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鲁青年本森和哈斯喜欢捕鱼。一天,两人备好网具,驾起一只摩托艇,从卡亚俄海湾出发,半个小时后来到预定的目的地牛角环礁。牛角环礁是一个荒凉的没有生气的礁盘,孤零零地浮现在大海上,远看像一只锅盖。此时旭日东升,波光粼粼,牛角环礁四周的海面显出蓝绸子一般的温柔。这里海底很平缓,俯下头细瞧,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海藻、珊瑚、游鱼。四周海面上,不时弹跳出飞鱼,像一支支银光闪闪的箭,滑飞100多米后又“咚咚”地跌落海中。两人下好网,吃点干粮,然后伸出钓竿,钓些小鱼取乐,享受着大海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3.
庙岛群岛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岛群岛如同一条链环,横亘在渤海的峡口。这些岛屿主要由前震旦系的岩层组成。 岛屿上分布着黄褐色松散堆积物。有的学者把它称作“黄土”,定为海相成因;有的学者把本区不同高度上的这些松散堆积物,看作第四纪高海面的佐证。 这一问题的研究,对黄、渤海沉积物的研  相似文献   

4.
鉴明 《海洋世界》2004,(4):43-44
浙江温州平阳县以东的海面上,散浇着一串珍珠般的岛屿,由于主岛外形酷似一只奔驰的麂子,故名南麂列岛。我们从平阳县敖江码头乘快艇在起伏的海浪中行驶2个小时,就登上了这片被绿荫覆盖的“蓝色沃土”。  相似文献   

5.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能一睹大海的风采,我非常喜爱大海常常躺在草地上设想着:蔚蓝色的大海一定无边无际,一个巨大的浪头有五六米高吧!阳光照射着海面,闪烁着点点金光,渔船在海里乘风破浪……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而今,我来到了大海边,啊!大海!我终于见到了你。看!一层层的浪花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涌向岸边,拍击着金黄色的沙滩,溅起的浪花,好似一朵朵烟花,又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滔滔的海面上,飞翔着灰色和白色的海鸥。它们有的盘旋上升,有的俯身下冲,有的疾速飞翔,有的悠悠滑翔,我目不转睛地望着海鸥,心想:如果我是一只海鸥,也能展翅飞翔在这大海上,那该有多好啊!这时,海风吹来,拂面吻发,带有咸味,清新而又凉爽。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与田野相混合的香味,感觉像是躺在摇篮里,又像是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只见那蔚蓝的海面上荡漾着一圈圈粼粼的波纹,飞溅出一朵朵金色的浪花。远远望去,点点海鸥,片片白帆,就像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幅恬静优美的海上风光图,再看那早已高悬在天空的太阳,放射出万丈光芒,海水耀眼得像无数银光灿烂的笑涡向着广阔的天地微笑。我简直被这迷人的大海所陶醉,慢慢地站起来,朝着大海走去。忽然,一个浪头打来,因为来不及防备,因...  相似文献   

6.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2):42-47
再见,回想一生的地方!2006年2月24日,风暴骤然远去,南极宁静得像刚刚出世的婴儿。我们约好临行前去告别中山站附近陪了我们60多天的冰川,那是冰雪的精灵在湛蓝的海面写下的诗句。它们有的豪放,像直指长天的寒剑;有的柔情,像飘逸的荷花仙子;更有的像是郑和大将军,面向北方,守卫着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雪龙”船就停在不远的海面上,它告诉我们这一刻不会凝固,我们还将回到人头攒动的城市,我们还要继续忍受日夜不休的汽车噪声,我们还要去货仓爆满的超市购物,我们还要参加激烈的职称晋级考试,我们还要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然后去医生那里检查颈椎病…  相似文献   

7.
海獭厄运     
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伊斯特斯划着一条小船,漂荡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湾的海面上。他正注视着他的目标:一只在一大片海草中戏水的海獭。这个小家伙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还不时地肚皮朝上,悠闲地在波涛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8.
如果能在浩瀚的“咸海”中寻找到甘甜的淡水,这对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的人类无疑是极其宝贵的。科学家发现,在海洋底床中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的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其温度与周围海水不同,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科学家发现,这两片淡水区域都是“海底喷泉”所致。  相似文献   

9.
卡佳挺着临盆的大肚子,踏进苏达克海湾,阳光在海面上闪耀,一个小生命悄然滑进海里,就像一条小鱼来到了自己的王国……  相似文献   

10.
佛罗里达群岛一带的水手们总爱谈起贝利·沃伦。几年前这位69岁的船长退休隐居于群岛间安度晚年,每天在一片宁静的海面上泛舟。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一艘摩托滑水快艇呼啸着闯了进来,没完没了地兜着圈子,激起阵阵水花,“达达”的噪声,使贝利难以安静。忍无可忍之下,贝利操起一支枪,瞄准后扣动板机,枪声  相似文献   

