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定结地区变质核杂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近EW向展布两条变质核杂岩带: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带和拉轨岗日-孜松变质核杂岩带,在研究区以拉轨岗日-孜松变质核杂岩为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带由多个变质核杂岩体组成,各变质核杂岩体具典型的三层结构。核部由两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花岗岩和拉轨岗日群变质岩组成;拆离断层、韧性剪切带及糜梭岩带组成滑脱层;盖层由二叠系、三叠系浅变质岩或未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2.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藏南拉轨岗日带出露一系列穹状隆起,具有变质核杂岩体典型的3层结构型式。变质核由拉轨岗日岩群变质杂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围绕变质核发育多层顺层拆离断层,盖层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浅变质岩石。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与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及相关隆升作用过程中发生热隆伸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9月4日,江西中核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一届一次股东大会在南昌召开。公司各股东、公司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及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戴民主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中核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江西中核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戴民主在会上就公司成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藏南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的TM影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拉轨岗日地区TM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比值运算等数字处理, 其成果图像进一步印证了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具有典型三层结构这一野外区调成果.通过对系列成果图像的分析对比, 总结了变质核、接触带和盖层的影像特征, 分析了拉轨岗日构造带各变质核杂岩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英国原子能委员会环境技术公司(AEATechnologyPlc)辐射安全部主任RalphWatts博士在参加辐射环境管理国际研讨会期间,于1997年9月26日应邀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就英国核废物地质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作了学术交流。主要内容如下:1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英国十分重视核废物地质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无论是新建项目的设计、项目场址、运行方案的修改,还是工业废弃场所,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英国十分注重时间尺度的分析、性能评价及非确定性处理方法的研究,同时也特别关注公众的意见。对于象核电站、核…  相似文献   

6.
西藏拉轨岗日核杂岩盖层变质分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南拉轨岗日由一系列链状的热穹隆构成, 总体呈东西向延伸, 每一个热穹隆是一个变质核杂岩, 核部发育大量变质岩, 基底与盖层之间发育拆离断层.通过对拉轨岗日变质带及其特征变质矿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温度压力估算, 得出拉轨岗日变质带的分带规律及矿物成分、变质温度、压力、深度的变化规律, 为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热活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甘珠尔庙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履桥  邵济安 《地质科学》1998,33(2):140-146
本文讨论了出露在大兴安岭主峰穹状复背斜核部的变质核杂岩。从岩石组合、变质温压条件、变形特征角度阐明了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从变质核杂岩各层之间的产状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变质核杂岩隆升时间以及与大兴安岭隆升的关系。最后通过核部侵位的超镁铁-镁铁质岩探讨了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8.
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流变伸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近20年的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热点课题。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作者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拆离断层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等,对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及判别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变质核杂岩的热点争论问题,如变质核杂岩是否一定存在巨厚地壳柱被切失的问题、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中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主从关系问题、低角度拆离断层的成因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单变量核密度估计模型及其在径流随机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圣  丁晶  袁鹏 《水科学进展》2001,12(3):367-372
应用核密度估计理论构造了单变量多阶核密度估计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数据驱动的、不需对序列概串分布(正态分布、PⅢ型分布)和相依形式(线性或非线性)进行识别、适合于时间序列随机模拟的非参数模型。将单变量核密度估计模型用于中国金沙江流域屏山站日流量过程随机模拟,应用表明,该模型是适合于径流随机模拟的。  相似文献   

10.
产于北巴颜喀拉山扎日加地区的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二层结构.由构造片岩、构造片麻岩、千枚岩等组成穹状背斜核,其中心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盖层为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砂板岩.核部与盖层之间为剥离断层.它的厘定表明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下面存在中元古界的古老基底,并对大场金矿的成因类型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美国核学会     
美国核学会于1954年10月正式成立。当时只有会员150名;现在共有会员一万四千余人,其中有些会员分散在世界各国。美国核学会共有18个专业组和54个分会。该学会已经出版了90件“核技术标准”,其中包括“核电厂设计标准”,“辐射屏蔽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美国、加拿大、西德等国的核废物地质处置状况。探讨核废物地质处置的意义、目的、任务、方法、技术和前景。提出在我国利用断裂构造频率法选择相对稳定地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德民 《现代地质》2003,17(2):125-130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确立了中国变质核杂岩的三层结构 ,即盖层 (上部脆性变形层 )、滑脱层 (固态流变中间韧性层 )、核部 (变质核、同构造侵入岩 ) ,分析并总结了各层的主要特征。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以燕山期为主 ,喜山期次之 ,还有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以及印支期。依据中国变质核杂岩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 ,可分为板缘变质核杂岩和板内变质核杂岩两类 ,它们均与热异常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变质核杂岩核部基本上都发生一期以上的岩体侵入 ,是找矿探矿的理想构造区。  相似文献   

14.
新型白云岩珠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天然白云岩为原料,采用机械磨削和表面处理等工艺,制成新型珠核。这种珠核物化性质与现有贝、蚌壳珠核相近,具有颜色白、光泽强、外形圆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研制和开发新型白云岩珠核,既能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能满足今后珍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凡有核设施的国家都会产生核废物.由于核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国际上对核废物的地质分量研究极为关注,这也是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是根据这次大会的有关论文编写的,并按下列6部分作了简要的介绍: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处置库场地预选,预选场地的水文地质研究,核素迁移,场地的特性评价和安全评价.文中侧重介绍了核废物地质分量研究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 孙家湾- 稍户营子正断层) 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17.
矿床出露在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区域变质一混合岩化热液的混合杂岩中。变质事件发生在海西期。“抱板群”中特定的金高值丰底层为金矿源层。 壳核模式是一种矿床产状形态模式。所谓核,是指单矿脉体中间的核心,有石英组成的核,有石英似脉体组成的核,有硅化核,有细“条纹”组成的核。核外常是绢英岩化或黄铁绢英岩化热液蚀变的壳。壳核具有多样性,有的可分矿物相。从扩散角度看这种壳核模式是一种复杂离心型的近矿晕。 壳核模式金矿是变质分异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化叠加的结果。根据垂直壳核模式可以预测深部的矿体。  相似文献   

18.
滑坡位移时序预测的核函数构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董辉  傅鹤林  冷伍明 《岩土力学》2008,29(4):1087-1092
获得支持向量机(SVM)背景下滑坡位移时序准确预测的关键,是构造或选择一合适的核函数。通过分析滑坡位移时序曲线特征以及不同类型Mercer核的性质,从基于核函数上的封闭运算角度,构造出支持向量机背景下预测滑坡位移时序的最佳核函数。利用3组不同特征的滑坡位移时序,对构造出的核函数进行性能检验,数值实验表明:对于典型的3组滑坡时序,LPG与MPG核的学习性能要优于简单核,且前者适合复杂位移时序的回归预测,而后者更适合规律性较强的简单时序曲线的建模预测。此外,探讨了这两种核函数下的核参数取值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变质核杂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显  谢国刚 《江西地质》1996,10(2):149-159
变质核杂岩理论产生于北美科迪勒拉的盆岭省,20多年来,已经发展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文总结了典型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形成模式,最后,对比了华南地区与北美科迪勒拉盆岭省地壳结构和构造特征的相似性,认为华南地区中一新生代存在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基本条件,该理论为认识华南地区一些复杂地质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国外铀金地质》2012,(2):F0003-F0003
《世界核地质科学》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该刊主要报道世界各国核地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科前沿和学术动态,内容涉及到核地质、核燃料、铀资源、铀生产、核电等方面,为推动我国核地质科学的发展,促进核地质科学国际间的交流,繁荣核地质科学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