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年轮,显示了树木生长的年龄。海洋生物,特别是海洋动物是否也有年轮呢?科学家回答:有……鳞片青鱼、草鱼、鲤鱼、鲢鱼等多数鱼类,可以用鳞片来推算年龄。因为鱼鳞也象树木一样有年轮。这是由于鱼的年龄增长了,鳞片也会随之生长。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看到在鱼鳞片的上面,有许多同心的环纹。这环纹仿佛树木横断面上的环纹一样,叫做年轮。鱼类的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鱼类在春夏时节,食物丰富,生长旺盛,鳞片生长加快,产生很亮很宽的同心圈。同心圈的距离远,叫做夏轮,在秋冬季节,食物较少,生长也就缓慢,鳞片生长也就缓慢,产生很暗很黑的同心圈,圈与圈的距离很近,叫冬轮。因  相似文献   

2.
宽吻海豚属(Tursiops)包括宽吻海豚(T.trunca-tus)和北太平洋宽吻海豚(T.gille)两种,现在世界各国大型水族馆均有饲养,已成为主要表演动物。为了便于简便地了解海豚的大致年龄,本文将对有关的实践经验予以小结。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海豚的确切年龄,必须是在人工繁殖饲养条件下,或者是动物死后根据牙齿上存在着的层状结构将牙齿纵剖或横切、酸蚀、染色观察切面上“年轮”而定,这就为海豚的年龄鉴定带来了难度。因此,对于捕来的海豚生前的确切年龄是不知道的。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下列方法对海豚进行年龄鉴定。刚生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鳗鲡早期阶段耳石日生长轮形成的周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年4月从江苏太湖搜集日本鳗鲡亲鱼暂养在天津滨海虾场8t玻璃钢水槽中,经人工催熟催产后孵出仔鳗,对孵出仔鳗连续取样;于1989年4月在长江口采集白仔鳗,观察和比较二者的耳石生长轮形成。结果表明,(1)人工繁殖仔鳗耳石第一个生长轮是在孵出后第一天形成的,轮纹形成具有24h周期性;仔鳗孵出后生长天数与生长轮数关系的回归方程以y=0.23+0.91x表示,其中,x为孵出后的天数,y为生长轮数;在人工繁殖仔鳗耳石上没有观察到“孵化标记”轮。(2)白仔鳗耳石中心核与“孵化标记”轮之间存在日生长轮。(3)人工繁殖仔鳗与白仔鳗耳石中心核同第一个生长轮比较表明,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虎是一种大型的食肉动物,号称为“百兽之王”,是勇猛、威武和残暴的象征,在辽阔的海洋里,有的动物在捕食时好像饿虎一样凶恶,有些动物身上的图案与老虎身上的颜色比较接近,人们在给这些动物命名时,习惯上都加一个“虎”字,下面介绍几种名称中带有“虎”字的海洋动物,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否名符其实。虎鲨虎鲨属于软骨鱼纲,虎鲨科唯一一属鲨类动物的统称。虎鲨长1.4米左右,身体较粗,呈黄褐色,有暗色横纹多条,栖息近海底层,约有10多种。由于其身上的横纹有宽有窄,故又有狭纹虎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鱼的鱼鳞上有许多类似人的指纹,类似树的年轮的精密纹路,称为“鳞纹”。鱼身上的“鳞纹”,每年自然增长10圈至30圈。每圈“鳞纹”之间的间距,形状和宽度不但告诉我们鱼的年龄有多大,而且还能告诉我们鱼是在怎样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长在寒冷水中或生长在缺少重要营养物质环境中的鱼,它们的“鳞纹”必然狭小,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发育成熟后即就地婚配、生儿育女,而少数鱼类却不是这样,它们为了给子女找一个理想的生长、发育场所,使后代能顺利地成长,千里迢迢、不辞劳苦地从生长地来到专门的繁殖地。繁殖地既是它们出身的地方,也是它们繁殖后代的地方,同时还是它们的墓地。千百万年来,新的生命在这里产生,老的生命在这里消亡,这场以繁殖后代为目的的“旅行结婚”——生殖洄游,以喜剧开始,以悲剧告终。鳗鲡又叫“白鳝”、“蛇鱼”、“风鳗”,身体前部呈圆形,后部稍侧扁,长0.4~0.6米。鳗鲡平时雌雄分居,雄鱼常在河口活动,雌鱼则沿河上溯到干支流或湖泊中生长,育肥期一般为3~5年,长的可达20年。成年后的雌鳗于每年9~12月从内陆水域成群结队地顺河而下,与在河口活动的雄鳗会合后一起游向外海的产卵场。鳗鲡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耳石信息分析及生活史重建——理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石(Otolith)是硬骨鱼类(Teleosts)在生长过程中沉积在内耳中的结石,主要矿物成分是CaCO3起声音接收和平衡定向作用。其内部轮纹(日轮Daily ring或年轮Annul ring)像在其他海洋动物特定钙化组织(如瓣鰓类外壳、珊瑚骨骼、多毛类颌骨、乌贼内壳、哺乳动物牙齿)中的轮纹一样随鱼类的发育而生长,并沉积着现场水环境中的主要化学元素。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其轮纹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相当稳定,记录了鱼类个体生活过程中丰富的生物物理化学环境信息,所以,耳石信息分析可以揭示鱼类的生活史及其所经历的环境变化。在目前,耳石信息分析的应用涵盖了鱼类生态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如鱼类的孵化和早期发育生长、产卵场和产卵期判定、仔鱼的运输过程(Larval transportation、年龄鉴定与种群鉴定(Age determination & population discrimination)、个体迁移(Migration)等。近年来,随着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揭示鱼类生活史、生活史重建(Recastruction of life history)以及海洋环境域变(Regime shift)的关键技术,也是国际上渔业科学和海洋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过去10年内三次国际鱼类耳石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1993 Maryland-USA,Secor et al,1995a,1998- Bergen-Norway Fossum et al,2000;2004- Townsville Australia Begg et al,2005)大大推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年龄鉴定与验证、显微结构分析(Microstructure)和微化学分析(Microchemistry)(Stevenson et al.,1992 ;Secor et al..1995a, Fossum et.al, 2000; Campana 1999, 2001; Elsdon et al, 2003a, b;Begg et al, 2005 )等。  相似文献   

