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INTRODUCTIONLowerCambrianblackrockseriesexistsbroadlyinmorethan10provincesinSouthChina(Chenetal.,1990).Thebotomoftheseriesspo...  相似文献   

2.
EvolutionofWesternPacificPermianmarineprovincialism.ShiGuangrongandArchboldNW.(1):1-8.Thispapersummarizesrecentquantitativest...  相似文献   

3.
林联情 《河南地质》1995,13(1):38-41
1882年李希霍芬在太原西山建立石炭系的太原系含煤建造以来,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意见,归纳起来有三:(1)以Pseudoschwagerina(s.1)带之底为界,下面为石炭系,上面为二系系;(2)以晋东南的灰白色“佳祥砂岩”与太原西山黄绿色“骆驼脖子砂岩”对比,山西组的地层时代定为晚石炭世;(3)以晋东南灰白色第三砂岩(陵川砂岩)与太原西山“北岔沟砂岩”对比,砂岩底面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宁夏中卫县下河沿原上石炭统太原组划分为上、下二个段。太原组上段(剖面18—31层),含科以Pseudoschwagerina带及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属种为代表,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属为主,植物为东方鳞木类繁多,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以上古生物面貌应属于早二叠世。太原组下段(剖面1—17层),含科Medocris,Pseudostaffella,牙形石Idognathodusdellicatus,I.olavlformis等为主;植物以Neuropterispseudovata及Spherophyllumoblongiforlium最繁盛,其时代呈现浓厚晚石炭世特征。据上述情况,本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应置于太原组上、下段之间,这条界线比我国传统的划界位置低一些,而与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界线已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Research on Complexity of Surface Undulating Shapes of Rock Join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Themechanicalbehaviorofrockjointsisacomplexsys-temwhichiscontroledbyalotoffactors.FromtheJRC-JCSmodel(BartonandCh...  相似文献   

6.
本区太原组类化石经鉴定有8属39种,其中球希瓦格在本区西部L1灰岩中大量出现。按照在太原组中的分布情况,球希瓦格带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亚带即:1.Sphaeroschwagerina-Quasifusulina亚带(L1-L5灰岩);2.Schwagerina-Eoparafusulina亚带(L6-L8灰岩)。本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根据动物群的资料,应划在L1灰岩之底界面,太原组划归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Cu-An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es in Eastern China¥ZhaiYusheng(DepartmentofGeologyandMineralRe...  相似文献   

8.
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向东 《地质论评》1998,44(5):478-488
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已就二叠系的统和阶的划分,命名及下界的层位达成统一意见,提出新的二叠系年代地层表,该表由3个最佳的区域性地层序列组成,即代表下二叠统的俄罗斯和哈萨克坦乌拉尔地区的乌拉尔统(CisuralianSeries)上二叠下部和上部的美国西南部的瓜德鲁普统(GuadalupianSeries)和中国华南地区的乐平统(LopingianSeries)。新表为建立二叠系内部界线的全球层型及点位  相似文献   

9.
Geo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Songliao,BohaiwanandJianghanBasins,EastChina*LiuTianyouShiXuemingDepartmentofGeophysics,ChinaUniv...  相似文献   

10.
An Outline of Mesozoic to Paleogene Sequence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Northern Himalayas,Southern Xizang¥ShiXiaoyi...  相似文献   

11.
寒武纪年代地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全球寒武系的底、顶界层型已被确定 ,但寒武系内的统和阶一级的全球标准划分尚待进行。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有关建阶的意见和推荐的 13个分阶的层位 ;同时介绍了劳亚大陆新近提出的 4统 6阶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回顾了我国的建阶过程 ,指出我国现有的阶一级单位实质上仍然是岩石地层单位 ,具有建立在单位层型上、底界被粗略界定因而时间意义不明确、对比性差、与岩石地层单位重名和不利于竞争国际标准阶和GSSPs等一系列缺点。在湘西、黔东地区新建的 5个阶可取代我国现有的中—晚寒武世年代地层系统。建议暂将我国寒武系划分为 3统和 9个阶 ,即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 ;中寒武统台江阶和王村阶 ;上寒武统酉水阶、瓦儿岗阶和桃源阶。  相似文献   

