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本书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海洋出版社合作陆续出版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编总论,讨论了沉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使读者了解近一二十年内这一学科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及作者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第二编按照沉积体系介绍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边界条件和沉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沉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各章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广庆 《台湾海峡》1991,10(4):327-333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调查资料,从地质学和海洋沉积学角度,论述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7方面的规律问题,获得初步认识是:(1) 沉积物有8种沉积成因类型,5种沉积环境和相,及具有3次海退、海进旋回的沉积演化模式;(2) 沉积成因类型以陆源碎屑和生物源为主;(3) 生物沉积是判别沉积环境和相的重要标志。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反映主要水动力作用的可靠标志;(4) 海洋有用砂矿物和锰结核的沉积,受沉积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海洋沉积环境研究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学法 《海洋科学》1992,16(2):22-24
沉积环境是沉积学领域中的核心研究课题。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构成了海洋沉积学的主体,它几乎涉及到海洋地质学的所有方面。作者基于对国内外海洋沉积学进展的粗浅了解,并借鉴盆地分析、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方法学上探讨海洋沉积环境的一般研究思路,阐明海洋沉积环境研  相似文献   

4.
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海洋地质工作者同全国地学界老前辈、老专家及广大地学工作者一样,精神振奋,心情激昂.海洋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一支年轻的学科,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异常迅猛,在海洋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整个学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异常活跃的崭新局面.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调查研究手段之一,它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现代技术,或在上空、或在水面、或在水下,对地球水域进行各种地球物理场(天然的、人工激发的)的观测,以查清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阐明海底地质构造、沉积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为国民经济建设有关部门提供基础资料.它在海洋地质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海东北部海区介形虫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海洋微体古生物门类之一——介形虫,在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利用现代生物区系的研究成果,可从生态环境来解释古代生物区系和沉积关系,同时也作为解释古生态的基础。浮游有孔虫能很好地反映海流,水团、海水温度、盐度等各种状况。但有关海洋中介形虫的研究不多,尤其在南海尚少见。就目前我们从南海部分海区获得的资料来看,不同属、种的介形虫分布是受水深、水温及  相似文献   

7.
等深流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等深流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且详细阐述了等深流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并指出等深岩丘的发现是该领域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突出成果以及等深流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随着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项目的开展,等深流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代等深流沉积和古代等深流沉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尚不平衡,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古代等深流沉积研究方面显得更为薄弱.最为重要的是,等深流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如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等,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北部布设的一口31m浅钻和9个探槽的沉积学观测、微体古生物鉴定等资料,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北部ZK3孔的地层分析,将其全新世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浅海沉积、潮坪沉积和河流沉积4层,将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结合黄河频繁改道的详细历史记录,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部分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划分,其他层位也进行了年代推测,并与黄河三角洲北部其他钻孔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1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付里叶形状分析已被应用到地质学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中,如沉积学、岩石学、微体古生物学等。文中简要介绍付里叶形状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闭合式付里叶分析方法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应用实例之一是南极沉积物源的解释,即怎样区分冰期海洋沉积物和冰蓣物;之二是研究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浮游有孔虫G.truncatulionoides的形状。其付里叶形状定量分析结果与δ^18O同位素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深水非造礁石珊瑚(Ahermatypic coral)中的扇形珊瑚属(Flabellum)在东海大陆架海区不仅数量多,而且是优势种.因扇形珊瑚属自第三纪的始新世至今都有生长,所以不但引起现代底栖生物学者的关注,而且也是第三、第四纪古生物工作者常常提及的种属.自Lesson 1831年建立Flabellum以来,不断有新种报导,但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新种提出异议,认为是同物异名,时时在合并.有分有合,意见纷纭.因此,这一属的种类庞杂,相当混乱.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共同发起的“东中国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定于1983年4月12日至16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会议将涉及陆架沉积作用的地质、物理、生物及化学诸方面.主要内容有:河口环流和沉积作用;陆架水系环流及其沉积作用过程;陆架沉积中的生物改造作用;水体和底质中化学组分的迁移和再循环;陆架沉积物的冲刷和淤积过程及相关的海底形态的结构和构造.  相似文献   