8.
以捕猎欧洲鲸鱼为生的渔民们在太平洋秘鲁南岸水域用网捕获到一头不认识的动物。他们觉得不应该放它回归大海,于是把这头猎物送到了该国首都利马的鲸目动物研究中心。专家们鉴定认为,这种体长4米左右的海豚形动物属于鲸类,但科学界至今对它却一无所知。它与其同类的区别在于在它的海豚形的“喙”里仅有一对向前突出的牙齿。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负责海洋哺乳类动物的詹姆士·米德说:“这类活的剑吻鲸是极难见到的,因为它们大多数避免同海船碰面,而且它们能够长久地,几乎是成小时地呆在水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4年6月和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68尾秋刀鱼样本,基于耳石微结构并结合基础生物学数据,鉴定了秋刀鱼的日龄,推算了孵化日期,并建立了生长模型和生长率。研究发现:耳石微结构从核心到透明区边缘,轮纹宽度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标记轮多分布在透明区。日龄范围为204~549 d,优势日龄组为231~290 d和381~470 d,日龄最小个体体长207 mm,体质量39 g,日龄最大个体体长291 mm,体质量131 g。孵化日期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孵化高峰期出现在1-3月和8-10月,初步推算秋刀鱼主要分为春生群和秋生群产卵群体。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体长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别为0.224 mm/d和0.000 88,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而减小。体质量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别为0.293 g/d和0.003 25,最大绝对生长率(0.504 mm/d)和最大相对生长率(0.004 86)出现在351~400 d。  相似文献   

10.
38年前,大连人建造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却在“处女航”中冤沉东海,惊愕全国,震惊世界!大连造船人忍住悲咽,勒紧裤带,又造出了“红旗”号,继承“跃进”号的未成使命,成为“第一艘驶出国门的国产万吨轮”。这一对“姐妹船”在中国造船、航运和外贸历史上记载着深沉浓重的一笔,大连人和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1.
海洋锰细菌与锰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结核大量而又广泛地分布于海洋环境,据统计,仅太平洋的锰结核储量就达16600亿吨。其中含锰达2000—4000亿吨,镍90—164亿吨,铜50—88亿吨,钴38—58亿吨,一些有用金属的平均含量高出地壳平均值46—274倍,并且以年增长率为1000万吨激增,实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矿床,由此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兴趣和关注。研究海洋锰结核的起因、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成了当今“热门”课题。锰结核研究,迄今已逾百年,早在十九世纪的“挑战者”环球科学探险时代,海洋地质学者就开始锰结核调查研究。经百年来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锰结核的海底形成机理可概括为两种,一是生物形成机理;二是地球化学形成  相似文献   

12.
海蛇失腿     
从海蛇的鳞片、蛇卵乃至蛇头盖骨来看,它们好像遗传自蜥蜴,但究竟属于“四脚蛇”家族的哪一类别很难确定。一块1亿年前的带腿海蛇化石,或许可澄清这一问题。厚肋动物化石带有两条后腿,每条长约3厘米左右。综合观察其特点,类似海蛇的近亲沧龙,一种绝嗣的海产大蜥蜴。它们的同一祖  相似文献   

13.
海兽集锦     
用牙走路的动物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冰冷海域中的的海象,在鳍足类动物中自成一体,它们长着一对巨大的长牙,配上浓密的触须与厚厚的脂肪,从表面上看起来与其他的鳍足类动物毫无相似之处。海象是鳍足类动物中的庞然大物,有的(?)海象(?)长到4米多长,1吨半重。海象的视力不好,但灵敏的触须弥补了这一不足,一样可以在混浊的海水中寻找食物。另外,海象的拉丁文学名如果直译的话,就是“用牙齿走路的海马”。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批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乘英国军舰鏖战大西洋、北冰洋、诺曼底而此事中国海军史至今尚无只字记载——“右满舵!”经验丰富的舰长迅即指挥军舰规避,“肯特”号大旋回之际,两条鱼雷航迹从它左侧疾驰而过,几乎擦着舷边!郭成森倒抽一口凉气:“好险啊!”“肯特”号立即实施反潜攻击。一批又一批刺猬式深水  相似文献   

