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台湾海峡海雾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苏鸿明 《台湾海峡》1998,17(1):25-28
台湾海峡的雾主要集中于冬、春季、夏季较少,日变化表现为下半夜至上午前明显,中午至我前后出雾的机会较少,雾的持续时间以1-2d为主,语文中还分析了产生雾过程的天气型,得出地面低压槽、温带气旋或静止锋等系统是造成台湾海峡雾的主要大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浙江中部沿海海雾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椒江市气象台的图表资料,着眼天气形势,立足本站资料,结合要素场建立的海雾预报方法。本方法含有天气型、水平和垂直风场以及本站海-气要素为主体的四套方法,并集成为预报方程。它应用效果较好,是基层台站适用的一种短时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3.
青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青岛市气象台近30年(1971-200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青岛沿海发生的海雾进行了详细的气候统计和分析,揭示青岛海雾发生的基本气候特征;同时通过对青岛平流海雾发生时的天气图分析,得出入海高压的后部型和低压或倒槽的前部型及均压场型这三类地面天气形势场最容易导致青岛平流海雾的出现;最后根据平流海雾发生的特征,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平流海雾的预报因子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的分类方法对青岛雾季发生的平流冷却海雾的预测进行了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了SVM方法对青岛雾季发生的平流冷却海雾有着较好的业务预报效果,为青岛海雾的预报提供了1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刁学贤 《海洋预报》1995,12(3):57-60
本文在资料整理统计的基础上,对黄海冷水区多雾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及其以青岛沿岸海雾的影响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艺  杨悦  甄晴 《海洋预报》2020,37(3):54-61
利用2007—2018年CALIPSO卫星数据对春夏季黄海海雾的高度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借助MTSAT可见光卫星云图、"葵花8号"可见光卫星云图和KMA地面天气图对控制海雾产生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各天气型下黄海海雾的高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海海雾的平均雾顶高度是211 m,海雾高度最大值为370 m,大多数黄海海雾雾顶高度介于100~400 m;(2)7月的海雾雾顶高度高于其他月份,为260 m;(3)控制黄海海雾生成发展的主要天气型有入海变性高压型和大陆低压低槽东移型,入海变性高压控制下的弱偏南风区域的雾顶高度相对较高,大陆低压低槽控制下的槽前风速稍大区域的雾顶高度偏高。  相似文献   

6.
北冰洋夏季的海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用国内外海冰、大气和海洋的先进观测设备,获得海、陆、空的同步或准同步观测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北冰洋的海雾.发现在北冰洋大范围被海冰覆盖或冰水相间的洋面上,能够形成平流雾、辐射雾和蒸汽雾.每种海雾的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机制不同.在北冰洋的南部,由于暖湿气流充分,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浓度大的平流雾;在冰盖和大浮冰块上,由于冰雪面的强辐射冷却,容易形成稳定的辐射雾;在浮冰区能够形成像开锅的蒸汽一样的蒸汽雾.指出在北冰洋形成多种海雾原因是海冰的分布及独特的物理特性造成下垫面性质的复杂化,产生的海气相互作用复杂化的结果,特别是冰雪面的反照率高,不能吸收极昼期充足的太阳辐射.冰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成为海气热交换的屏障,在浮冰区由于冰屏障的破碎,海气交换活跃.海洋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以蒸汽雾的形式反映出海气热交换的程度和对气候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出在蒸汽雾发生的过程中,海洋以感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相似文献   

7.
8.
在海雾的短时临近预报中,初始场的水汽凝结状态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改进初始场的云水含量,本文提出直接同化雾体云水信息的思路。针对2011年5月一次大范围的黄海海雾,借助EnKF (Ensemble Kalman Filter)方法,尝试进行了极轨卫星反演云水路径数据的同化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利用EnKF将云水混合比增加到背景场和分析场的控制变量中,构建云水观测数据与背景场之间的关系,实现云水路径数据的直接同化是可行的;(2)同化云水路径可显著改善海面气温与湿度状态,大幅提高海雾预报效果;(3)EnKF能够基于集合体动态统计流依赖的背景误差协方差是其取得良好同化效果的主要原因。值得指出的是,受集合样本误差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云水含量与风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根据涠洲、北海、白龙尾三站1968年一1979年共12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选用与海雾相关性较好且物理意义较为清楚的影喻因素,作为海雾的预报因子,对预报因子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即X~2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报(12月、1月)本海区出雾的24小时的预报方程,并用 1980年—1982年(12月、 1月达三年来未参加统计)的资料进行后报验证。  相似文献   