12.
在太原西山石炭—二迭纪月门沟煤系的某些煤层中,发现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硫化铁矿物结核。这种结核有非晶质和结晶质的。在1煤层中的黄铁矿,由大量的八面体和八面体与立方体聚晶,组成许多草莓状的黄铁矿群体。有的黄铁矿晶体排列成五边形状、羽状、平行状和同心圆状。在黄铁矿结核中,有一些板状的白铁矿与其共生。 在8煤层中的白铁矿晶体有:胶粒状、草莓状、短柱状、窗格状、纤维状、板状、放射状、叶片状、鸡冠状和筛状结构等形态。黄铁矿晶体有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与八面体聚晶。本文探讨了该硫化铁矿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厚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由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开采历史悠久。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贫乏。采煤对地表及地下水的破坏不仅在数量上,更为严重的是对地下水的污染是永久的,无法治理及不可恢复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某采空区对坐落于其上的输电铁塔塔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结果,定量分析受开采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用来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开采影响和受开采影响的程度,作为受影响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重建或采取地下开采措施的重要依据,所得的结果与常用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元谋盆地的新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宗冠福 《地层学杂志》1996,20(2):138-145
元谋北部芝麻地段新发现的动物化石层位相当于小河组下部的湖相地层,据之将小河组分为上下两部分,并进一步探讨元谋盆地含古猿动物化石层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7.
大型水力压裂是干热岩地热能开发中人工储留层建造的最有效手段,其核心力学问题为高温、高压下岩石的水力破岩机制。通过单轴应力下带钻孔花岗岩注入高温蒸汽破坏试验,研究固-热耦合作用下花岗岩的水力破岩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对花岗岩破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热效应导致强度弱化,降低破裂压力。高速率注入430℃和350℃蒸汽破坏试验中,破裂压力比常温水压裂至少降低58%;低速率注入400℃和450℃蒸汽破坏试验中,花岗岩破裂压力比常温水压裂降低75%。注蒸汽破坏过程可分为热破裂损伤和宏观裂缝扩展两个阶段。高温蒸汽产生的热应力在钻孔周围随机发生热破裂,随着注入蒸汽时间的增加,热破裂范围由钻孔附近逐渐向远处扩展,热破裂分布密度增大,为宏观裂缝的产生提供便利条件。初始宏观裂缝首先出现在钻孔两侧,沿着最终形成的宏观裂缝轨迹扩展,直到试样破坏。与常温水压裂相比,低速率注蒸汽破坏是一个缓慢的延性拉破坏过程,裂缝相对钻孔不对称扩展,宽度小于水力压裂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18.
一种约束盆地低温热历史的裂变径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变径迹(FT)技术是根据矿物中铀裂变产生的辐射损伤特性进行分析的低温热年代技术。随着对FT退火行为和实验退火模型研究的深入,使得这一技术成为约束沉积盆地低温热历史的重要手段。Laslett等、Crowley等和Ketcham等先后提出3个重要的磷灰石FT实验退火模型,其中以Ketcham等的退火模型研究最为深入,它分析了磷灰石类型、时间、温度和化学成分对其径迹退火的影响,使用c轴投射径迹长度和Dpar等参数,形成了描述磷灰石FT多元动力学退火的数学模型。锆石FT与U-Th/He技术、Ro值、地表温度和地层年龄等,均是约束磷灰石FT热历史重建的重要约束条件,HeFTy(2009)是进行低温热历史模拟的主要软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媛  郑敬宾  王栋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6):1759-1769
本文针对静力荷载作用的情况,对比了4种黏土中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的设计方法,包括基于p-y弹簧模型的API规范方法,以及新近发展的基于p-y弹簧模型的Zhang et al.(2017b)、基于双弹簧模型的Wang et al.(2020)方法以及基于三弹簧模型的Fu et al.(2020)方法。考虑两种大直径单桩常用的长径比(L/D=5和10),通过与三维有限元结果比较,对现有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大直径单桩的水平位移和转角,现行API规范的预测值最大,而Wang et al.(2020)方法预测值最小; (2)Fu et al.(2020)方法不仅考虑了桩底剪力及桩身摩擦造成的分布力矩,还能够有效捕捉初始剪切模量与土体延性对水平响应的影响,还因此具备其余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3)采用Fu et al.(2020)方法时,桩土界面粗糙系数α越大,桩身位移与转角越大,且长径比越小影响越显著,而与桩身分布力矩有关的缩放系数ξp2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当L/D≥10时其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 ICP 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运用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 ICP MS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巴什瓦克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Zr含量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对比研究表明,经过压力校正的Thomkins等(2007)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算公式更适合本区高压麻粒岩温度的计算,而采用Zack等(2004)和Watson等(2006)的公式计算的温度分别比前人通过传统温度计获得的温度结果偏高和偏低。按照Thomkins等(2007)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算公式,以压力为2 GPa计算获得,巴什瓦克地区新鲜高压麻粒岩样品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为890~962 ℃,被解释为代表了高压麻粒岩峰期的变质温度;而以压力为1 GPa计算得出,退变高压麻粒岩样品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为764~822 ℃,代表了晚期中温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的变质温度。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峰期超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中温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