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依据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记录 ,研究了太平洋海水结核结壳中锶、铅同位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太平洋海水中锶同位素与铅同位素无明显的相关性。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海水中锶、铅的滞留时间相差很大 ,达 4个数量级 ,锶同位素记录了 10 0 0 0 0 a至百万年时间尺度上全球性大洋范围内海水物质来源的变化 ,而铅同位素能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反映局部的大洋海水物质来源的信号 ,是高分辨率的物源示踪剂  相似文献   

2.
海洋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利用各种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作为示踪剂,揭示海洋各种沉积作用过程中不同物质来源及其不同源区的混合状况。近年来,铅、锶、钕和锇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应用到海洋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尤其在海洋沉积物和大洋锰结核(壳)中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锶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分析表明,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受锶的来源控制,其比值随时间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内在联系,海洋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物质来源的重要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海水^87Sr/^86Sr比值随时间变化这一基本原理确立了锶同位素地层学。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铁锰结壳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中太平洋的翰斯顿岛卡林海山铁锰结壳RD4-2和东太平洋海盆铁锰结壳5405的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铁锰结壳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大洋海水锶同位素演化标准曲线对比,推断出结壳生长起始年龄、接三元混合模式,计算玄武质组分和硅铝质组分对锶同位素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锶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锶内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和海洋锶同位素的深入研究,锶同位素地层学已成为判别与海相层序相关的各种沉积环境的强有力工具,并且锶同位素对诸如物质来源、大陆风化作用和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测得 TAG热液区中 6件海底表层热液沉积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 ,其变化范围不大 ,具有均一性的特征。在 Pb- Pb图解上 ,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数据大多落在 MARB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内 ,与大西洋沉积物和 Fe- Mn结核相比明显具较少的放射成因铅 ,反映其上部洋壳岩石为该区热液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铅。对比研究表明 ,因不同地质 -构造环境中的海底热液区为热液沉积物形成提供物源的情况不同 ,是导致有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中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但其并不是热液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的唯一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砗磲壳体锶同位素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西沙群岛的双壳类磷砗壳体沿着其生长纹取样并系统地作了锶同位素的分析,得出了该生物壳体的锶同位素生长变化曲线。我们发现鳞砗磲壳体的锶同位素生长曲线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与生物体的生长周期相一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是沿岸大陆河流排放量年同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国产树脂对盐湖卤水中锶的二次离子交换分离方法。从含有大量的Na,Mg及Ca的卤水体系中,用该方法分离出的锶能够满足同位素质谱分析,不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将本法用于盐湖卤水中锶同位素丰度比测定,其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黄河三角洲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活贝壳和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贝壳样品的铅同位素记录,初步探讨渤海湾南部最近6000多年来海水铅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发现:①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贝壳的铅同位素变化较大,^206Pb/^204Pb范围在18.207~18.648之间,平均值18.470;^207Pb/^204Pb在15.36~15.757之间,平均值15.619;^208Pb/^204Pb在37.947~38.945之间,平均值38.599。②渤海湾南部1.5~2.0kaBP海水放射性成因稳定铅同位素^206Pb、^207Pb、^208Pb相对于现在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海水亏损。③总体上讲,渤海湾南部4.5~6.0kaBP海水放射性成因稳定铅同位素相对于1.5~2.0kaBP的富集。④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多数贝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布在海洋沉积物的范围内,但少数样品分布异常,其^206Ph/^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偏低,可能是受陆地或相邻海区的玄武质中铅的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同位素新技术方法及其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和研究目前所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两方面,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是对沉积物、孔隙水和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化学组成(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除常规的氧、碳、氢、硫和锶同位素研究外,近年来国际上十分关注应用一些新的同位素方法,如硼、锂、氯和溴同位素等,并且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的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黄河三角洲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活贝壳、王子岛第 1道贝壳堤和邢家山子第 2道贝壳堤中贝壳样品的锶同位素记录 ,初步探讨渤海湾南部最近 60 0 0多年来海水锶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发现 :①黄河三角洲贝壳堤的贝壳87Sr/ 86Sr变化较大 ,其范围在 0 70 92 1 5± 1 2~0 70 9489± 1 5之间 ,平均值 0 70 93 60 ;Δ87Sr范围在 0 0 2 1‰~ 0 40 8‰之间 ,平均 0 2 2 6‰ ,明显高于现在大洋海水的值。②渤海湾南部 1 5~ 2 0kaBP海水锶同位素87Sr/ 86Sr较目前的低 ,陆源物对渤海湾的输入较目前弱 ,而开阔海域海水对渤海湾的影响较目前强 ;4 5~ 6 0kaBP海水锶同位素87Sr/ 86Sr较 1 5~ 2 0kaBP的低 ,陆源物对渤海湾的输入比 1 5~ 2 0kaBP的还弱 ,而开阔海域海水对渤海湾的影响比 1 5~ 2 0kaBP的还强。③贝壳锶同位素记录了 4次陆源物对渤海湾的强输入事件和两次海退事件。  相似文献   