13.
黄东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声学反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声学剖面资料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该文利用国家“12 6”专项调查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各种声学剖面及历史资料 ,在黄东海海底及浅层识别出多种灾害地质类型 ,如潮成沙脊、沙波、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根据对它们的声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分析 ,作者认为 :潮流是黄东海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中更新世以来东海陆架的古环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基于1996年中法合作在东海陆架进行的电火花单道地震调查资料,并与位于东海外陆架钻孔DZQ4对比,发现对应于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六个地震地层与钻孔地层呈现很好的对应关系,其间共有四次海退-海进的沉积旋回。资料分析表明东海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全球气候冷暖变化所导致的海面升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Oceanologica Acta》1998,21(5):713-716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the Kuroshio have been recalculated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ntra-annual variation of salinity on the shelf. Flux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previously unavailable data in the Yellow Sea and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ECS, denitrification and ground water fluxes are now also considered. The Kuroshio Intermediate Water remains the major source of nutrients on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with slightly more upwelling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wet season.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蔓足类区系特点的初步研究(甲壳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于甲壳纲蔓足类的研究,过去在我国做的很少,解放后董聿茂等(1956,1965)进行过东海舟山群岛、黄渤海和南海的蔓足类调查.1978年任先秋等发表了藤壶属Balanus的研究报告.1939年Hiro调查过我国台湾省的蔓足类,Зевина于1963年曾简略报告过我国沿海潮间带及潮下带的蔓足类.其他都是些零星记载.截至目前,根据文献及我们掌握的资料,中国近海蔓足类有95种,30属.作者等自1955年以来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共搜集了蔓足类标本80种,分隶2目13科29属,其中有27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现本文就上述资料对中国近海蔓足类区系特点作一初步分析,待今后采到更多标本后再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A NEW SPECIES OF EUCONCHOECIA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ast China Sea Subbureau of National Bureau of Oceanography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28°-34°N, west to 127°E) from December, 1977 to November, 1978. From the planktonic ostracoda samples, we have discovered three male or female specimeans belonging to Euconchoecia, but different from five known species of the gener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ion, we identified them as a new species of Euconchoecia and named them as Euconchoecia bifurcata n. sp. to demonstrat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having bifurcate front alorgan.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ctuality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characters of East China Sea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lot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chieveme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from west to east, the East China S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East China Sea shelf zone, Okinawa Trough zone and Ryukyu arc-trench zone.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zone mostly has three velocity layers, i.e., the sediment blanket layer (the velocity is 5.8-5.9 km/s), the basement layer (the velocity is 6.0-6.3 km/s), and the lower crustal layer (the velocity is 6.8-7.6 km/s). So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zone belongs to the typical continental crust. The Okinawa Trough zone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al belt between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the oceanic crust. It still ha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no formation of the oceanic crust, but the crust of the central trough has become to thinning down. The Ryukyu arc-trench zone belongs to the transitional type crust as a whole, but the ocean side of the trench already belongs to the oceanic crust. And the northwest Philippine Basin to the east of the Ryukyu Trench absolutely belongs to the typical oceanic crust.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infotmadon and samples of sediments obtained from the geophysical and bathy-metric surveys over an area about 450,000 km2 (scale 1/1,000,000) in the East China Sea by the Natonal Bureau of Oceanography this pe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n the margin of the East Asia Continent exer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urasian Pacific and Indo Plates since the Indo-China Movement, especially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which wer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a doma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Basin, and the geo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bdivis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还缺乏关于大型陆架系统对全球海面变化响应的研究,5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宽阔的陆架海底进行详细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分布与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海面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目前的陆架海底被3个沉积体系覆盖,即低海面期的古滨带、冰消期的海侵体系和高海面期的涡漩及近岸带沉积体系;末次冰期后期以来,可区分出3个快速海面上升期和3个慢速上升期。在快速上升期,海底形成了代表海岸快速移动的混杂沉积-海侵边界层,海岸平均移动速度10~22cm/a(最大64cm/a),缓慢上升期,形成了陆架广泛分布的潮流沙脊体系,三期沙脊体系之间有继承性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