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向华 《湖北气象》2002,(1):39-41
2001年度(指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湖北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明显偏少。主要气候特点为:冬季暖湿,雨雪雾天气多;春季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强度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低温冻害和浮尘;夏秋气温高、降水显著偏少,大部地区出现夏秋连旱,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夏秋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 为历史同期少见,农业年景人尽其才歉。  相似文献   

2.
刘芳 《山西气象》1995,(2):21-22
山西省1994年异常气候概况刘芳(山西省气候资料室030006)1994年我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往年略偏少。四季平均温度高于往年;干旱少雨雪,夏秋连旱,中南部地区尤为严重;局地性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气象台站分布较匀,记录较全,而农业生产布局和耕作制度等又较为一致的1961—199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和旱情资料,运用天气、气候学分析原理,结合我省实际状况,对夏秋干旱的表征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既具有天气,气候意义的,又具有农业意义的、且又与人们习惯相符的简便可行的气候指标。与此同时,着重讨论了我省夏秋干旱若干主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樊高峰  苗长明  毛裕定 《气象》2006,32(2):70-74
对浙江省气候业务中经常使用的距平百分率指标、Z指数指标、干燥度指标三种干旱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Z指数指标能较确切反映出干旱程度,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较轻,干燥度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过于敏感。在此基础上,基于Z指数指标建立了浙江省干旱监测评价的强度指数、面积指数,对浙江省自1952年以来的干旱进行了逐年分析,发现浙江省夏秋连旱几率较高,干旱具有阶段性特征,1990年以来发生干旱频率有增多趋势,且旱情也加重,其中秋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气候概况一九八三年是安康县气候十分异常的一年。早春干旱严重,晚春及夏秋多阴雨,气温多变、日照少,大风和冰雹频繁出现。夏季多暴雨伴随着秋涝一起出现,构成了一九八三年夏秋两季以洪涝为主的气候特点,年降水量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从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汉江安康段第一次出现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15个台站1951~1995年7~9月降水量资料讨论汛期(7~9月)的严重旱涝气候特征,发现黄河中游地区的严重旱涝年各有8年和7年,严重雨涝主要发生在盛夏7、8月份,严重干旱则多为夏秋连旱。雨涝60年代最多,随之渐少;干旱自20世纪50年代随时间而增多,进入80年代以后,气候呈变干的趋势。严重雨涝和严重干旱表现为年代际的气候振荡。严重雨涝(严重干旱)年份,亚洲范围500hPa距平场呈北负南正(北正南负)分布,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且偏西(偏弱、偏南且偏东)。严重干旱年份多发生在ENSO事件的发展阶段,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西北太平洋漂流区海温明显偏低。严重雨涝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虽为负值,但信号很弱。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干湿概况与干旱发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干湿气候等级指标对海南岛进行了逐月的划分,并分析干旱发生的特征.结果表明:从11月份开始海南岛进入旱季,干旱区从西部东方县开始逐渐向东扩展;1到3月份全岛均处于干旱状态;从4月份开始,干旱区逐步向西退缩.海南岛一年四季均有干旱发生,冬春季节为季节性干旱,夏秋两季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会发生短暂干旱.  相似文献   

8.
利用湖南9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逐日降水量和湖南天气气候分区,研究湖南极端干旱特征和极端干旱时段内人工影响天气增雨潜力,结果表明:①湖南极端干旱期有相当的增雨潜力,各个分区的极端干旱频次和大气可降水量年代际变化除70年代外均呈现为北少南多的特点。②极端干旱时段内各分区年均可增雨日数主要表现为月际差异,可增雨日数主要集中在8—10月,各分区区域差异较小,各分区在伏旱期的可增雨日数大约占伏旱期的16%~20%。③湖南极端干旱按照出现的季节分类有11种,频次最高的是夏秋连旱,同时夏秋连旱的可增雨日数最多。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云南地区多次发生极端的季节性连续干旱,尤其是夏季、秋季的连续干旱会加重传统冬、春季节干旱的危害,给当地经济和社会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70~2019年云南省气象局120站降水数据及NCEP海平面气压场数据,从降水持续性异常指数出发,分析了云南夏、秋季节连续干旱事件发生的演变特征,进而探究了该区域夏秋连续干旱事件与前期4月海平面气压的可能联系,以期能够在极端干旱的预报中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夏秋降水持续性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省一致的偏多或偏少;(2)云南夏秋连续干旱事件发生前期表现为3个区域海平面气压异常的组合,分别为北大西洋、北印度洋和中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异常;(3)由前期4月上述关键信号构建的组合信号指数,能够较好地表征云南夏季、秋季的降水连续异常,是具有意义的潜在前期预报信号。  相似文献   