12.
黄土沉积中生物成因的钙结核是在古土壤的发育阶段由上层的碳酸盐淋滤并在古土壤的下部形成的次生碳酸盐。探讨了黄土钙结核硼同位素样品的处理方法,并利用负热电离质谱法(NTIMS)测定低含量黄土钙结核中同位素组成,实验表明采用稀盐酸溶解样品、硼特效树脂分离提取样品中的硼是适宜的。黄土钙结核酸溶相的硼含量变化范围为3.4-5.7μg/g,δ^11B值变化为-3.3‰-+16.9‰。硼含量和硼同位素组成有正相关关系。黄土和钙结核之间硼同位素组成有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与钙结核中更高的碳酸钙含量及水体的pH值有关,黄土钙结核酸溶相中的硼同位素组成的初步结果表明其示踪黄土沉积环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国家大洋专项“八·五”重点项目“深海地质研究”中一级专题“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Y85-02-03-04)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多金属结核Sr、Pb、O、Si、C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铁锰结壳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1948年瑞典地质学家Wickman提出锶同位素地层学开始,海洋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在探索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古海平面、古气候变化和全球性构造运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述了目前海洋锶同位素的应用,并回顾了海洋锶物质来源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锶物质来源研究一直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早期以陆源锶研究为主,获得了大陆众多主要河流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并估算了全球河流锶通量和组成特征。90年代以后,在大洋钻探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的带动下,幔源锶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集中探讨了洋中脊高温热液与洋壳玄武岩的作用机制和向海洋输入的锶通量,初步认为海水与洋壳玄武岩主要发生同位素交换,同位素交换率随深度而降低,但玄武岩锶含量基本不变。与此同时,洋中脊侧翼和与弧相关环境洋壳的低温热液系统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有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铅(Pb)来源于陆源物质,但是,对Pb进入大洋的途径争议很大。为此分析了取自中太平洋两块铁锰结壳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获得了整个新生代的中太平洋Pb同位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这两块结壳的Pb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中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LL44-GPC3中风成碎屑的Pb同位素演化曲线相似。证实该区深水中的天然溶解铅主要来自风成粉尘,并且50Ma之前中太平洋中溶解Pb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源自美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40Ma之后主要取决于源自亚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龟山岛附近热液自然硫烟囱体的物质来源,通过测定烟囱体内铅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了该地区热液活动的铅元素物源.研究结果表明,龟山岛附近热液自然硫烟囱体中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很小的变化范围和较均一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但是与其它深海热液沉积物的铅源不同,与北半球铅同位素的参考线(NHRL)相距甚远.虽然自然硫烟囱体出现在海水环境,但是海水对其不存在铅的贡献,烟囱体内的元素铅主要是陆壳来源.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断,龟山岛热液活动区的下伏地层中,存在一定分布范围的陆壳,这对于研究该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琛一井礁序列锶同位素组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报告了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从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末期礁序列的锶同位素组分变化特征、讨论了它与成岩作用、古海洋事件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e同位素组成——幔源Ce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对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138Ce/.142Ce较低,εCe为负值,与大西洋多金属结核的同位素组成正好相反,但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太平洋0~500 m上层海水的Ce同位素组成相似.Ce、Nd的单一源模式和Ce-Nd同位素体系模式都不能解释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这种负εCe和εNd特征,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的Ce、Nd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前者来源于地幔,后者来源于大陆,幔源Ce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负εCe形成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19.
西沙珊瑚礁中青藏高原隆升的锶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海珊瑚礁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古季风、南海板块的构造运动,火山喷发作用等方面的信息,是独特的古环境记录类型。本文着重探讨了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与西沙珊瑚礁海水锶同位素演化的关系,并建议大洋钻探计划在西沙珊瑚礁上钻探,系统识别和提取珊瑚礁中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相似文献   

20.
对东太平洋1枚水成结核和2枚成岩-水成混成结核共25个微层样品进行了同位素质谱分析和等离子光谱分析,取得了结核壳层的^87Sr/^86Sr、^143Nd/^144Nd比值以及Mn,Fe,Ti,Al、稀土元素等含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类型结核中Sr-Nd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在水成结核A99中^87Sr/^86Sr比值与εNd值呈弱正相关,在成岩-水成混成结核5737G和5739G中^87Sr/^86Sr比值与εNd值呈负相关。^87Sr/^86Sr比值与εNd值在A99结核剖面中的分布反应了东太平洋10Ma(晚中新世)以来海水受到了强→弱→强的火山作用影响;^87Sr/^86Sr比值与εNd在5739G结核剖面中的变化表明成岩作用结核的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而5737G结核剖面中的变化则反应了火山作用对结核的成长起了较大作用 。同时所有类型结核的初始壳层都具有较高的εNd值,表明火山作用突然加强可能是结核生长的一个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