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定位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程效军 《测绘通报》2016,(10):65-68,9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新技术,在逆向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一种,其便携性和高精度的特点使其在文物考古、医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实际获取的扫描数据精度往往会受到仪器自身、扫描目标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文对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个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然后以EXAscan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方案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使传统的工程测量从静态的单点测量发展到动态的跟踪测量与三维立体测量领域。从用户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地面固定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性能指标,阐述了获取高精度三维扫描数据成果的过程。不是利用详尽的公式和实验进行精度分析,而是着重分析从采集数据到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质量的误差来源,详细分析其中原因,并且在已有研究分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类,最后介绍了国内外产品。  相似文献   

3.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激光点云测绘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效率高、数据结果精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在分析三维扫描技术在传统工程应用的基础上,采用天宝TX8作为实验设备,从数据采集,点云处理,三维模型建立和纹理贴图等方面探讨了应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厂区建模的方法,对点云半自动化建模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进行了不同背景环境下的建模对比分析,确立了有效的厂区点云建模作业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谭贲  钟若飞  李芹 《遥感学报》2012,16(1):50-66
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物表面的高精度三维信息,作为一种新的数据获取手段,已逐渐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中。将激光扫描数据分类是对地物进行特征提取以及建模的前提与关键。现今,针对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分类方法还不成熟。根据城市各典型地物空间特征(激光点云在三维空间的高程、与邻近点的斜率,以及其在二维投影平面上的分布、密集程度等),本文提出一种主要适用于城市激光扫描数据的地物分类方法。首先,综合考虑车载激光数据的采集特点、车行GPS轨迹以及扫描数据中同一扫描线上相邻激光点之间的斜率关系,提取出路面。其次,对于非路面的激光点云数据,先使用基于格网化与区域分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体划分,再通过计算地物空间形状特征的几项统计指标(外包围盒、实体高度等),对实体进行分类。最后,以海南三亚市某街道为研究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成功地分出研究区的路面、建筑物、树木和路灯四类地物,并进一步在同类地物间分出不同实体。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快速配准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激光扫描原理的限制.要获得整个场景的完整全表面数据需多站点设置,由单站点扫描获取场景中的部分数据,最后将全部站点数据配准.通过对三维激光数据自身的数据分布特点和ICP配准算法的研究和改进,设计出了两步配准方法:首先,基于特征点对基础上的SVD粗配准;然后由特征点对确定出重叠区域子集并进而采用ICP算法作点云精配准,最终实现三维激光快速配准.利用一组粮仓扫描数据配准试验验证此方法在大规模场景扫描中的多视点三维激光数据快速配准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既提供扫描地物的几何信息数据,又提供其强度数据。强度数据包含地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信息,因此强度数据可用于地物的分类。除了地物对激光的反射率外,强度数据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将地面激光扫描强度数据影响因素归纳为4个方面,即仪器设备、外界环境条件、地物表面特性和扫描几何条件等。综述分析各方面因素对强度数据的影响,提出仪器设备、距离和入射角是地面激光扫描强度数据应用中需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尹玉廷  王解先 《测绘通报》2012,(Z1):399-400,420
激光三维扫描可以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快速重构建筑的立体模型,应用于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等多个方面。通过实例数据,分析研究激光三维扫描监测圆柱体变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激光扫描仪因其高效的数据获取方式和较高的精度被广泛应用于三维信息获取,其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成果可生产多种测绘产品。其中360°全站式激光扫描仪具有全视场扫描能力,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目前常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因其成本太高,限制了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本文利用Velodyne公司生产的VLP-16激光雷达结合电子水平度盘、电子三轴补偿器,设计并实现了一款360°全站式激光扫描仪,利用Windows系统平台开发数据处理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实时存储与事后处理。试验表明,该激光扫描仪测距精度3 cm,测角精度小于0.3°,具有静态测量能力,同时硬件成本较低,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于室内测量、盘煤等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测绘领域的新技术之一,因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非接触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到数字城市、变形监测、三维重建等不同领域。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校园内一栋教学楼进行实体扫描,获取其建筑物的点云数据,并利用天宝后处理软件Realworks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去噪、分割、分类等处理。同时结合后处理软件Geomagic Studio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的三维重建和特征线提取工作,最终得到了预期的建模效果图。  相似文献   

