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9,(12):25-26
印度是一个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印度已经饱尝以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现象为代表的气候变化之苦,这迫使印度政府每年要拿出GDP的2%用于应对各种灾害,看起来这个比例还会显著增加。因此印度必须以严肃、认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南亚的当然大国,辽阔的国土面积和世界第二的人口,使它同时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的一些条件。印度还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佛教的发祥地。但不知什么原因,印度始终没有成为一个被公认的世界大国,这也许是印度民族主义者一个永远的心痛。1947年,印度结束了长达190年之久的英国殖民统治,开始了不和巴基斯坦的分治。但印度民族矛盾突出,宗教、种族争斗不断,日益膨胀得不到良好教育的人口,加重了国家的贫困。在国  相似文献   

3.
1997~1998年发生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受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热带低纬地区的气候发生显著异常,致使严重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的气候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如,我国北方发生大范围的连续干旱和高温,尤其是在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水,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海洋纵横     
印度加紧建造潜艇1999年8月17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公布了印度的核武器政策草案,称印度将奉行有效核威慑战略。核潜艇作为其核威慑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正式启动。1998年印度成为“有核国家”以来发展军备的又一重大举措。这是印度称霸印度洋、向军事大国发展的表现,值得世人关注和警惕。野心勃勃的核潜艇计划早在1976年,印度的核潜艇是以俄  相似文献   

5.
刘秋兴  李铖 《海洋通报》2017,36(2):135-142
河口地区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集中交汇区,也是上游洪水、天文潮和风暴潮等各种动力要素的综合作用区,该区域的水动力研究尤为复杂。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上游洪水对河口地区的影响尤其明显,特别是天文高潮、风暴潮与洪峰效应相叠加时(俗称"三碰头"),往往会对沿岸造成严重的海洋灾害。以长江大通水文站为上边界建立了一个适合于长江口地区的精细化天文潮、风暴潮和洪水耦合模型,通过对近年来影响长江口的典型台风风暴潮过程的模拟发现,耦合洪水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更为吻合。通过理想数值实验,充分考虑天文潮、风暴潮和洪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不同径流量对长江口不同区域的影响,并给出了在不同上游洪水流量和不同台风强度组合情景下,洪水对长江口地区水位的影响以及长江口地区可能出现的高水位。  相似文献   

6.
埃尔—尼诺和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北方6—9月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德 《海洋预报》1990,7(4):17-23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相关场的显著性检验,发现前一年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埃尔-尼诺持续或正在生成),次年夏季海温降至负距平(埃尔-尼诺结束),这时我国北方从河套向东直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6~9月降水偏多,反之前一年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次年海温升高(埃尔-尼诺将生成),这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同时发现印度夏季风雨量、春季西太平洋海温都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夏季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埃尔-尼诺可能通过对西太平洋副高的作用及对印度夏季风的作用等多种途径影响我国北方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元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代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干旱灾害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从元代早期(公元1266年)至元代晚期(公元1359年)的94年中,共发生干旱灾害33次,平均每2.85年发生一次;元代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主要以轻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数的42.4%,其次是中度旱灾,占旱灾总数的24.2%,特大旱灾的发生频率也较高,占旱灾总数的21.2%,大旱灾发生频率最低,占旱灾总数的12.1%。关中地区干旱灾害在元代早、中、晚期分布不均匀,从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干旱灾害呈现出由少变多又变少的趋势;降水量的年内分布不均匀是该区在元代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而气候的异常明显变干是该区在元代中期干旱灾害加剧和大旱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自身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气候背景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也加剧了干旱灾害的发生。元代关中地区发生了1次干旱气候事件,时间在1326—1332年。初步确定元代关中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 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350 mm左右。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5,(10):1-1
9月17日,海洋风暴突袭孟加拉湾,持续时间超过20小时。据印度和孟加拉国媒体报道,连日来两国在这场风暴中共有至少74人死亡,200艘渔船、3000名渔民失踪,风暴引发的洪水还造成海岸地区数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陵剖面沉积物的高密度采样和粒度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江陵地区近6.0kaBP以来的古降水古气候变化序列:6.0~4.6kaBP为干旱阶段;4.6~2.5kaBP为湿润时期,该时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阶段4.60~3.44kaBP降水波动频繁,其中4.60~4.27、4.16~3.95、3.80~3.68kaBP为湿润时期,而4.27~4.16、3.95~3.80、3.68~3.44kaBP为干旱时期;后期3.44~2.50kaBP为稳定的湿润阶段,湖沼泥炭发育,其中3.1~2.87kaBP为干旱阶段;2.50kaBP以来,由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气候变干或冷干。江陵地区6kaBP以来的古降水古气候变化与国内相邻区域及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云南宁蒗地区中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云南宁蒗县永宁区仙人洞石笋进行α-U系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4 500~2 000 aBP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永宁地区在4 500~2 000 aBP间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6个气候阶段:4 500~4 000 aBP气候温暖干旱;4 000~3 400 aBP气候寒冷干旱,是中全新世晚期的一次重要的气候演变转折时期;3 400~3 100 aBP气候温暖湿润;3 100~2 650 aBP气候寒冷干旱;2 650~2 400aBP气候温暖湿润;2 400~2 000 aBP气候冷凉湿润。中全新世晚期以来,石笋记录的这些短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明显受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控制印度季风演变的主要动因。石笋记录揭示印度季风的快速推进或退出(萎缩)以及百年尺度上的气候波动是太阳辐射量变化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97~1998年发生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受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热带低纬地区的气候发生显著异常,致使严重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的气候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如,我国北方发生大范围的连续干旱和高温,尤其是在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水,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厄尔尼诺事件是发生在海洋中的自然现象,其显著特征是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发生显著性增温。这种海洋中的热量的重新分布及…  相似文献   

