隶属于7门15类,其中桡足类为第一大类群.各个航次平均丰度变化范围为106.85~281.79ind./m3,主要优势种为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亨生莹虾(Lucifer hanseni)等.大型水母聚集区与浮游动物丰度密集区接近,均处于湾口位置;并且在大型水母消失之际,浮游动物数量大幅增加.经分析推测大型水母并非本地种,并且大型水母的出现引起了深沪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野生型和突变型龙须菜为材料,测定了完整藻体的室温吸收光谱、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和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野生型(Wt)和黄色突变体(Ye100)的室温吸收光谱有435、498、540、566、618、640和680nm7个吸收峰;绿色突变体Gr180和Gr184则只有除540nm以外的6个吸收峰.3种突变体的藻红蛋白含量均比野生型少,两种绿色突变体的藻蓝蛋白含量相对有所增加,别藻蓝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77K低温荧光发射发谱(激发光分别为436、540和580nm)的结果表明:在发射峰的波长上,4种材料没有明显的区别,但Wt中PE吸收的光能传递效率比较低.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显示Wt的光系统Ⅱ活性、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光合碳代谢活性都高于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真囊水母属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振祖  黄加祺 《台湾海峡》2003,22(2):136-144
台湾海映及其邻近海区真囊水母属经研究有5个新种:项室真量水母(Euphy—sora apiciloculifera sp.nov.)、粗管真囊水母(Euphysora crassocanalis sp.nov.)、间腺真囊水母(Euphysora interogona sp,nov.)、大球真囊水母(Euphysora macrobulbus sp.nov.)、台湾真囊水母(Euphysora taiwanensis sp.nov.)和我国2个新记录种:背轴真囊水母(Euphysora abaxialis Kramp,1962)、疣真囊水母(Euphysora verrucosa Bouillon,1978)。对此予以详细的描述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