10.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发射激光并以螺旋线形式对隧道进行全断面高密度扫描,初步获取隧道表面特征信息,再通过内业分析发射和接收激光信号的强度,可以获得隧道衬砌内表面的影像信息.使用这些数据信息,可以对隧道状态、病害、限界、变形、收敛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采用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选取杭州地铁5号线一个车站和区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无地面控制点的星载SAR影像直接对地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星栽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地面目标的定位问题,分析了在无地面控制点的情况下,利用距离-多普勒(R-D)模型和地球模型进行对地定位的理论与方法,给出了在无地面控制点(GCP)而有数字高程模型的情况下利用R-D模型进行对地定位的求解方法。用天津地区ERS-1数据进行实验,其结果与当地地形图进行比较,精度在50m以内,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快速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LIDAR技术系统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机载激光扫描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 L IDAR系统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高新技术系统之一。L IDAR系统是一个先进的主动传感系统 ,该系统本身发射受控制的激光以照射地面和地面上的目标 ,不依赖太阳光照 ,所以它是一个全天时日夜可以获得地面三维数据的系统。它直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比传统测量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密集、高效率和成本低的优点。该系统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把地面和其上的植被、建筑物分离开来 ,可同时取得 DTM、DSM和植被参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下管线探测点进行区域三维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黎  李剑 《测绘工程》2007,16(3):11-14
作为一种直观的成果展示方式,三维模拟已经成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必备工具。但是良好的三维显示效果需要高成本的DEM数据支撑,导致三维模拟的实施存在困难。文中探索以道路为参考依据,利用地下管线的点位探测数据进行概略内插计算,以最小代价实现小区域范围的地下管线、道路甚至地面构筑物的三维模拟显示和数据集成。  相似文献   

14.
GPS测量系统动态定位精度验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位差分GPS测量系统定位精度高,对系统动态定位精度的考核、验收的难度大。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动态定位精度验收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相位差分GPS系统动态精度验收方法。分析了方法自身达到的精度。建立了数据误差处理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精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顾晨  黄微  李先华 《测绘科学》2011,36(4):80-82
利用多波束声纳数据重建水下地形,构建高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于在复杂水下区域的物质勘探、目标检测等方面有重要实用意义.然而,多波束声纳系统直接获得的测深数据空间分辨率有限本文基于多波束声纳系统采集的稀疏测深数据(空间位置)和密集回波强度数据(图像性质)来构建水下复杂地形高空间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利用采集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免疫网络是受免疫网络理论的启发建立的用于数据处理的一种人工免疫系统。同时免疫系统是进化的,通过不断调节系统内细胞的数量和种类适应外界环境。提出的进化人工免疫网络借鉴免疫网络和进化的思想,是用于遥感影像分类的监督算法。算法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得到能够表示训练数据特征的网络细胞,然后利用这些网络细胞进行分类。实验表明进化人工免疫网络是遥感影像分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系统是集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测量单元等于一体的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具有效率高、精度高、三维测量等特点,可解决码头、河道、海岛礁测绘中传统方法难以测量的难题。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系统的高精度时空同步是实现数据融合和高精度三维测量的保证,安置角偏差检校是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的关键步骤。本文首先分析了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系统中相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了一种以桥体为检校场的安置角偏差消除方法。该方法在时空配准的基础上,通过扫描测线内桥体结构的偏移量分别计算侧滚角、俯仰角及航向角的安置角偏差,最后通过控制点验证误差改正后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易于实施,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保障船载移动激光测量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斗卫星钟差数据中出现钟跳、粗差等异常数据频次较高的问题,将半参数平差模型引入BDS的钟差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在考虑系统误差的同时,改进了常用的钟差模型;其次,综合考虑异常数据和系统误差,利用补偿最小二乘原理和极值求解方法,详细推导了分离异常数据前后参数和非参数估计值与相应观测值改正数的关系表达式,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定值、参数求解和系统误差分离。在此基础上,引入Cook距离,给出了利用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Cook距离及混合Cook距离,去判断异常值的位置,并给出了一些参数的选取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了卫星钟差异常数据的定位和定值以及部分系统误差的分离。最后,采用武汉大学GNSS中心提供的采样间隔为5 min的北斗卫星精密钟差数据,将本文方法与常用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并处理卫星钟差数据中的异常值,有效克服了基于经验阈值钟差异常数据探测方法的不足,且该方法对于量级较小的异常钟差数据也有很好的探测效果,一定程度丰富了现有的BDS钟差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叉树的LOD地形简化及几何变形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结构LOD地形快速简化及几何变形纠正方法。通过建立四叉树结构将地形划分为规则的多个小块,利用一个递归过程遍历四叉树结构。在判断过程中本文将地形粗糙度因素加入到节点评价系统当中,有效地实现了地形的简化。对漫游过程中出现的几何变形现象引入一个混合因子到节点评价系统中,较好地解决了几何变形问题。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地物地貌,本文将具有较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叠加到DEM地形模型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RTK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在测量与导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网络RTK系统一般由基准站网、计算与控制中心、系统用户和必要的数据通信链路四部分组成,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是网络RTK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了Winsock以及如何利用Winsock在Visual C++环境下实现网络RTK的数据传输。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用于基准站与计算与控制中心、计算与控制中心与后处理用户间的数据传输,并具有高速、简捷、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