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纲  李玲 《测绘工程》2018,(9):69-74,80
公园绿地可达性是指人们从不同方向到达公园的难易程度,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一个城市道路和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文中主要采用2006、2011和2016年3期的QuickBird影像,通过实地公园调查,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对沈阳三环以内的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2006—2011年间;各时期城市公园自驾车可达性优于步行方式;城市公园步行可达性面积最大的时段集中在15~30min,而自驾车则是0~5min;沈阳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提升,主要得益于10年来沈阳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未来主要的提升空间集中在二环与三环路之间,特别是东北部地区。文中成果将为沈阳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研究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可以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本文基于居住小区、社区和街道3个尺度,运用改进后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I-G2SFCA)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求解新增公园个数;最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城市公园绿地的优化选址问题。研究表明:1)利用改进后的算法进行可达性评价,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和居民出行情况,研究区域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呈中部和北部高、西部和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建议在研究区域内新增5或10个规划待建公园。研究结果可为园区相关部门制订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城市居民便捷和公平地享用其服务功能。根据深圳市建筑普查数据和细粒度的人口数据提取住房信息,结合公园绿地数据和土地利用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公园的服务能力分别采用合适的可达性计算方法,从住房、社区和街道三个尺度评价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表明:社区公园可达性一般,仅57.62%的社区的居民步行500 m以内能到达最近的社区公园;城市公园可达性总体较好,95.87%的社区市民步行前往最近城市公园所需时间在20 min以内。然而,大鹏半岛无城市公园,且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市民到达城市公园所需时间长。社区公园可达性好的区域呈带状分布于深圳南部各区,城市公园高可达性区域呈多核围绕在各区行政中心。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休憩场所和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其服务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底图,结合外业核查,获取公园绿地数据库,运用步行空间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从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两个方面开展重庆主城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评价,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本文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居民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公园可达性优劣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中心城区内居民点公园可达性的两极分化特征,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不断减小的梯度递减格局。2)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下区内居民点的可达性和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空间失配,中心城区西北部和中部人口集中区域公园可达性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休憩场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是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系统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空间可达性是研究公园设计合理性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的公园为例,结合实地调研中获取的公园入口位置数据以及从网络中抓取的小区位置数据,应用GIS的可达性分析工具,分析公园入口位置与小区位置情况之间相关的关系,并计算人们在步行和骑行的交通模式下所用的不同时间成本,提出基于骑、步行可达性的公园入口位置的分布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下,土地增值收益由政府独享,增值收益与征收补偿的巨额差距,引起农民信访问题增多.文章对土地制度二元结构对比分析,认为将土地增值收益与农民割舍开来,有悖于公平正义的法理要义,也不符合物权价值规律和国际上土地发展的物权设置惯例.作者引入农地发展权视角,探索征地补偿新机制的重构,立意土地物权发展利益重新分配,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落实中央顶层精神和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达性测度的公园绿地服务公平性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公园绿地的供给与人口对绿地的需求往往难以匹配,出现了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和服务不公平性的现象。本文以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测度为基础,开展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社会公平性的时空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新一轮规划实施后,从服务的整体效益来看,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资源分配向着更趋于公平的方向发展;从公园绿地服务的空间格局来看,绿地可达性提高较为显著,可达性极低区域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区广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是间接反映其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多中心性模型测度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网络和广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空间结构;并利用邻近度和中间性两个指标,进一步分析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广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广场公园绿地具有以下特点:1)整体分布呈现较强的集聚性,同时区域差异明显;2)邻近度与"距离"呈线性负相关,从中心城区的中心到边缘,广场公园绿地中间性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位于中心城区中心的广场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最佳,其覆盖区域交通网络中心性较高,可达时间