10.
胶东半岛北部沿海海雾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旭然 《海洋预报》1997,14(2):58-63
本文从海-气之间的差异及时空分布、环流特征、大气低层温、湿场的属性入手,对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海雾的特征及成因做了初步探讨。归纳出海雾生成的三种类型:低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弱冷蜂型。为海洋预报、服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海一次典型海雾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海雾是海上重要的危险性天气现象之一,每年的春季是南海的主要雾季。而1989年1月7日至9日的海雾过程,却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个例。7~10日有一股较强的暖湿气流自南海西部向东部推进,使沿海人们在隆冬似感初夏的来临,大雾笼罩了整个南海北部海区,水平能见度均小于1海里,使航运、航空等交通被迫中途停断。在隆冬季节出现这种“冬行春令” 的反常天气,在历史上还是少见的。 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平流雾天气过程,它的发生发展与当时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对流层中层副高的加强西伸,低层较强的暖湿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以及南海冬季沿岸存在一支冷流的作用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许金镜 《海洋预报》1990,7(3):58-63
本文以海峡西岸出现海雾的实测天数为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海雾及盛季(3~6月)的气候特征,为海雾预报提供一点素材。  相似文献   

14.
ENSO与黄海北部海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利用转移概率作青岛近海海雾的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近海海雾的FUZZY数学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FUZZY数学方法把海雾的形成过程作为一个模糊系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用模糊识别的方法对海雾的形成及强度进行了预报,并进行了回报验证,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春季(四至五月)是黄海海雾的多发季节,也是亚洲季风的转换季节。 本文对发生在1960-2006年春季的黄海海雾,及其雾气相关的天气特征和大气-海洋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海雾根据I_COADS海面观测数据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风场的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可进行气流路径分类。在气流路径分析的基础上,对春季黄海海雾的大尺度低层环流型及其相关的地表散度、湿度垂直分布、水汽水平输送及大气-海表温度差异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总结如下:(1)导致春季黄海海雾形成的气流主要可分为四条路径。气流分别来自黄海的西北、东、东南和西南侧。(2)春季黄海海雾的发生有两种典型的天气型:黄海高压型(HSH)、气旋和反气旋耦合型(CAC)。两种天气型在四月份的出现比例大致相同;但在五月份HSH型的出现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左右,而CAC型上升到三分之二左右。(3)HSH和CAC两种天气型的共同特征是黄海位于地面散度中心。 (4)对于HSH型海雾,水汽主要来自局部蒸发,低层大气之上存在明显的干层;对于CAC型雾,水汽主要来自黄海以外,低层大气具有深厚的高湿度层。(5)由于天气型及其湿度垂直分布和水汽水平输送的差异,海雾可分为两类。多数的CAC型海雾为“暖”海雾,而HSH型海雾中的“暖”和“冷”海雾的比例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18.
青岛及近海海雾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刁学贤 《海洋预报》1992,9(3):45-55
本文在资料整理统计的基础上,对青岛及近海海雾的特征、成因和分布作了分析探讨,初步得出了在一定天气形势下,适宜成雾的海洋气象条件和海雾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青岛海雾雾滴谱与含水量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3年6、7月间,我们在青岛小麦岛岸边用“三用滴谱仪”进行海雾滴谱和含水量观测,共取得9个滴谱资料和18个含水量资料,同时记录了能见距离和风速、风向等。由分析得到青岛海雾的微物理特性和雾含水量,雾气的消光系数与能见距离的简单线性关系。能见距离的观测值与分析计算值在含水量从0.2-0.002g/m^3范围内的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及其近海大雾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71~2000年30 a气象整编资料对山东半岛威海、青岛、烟台地区所有观测站进行大雾天气的统计,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多,南部沿海次之,北部沿海较少,海雾常见的季节是春夏两季,出现最频繁的月份为7月,冬季最少;夜间出现大雾的日数较白天明显偏多。重点对经常出现海雾的成山头、石岛、青岛3个沿海站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一日中早晨6~7时是出现海雾最多的时次,11~17时海雾出现最少,夜间又开始增多。南到偏东南风有利于暖平流和水汽的输送,弱的流场有利于大气层结的稳定,适宜的海温都容易产生沿海大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