11.
1882年,荷兰“司白脱勃”号货轮起航,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向苏格兰。该船船长密朗斯比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格刚毅的人,曾在大海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生涯。几十名船员以荷兰人为主,还有一名意大利水手和若干英国血统的职员。当时,航海业是一项充满风险又有着巨额利润的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航行中出现事故、船破人亡并非罕见。“司白脱勃”号刚启程时,海面上风平浪静,船员们有的坚守岗位,有的则在甲板上闲聊。其中,惟一的意大利水手神色忧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中午时竟然没有吃饭,将盘子里的食物倒入了海里。他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罗茜 《海洋世界》2015,(3):38-43
<正>北纬3度58分20秒08,东经112度16分53秒08,艳阳下一片碧蓝的海面,波澜不兴,水面像绸缎一般闪着光,轻轻皱着。这里是中国南海中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的主礁曾母礁丘。海面以下17米深处,是这片生长在南海大陆架上的珊瑚礁丘的顶端。在这片海底珊瑚礁上,静卧着多块形式各样﹑年代不一的石碑,它们或仰或卧,有的早已与珊瑚礁浑然一体,但它们都有同一个名字——"中国"。这就是我国多年来由政府、军队和民间机构组织来到南沙在此投放的主权碑。  相似文献   

13.
莫知 《海洋世界》2006,(10):40-41
在大西洋深处被人们称为“午夜地带”的深海区,阳光无法到达,海水幽深恐怖。那里栖息着神秘、长相怪异的深海动物。并且,深海的水温接近于零度,动物个体之间相距甚远。通常,科学家们只对生活在海面下1.6千米以内的物种比较了解,而对深海的瑰丽世界知之甚少。多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在深海里,各种各样的鱼漫无目的地游来游去,以那些从浅海下沉的有机物碎屑为食。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3-23
莫斯科“农业资源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沃罗湟日大学的专家们,在“黑海油气”公司基地首次进行了海面红外线热探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已知的、产生在天然气田之上的海面负热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15.
星载测高仪可以实时测量从卫星到瞬时海面的距离,对这一距离进行各种误差改正后,就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目的。 大地测量学家和海洋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从这一距离信息中提取大地水准面和海面地形。鉴于这两种信息在一定波长上是相互迭加的,因而分离海面地形和大地水准面就变得非常艰巨了。过去人们都是采用从平均海面中减去大地水准面的直接方法来分离的,后来人们又采用整体求解法(即同时确定海面地形,改善重力位模型及减小轨道误差)来分离。但这一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测高技术的一些发展背景,继而对人们惯用的分离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提出了改进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可分性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全新世的一次海面下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全新世时期为冰后期(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特称之为“适宜期”或者“高温期”(Optimum,altithermal,hypsithermal);与此同时,还认为在“高温期”曾出现过中全新世“高海面”,在一些大洋岛屿沿岸地带形成了一级阶地,被称为“戴利阶地”(Daly levels)或“戴利岸线”。关于“戴利阶地”,在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经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有的地方它与局部的构造上升有关,在另一些地方它可能是更早时期(如上次间冰期)高海面的产物。但关于是否存在比今海面还要高几米的中全新世高海面问题,至今还有不同的看法。有  相似文献   

17.
海洋表层的海流把漂流在海面的杂物碎片、海藻和植物枝条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海上的漂流线。由于漂流线带有丰富的食料,因此也吸引了大批鱼类作为栖身觅食之处。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爬行动物——海蛇也把漂流线作为“生存乐园”。在巴拿马海湾,漂流线有时可达几公里长,容纳了成千上万条海蛇。1932年,一条3公里宽,100公里长的“海蛇漂  相似文献   

18.
江安于 《海洋科学》1983,7(1):35-35
五月初,在英国的南部海湾,两个渔民正在离岸800米的海面上撒网捕鱼,骤然间靠近小船的水域出现了一只海豹。它露出半截身躯,全神贯注地凝望着这两个渔民。渔民阿南在收网时手中滑掉一条鱼,海豹腾空而起把鱼叼着。然后又骤然消遁了。  相似文献   

19.
“阿波丸”的谜中之谜公元1945年4月1日深夜,一艘巨大的日本籍运输船在夜色茫茫的东海海面上急速行驶着。这艘在夜幕里急驶的运输船就是日本的“阿波丸”。船上搭载了2009人,多数是日本军政要员、高级商人和外交官,装有近万吨橡胶块和锡锭,还有大量的黄金和钻石。“阿波丸”怎么也没想到,美国海军的一艘潜艇早就紧紧盯上了它。此时,“阿波丸”一片寂静,人们在颠  相似文献   

20.
正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在现实社会和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然而,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海洋中,小鱼吃大鱼的怪事也常常发生。盲鳗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的一种远古鱼类。据科学家们推测,盲鳗的祖先应该生活于5.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盲鳗是脊椎动物中唯一营体内寄生的动物,是世界上唯一用鼻子呼吸的鱼类,也是唯一一种脊椎类软体动物,因而它们的化石很难被发现。盲鳗一般生活在海面100米以下,身体白色,身形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