相对较短,位于人口分布中心周围的广场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好,且可达性由城区中心向城区边缘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技术,借助研究区内的人口数据和公园绿地数据,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获取研究区内各社区人口重心处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再借助克里格插值获取整个研究区内公园绿地可达性,从而为后续城市规划、建设的专题研究提供一定的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结合的方法,从可达性和服务人口范围两个方面开展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区点尺度,运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南京市建邺区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具体改进为对不同类别的公园绿地分级设置搜寻半径,并以公园出入口代替公园绿地斑块中心点作为搜寻中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更能体现各类公园绿地实际服务情况和居民实际出行情况,在可达值的计算上更合理、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运用成本距离加权法,从可达性和服务效率两个角度对苏州河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的公园绿地服务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在苏州河南北沿岸均匀分布,滨水空间东段和中段公园绿地分布较西段多且大,但整体上公园绿地面积占比较小;(2)在仅考虑步行阻力的情况下,78.27%的区域到达最近公园绿地的步行时间不超过30 min,只有11.07%的区域步行到达公园绿地的时间超过60 min,滨水空间的绿地可达性较为合理;(3)在考虑综合阻力的情况下,可达性优良的第Ⅰ、Ⅱ等级区域的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仅为60.84%和54.86%,滨水空间的公园绿地服务效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市5个主城区为例,结合高分遥感影像、国情调查等数据,筛选了73个公园绿地,通过GIS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范围、多时间段可达范围、可达街区面积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占比,探讨5个主城区内绿地公园分布的空间规律和服务范围。研究表明:就郑州整个城区而言,绿地明显呈现集聚分布的特点。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公园绿地分布相对集中,20 min服务范围能够覆盖本区域70%以上的街区,分布均衡合理;而二七区和惠济区公园绿地的分布数量和服务范围上都有待提高。分析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不断完善郑州市公园绿地的分布,达到布局科学合理、资源公平共享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赵凌美 《北京测绘》2022,(7):850-855
公园绿地扮演着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在美化环境,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口老龄化是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北京市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公园绿地在老龄化人群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是接触社会、日常锻炼的主要场所。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公园绿地的游人数量过多会威胁到防疫安全。因此,本文结合百度慧眼流大数据、测绘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统计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核心区的公园绿地服务老龄化人口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深圳市2000、2004、2008、2012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提取深圳市各行政区的绿地信息,利用City Green模型中的固碳模块计算了深圳市各行政区2000~2012年的绿地碳储量和年固碳量,对深圳市绿地固碳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8年深圳市绿地总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共减少89.69?km2。2012年出现少量反弹,增加4.19?km2;深圳市绿地固碳能力基本与绿地格局一致。研究结果反映出绿地面积和绿地结构组成是影响绿地固碳能力的主要因素,本结果能够有效指导城市规划和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合作区土地利用水平,本文借助ArcGIS平台并结合SPS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测算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土地利用潜力,根据测算结果分析其影响因子,为合作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区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为例,选取了商业区、学校、生活区和公园4种典型小区24个,基于遥感及GIS的方法反演地表温度,获取下垫面覆盖信息;研究了不同类型小区地表温度热场与下垫面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绿地具有明显的降温功能,建筑地面则增温效果明显,这3种地表所占的面积比例与小区平均地表温度关系密切;在所选取的绿地结构指数中,对温度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地覆盖率、分离度、缀块平均面积、连通指数、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其中,分离度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其它指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在所有类型小区中,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商业区、学校、生活区和公园;公园的温度分布在所有类型小区中最分散,商业区最集中.  相似文献   

19.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为中密度和较高密度,甘井子区分布大量森林绿地,中山区具有丰富的公园绿地;②地表温度整体偏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半数以上地区地表温度达到28℃~31℃,并且有超过1%的地区地表温度大于38℃,该区域出现极端高温;③同一建筑高度上,密度越大的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越高;同一建筑密度,多层建筑高度覆盖区地表温度较高。森林绿地地表温度最低,公园绿地和社区绿地地表温度几乎一致,附属绿地地表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刘雪俊 《北京测绘》2018,32(6):647-649
土地资源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和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由于其稀缺性,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地表覆盖数据较传统土地调查数据具有客观、精细的特点,本文利用地表覆盖数据,以土地利用强度测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广东省内近百个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为地理国情数据成果的应用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