12.
前 言 E1 Ni(?)o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E1 Ni(?)o现象经常伴随着出现全球大气的异常。E1 Ni(?)o年会使原来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地带有强烈的降水。南美和北美沿岸也常造成洪水灾害。1982年强E1 Ni(?)o年中加利福尼亚的洪水造成了几亿美元的损失。而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以及南非却会遭受持久的干旱。E1 Ni(?)o现象对我国的气候也有明显的影响,有人认为我国东北地区夏季的低温冷害和南方梅雨的多寡与E1 Ni(?)o现象有关。 近年来,对E1 Ni(?)o现象的研究已作了很多工作。本文试图对E1 i(?)o现象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今后几十年中,全球的某些“热点地区”将面临着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干旱、洪水和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而东南非洲以及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风险尤其高。 根据专家的观测分析,容易遭受洪灾的地区包括:非洲萨赫勒地区、非洲之角、大湖区、中非和东南非: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容易遭受旱灾的地区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  相似文献   

14.
<正>联合国已经向世人发出警告,50年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天气事件,已经在太平洋上发生,并将持续到2016年春天,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将会触发世界一些区域强烈的暴雨洪水和干旱。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的报道,一个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自今年3月份以来,一直在太平洋上生成和发展,其影响作用,已经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马拉维、印度尼西亚和整个中美洲表现出来。据专家解释,这一现象还与发生在印  相似文献   

15.
MINIMATA,是日文汉字“水俣”的罗马字母拼音。水俣是座落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熊本县境内的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滨海小镇。毗连水俣镇的水俣湾,渔业资源非常丰富,镇上的许多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海产品也就成为当地人日常食品的重要来源。若不是与一起震惊世界的汞污染事件相联系,恐怕这座仅有数万人口的小镇至今仍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知。1950年,在水俣镇附近的一个小鱼村里,出现  相似文献   

16.
《海洋测绘》2014,(3):59-59
<正>据印度dnaindia网站2014年3月31日报道,印度期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前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该导航系统将有4颗卫星在轨运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于4月4日发射其第二颗导航卫星"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1B(IRNSS-1B)。该卫星重1 432kg,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升空。IRNSS-1B卫星设计使用寿命10年。首颗导航卫星IRNSS-1A已于2013年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7.
何谓ARGO计划     
ARGO计划是由美国等国家的大气、海洋科学家于 1 998年推出的一个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 ,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盐度剖面资料 ,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 ,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 (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暴、洪水和干旱等 )给人类造成的威胁。ARGO是“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的缩写 ,通俗称“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计划构想用 3~ 4 a时间 ( 2 0 0 0~ 2 0 0 3年 )在全球大洋中每隔 3 0 0 km布放 1个卫星跟踪浮标 ,总计为 3 0 0 0个 ,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1万年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往往也是气候转型期。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征使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导致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灾害程度的加强,以至于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他地区可能有着遥相关关系,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闽江感潮河段潮汐-洪水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闽江感潮河段洪水、潮汐特征,利用高精度GIS数据建立了基于非结构三角网的高分辨率洪-潮耦合模型,在闽江口重点区域的网格分辨率达到50~100m。选取竹岐断面作为径流边界并基于"2006.6.6"洪水过程设计了3组数值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只考虑洪水或者潮汐,在耦合洪水和潮汐后,各代表站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更为吻合;在30年一遇洪水的作用下,闽江感潮河段各断面的原有潮汐特征都不同程度地被洪水信号所影响,其中,文山里和解放大桥站表现出明显的洪水特征,而峡南、白岩潭和琯头站则表现出洪、潮混合特征;从峡南到琯头对应河段在高潮时段流速减小而低潮时段则流速增大,说明该河段存在很明显的洪-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据2000年CCOP资料获悉 :《东南亚大地构造图》已由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委员会(CCOP)和环太平洋能源、海洋资源协会(CPCEMR)制作完成 ,构造图的资料存放在报告附件CD -ROM中。该构造图覆盖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区域及东南亚邻近区域 ,相当于东南亚地区资源评价程序 ,4幅覆盖菲律宾 ,5幅覆盖马来西亚和印度西部 ,6幅覆盖印度东部。东南亚资源评价计划是于1984年在CCOP年会上提出的 ,1985年在中国广州举行的22界CCOP年会上获得批准。在这次年会上做出决定 ,该计划由CCOP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