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是连接南疆各主要城市的通道,此段铁路盐渍土路基病害较为严重。根据南疆铁路库喀段盐渍土路基病害的实际资料,分析了南疆地区盐渍土的工程特性,主要有溶陷性、盐胀性和腐蚀性;探讨了影响盐渍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人为因素;最后结合南疆铁路库喀段工程实际,分析研究了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固化剂对盐渍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固化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盐渍土路基产生的盐胀、翻浆、冻胀、淋溶与湿陷等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结合已建工程路基病害和拟建铁路工程的重要性,归纳了改良盐渍土的常用方法. 分析了土体固化剂从单一传统型到离子型再到新型高分子等复合型的发展趋势,从化学角度讨论了盐渍土固化的机理,并就固化盐渍土的微观机制、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盐渍土路基填料固化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将多种固化方法及固化剂对盐渍土路基进行综合固化.  相似文献   

3.
电石灰改良滨海地区盐渍土路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巍  叶朝良  杨广庆  丁军霞 《岩土力学》2009,30(4):1068-1072
滨海盐渍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等不良的工程特性,而滨海地区用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是交通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岩土工程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滨海盐渍土的工程问题,分析了电石灰改良盐渍土路基填料的液塑限试 验、击实试验、室内CBR试验和不同条件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从工程技术、降低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滨海高速公路路基填料改良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研究成果对滨海地区盐渍土路基的修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季节冻土区含盐土公路路基在季节性冻胀、盐胀和融沉作用下,发生大量的道路病害,给道路的安全运营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在考察大量现场道路病害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季节冻土区公路沿线盐渍化道路病害比较严重的地段,选取几种典型的盐渍土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来研究它们在周期波动温度条件下冻胀、盐胀和融沉特性,进一步探讨盐渍土地区道路病害产生的机制。试验结果发现,含盐量对路基土冻胀、融沉和盐胀等变形过程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含盐量路基土膨胀机制不同。含盐量较高的土体,变形主要由盐胀引起,没有明显的融沉变形;含盐量较低的路基土,变形主要由冻胀和融沉引起,可能存在盐胀;对于无盐但冻胀敏感性路基土,其变形主要由冻胀和融沉引起。另外,开放系统下盐渍土反复冻融循环后含水率重新分布,含水率普遍增加,且形成了两端含水率高、中间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韩跃军 《湖南地质》2002,21(3):214-216,220
吉首市人民南路第四期工程Ⅲ—Ⅱ段过湿土路基,出现碾压"翻浆冒泥"、"软弹"等路基病害现象,采用掺灰对过湿土填料作改性处理,使路基压实度检测值达到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旭超  张莎莎  赵凯旋 《岩土力学》2022,43(8):2191-2202
为了明确细粒土含量对粗粒硫酸盐渍土路基填料盐胀量的影响,针对 1% 和 3%含盐量工况下的砂、砾类盐渍土,采用降温试验研究了细粒土含量递增条件下粗粒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 PFC3D技术模拟了粗粒盐渍土的盐胀变形并分析其机制,结合微观试验分析了盐胀状态中粗粒土骨架典型状态。结果表明:随着细粒土含量的增加,粗粒硫酸盐渍土的盐(冻)胀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大,分界细粒土含量因含盐量及土类不同而异,1%、3% 含盐量的砂、砾类土样分别在15%和10%细粒土含量时产生最大盐(冻)胀量;3%含盐量砂、砾类土的起始盐胀温度约 20 ℃,1%含盐量土样的起始盐胀温度随细粒土含量及土种类不同差异较大且存在明显的界限细粒土含量,当细粒土含量低于界限值时土体的起始盐胀温度约为0.5~2 ℃,高于界限值时土体的起始盐胀温度约为 4~12 ℃;同时提出了盐胀状态中粗粒土骨架典型状态模型及其作为路基填料的细粒土含量界限值。  相似文献   

7.
