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盐湖提锂副产氢氧化镁制备碱式硫酸镁晶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具有丰富的盐湖资源,其中提锂工艺副产了大量的粗品氢氧化镁,这些粗品氢氧化镁无法直接利用而被多数企业废弃,不仅引起了环境的污染,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粗品氢氧化镁进行高值化利用。以盐湖提锂副产的氢氧化镁为原料,将其进行预处理后与七水硫酸镁水热合成了碱式硫酸镁MgSO_4·5Mg(OH)_2·3H_2O(153型)晶须。同时,考察了不同纯度氢氧化镁对晶须制备的影响,通过化学分析、XRD、SEM、TEM、TG-DTG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处理的副产氢氧化镁(其纯度达到94.8%)原料时,得到的碱式硫酸镁晶须不仅纯度高,且表面光滑、长径比较高,可以实现废物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盐湖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镁和氨气为原料,直接制备高浓度阻燃剂氢氧化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搅拌强度450r/rain,氨镁摩尔比2.4:1,氨气加入流量500mL/min,陈化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硫酸镁浓度2.50mol/L。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产品的形貌、结构及粒度。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D5012.06μm,D90 18.99μm,料浆浓度7.37%,Mg收率68.02%,氢氧化镁纯度96.75%。  相似文献   

3.
硼酸与硫酸镁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特效选择性564^#树脂成功地从含硼酸和硫酸镁母液中分离出硼酸。其总回收率达到91.0%,硼酸产品纯度达99.5%以上,同时也制得了纯度达99.7以上的硫酸镁产品。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的生产方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芳琴  董川 《盐湖研究》2006,14(2):62-66
介绍了硫酸镁的发现、用途及其生产工艺的沿革,叙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硫酸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提出我国硫酸镁的发展方向,并指出硫酸镁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氯化镁和硫酸钠作原料,以K~+,Na~+,Mg~(2+)//Cl~-,SO_4~2-H_2O及Na~+,Mg~(2+)//Cl~-,SO_4~2-H_2O水盐体系相图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氯化镁和硫酸钠分解转化—冷却结晶法生产七水硫酸镁的工艺路线。考察氯化镁和硫酸钠分解转化温度、分解转化时间、各物料配比关系等因素对制备七水硫酸镁的影响,确定了各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主次顺序,得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投罗钾)提供的硫酸钾镁肥浮选尾矿和氯化镁饱和卤水为原料,探索出了一条以硫酸钾镁肥浮选尾矿为原料,以氯化镁饱和溶液为浸取介质,通过中温溶浸、冷却结晶(包括盐田冷析)等工艺方法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路线,给出了各工序的工艺技术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水氯镁石-石灰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石灰乳-水氯镁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进行了总结,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沉淀反应温度、晶种添加量、沉淀反应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镁沉淀品质及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已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到的氢氧化镁具有较好的粒度和纯度,改进后的工艺有较好的工业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各种分散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氢氧化镁沉淀,并加一定的CaCl2作为添加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出纯度高、成本低的纳米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9.
高分散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外加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Mg(OH)2沉淀,并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各出纯度高、成本低的氢氧化镁及氧化镁。  相似文献   

10.
萃取法制取磷酸二氢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改进了萃取法制取磷酸二氢钾的工艺路线,确定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萃取在常温下进行,一次反应得到磷酸二氢钾。产品纯度高,能耗低,有望成为大规模工业生产该产品最经济的路线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氯化镁—石灰乳法制备高纯氧化镁,降低氧化镁中钙含量是保证氧化镁产品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氧化镁的常温水化及二次煅烧,有效降低了氧化镁中钙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的水化工艺参数。氢氧化镁经850℃煅烧120 min,然后水洗,再次在1 050℃煅烧120 min,所得氧化镁纯度为99.1%99.4%,水化后钙含量(以CaO计)降低了约1%。  相似文献   

