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龙海1959~2005年地面10 m in平均年最大风速资料,计算分析了历年地面最大风压的年际分布及同期内的极大风压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离地面10 m高处的极大风压为49.0 kg/m2;50 m高处风压可增大到93.3 kg/m2;100 m高处风压可达到123.2 kg/m2,相当于44 m/s强风暴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2.
东山县风压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东山县1961~2005年地面年最大风速观测资料,计算了历年地面最大风压的年际分布及极大风压垂直分布,结果发现:东山地面极大风压为68.2 kg/m2;到离地面60 m高处风压倍增;到100 m高处达177.9kg/m2,相当于52 m/s超强风暴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龙海1959~2005年地面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资料,计算分析了历年地面最大风压的年际分布及同期内的极大风压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离地面10m高处的极大风压为49.0kg/m2;50m高处风压可增大到93.3kg/m2;100m高处风压可达到123.2kg/m2,相当于44m/s强风暴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4.
朱瑞兆  王雷 《气象》1975,1(4):20-20
雪压是建筑物单位水平面积上所承受到的积雪重量,单位公斤/米~2。在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1974年),以一般空旷地面30年一遇的最大积雪重量作为雪压标准。其计算公式为:S_o=h·ρ 式中S_o为雪压,h为积雪深度(米),ρ为对应的积  相似文献   

5.
根据榆林气象站1961—2016年逐年及该地区某一风电观测场2007年逐时最大风速资料,在探讨最大风速突变点的基础上,利用极值Ⅰ型分析法及1d、5d设计风速取样法对风电观测场50a一遇最大风速进行估算,同时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最终确定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的取值。结果表明:榆林气象站历年最大风速有下降趋势,并在1980年发生突变;利用突变点前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序列计算的50a一遇风速修正后,得到的结果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值相近,可以互相验证,最终确定50a一遇最大风速为25.3m/s,相应风压为0.4kN/m^2。  相似文献   

6.
根据榆林气象站1961—2016年逐年及该地区某一风电观测场2007年逐时最大风速资料,在探讨最大风速突变点的基础上,利用极值Ⅰ型分析法及1 d、5 d设计风速取样法对风电观测场50 a一遇最大风速进行估算,同时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最终确定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的取值。结果表明:榆林气象站历年最大风速有下降趋势,并在1980年发生突变;利用突变点前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序列计算的50 a一遇风速修正后,得到的结果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值相近,可以互相验证,最终确定50 a一遇最大风速为253 m/s,相应风压为04 kN/m2。  相似文献   

7.
依据东山县1961~2005年地面年最大风速观测资料,计算了历年地面最大风压的年际分布及极大风压垂直分布,结果发现东山地面极大风压为68.2 kg/m2;到离地面60 m高处风压倍增;到100 m高处达177.9kg/m2 ,相当于52 m/s超强风暴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8.
田浦  顾国卿  石熙春 《气象》1984,10(8):17-20
对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来说,风荷载是一个重要的侧向荷载。因此,正确地考虑风力,对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此如何考虑城市中的风载显得越来越迫切。要确定城市的风载,则必须首先了解城市近地层风的特性。 我们在上海电视塔上安装了测风仪,该塔总高度210米,为6边形钢管结构。近塔体四周(半径100米)为1—3层的低小建筑物,  相似文献   

9.
气象为厂房、楼房设计服务 工厂厂房,各种楼房设计,都必须考虑风压这个因素。 所谓风压,即大风在瞬时间对一平方米建筑物所产生的力。风压与风速成正比,风速越大,所产生的风压也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风速与地势高度成正比。一般说来,地势越高,风速就越大,风压也就越大。因此,在设计厂房、修建楼房时,必须对当地风压进行详细调查,采取必要的措施。不然,如果风压估计太小,一旦大风袭击,就要造成损失,甚至事故;如盲目地把风压估计大了,多用了许多钢材和人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严济远  石熙春 《气象》1981,7(11):19-20
风压是建筑物承受的主要自然荷载。由于各高度上的风压值是根据地面风速资料推算的,而风随高度变化的实测资料较少,所以究竟用什么方法来推算才比较符合实际,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谈谈我们对这方面一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李兰  陈正洪 《气象》2007,33(10):23-27
2006年4月11—13日湖北省各地出现大风天气,给农业、供电、城市公共设施造成极大破坏。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利用各站逐时风速资料,对该过程所产生的基本风压和结构风压进行了详细计算并与历史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产生的在离地10m高度造成的最大风压(瞬时)为0.53kN.m-2,30m铁塔最大结构风压(瞬时)高达2.60kN.m-2,其破坏力比基本风压放大了5倍,足以对铁塔、房屋、广告牌等构筑物产生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
现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需要了解当地风压资料也越来越多。过去没有计算过本地风压,往往只提供了当地的风速资料。由于使用单位对风速资料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可能计算出的风压资料有一定偏差。为了给建筑工程设计提供比较合理的风压值,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目的,笔者对赣州风压的计算作了一次尝试。对赣州基本风压公式与计算条件风压是在最大风速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所受到的压强,单位是kg,m。它可分为稳定风压(基本风压)和脉动风压(风振)。稳定风压是一般房屋设计应考虑的,而脉动风压是在设计高耸、柔性构筑物如烟囱、水塔和广…  相似文献   