10.
南方夏秋干旱期间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40多年来南方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7~9月夏秋干旱期形成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干燥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得出了南方最旱区位于湖南、江西中部.广西、贵州、湖南西北和东南山区、江西南部山区、安徽南部山区、福建-浙江沿海交界山区和苏北沿海为湿润区,人工增雨潜力较大.特殊地形所形成的焚风效应是形成湘中干旱不可忽略的原因.为南方夏秋期间对流云降水潜力研究和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华地区是一个丘陵和山地为主的地区,受干旱的威胁较大。夏秋干旱一直是我区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解决好夏秋干旱的预报问题是摆在全区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永强 《大气科学》2016,40(1):142-156
历史干旱事件的观测和数值研究表明,植被可通过地—气水分、能量和其他通量交换影响和反馈干旱.本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情形下植被对干旱趋势的影响和机制.应用美国大陆七个动力气候降尺度区域气候变化情景,计算和分析了现在和未来的干旱指数、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通过比较同一气候区两种植被类型区域干旱强度和频率理解植被的影响.集成分析结果表明,未来美国干旱很可能增加,其中大平原中部所有季节都很显著,而东南和西南地区夏秋更为显著.植被对干旱趋势的影响和气候区有关.在温暖和潮湿/干燥气候区,林地(草地)未来干旱强度和频率的增幅大于对应的农田(荒漠)区域,因此植被可以放大未来干旱的风险.相反,在寒冷和潮湿气候区,林地(草地)区域未来干旱强度和频率增幅较小,表明植被放大未来干旱的作用可能只在某些气候情形下出现.这种植被对未来干旱影响的复杂性和对气候区的依赖性对气候模式提供可靠的干旱模拟和预测及森林管理部门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贵州夏秋麦气候生产潜力评价及种植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松  赵致 《贵州气象》1996,20(3):18-21
采用FAO计算作物生产力的生态区域法,以贵阳花溪为代表,估算和评价了贵州夏秋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土壤订正,完成了一套地区生产力评价的程序,阐述了夏秋麦在贵州生产种植的意义和前景。为贵州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料,提高复咎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浙南山区发展脐橙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我国脐橙主产区——长江三峡地区的万县、宜昌及秭归等地进行比较,阐述了浙南山区热、水、光等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势以及冻害、花期热害、夏秋高温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通过气候考察和调查,对浙南山区地形气候的趋利避害提出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8,14(4):45-47
1987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属异常年份。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大范围异常冷暖气候;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干旱。南亚、东南亚大部地区肆虐的旱灾使农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中南半岛多数国家粮食减产已不可避免。南半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和地区夏秋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2年1月-2013年12月石阡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月大气环流特征量,定义了石阡持续性干旱事件,分析了石阡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从多种角度(包括气温、日照、西太平洋副高、印缅槽和南方涛动指数)分析石阡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石阡持续性干旱事件平均出现频率为每27个月发生一次,以夏秋、秋冬或冬春旱为主;石阡若冬季不出现旱情,则初春开始发生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可能性极小;石阡干旱事件持续时间一般为3~6个月,多数跨越两个季节,最长一次干旱事件是2011年的冬春夏秋9个月连旱;石阡持续性干旱事件的频率和累积强度,反映了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石阡持续性干旱事件中,气温与日照在夏季和冬季响应程度强,西太平洋副高偏东与印缅槽偏强相互配置在夏秋时段响应程度强,以及南方涛动在秋冬季响应程度强.以上结果为干旱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度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凌 《气象》2004,30(4):29-32
2003年度(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是:降水总体偏多,气温总体偏高。全国年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33.9mm,但降水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明显偏多,南方地区则异常偏少。淮河流域汛期、黄河中下游秋季发生严重洪涝;东北春季、南方夏秋均出现大范围干旱。全国年度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0.6℃,已连续7年高于常年,尤其南方地区气温偏高明显。2003年度我国气象灾害较频繁,其中干旱、暴雨洪涝、高温、低温连阴雨、冰雹等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灵芝生物学特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栽培大棚对小气候的影响,基于气候背景对比分析了达州和攀西大棚栽培灵芝的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结果表明,两地区代表站年平均气温相近,4—9月气候均可经济栽培灵芝,两地都雨热同季但气候季节性差异显著;攀西为中亚热带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夏秋气温略低较适宜大棚栽种、冬春光热优势明显但干旱较重;达州夏秋气温较高、高温热害明显,冬春气候因光热条件差难以利用。大棚栽种灵芝的气候条件总体上攀西优于达州,后者宜选址在夏季气候相对偏低的中海拔区(1 000~1 500 m)。生产上两地区主要生长季都需降低大棚内昼夜温差,攀西地区菌丝期(4—6月)要适当增温保湿,达州夏秋季需预防高温热害;灵芝发菌期生产安排达州宜5月、攀西宜5月中旬—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地区三七高炮人工增雨作业的云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万 《浙江气象》2002,23(3):22-23
探讨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干旱季节各种云系给人工增雨作业带来有利条件,使三七高炮作业时能获得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火星冲日资料,分析了兴安盟地区8个站点最近50年的月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得出距离地球最近的火星冲日时期与兴安盟地区干旱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近几年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效果非常好。用未来火星冲日月份做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及白灾的短期气候预测以及长期气候预测等。并且给出了本世纪之初的2010年前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白灾的长期气候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