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生物质(biomass)是生产生物燃油和日用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用生物质生产燃油和日用品有助于解决粮食、环境、能源等重大问题。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化学加工、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整合,正在逐步使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油和日用品成为可能。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发酵生物质生产乙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渔船动力装置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日两国渔船动力装置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中日两国渔船主机的性能,分析了日本渔船主机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渔船主机的现状,提出了中国渔船主机应该以提高强化指标、小型轻量,提高可靠性,降低燃油消耗率,发展系列化为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日本机械水族馆陈列的机械生物,从研究任务到具体结构性能,作了简要的介绍。可以看出机械生物对于研究海洋生物、水产、物理和国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 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 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存活、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具有易于在实验室培养、生长周期短、雌雄异体等优点, 是海洋毒性污染物检测的模式生物。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在日本虎斑猛水蚤体内色素中检测到了抑食金球藻的特征色素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 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能够摄食抑食金球藻。当微藻生物量(相对碳含量)分别同为0.7 μg/mL和7.2 μg/mL时, 在抑食金球藻中无节幼体发育至桡足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均高于以青岛大扁藻为饵料的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 并且在前者中无节幼体的发育时间显著低于后者, 12 d内雌体的产卵次数与产卵量显著高于后者。结果表明,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并且是首次报导的一种能够在抑食金球藻中正常摄食、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浮游动物。因此, 当褐潮发生时, 由于贝类幼体等生物会受到显著的不利影响, 日本虎斑猛水蚤等抗性较强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种, 从而会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 进而可能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李光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刘发义(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一般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海洋药用物质、生物信息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和生物功能材料等各种天然产物。关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定义,日本的鸿巢章二...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四溴双酚A(TBBPA)对桡足类的影响,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温度影响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滤水、产粪的影响以及在其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毒性暴露24h后,摄食率和滤水率随TBBPA浓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温度升高,摄食率和滤水率先升高后降低。产粪粒数在各浓度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升高,产粪粒数逐渐升高,18℃与其余两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TBBPA持续暴露两世代后,生物富集量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且F1代比F0代富集量大;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量先降低后升高,在20℃最小。生物富集因子(BAF)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具有世代效应;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因子先降低后升高。其中,BAF的范围在13.26×10~3~24.58×10~3,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对TBBPA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BAF>5 00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选取菲(Phenanthrene,Phe)作为PAHs的代表开展暴露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测得Phe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半...  相似文献   

8.
林川 《海洋信息》1994,(1):13-15
近十几年来,由食用含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赤潮生物毒素的海产品引起人体中毒和人员死亡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频繁发生。为减少有毒赤潮带来的危害,防止赤潮生物毒素造成人体中毒和人员死亡事件发生,在一些有毒赤潮多发国家(如美国和日本)都根据各自情况采取了相应对策。 在美国,东、西沿岸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有毒赤潮和赤潮生物毒素的威胁。在美国引起人体中毒的赤潮生物毒素有:麻痹性贝毒、神经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学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在日本鳗研究中已取得重要突破。不仅在国际上首次确定日本鳗产卵场的地理位置,并且根据产卵现场环境因子的参数,进行育苗实验,已将鳗苗存活时间延长。为解决当代鳗学研究的一道世界性生物难题——日本鳗人工育苗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在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均具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从1984~1995年,我国连续12年、18个航次开展日本鳗产卵场跟踪调查,首次采到自  相似文献   

10.
舟山海区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附着生物的生态研究,欧美50年代前就做了许多工作[10][20],目前仍在继续进行;50年代后,苏联、日本、南美、印度和大洋洲等都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2,17,18].我国自50年代以来,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国内钻孔生物的研究主要是船蛆的分类[1,4],生态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多.  相似文献   

