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硕  付碧宏 《岩石学报》2013,29(8):2936-2948
花岗岩类的遥感岩性提取与识别研究一直是遥感岩石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位于中国新疆北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有许多花岗岩体产出,其岩性信息对于西准噶尔的地质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岩石样品及光谱库中相关矿物的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VNIR-SWIR)与热红外(TIR)的光谱测试与特性分析,采用ASTER SWIR-TIR比值13/12(R),4/6(G),(12×12)/(11×13) (B)假彩色合成技术识别与提取出研究区碱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四种花岗岩类,证明ASTER SWIR-TIR多光谱数据,尤其是TIR数据,对花岗岩类岩性识别的能力.此外,根据遥感影像中岩性、构造特征的解译与区域内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斑岩岩体比较,推断出位于克拉玛依Ⅱ号岩体以及Ⅰ号与Ⅲ号岩体交汇部位东侧的部分区域仍可能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峨山花岗岩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与红河州石屏县西北交界处,出露面积约200 km2。文章将峨山花岗岩体地质数据与多光谱ASTER和高光谱GF5遥感数据相结合,采用ASTER波谱角算法(SAM)获取峨山花岗岩体淡色花岗岩分布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ASTER数据进行特定因子求反确定蚀变带位置;再根据蚀变矿物的精微波谱特征,利用GF5高光谱波段数据对蚀变矿物特征光谱波段开展主成分分析与特定因子求反,对比ASTER与GF5遥感数据提取的特征矿物位置以便定位热液蚀变带,结合矿化点野外地质调查,预测研究区成矿潜力。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及遥感解译成果,认为蚀变矿物明显与岩浆演化晚期淡色花岗岩体相伴生,区域成矿规律趋向于矿床分布特征偏向于岩体周边以及淡色花岗岩零星出露的小岩株附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光谱指数的遥感影像岩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亚凤  杨金中  陈圣波  王楠 《地球科学》2015,40(8):1415-1419
由于传统的岩性分类方法受岩石辐射干扰因素大, 存在"同物异谱"以及"同谱异物"现象, 岩性分类精度低, 所以在深入分析岩石矿物光谱特征基础上, 以西昆仑成矿带地区的二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以及正长岩为研究对象, 基于这3种岩性的实测光谱数据以及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e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影像数据的波段设置特征, 建立了RI和SI两种光谱指数.利用所建立的RI以及SI光谱指数对ASTER遥感数据进行岩性分类.结果显示, RI和SI两种光谱指数法在提取二长花岗岩时精度达到70%以上, 石英正长岩精度为80%左右, 与最大似然法得到的分类结果相比, 这两种岩性的分类精度明显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广兴源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岩体主体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边部有少量二长辉长岩和闪长岩出露.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火山弧环境;对岩体早期的二长岩和侵位于二长岩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别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 263.8±2.1Ma...  相似文献   

5.
林海星  程三友  王曦  陈静  辜平阳  庄玉军  赵欣怡  马刚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7-2022092007
赛什腾地区隶属柴北缘构造带,岩性复杂多变,前人对研究区岩性界线的划分较为笼统,笔者等选择Landsat- 8 OLI、ASTER和Sentinel- 2A为数据源,采用最佳波段指数确定各影像的波段组合,凸显不同岩石的边界;将ASTER短波红外波段与Landsat- 8 OLI、Sentinel- 2A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协同处理,构成Landsat- 8+ASTER(LA)数据和Sentinel- 2A+ASTER(SA)数据,分析重采样岩石标准光谱信息,拟定不同岩石波段运算公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选定不同岩石类型的阈值范围,获取主要岩性的分布;根据重采样的黑云母标准光谱曲线,选取SA数据2262 nm波段和2336 nm波段进行定向主成分分析,采用Crosta法阈值分割第二主成分,划分黑云母异常等级,将其与岩性分布相关联,识别出研究区主要岩性分布。通过岩石实测光谱分析、薄片镜下鉴定与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解译结果。岩性提取结果显示,小赛什腾山东侧新发现“U”型条带,为辉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重新圈定达肯大坂群第三岩组和第四岩组,滩间山群一组,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流纹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等岩石的边界。