纵向裂缝与不均匀变形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复杂,久治不愈.综合国内外现有成果,对于路基不均匀变形,根据其成因,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不均匀变形技术与土工合成材料处治路基阳坡变形技术等处治措施.对于路基纵向裂缝,根据其不同分类与不同严重程度,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纵向裂缝技术、柔性枕梁处治技术、边坡分层加筋处治技术等处治措施;根据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特点与环境条件,从土工合成材料的强度特性、构造特性、耐久性及抗施工损伤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选择时的原则.结合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处治工程,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病害施工技术,解决了该地区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时的工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公路路基膨胀土填料改性处理的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对路基膨胀土填料改性处理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包兰二线铁路某段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特性及其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路段地表硫酸盐渍土的形成与其地形地貌、气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硫酸钠含量、含水量和温度是产生盐胀的主要因素.防治该段路基盐胀病害,应针对这些条件和因素,综合选用提高路基、设置隔断层、换填垫层、设置地面隔热层或化学处置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处治后期土体性状试验验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解膨胀土路基改性填筑后的土体性状,加深对膨胀土改性处治的认识,对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改性处治1年多以后的土体性状进行了后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膨胀土路基后期含水量和干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规律与处治方式、钻孔位置和取样深度密切相关。膨胀土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后期干密度有所降低,将对路基长期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石灰改性后填筑后期干密度的增加,有利于路基的长期稳定:煤粉灰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膨胀土性能,但处治效果不如石灰,隐患尚未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1.
刘祥胜 《安徽地质》2009,19(1):63-65
介绍了在安徽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中,由于膨胀土存在压实困难、裂隙发育、易风化、吸水膨胀降低强度等缺陷,为解决填料短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路基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采用在膨胀土中掺石灰,改善膨胀土的结构,达到提高路基填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对公路的性状与运营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路基的内部结构、成分、体量、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布设边桩点、埋设沉降板、布设测斜管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在大量的实测数据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原理,对软土路基的沉降时效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研究,总结出环太湖流域软土路基沉降时效的经验型数学表达式。从锡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时效的预测效果来看,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改良的试验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文姬  王玉玲 《岩矿测试》2006,25(3):294-296
对膨胀土路基填料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广东某高速公路为例,对比了膨胀土路基填料改良的试验方法及其效果,提出了掺石灰和粉煤灰等方案的最佳选用建议。试验分析表明,对膨胀土改良的测试和评价不宜采用单一方法,应根据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地方材料及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技术与经济比较,选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可靠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文惠  姜友生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4,25(8):1340-1342
由于影响膨胀土路基沉降的诸多因素,如含水量、孔隙比、固结度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路基沉降安全的极限状态并非如“临界点”所定义的那样绝对明确。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在分析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安全性时,将极限状态规定为在“零”附近的一个不确定区间,即引入“模糊临界区间”和“模糊极限状态”,从而,提出模糊可靠度的概念。进一步地阐述了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并针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模糊可靠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按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原则设计的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失效概率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典型公路的改扩建工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新老路基地基土体的差异性,老路基土体力学性质整体好于新路基,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浅部一定深度范围内,且随老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大,超过这一深度范围后,新老路基土体力学性质差异不大。借助数值预测方法,分析了拓宽路基在运营期的沉降变形和可能引起的路面病害。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软土地基会引起路基较大的工后变形,同时带动老路基产生固结沉降,影响新修路基的稳定性;而新老路基土刚度差异较大时,易导致新老路基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防治工程病害的关键在于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新老路基的变形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盐渍土分布范围较广,尤其以死亡之海著称的罗布泊地区,盐渍土现象更为突出。哈密至罗布泊沿线路段地处在温差大,地下水矿化度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自然环境下,这种自然环境易导致出现各种盐渍土病害。盐渍土地带的病害主要有盐胀、翻浆、溶陷和腐蚀等类型,其中盐胀和溶陷对路基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将通过对沿线盐渍土特征的分析,为哈罗沿线的公路、铁路等工程的盐渍土病害防治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冻土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青柏  刘永智  于晖 《冰川冻土》2007,29(6):960-968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区,青藏铁路采取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然而青藏铁路仍有大量路段未采用任何工程措施,因此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也是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的近期结果,分析了季节冻土区、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路基下部冻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修筑普通路基,其下部土体温度、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多年冻土上限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季节冻土和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右路肩下部(阴坡)已形成冻土隔年层;在多年冻土强烈退化区,其路基下部形成融化夹层;在高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存在抬升和下降,上限附近土体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全部抬升,上限附近土体存在"冷量"积累,有利于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因此,低温多年冻土区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基本是向着有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在其它地段修筑普通路基,冻土变化是向着不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阴阳坡太阳辐射差异,导致了土体热状态和多年冻土上限形态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建刚  王星华  王曰国 《岩土力学》2004,25(8):1283-1287
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工程设计施工情况。通过对各种地基处理路段沉降观测,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特征,推测出其最终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分析了软基处理措施与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软土路基沉降受加荷影响很大;采用碎石和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沉降量比其它处理方法要小;在松软土地层,控制填土不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