15.
浦东开发是历史赋予上海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的机遇。回首浦东开发开放5年的历程,踏上浦东这块炙手可热的土地,我们可以从点与面的镶嵌中,从条与线的交融里,睁大眼睛惊奇的发现:浦东——“龙头”,正在腾起!  相似文献   

16.
南澎列岛近海海域底拖网鱼类组成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逐月对南澎列岛近海海域作底拖网调查,共捕获鱼类132种,其中软骨鱼类7种(4目6科6属),硬骨鱼类125种(10目58科95属),后 者以鲈形目居多(69种)。全年渔获优质种类为条尾鲱鲤、黑天竺鱼、二长棘鲷、大头狗母鱼、多齿蛇鲻、三线矶鲈、绿布氏筋鱼、多鳞Xi和乔氏台雅鱼等9种,其渔获尾数之和是渔获总数的71.1%。季节性优势种类除全年优势种类外,尚有粗纹Fu、半线天竺鲷、印白姑鱼、静Fu和翼红娘鱼等5种;各种类全的渔获尾数及出现月份数相关,各月份的渔获尾数和渔获种数不相关;渔获物中仅有少量的中上层鱼类(13种)。就适温性而言,该海区鱼类以亚热带性为主并兼有热带性特征,以Shannon、Brillouin、Simpson和McIn-tosh等多样性指标及相应的Hurlbert均匀度指标对逐月样本做估计,这8种指标之间高度显著相关;该海域鱼类的Shannon多样性指标及相应的均匀度指标皆以秋冬季为高,春夏季较低。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2月29日笔者代表我国科学家首次正式赴南极考察,从此揭开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史上的第一页。当年还不到40岁的“小伙子”,而今不少人已经称我“董老儿”了。虽深知这是对我的尊称,但心里不是个滋味儿,人就这么老了?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这一生毕竟为我国蒸蒸日上的南极事业作出了贡献!仅仅25年,我国的南极事业从无到有,并已经成为国际南极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我为之感到自豪!说句心里话,我内心里还真的从未觉得我已经到了“廉颇老矣”的时候,虽然没有“我真的还想活上500年”的雄心壮志,但在有生之年,我会继续把精力用到极地的科学研究上去!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游览了新加坡圣陶沙岛。圣陶沙岛位于新加坡南部,是东南亚著名海滨旅游岛。以一条跨海大桥与新加坡本岛相连。距新加坡本岛800米,东西宽4千米,南北长1.5千米,面积2.88平方千米。原是个军事基地,现为海滨度假游乐区。圣陶沙马来语意为“和平与宁静”,优雅恬静是该岛一大特色。岛上由美丽的海滩、高大的棕榈树和各种景点共同谱成的热带风情。蓝湛湛的海水环抱岛上的美人蕉、南洋松、椰树等各种热带树木和花卉。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被人们称为“最佳度假胜地”。——充满热带风情的度假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9.
益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益生素的由来20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细菌来治疗人类和动物肠道疾病,早为人知的是Ellinger1980年、Sandine1979年用嗜酸乳杆菌和乳酸杆菌来防止大肠杆菌感染。Hidu1963年发现有益细菌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促进动物的生长。Parker1974年首次使用“Probiotic(s)”一词来描述给动物使用的有益微生物,其定义为: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物和物质。在1994年的德国汉堡研讨会上,学者们将Probiotics狭义地定义为“改善微生物和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活菌和(或)死菌(包括组分和产物)”[1]。Austin等用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  相似文献   

20.
对夏季到海滨嬉水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一条鲨鱼在海水中游动更使人惊恐的了。但研究鲨鱼的科学家表示,现在该到了忘掉“鲨鱼会吃人”这一说法的时候了,事实上,人类对鲨鱼构成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鲨鱼对人类进行的攻击。鲨鱼袭人导致的死亡事件比较罕见,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国际鲨鱼攻击档案》汇编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2年里,鲨鱼在美国海岸附近夺去了8个人的生命,在全世界则夺去了88人的生命。但人类对鲨鱼确实构成了威胁。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4.5亿年之后,鲨鱼目前正在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消费者对鲨鱼肉需求的不断上升,捕鲨技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鲨鱼自身相对缓慢的繁殖能力。包括黑鲨(dusky sharks)、虎鲨(sand tiger sharks)和夜鲨(night sharks)在内的七种鲨鱼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濒危物种名单上的候选物种。设在巴尔的摩的“国家水族馆”表示,专家们估计,过去15旱里,鲨鱼数量已经下降了90%。每年有数百万条鲨鱼被商业性捕鱼船队杀死,这些船队或者是直接捕捞它们,或者是在捕捞其他海产品时不经意用拖网钓鱼线捕捉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