11.
据英刊《世界渔业》最近报道,现有30艘冰岛船舶安装上燃油净化燃烧装置。把该装置安装在任何发动机的燃油管道上,燃烧轻油或重油时只需定时加油,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船帕安装该烧油净化燃烧装置的好处包括:减少燃油费用,减少维修费用和大修时间,减少燃油挥发和降低排气温度。 冰岛用户包括安装2部Caterpillar主机的渡船“Baldur”号,试验表明节油5.5%;渔船  相似文献   

12.
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体内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吴佩  韩丽君  李敬  袁毅  马霖 《海洋与湖沼》2010,41(6):875-878
采用三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了3种药用空心胶囊的体内相对利用度,并评估了其生物等效性,以检验本实验室研发的海藻多糖空心胶囊替代动物明胶空心胶囊的可行性。实验选择了12名志愿者,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志愿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结果显示,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替代动物明胶空心胶囊并不影响人体内药物吸收;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布洛芬胶囊剂与日本Qualicaps布洛芬胶囊剂(相对生物利用度94.9%)、明胶布洛芬胶囊剂(相对生物利用度97.5%)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王珂  贾芹  袁友华 《海洋工程》2013,31(6):97-103
采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MSC.Dytran,对泄漏气体的爆炸载荷进行数值计算并与经验公式的计算值作比较。以海洋平台燃油舱围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波纹板结构设计,根据波纹高度的不同,将波纹板分为三种:波纹板Ⅰ、波纹板Ⅱ和波纹板Ⅲ。利用MSC.Dytran,对不同波纹板围壁下燃油舱在油气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能量吸收和加速度等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不同波纹板围壁与传统平板围壁的燃油舱动态响应的分析比较发现,燃油舱围壁采用波纹板Ⅰ时防爆效果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译丛》2010,(2):86-86
湖沼中大量的微小藻类是污染水质的潜在威胁,而日本专家却将其变废为宝,开发出可高效、低成本从这些藻类中提取“绿色原油”的新技术。据共同社近日报道,浮游藻类具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并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有望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然而,蒸发浮游藻类所含的大量水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利用浮游藻类生产生物燃料尚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与日本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大阪国立研究所、日本贸易振兴会共同在青岛举办的“中日藻类基因工程及生物反应器学术讨论会”,吸引了中日3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1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会间笔者采访了出席中日藻类基因工程及生物反应器学术讨论会的中日有关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正>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的毒性影响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  相似文献   

17.
1997年3月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召开了“第二次海底电缆应用国际会议”。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海洋科学工作者John Delaney和Bruce Howe参加了这次会议。前者由于发现了在海底热水带在光合作用下而能生活的生物,因此成为有名的海洋地质学者;后者是首次获得海洋声波层析成像的学者。日本近十年来积极倡导海底电缆的4D观测,在此领域世界领先。日本在1997年1月17日,应用1964年日本和美国间铺设的最早国际海底电缆。TPC-1和距东京400km的南伊豆小笠原的海底电缆设置了世界最早的海底地震站,  相似文献   

18.
日中洱海生态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宝汉 《海洋与湖沼》1994,25(5):532-538
于1992年5月中旬,日本琵琶湖研究所与中国大理州环科所联合对洱海进行生态调查,初步摸清了夏季末洱海关理化参数及生物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尽管湖区处于旱季末,洱海水质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9.
自六十年代日本发生水俣病后,汞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普遍重视,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偏重于环境汞污染的程度、容量和生物累积,及其对生物造成的宏观危害等方面。至于汞污染造成水生生物酶方面的危害,则研究的极少。为此,从酶学的角度,开展汞对翡翠贻贝谷丙转氨酶的影响研究,为建立贻贝作为海洋环境汞污染的监测指标生物,以及为海洋环境毒物容量标准的制订提供资料,将有所裨益。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现海带含抗癌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海带和裙带菜等褐藻类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癌细胞“自杀”的物质。日本生物研究所从海带等褐藻中提炼出一种纯度很高的 U-岩藻多糖类物质。研究人员把这种物质注入人工培养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和胃癌细胞后,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以自身拥有的酶将自己分解,2~3日后癌细胞就自我消灭,而正常细胞则几乎不受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