此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对青海赛什腾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为高山峡谷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赛什腾地区隶属柴北缘构造带,岩性复杂多变,前人对研究区岩性界线的划分较为笼统,笔者等选择Landsat- 8 OLI、ASTER和Sentinel- 2A为数据源,采用最佳波段指数确定各影像的波段组合,凸显不同岩石的边界;将ASTER短波红外波段与Landsat- 8 OLI、Sentinel- 2A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协同处理,构成Landsat- 8+ASTER(LA)数据和Sentinel- 2A+ASTER(SA)数据,分析重采样岩石标准光谱信息,拟定不同岩石波段运算公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选定不同岩石类型的阈值范围,获取主要岩性的分布;根据重采样的黑云母标准光谱曲线,选取SA数据2262 nm波段和2336 nm波段进行定向主成分分析,采用Crosta法阈值分割第二主成分,划分黑云母异常等级,将其与岩性分布相关联,识别出研究区主要岩性分布。通过岩石实测光谱分析、薄片镜下鉴定与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解译结果。岩性提取结果显示,小赛什腾山东侧新发现“U”型条带,为辉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重新圈定达肯大坂群第三岩组和第四岩组,滩间山群一组,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流纹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等岩石的边界。此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对青海赛什腾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为高山峡谷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吉山是南岭地区一个著名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五里亭岩体是矿区出露规模最大的火成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 ELA-ICP-MS 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 237.5±4.8 Ma,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南岭地区典型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相比,五里亭岩体贫硅,富钙、镁、铁,Rb/Sr、Rb/Ba 和 U/Th 比值低,K/Rb 比值高,铕负异常不显著,分异指数低,尚未达到矿化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不具备矿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区内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为五里亭岩体经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它与钨多金属矿成矿直接有关。矿区范围内出露的闪长岩起源于地幔,这一岩浆侵位所引起的高热场环境有利于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沿着南祁连北缘出露有一系列古生代的侵入岩,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在阳康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了该地区花岗岩的时代归属;这些岩体主要分布在哈拉湖,阳康等地区,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地质时代属晚奥陶世,对南祁连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发现奥长环斑花岗岩带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西秦岭的北部地区,即北秦岭构造带的西段,通过二年来实地调查,新发现了4个奥长环斑花岗岩体,自东而西分别是柞水、老君山、秦岭梁、朱厂沟脑,后3个岩体侵入于巨大的宝鸡花岗岩基中。宝鸡岩体是由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等组成的复式杂岩体,时代为印支期(222Ma,U-Pb)。岩体出露面积10~210 km~2不等,最大的是老君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卫星高光谱数据幅宽小,难以进行大面积矿物填图应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多光谱图像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spectral resolution enhancement method,SREM)融合算法,将Hyperion窄幅高光谱和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宽幅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获得宽幅高光谱数据,从而进行矿物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和流程.结果表明:(1)原始ASTER数据仅能识别出Al-OH基团,Mg-OH基团和Fe3+离子基团3种矿物,SREM方法能够识别出高岭石、伊利石、绢云母、绿泥石和黄钾铁矾5种蚀变矿物;(2)融合图像矿物提取结果与原始ASTER和Hyperion图像的相对精度分别达到90.56%和92.85%;(3)其中绢云母、伊利石、高岭石与Al-OH基团,黄钾铁矾与Fe3+离子,绿泥石与Mg-OH基团出露区域基本一致.SREM融合数据具有幅宽大和光谱分辨率高的特点,提高了矿物蚀变信息解译精度,该方法对大面积矿物填图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西昆仑造山带西段阿勒塔什地区为例,在缺少地表各岩石单元样品的情况下,对ASTER VNIR-SWIR波段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首先对VNIR-SWIR多波段反射率数据进行最佳指数因子(IOIF)运算,得出最佳波段组合Band7-Band4-Band3,从其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只能识别少量岩性单元;为了减少高相关性波段之间的信息冗余度、并对波段信息进行集成,后对ASTERVNIR-SWIR波段反射率数据采用主成分变换并进行彩色合成,该图像能详细划分研究区多种岩性单元,如元古宙岩层、志留纪岩层、二长花岗岩岩体和英云闪长岩岩体,以及微观地质信息,如侵入岩热接触变质带、小型岩株和岩性界线。对比已有少量地质资料,认为提取结果可靠,为野外地质制图工作能提供超前信息。  相似文献   

12.