12.
利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模型,对MgCl2+NaCl+H2O体系部分多温相图进行了模拟。借助获得的多温相图,对含有NaCl杂质的六水氯化镁试剂重结晶提纯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结晶法提纯化学纯试剂的有效性不是绝对的。虽然化学试剂中的杂质含量已经很低,但是是否能够使用重结晶法进一步提纯是由试剂和试剂中所含杂质的类型决定的。对于主要含有NaCl杂质的六水氯化镁试剂,只有当NaCl杂质含量低于一定值时才能够利用一步重结晶取固相的方法进行提纯;高于此值时,利用一步重结晶取固相的方法反而会使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当六水氯化镁中杂质含量高于临界值时,想要对其进行提纯,必须采用分步结晶的方法,首先去除先析出的NaCl杂质。  相似文献   

13.
水浴加热条件下,表面活性剂SDS、SLS和PEG10000的复配体改性工业级Mg(OH)2,得到了中位径(D50)1.55μm、分散性好的改性Mg(OH)2。水浴法改性Mg(OH)2的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镁浓度1.50 mol/L、表面活性剂用量2.50%、矿化剂氯化镁用量3.50%、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6.0 h、搅拌速度850 r/min。  相似文献   

14.
硼酸铝晶须熔块中回收硫酸钾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硼酸和无水明矾及硫酸钾压块、焙烧、制备硼酸铝熔块。将浸取溶液进行二次蒸发并结晶,硫酸钾回收率大于95% ,纯度为99.93% ,表明明矾中硫酸钾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氯氧镁水泥的长期耐久性机理,用XRD分析了我国实际使用12~16a的氯氧镁水泥材料的物相组成,探讨了氯氧镁水泥在自然环境下的长期水化产物与转变规律。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的长期水化产物,在室内大气环境下主要是氯氧化镁5Mg(OH)2.MgCl2.8H2O(5.1.8)和氢氧化镁Mg(OH)2,在室外露天环境下主要是Mg(OH)2、5.1.8、碳化氯氧化镁[Mg(OH)2.MgCl2.2MgCO3.6H2O(1.1.2.6)]和水菱镁矿[4MgCO3.Mg(OH)2.4H2O(4.1.4)]。在露天的使用环境中,没有经过改性、或者改性效果不佳的氯氧镁水泥材料中的主要水化产物5.1.8,同时发生了分解-碳化作用和碳化-分解作用,其初级分解产物是Mg(OH)2,初级碳化产物是1.1.2.6,终极碳化产物是4.1.4和MgCO3。氯氧镁水泥材料结构中大量形成4.1.4,是导致其耐久性失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硫酸浸出法制备硼酸的废弃母液经过浮选法分离产生的硫酸镁中通常含有硼酸等杂质,为了研究硼酸对硫氧镁水泥凝结硬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改性硫氧镁水泥(MOS)为基础体系,测试了硼酸含量对硫氧镁水泥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讨论了硼酸对硫氧镁水泥抗水性、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硫氧镁水泥的凝结时间随硼酸含量的增加而延长;硼酸可以明显降低硫氧镁水泥的早期强度,对后期强度的降低作用不及早期明显;试件浸水28 d后,较高含量的硼酸提高了试件抗压强度的软化系数,而降低了抗折强度的软化系数,因此硫酸镁中硼酸含量不应超过0.7%;硫酸镁中硼酸含量不影响硫氧镁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但降低了水化产物的结晶度并改变其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与发展我国镁业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全世  李权 《盐湖研究》2002,10(4):56-62
柴达木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是影响我国盐湖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镁资源可开发的高技术产品有高纯镁砂、金属镁及其制品、其它镁化合物系列等。水氯镁石脱水、提高全流程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延长金属镁下游产品链是实现以金属镁为产品的开发项目经济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大量Li+存在对Mg2+分析测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含锂盐湖卤水体系中,大量Li+的存在,对络合滴定法测定Mg2+易产生较大的干扰,使分析结果偏高。根据盐湖卤水体系中锂盐的含量,通过调整正丁醇和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加入量可很好地抑制Li+的干扰,从而保证Mg2+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