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璐 《地球》2020,(4):36-4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然而地球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又何以成为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始终是人类面临的终极科学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关于自身发展与地球命运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  相似文献   

3.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3865-3866
<正>固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与能源.500年来,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方面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开拓地球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国拥有960万km2的陆地和近300万km2的海域,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自然现象、复杂的大陆组成与结构、年轻的山脉和构造活动性等,为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科学问题和天然试验室,南北地震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球》2009,(1):58-59
海洋的科学探索始于200年前,它是研究地球如何运动的关键。尽管对海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地球整体的认识,但是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发现——不仅是人类获得和使用海洋资源,也是防范人类由于在沿海生活的过度集中而对海陆边界产生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4,(4):24
正前言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生活,选择善待地球的生活。善待地球的生活,是人人可以接近的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要求,它提醒当代人健康适度消费,去保障后代人生存的权利。善待地球,是一种时尚,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正如环保质量标志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善待地球,也是一种回归,向崇尚亲情、崇尚自然的东方文明的回归。因为物质文明若不与环境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6.
    
《地震地质》2000,22(Z1):1
时间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宇宙中没有什么事物不受时间的支配。人类发展中对时间的不断认识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是研究地质问题的基本。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化的基本要素 ,要认识和掌握自然中的规律 ,都要搞清上述要素在时间过程中表现的相互关系。在没有年龄测定之前 ,人们对地球年龄的多种推测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只有当科学工作者把放射性衰变定律的原理应用到地质年龄的测定后 ,才使地球有了科学的、公认的年龄 45 .5亿年。地球年龄的测定使人们有了新的地球观 ,地球科学的研究也有了质的变化 ,从地质过程的定性研究走上定量研究。如今科学更加注重时间概念的重要性 ,在许多问题上提出高解析度定年、高解析度建立时间尺规 ,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周期和相位 ,更好地进行全球对比 ,进而更加精确地进行自然演变的地史再造和趋势的精细估计 ,为科学地探索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找到依据。年轻地质体的年代学 (新年代学 ) ,主要是研究新生代以来 ,尤其是新第三纪以来的年代学问题。近十余年来 ,它已逐渐成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地质体年代学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一样 ,是一门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然而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不但给地球,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地球的生态系统发生崩溃,届时人类自身的生存将何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的忏悔日,但更是拯救日。只有人人厉行节约、减少污染、绿色消费、保护自然,才能救地球于危难,保人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9,(10)
正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以及承载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几乎人人都熟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地球的化石能源,然而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远比化石能源还要丰富。地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地热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门学科,地热资源又是地球本土的一种宝  相似文献   

9.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刚刚上天,日本科学界又准备“入地”。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学者正积极联手美国、欧盟、中国筹备一项计划,向地球内部深深挖掘,去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报道说,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1目的意义利用卫星对地球外层空间进行科学探测,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科学视野和科学实验领域,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空间科学探测不但推动着空间科学的发展,而且对空间技术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启示和开拓新的思想,从而推动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科学探测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星计划主要目的是:探索地球空间的未知,推动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空间天气)预报研究的发展;为保障空间活动的安全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对应措施;为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提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毫无节制地开发,不仅会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还会让人类陷入资源枯竭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9,(10)
正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深海大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海洋覆盖地球表面面积的71%,它除了调节气候和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优良蛋白质以外,  相似文献   

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晋 《地震地质》2000,22(12):1-1
时间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宇宙中没有什么事物不受时间的支配。人类发展中对时间的不断认识是社会明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是研究地质问题的基本。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化的基本要素,要认识和掌握自然中的规律,都要搞清上述要素在时间过程中表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的基本内容是发现、揭示地球运动、变化的各种现象,需要建立模型并获取表征地球运动和变化的各种参数,探索力学机制,掌握其发生和变化的规律。地球动力学是从地球的整体运动出发,由地球内部和表层的构造运动来探讨其动力演化过程,进而寻求其驱动机制。其基本问题是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的历史发展,介绍了IUGG的近况。IUGG作为一个致力于研究地球及把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社会的科学组织,近年来在推动地球科学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国际合作、关心与帮助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地球科学的发展以及探讨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向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对于认识人类赖于生存的、不断变化的行星地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12公里的井孔地球上人类钻掘的最深的井孔有多深呢?最深的现在已经超过11.5公里,接近12公里。地点是在苏联西北部的科拉半岛摩尔曼斯克市以西。井孔深度的最终目标为15公里,但它也不过是地球半径的二百五十分之一。在能够飞向月球的时代,还不能“直接”对地球内部进行调查,这是出人意料的。上述的井孔是为探索未来资源的线索、试验新的钻探方法、调查地球科学方面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经过了很好的组织才开始钻掘的。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海洋学等等都是观测的自然科学,都是同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本身打交道的。必须根根观测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来探讨其规律并研究规律的本质,为人类造福。我们从事于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如果不精心观测,那就象无水之鱼,必然会一事无成的,以地震预报的研究来说,不到地震现场作观测,就会搞无米之炊,什么也突破不了,因为仅凭假定、推导,演算和室内模拟是无济于事的,肯定不了多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宏仁 《地球》2009,(1):10-12
人类在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后,再一次反省与自己的终极家园——地球的关系。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共同发起了国际地球年的纪念活动时,其初衷十分明朗:就是要向地球人宣传地学,提高地球科学在全球的认知度。那么,我们从前的、原有的认知度不够吗?这是地球年形成的又一个共识:尽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科学关系越来越密切,地球科学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比如水的缺乏、气候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地球系统科学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地球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一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2)
<正>有人这样计算,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做一整天的话,凌晨0点是地球形成的时刻,当下则是24点,那么恐龙出现的时间是22:48,23:40灭亡,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52分钟。在这52分钟里的最后一秒,恐龙大灭绝,而恐龙蛋里的小宝宝们还没出生就定格了死亡,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恐龙蛋有多大?一窝恐龙蛋能有多少个?里面会不会还保存着小恐龙胚胎?为了解开恐龙蛋的奥秘,《地球》记者近日走进了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