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渤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经济产业构成中,海洋油气开发是新兴海洋产业。在渤海海洋经济构成中,海洋油气占渤海海洋经济比重的8.5%,占渤海新兴海洋产业构成的19.4%。渤海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能缓解我国油气安全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渤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渤海丰富的油气资源1. 油气资源总量渤海沉积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大,有效勘探面积为5.3万km2,其中仅新生界生油岩层就厚达3 200 m,生油岩体约2.4万km3。2000年提出的预测资源量是97亿t。2. 已形成了油田产业群渤海在200万年以前,形成了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渤海沉积盆地。在渤海海…  相似文献   

2.
渤海是我国惟一的半封闭内海,三面环陆,海域面积7.8万平方千米。这方富庶的海湾与簇拥在她周围的城市一起,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环渤海经济圈,带动了渤海区乃至我国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渤海海洋开发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重点区域,已建成的固定生产平台占全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末,渤海已有海上油田17个,生产平台145座,生产油井1080口,目前在建油田6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海石油开发区环境条件参数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结构物设计、评定及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作业的角度,结合我国海洋环境要素观测和研究的情况,研究了我国近海石油开发区海洋环境条件的参数区别。分析了狭义的环境要素对海上结构物设计及海上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海洋环境条件区划参数及其特征量、区域环境条件应包括的环境要素参数及特征量。初步对渤海海域的海水条件进行了区划。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经济大国,由于陆地窄小,岛上资源极其贫乏,因而日本政府一贯重视海洋开发。在日本政府部门中,有12个省、厅(相当于我国的部、局)为促进海洋开发拨出专项经费。 一、海洋油、气开发 日本早在1891年就在日本西海岸新泻县尼濑海底成功地挖出石油。日本1888年成立日本石油株式会社,1941年成立帝国石油株式会社,1952年成立石油和可燃性天然气资源开发审议会,1954年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质译丛》2012,(2):I0005-I0006
单位简介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海洋石油局钻井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从拥有30多年发展历史的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分离出来),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施工和大型装备、相关设备租赁服务,现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在国内外海洋石油钻井工程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公司。  相似文献   

6.
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及运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造成原油或油品从油藏、作业现场或储器里外泄,溢油流向海滩或海面,同时由于油质成分的不同,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这一现象称为海洋溢油。1事件背景2011年6月4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报告,渤海蓬莱19-3  相似文献   

7.
海洋蕴藏着生物、矿产、空间、"可燃冰"等多种新能源和可开发功能,而陆地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经过数百年的消耗将不可逆转地趋向枯竭。发展蓝色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海洋知识信息的积累和传播,可提高全民海洋教育和环保意识、海洋国土意识,促海洋高技术创新发展,而海洋高新技术将助中国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8.
莫杰 《海洋地质前沿》1994,(11):F003-F003
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和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9—20日在青岛召开。来自沿海地区高教、科研、部委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海经 《海洋信息》1997,(12):4-5
1.4 海洋油气业 海洋油气业既是新兴海洋产业,又是率先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行业。到1995年,我国先后与国际上60家公司签订了105个石油勘探开发合同的协议,吸收国外石油公司38亿美元的勘探风险投资和开发投资,在中国近海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开发。1995年海洋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渤海及其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港口海运,尤其是石油开发的迅速发展,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屡有发生。据报道(刘锦明,1987),仅1980年渤海石油人海量就达21078吨,对渤海主要经济支柱的盐业和水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探索渤  相似文献   

11.
1990~1991年度海冰年会于1990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有24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从事海洋石油开发、海港生产建设与海上安全指挥、海冰监测、预报及海洋研究、海洋工程设计等部门的科技与管理人员。会上就下述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研究: 一、对今冬明春渤海、黄海北部的冰情进行了会商,为海洋石油、海港与海上交通运输、渔业及海洋水产养殖等部门安排冬季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座谈会的内容 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主办的《海洋石油》杂志创刊于1981年8月15日,《海洋石油》的前身为《海洋地质译丛》。在《海洋石油》杂志创刊30周年前夕的2011年8月11日,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在上海召开了第五届《海洋石油》编委会成立暨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座谈会,座谈会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承办。在沪的第五届《海洋石油》编委会成员及部分顾问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渤海最新的健康状况,文章基于新构建的以海洋生态环境自身状态为内核、以人类社会经济学指标为外核的“双核”评价体系,对渤海2020年秋季的海洋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内核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秋季渤海的水体环境和沉积环境整体较为健康,仅中心区域水质略差,而海洋生物群落的健康状况一般,整个研究区域仅58.9%的区域评级为“优”,因此该海域总的内核评级为“良”;以分别代表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外核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渤海的外核得分为0.95。因此,所调查的渤海中西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双核”评价结果为“良+0.95”,表明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目前整体上处于较健康的状态,但人类对渤海海洋资源环境的开发力度接近饱和,且局部海区的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恶化,需要对该海区进行密切监测。建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开发技术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经济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渤海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水下生产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下生产系统是一种将全部或部分油气集输设备放置于海底,低成本开发海洋石油的先进方法。对这一方法的研究在我国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油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多种开发边际油田的方案,可供设计、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万肇忠 《海洋科学》1986,10(4):55-57
七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主要的能源,即使到本世纪末,石油和天然气也仍可能占主要的地位。需求促进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活动发展得很快,目前已遍及世界各海岸国家。如,挪威、瑞典、法国、英国、美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委内瑞拉和苏联等国。我国在海洋石油开发方面也有了较快的进展。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辽阔海域中都显示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美好前景,仅就渤海的石油开采量,  相似文献   

16.
渤海是我国海上石油的重要产地。海洋水文环境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往往因为海上没有常规的长期海洋环境监测站,其水文环境特征不被人们所了解。本文使用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型,构建了渤海海域流场数值预报模式,后报了197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长达30a渤海海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渤海中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按86个设定的统计区间,分析了渤海油田海域的区划海洋环境特征,为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提供了海洋水文环境特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底蕴藏的石油接近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综合开发和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已成为人类获取能源的重要手段。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起步于50年代,70年代开始与国外合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钻探井400多口,发现100多个含油构造,获得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  相似文献   

18.
近30多年来,世界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已形成近海石油、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几乎每隔10年翻一番,1995年估计已超过8000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8%。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协同理论研究的背景下,基于对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SWOT分析),利用"新五力模型"研究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协同发展机制。研究表明,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的优势主要包括海洋气象观测系统、海洋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建立海洋气象中心,劣势主要包括海洋气象立体观测能力不足、精准海洋气象技术发展不足和海洋气象工作协同发展不足,机会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建设、新技术发展和新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威胁主要包括主要影响天气系统、重要致灾因子和潜在的社会竞争;应充分有效利用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排斥力和亲和力5种作用力的不同功能和组合创新,促进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1渤海溢油灾害现状海洋溢油事故是严重的海洋灾害,多发生于海上航运、港口码头以及石油钻井平台。虽然事故多数为突发性,但一旦发生,危害栖大,不仅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也给受灾地区的经济发展、民众身心健康及公共安全带来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