13.
风压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本依据之一。风压的大小不仪影响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而且影响工程的安全与经济效益。我们根据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要求,计算了全省的基本风压值,并结合极大风速给出了风压建议采用值,同时对全省风压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供有关部门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4—2017年华南沿海及南海的浮标站、海岛站、石油平台站、沿海自动站等277个自动站风场数据,与ASCAT反演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观测风速小于5 m/s(大于15 m/s)时,ASCAT反演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在3 m/s左右(存在2级左右的高(低)估);当风速介于5~10 m/s时,平均绝对误差在2 m/s左右(多数ASCAT有1~2级的高估);介于10~15 m/s时,ASCAT反演结果相对最好,风速、风向准确率能够达到60%以上。ASCAT对风速的反演结果受陆地影响较大,与观测风速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可分为三类:(1)浮标、平台站;(2)西沙、南沙自动站;(3)广东沿海自动站及海岛站、海南海岛站。ASCAT反演风场在风向的应用较风速更优,其中,东北风样本数最多,其次分别为西南风、东南风和西北风。浮标站、平台站、西沙自动站的风向反演质量相对较好;所有测站风向偏差主要由5 m/s以下的弱风贡献。单站多年月平均风速变化显示,ASCAT反演风速相对测站主要为正偏差,且秋冬季比春夏季偏差更大,这可能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新疆两次强降水过程,设计三个试验方案,其中试验1为控制试验,试验2提高分辨率,试验3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初步评估不同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区域2米温度、10米风速、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分辨率对2米温度、10米风速模拟精度均有提高,2米温度预报精度提高约0.5℃,降低了日间温度模拟冷偏差;10米风速预报精度提高约0.5 m/s,降低了风速模拟正偏差;但提高分辨率后,模式出现虚假降水预报的情况。(2)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后,2米温度模拟误差略有减小,模拟偏差减小约0.2℃;10米风速模拟误差增大约0.5 m/s,模拟偏差增大超过0.5 m/s;对降水落区、量级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减小了降水中心的模拟强度,对虚假降水预报有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所使用的百叶箱大小不等,型式各异,很不统一。最大的百叶箱是日本的双叶人字顶大型百叶箱,箱体内径有1.66米~3[1.125×0.98×1.51米~3(宽×深×高)],总重量达200公斤。箱内可装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双金属片温度计、毛发湿度计等全部温湿度仪器,日本有91%的气象站采用这种百叶箱。最小的百叶箱是新西兰的双叶、平顶,小型百叶箱(该国75%气象站采用),箱体内径只有0.02米~3(0.41×0.8×  相似文献   

17.
雷暴下金属尖端放电所致空间电荷层分布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穆弘 《大气科学》1986,10(3):302-309
本文用一个二维时变轴对称模式,在地面金属尖端电晕放电条件下,数值计算了强雷暴下从地面至300米高度大气中电场和电荷密度的时空分布,讨论金属尖端放电对电场的抑制作用.结果指出:当初始电场为9000伏/米,气溶胶粒子浓度为10~(10)个/米~3时,电晕放电10秒后,电晕电流密度减小到初值的1/70,34秒达稳定值约为0.6×10~(-9)安/米~2,是初值的1/130.电荷密度不小于0.2×10~(-9)库/米~3的电荷层可垂直扩展到200米高度,径向扩展到80米以外.尖端高度以下有较高的电荷密度(约10~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风能变化及储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河西走廊地区1970~2004年风速气候资料和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风塔精细资料,研究了河西走廊风能资源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环境风速比较稳定,在气候上没有明显的减小趋势;绿洲内风速下降明显。风能分布存在区域差别,存在2个风能大值区域。全区风能普遍较高,10 m层内风能密度都在100 W/m2以上,大部分地方在150 W/m2以上,大值地带在200 W/m2以上;在10~70 m高度层风能随高度按线性关系增长,平均每升高10 m风能增加28 W/m2;70 m层普遍在300 W/m2以上。河西走廊风能存在日和年变化,2~6月是风能密集阶段;距地面10 m高度处风能在07:00前后处于低值,从08:00以后不断增大,到18:00前后达到日最大,然后逐渐减小。河西走廊年有效风速时数普遍在6000 h以上,大值区接近7500 h。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测站周围障碍物的存在使风观测资料失去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为定量化研究障碍物对风观测的影响,开展了河北沽源构筑物观测试验,通过对比构筑物修建前后各测点的风速风向资料,分析了障碍物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障碍物对风速的衰减作用与背景风速大小有关,风速越大,衰减作用越强;2背景风速在2~6m/s时,障碍物背风面测点风速衰减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在10倍障碍物高度距离处平均约衰减15%;背景风速大于6m/s时,背风面各测点风速衰减先增大后减小,在大约5倍障碍物高度的距离处衰减最大,10倍障碍物高度的距离处平均约衰减20%~30%;3障碍物的存在使主风向的风向频率减小,对风向的影响距离为6倍障碍物高度。  相似文献   

20.
资源县的中稻种植面积占水田总植面积的80.5%,总产占水稻的83.5%。种植高度分布:海拔450米以下约占15%;450—800米约占71%;800米以上约占14%。近年来该县中稻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总产、单产分别是解放初的2倍、2.3倍。1974年以来,中稻平均单产比早稻约高130公斤/亩,比晚稻约高245公斤/亩。找出影响该县中稻产量的大田中稻生育期农业气象症结,对采取相应对策,夺取稳产高产,进而繁荣山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