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郝志军 《山西地质》2011,(4):28-29,32
对山西晋中市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种类、查明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出了建议:加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引进新技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产品深加工;在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1996,(4)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座谈会于1996年11月4日在新疆召开,会议达成了七点共识。 这七个方面是: 一、水是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要把西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足的水资源是必要条件.二、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西北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要做好盆地、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利用.四,要为特别缺水的地区积极寻找地下水,解决贫困地区的缺水问题.五、水资源的开发要走集约化的道  相似文献   

3.
云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武军 《中国地质》1999,(4):14-16
云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发现矿种多,而且已探明的储量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省政府依据资源优势,把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并纳入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这是立足省情,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大决策。目前全省从事矿业的人员已近50万,开发利用矿种50多种,有国有矿山335家,非国有矿山1.25万家。矿业的发展,为全  相似文献   

4.
湘西州作为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受交通、信息和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缓慢。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适度开发矿产资源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矿业经济,引擎区域经济快速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平 《中国地质》2000,(12):25-26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后续产业可为地方增加致富就业的机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如何才能发挥西部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不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将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笔者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降水分布强烈的时空异质性给陆地水循环研究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降水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一直是水循环研究的重点。选取观测资料丰富的华东地区,采用351个气象台站降水观测数据,通过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研究了典型地形因子对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影响尺度。结果表明,传统的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不能表征降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较好地拟合出了降水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R2>0.7)。此外,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带宽数还反映了各地形因子对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尺度。一般说来,带宽数较小的局地影响因子对降水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强。对于年降水量,地形高程和地形起伏度是影响降水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地形因子,而地形坡度和主风向系数对降水的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季节,各地形因子对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形高程对夏季降水影响较大;离海岸线距离对春、秋季南部山区降水影响较大;地形起伏度对冬季降水有重要影响。厘清我国不同季节降水与地形因子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各季节复杂地形因子对降水的贡献,为...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瑞祥  洪水峰 《地球科学》2001,26(6):661-664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化贡献、市场化贡献、城市化贡献和交通贡献4个方面, 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从总体上讲, 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体现在矿产资源而不在农业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 西部地区的智力支持系统和科技能力发育程度比较低,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一个资金积累和市场发育过程.工业化是实现西部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以矿业为主导产业, 大规模地开发矿产资源并注重矿业后问题,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吕川 《吉林地质》2004,23(3):118-124
吉林省矿产资源具有种类比较齐全。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矿石质量优劣不一,贫矿多。其伴生组分多等特点。资源开发强度大。综合利用率低。在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结合吉林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与开发现状,系统地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策与措施。为恢复与治理生态环境;走绿色矿业之路提供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9.
选取喀斯特槽谷地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团结村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法,综合应用地貌-面积频度分布指数和信息熵分析了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7个地貌形态要素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956.2~1000m,坡度5°~15°,坡向SW、W、NW和E,地形起伏度0~1m,地表粗糙度1.0~1.1,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0°~5°的低地形位上;②在槽谷谷底,农村居民点信息熵的最大值为1.15,最小值为0.02,说明农村居民点在低地形位上分布的有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乌蒙山贫困缺水区生态环境建设、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昭通市作为重点调查区,基于地质调查、泉流量统计、水质检测,展开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及物探找水方法的研究.结果 表明:①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以条带岭谷型、埋藏型为主.条带岭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以现代岩溶为主,目标含水层多、发育深度有限、岩溶发育及富水程度差异大,富水块...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是乌蒙山区革香河流域重要的饮用水源,由于地下水发育规律复杂,地形起伏巨大,给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广大地区存在干旱缺水问题。文章利用岩溶地下水综合调查—探测—评价方法,查明革香河流域地下水赋存发育规律,揭示流域内干旱频发的成因机理,归纳总结出向斜蓄水构造、背斜蓄水构造、断层蓄水带和断陷盆地蓄水构造四类典型蓄水构造模式,优选了断层阻水、向斜蓄水、岩性界线阻水、上下阻水和地下河径流带五种富水成井区位,并有效应用于严重干旱缺水区的打井找水工作,定井成功率达到70%以上,解决了流域内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有效服务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敏感区,生态地质环境较脆弱,在该类地区探索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乌蒙山集中连片扶贫区中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为评价试点,查明了区域地质资源环境现状,探索构建了适用于乌蒙山典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发现:①七星关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但空间分布不均;②该地区水土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高,但七星关区城区、鸭池镇、清水铺镇等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水土环境污染,导致水土环境承载能力较低;③区域地质安全承载能力以中等-较强为主,城区近郊的朱昌和小项地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有利地区。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严峻的资源形势,迫切需要寻求缓解矿产资源短缺的方法。通过分析固体矿产勘探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当前形势下的应对措施:合理安排资金投入、提高矿产勘查理论研究水平、加强技术力量储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完善市场引导机制、以及落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光 《吉林地质》2002,21(3):106-112
我国西部载我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内的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带,陕甘川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柴达木化工矿产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及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地区。但目前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传福 《湖南地质》1996,15(2):85-88
湘南地区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丰富,对其开发的采、选工艺和流程简单,投入资金较少,产出颇丰、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是湘南盆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开发湘南稀土矿的成本、效益等进行了初步测算,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西部青海、新疆、贵州、宁夏、甘肃、陕西、云南、四川、西藏、内蒙古等省区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内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带、陕甘川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柴达木化工矿产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及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成矿区带。但目前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同时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是西部矿产开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服务脱贫攻坚的基岩山区找水打井工作充分运用并丰富了蓄水构造理论,但缺乏对其类型的统一划分和属性的深入分析。以蓄水构造为理论指导,考虑地貌汇水、岩性赋水、构造控水等控制因素,以构造为主控因素,综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植被发育及开发利用实际价值等因素,系统总结划分出缺水基岩山区水平岩层、单斜、褶皱、断裂、接触、风化壳、复合、洞藏等8类20型35式蓄水构造,并借鉴、结合新构造控水理论和地下水系统理论分析总结不同尺度、不同类型蓄水构造的共性特征,从蓄水构造空间组合特征、边界水文地质性质、水动力条件、尺度效应、控水共生特征、开发利用实际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岩性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透水与隔水的相对性、汇水与蓄水的平衡性、尺度与系统的统一性、形成与改造的继承性和规模与目的的匹配性等蓄水构造属性。研究成果细化完善了缺水基岩山区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划分,总结提炼了蓄水构造属性特征,深化了对蓄水构造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既进一步推动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也可为缺水区找水定井提供参考,并指导缺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张鑫刚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28-1134
肯尼亚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体,也是非洲东部的重要出海口,战略位置突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钛铁矿、金、猛、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纯碱、萤石和重晶石等非金属矿产,主要赋存于太古代绿岩带和莫桑比克构造带上,其中钛铁矿储量全球第五。中肯两国关系稳定,且近年矿业发展迅速,其资源与我国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加之肯尼亚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有大部分陆域国土面积尚未进行勘探,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本文在系统梳理肯尼亚主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判肯尼亚矿业投资环境及主要投资风险与机遇,进而对肯尼亚矿业投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流、地震动参数等6类影响因素,针对50年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水准,分别开展了基于信息量模型和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基于最不利原则对两项结果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综合分区,揭示了中国地震滑坡高危险区集中在南北构造带、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