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复杂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建设摩崖石刻工程的位置和规模,但边坡上发育的崩塌、坠石等地质灾害和多变的地形地貌条件严重影响了边坡地质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勘察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应用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探测和评价边坡工程内破碎带、岩溶以及岩体完整性变化等地质工程问题以及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电磁波衰减特征及电磁波衰减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和异常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地反映边坡岩体内节理发育带、岩溶以及场区具控制作用的溶蚀断裂带的发育深度及影响范围,评价边坡岩体完整性的垂向分带和空间分区特征,为边坡工程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学书签     
《地球》2011,(9):47-47
什么是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辰灏 《地球》2013,(5):92
地形测绘技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地形测绘需要对测绘区域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进行收集,并实施动态的地理信息采集,在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下,地形测绘中对于科技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GPS以及卫星遥感等新型地理测绘工具在地理信息收集和地质、气候条件动态追踪下得到了发展,其测量精度和实效性是GPS技术的核心优势,在地形测绘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孔空间进行孔中地球物理探测是矿井勘探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钻孔物探技术可以有效延伸勘探的距离、范围,提升对孔周地质条件的勘探精度.文章结合国内常用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近年来矿井钻孔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面对当前国内煤炭开采深部化、地质条件复杂化的发展形势,以及安全精准开采对地质探查的高精度要求,分析了矿井钻孔物探技术在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仪器设备、工程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井下钻孔地质地球物理精细探查技术体系、孔中多地球物理场协同观测及耦合分析、井下钻孔随钻多场多参数采集技术与装备、综合提升煤矿井下探测信息智能化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未来发展思考,为矿井钻孔物探技术与装备持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科.它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兴建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其任务是:评价各类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条件;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选定最佳的建筑场地和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所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从而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土质学]又称“工程岩石学”.研究土和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学科,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根据其研究内容又可分为以下各科:(1)普通土质学,研究各种土和岩石的组成成分,组织结构与物理一力学性质,化学特性及其在天然和人为条件(工程活动)下的形成、演变等规律以及土和岩石工程地质分类的学科;(2)区域土质学,研究不同地  相似文献   

6.
钻孔数据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勘探等各项地质工作开展的基础资料.钻孔数据能够提供地质(地层)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及地质体内含的各种地质构造,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分析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工程地震概论》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及戴丽思合著的新书。该书总结了近30年工程地震研究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工程地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吸取多年来研究生教学经验而完成的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工程地震学原理、方法和实例的专著。工程地震学是一门涉及到地震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和地质工程学、抗震学和地震工程学及减灾学等诸多学科的年轻的边缘科学。本书不仅基于这些学科,而且从工程环境评价角度沟通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震》2019,(3):48-48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前兆、地震监测预测、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工程地震、地震观测技术及与地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高原地震》2009,21(1):60-60
《高原地震》是青海省地震局主管并与西藏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青藏高原及全国地震科学的成果。内容涉及: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观测技术、工程地震和地震科技管理等,并报道有关地震科学发展和动态的综合性文章。  相似文献   

10.
测震观测技术在工程勘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 ,对工程基础的地质勘测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和场地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是这方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工程勘测 ,从基本原理、仪器配套 ,现场安装、调试 ,数据采样 ,资料分析 ,通常都离不开测震观测技术。因而充分发挥地震台测震观测技术优势 ,研究测震观测技术在工程勘测中的运用 ,更好地为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提供设计依据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当年利用台站闲置的部分设备 ,加以改进 ,和台站的其他同事 ,从承担泉州市抗震小区划中的土层剪切波速和场地脉动卓越周期…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工程软件是先进、成熟的地震工程理论和方法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中最强有力的工具,是提高地震工程工作效率的必需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地震工程智能化、集成化和可视化的保证。在总结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震工程软件相对落后的原因,论述了我国开发地震工程软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开发应采用的策略,对我国地震工程软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加快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要意义,我们建立内部网站,发布内部信息。通过网络服务器以宽带接入方式访问Internet,快速查询国际上有关地震工程、工程振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科研信息,及时公布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为促进地震工程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3.
The data on citations of 51 academics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re analyzed to estimate their relative standing within the category of engineering, as used by HighlyCited.com of the Thomson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HighlyCited.com publishes names of up to 250 of the world's most cited researchers in each of 21 categories including life sciences, medicine, physical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sciences.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earthquake engineers in their category of engineering. In terms of an approximate metric used in this paper, citation threshold for engineering academics who work in related fields of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s, and who are included in HiglyCited.com list, is about 6000 total citations. The most cited earthquake engineers in our sample have about half that many citations. It appears that the absence of earthquake engineers from the engineering category of HighlyCited.com is mainly the consequence of 2 facts, that (1) near 80% of journal papers in civil engineering are not cited within 5 years after publication, and (2) that the cohort of earthquake engineers is very small relative to the membership of all other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combin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甘肃省永登-古浪高速公路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探和钻探工作,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介质、构造地质、地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沿线分段的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进行了评价,用以说明复杂长线工程场地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评价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永古高速公路沿线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复杂多变,各区段均有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工程地震条件,施工设计中应根据各段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On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s and their mitig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ivil engineering works such as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 are the carrier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y are, however, also the origins of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which are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as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s, their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causes, and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s are caused primarily by civil engineering defects, which are usually attributed to improper selec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hazard assess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ccupancy, and maintenance. From this viewpoint, many so-called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strong winds, floods,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are substantially due to civil engineering defects rather than the actual natural hazards.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and globally and are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beings among all disaster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such disasters can be mitigated mainly through civil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outlines the related objective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6.
GIS在城市土地工程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GIS在城市土地工程能力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GIS建立城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编制城市工程地质系列图及土地工程能力系列图的一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以费用损失法为基础的城市土地工程能力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明确提出了地震工程专业软件的概念,说明了它的作用;在总结我国地震工程专业软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地震工程专业软件的发展策略,并对其研发工作给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发展很快,但其抗震分析的研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单说明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发展历史和地震反应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三种分类,以及具体方法的原理,以此加深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认识,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震勘探综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对工程地震勘探作为一门年轻的、独立的学科,其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评述。文中对工程地震勘探涉及的研究内容。与地震勘探的关系,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论述。对应用超声地震模型技术模拟解决工程地震勘探实际问题发表了见解,并对工程地震勘探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桂欣  孙柏涛  陈相兆 《地震》2017,37(4):69-79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 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充分利用研究较多且较系统的建筑物震害及损失评估结果, 结合历次典型历史地震震害中建筑物和生命线震害情况, 通过分析建筑物损失和生命线工程损失的数量关系, 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模型; 通过对人口、 GDP、 土地利用等公里网格数据进行分析, 给出中国大陆地区的分区分类原则, 建立分区分类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型; 基于GIS软件平台, 开发了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块, 利用该模块, 得出了四川省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生命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