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辉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103-107,65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并不富裕。近几十年来印度人口的过度增长,对其国家现今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沉重的压力,并影响着印度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阐述印度人口结构、区域分布等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人口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印度解决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控制人口和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
刘小唤 《地理教学》2008,(10):20-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印度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其培养模式为技能性知识与地理理论知识并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对印度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定位震中""探究印度的位置、人口与领土""走进气象观测站"3个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研究发现,印度高中地理对于实践力培养有以下特点:系统培养地理技能性知识、重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重视绘图技能与沟通能力。其特点为我国高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黑色人种的故乡”、“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和“人口、粮食与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特征基本上可以体现大部分非洲的地理特征,但更突出本区的人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地理特征服务,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特点。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种族之间要平等、国家之间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生军 《地理教学》2010,(16):45-47
新课程实施以后,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内容标准,在不同的课堂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以“人口”部分的教学为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表述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人口地理是人文地理内容的核心,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最关键因素。人口与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需要学生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等基本问题。人口迁移则从空间的角度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②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乌江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德怀  李旭东 《地理科学》2019,39(3):477-486
贵州乌江流域是典型的山地流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人口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探究流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对于推动流域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1~2015年贵州乌江流域各区域相关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弹性、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重心分析等方法对流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总量规模上,流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较高,但流域内各区域却存在差异。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差异,流域中部区域较高且由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在全域空间上莫兰指数值逐渐变小,表明流域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性在减弱,人口、经济发展的空间独立性逐渐增强。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逐渐向远离流域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发生偏离,贵州乌江流域存在区域发展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张红  邓雯  王艺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4):786-799
印度已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作为世界耕地大国和农业大国,印度的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收集了印度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图谱等方法刻画了印度土地利用的规模、组成、形态、格局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印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占比最高,2020年占总面积的62.91%。斑块形态较复杂,其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为1.37。耕地总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与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转出整体保持平衡,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比率近年来快速增加,2010—2020年建设用地成为耕地主转出类型,反映了快速城市化与人口增长的影响。②林地为印度第二大用地类型,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林地面积持续而缓慢地减少,2000—2010年主要退化为未利用地(转出比率19.73%),2010—2020年主要与草地相互转换(转入转出比率分别为17.94%、18.17%)。③印度草地分布破碎离散,因转入大于转出,总面积持续小幅度增加,2000—2010年、2010—2020年草地新增面积分别占所有用地新增面积的28.31%、28.64%,新增用地多由林地转入(分别为18.91%、18.17%)。④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首都新德里及印度东部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斑块相对规则。近年来,印度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2010—2020动态度达2.51%,主要由耕地转入。⑤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发现极端温度、高程、人口、GDP与政策是印度耕地与建设用地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
许勇 《地理教学》2000,(12):21-22
地理科学是以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其它各级生态系统内容不仅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科研究的主线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能力与空间不断扩大,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包括这个地区的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学生对于乡土地理能具体、熟悉地感知或参与,具有直观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成就感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反过来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知识的巩固,起着良性循环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郑霖 《地理研究》1983,2(4):23-31
四川人口达99713310人,占全国的9.7%,居全国各省(区)的第一位。四川人口具有基数大、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较高和增长速度快等特点。四川人口地理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平原和丘陵多于山地与高原。四川人口空间的成因是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历史民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中旬将在昆明召开“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牵头组织单位是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和云南省地理学会,另有十多个相关学会共同参与组织。研讨将主要围绕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云南省的环境、农业、人口、区域发展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发展,研讨内容主要是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乡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998年7…  相似文献   

14.
尹上岗  杨山 《地理研究》2021,40(10):2780-2795
人口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生态城镇化的建设滞后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与绿地面积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人口-绿地面积异速增长模型分析2000—2018年两者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异速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绿地建设增长缓慢,城市人口-绿地面积异速关系逐渐由人地基本协调型转变为人口扩张弱型,2000—2008年多数城市表现出绿地扩张的特征,2009—2018年则转变为人口扩张的特征。② 教育投入度、人口集中度、设施供给度、土地开发度和对外开放度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绿地面积异速增长的主要因子,双因子交互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各因子间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强的特征。③ 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绿地面积异速增长是行政力、市场力和外资力共同驱动的结果,三种驱动力彼此联系、协同作用,主导驱动力逐渐由行政力转变为市场力。  相似文献   

15.
人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其收缩态势关系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平稳性。基于2008—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数据,利用年均人口变化率公式测算人口收缩的空间态势,并选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定量探讨贵州县域人口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08—2012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区域增长显著,尤其西部与南部地带;2013—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区域锐减,且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重度石漠化区域。(2)2008—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类型以阶段收缩为主,持续增长次之,持续收缩最少。(3)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各因素对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政府财政支出是人口收缩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形起伏度次之,到地级市中心距离和到省会距离影响较大,非石漠化地域占比、人均GDP和二三产值占比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经济及中国的分区五个部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两大部分。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与扩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地位与特点2012年9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提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需要掌握事实性知识、心理地图和工具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充分肯定了心理地图在认知和理解地理空间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在知识内容方面共有六大要素,每个要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世界地理“世界人口问题”一段教材,强调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和数量过多造成的世界人口问题,而把人口增长缓慢和数量少造成的问题隐含在教材中。教学中要避免给学生两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在讲述东南亚各国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越南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在具体介绍越南的地理位置和相邻各国后,将“以长山山脉为脊柱纵贯全境,南北两端联接盛产稻米,经济发达的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可直接比喻成“一条扁担挑着两个谷筐”。这样的比喻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又例如在讲述世界人口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地球不堪负担时,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1985年12月31日公布;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达48.42亿。据美国人口研究所报道,到1987年世界人口将达50亿,2000年可能达到60亿。世界人口变化有下列动问。 1)1985年,非洲人口增长最快,增加了3%:欧洲人口增长最慢,仅增0.4%。欧洲、拉丁美洲近年人口增长率有下降趋势。 2)到本世纪末,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 3)世界人口趋问高龄化,死亡率随之下降。到2025年,世界人口中超过60岁的人,将从4亿上升到11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