洛宁花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献武  骆庭川 《矿物学报》1995,15(4):433-441
出露在河南省洛宁县境内的花山花岗岩复式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角闲石英二长岩,中细粒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三个阶段。本文简要叙述了花山岩体各阶段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已有基础地质、同位素资料,探讨了花山岩体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花山岩体属I型花岗岩类,为大陆板块内部的同熔型花岗岩,形成花山岩体的岩浆来源于混有地幔物质的太华群地层。  相似文献   

13.
双江口地区出露的花岗岩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花岗岩,二者呈侵入接触关系,在岩体特征、岩石颜色、结构、矿物组成及后期改造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岩相学特征表明二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晚于似斑状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成因为部分熔融,物源为壳源,形成环境为同碰撞-造山带环境,形成时间为印支晚期。  相似文献   

14.
中元古代石秤花岗岩体为嵩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岩体,以往研究认为其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石秤岩体中有晚期侵入形成的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小岩株、岩脉,石秤花岗岩岩体并不是单一的正长花岗岩岩性。通过对稀土矿化体分布、岩石学、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石秤花岗岩关系的研究,表明稀土矿化体为石秤花岗岩岩体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更富集轻稀土等成矿物质,含矿热液沿裂隙充填所形成,为岩浆后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5.
张瑞丝  曹汇  曾敏  张德贤  李广旭 《岩石学报》2016,32(12):3835-3846
科技廊带填图是以解决关键地质问题为目的填图方式,但部分地区海拔高差大,交通不便,给填图工作造成巨大困难。遥感岩性解译可为填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当前主流的遥感岩性解译方法仍是基于地貌纹理等间接解译标志开展的。相对而言,矿物岩石光谱特征作为最为直接和准确的遥感岩性解译标志却少有实例报道。本文基于ASTER遥感影像和岩石光谱特征分析,对部分地区海拔高差较大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进行岩性解译工作,以检验其适用性。在野外工作对研究区岩性类型进行识别和鉴定的基础上,ASTER光谱分析成果影像可较准确显示区内主要岩性类型的地表出露。其中,ASTER热红外波段比可反映区内中高级变质岩、花岗岩类及碳酸盐岩的整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ASTER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波段比可准确鉴定与Fe~(3+)、Fe~(2+)-硅酸盐、Al-OH、Mg-OH等成分相关的矿物组成(如绿泥石、白云母及石榴子石等),从而对地表岩性出露进行更为细致的识别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STER光谱特征的岩性填图方法在新疆、西藏等地区有天然的实用性,既可克服区内海拔高、交通不便等困难,又可准确指示地表关键岩性类型的出露情况,可作为科技廊带填图及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吉林蛟河地区前人划分的前进岩体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岩石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确定该岩体岩石类型为中粒-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取该岩体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05±5.0)Ma,与吉林大学孙德有教授做三道河碱长花岗岩岩体同位素年龄(216±3)Ma基本相当;同时作者详细研究了吉中-敦化地区钼矿成矿作用,确定该期花岗岩与钼矿成矿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7.
浅覆盖区基于ASTER 数据的蚀变矿物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长保 《地质与勘探》2009,45(6):761-766
国内外提取蚀变矿物的报道中,多数采用高光谱数据(图像和光谱曲线),而这两者具有数据价格昂贵和大范围进行反演蚀变矿物比较困难的缺点.ASTER在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时刻画岩石中矿物成分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选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部地区为研究区域,尝试用ASTER图像进行蚀变矿物识别的研究,并给出了对五种常见矿物提取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提取结果的实地调查验证发现,本文所给方法对铁氧化物(褐铁矿和赤铁矿等)、绿泥石、高岭石等蚀变信息提取效果很好,鉴于伊利石和明矾石均以K~+、Al~(3+)和OH~-离子为主要成分,对区分二者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疆富蕴县境内的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沿构造线展布的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出露在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围岩均为苏普特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运用LA-ICP-MS方法对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进行锆石U-Pb测年分析。测年结果显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生成年龄为(393.5±4.5)Ma,即形成于早泥盆世,与区域地质背景对比来看,该岩体为碰撞造山阶段所形成;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的侵入时代为(293.5±6)Ma,表示该区的构造热事件时限。构造变形特征显示片麻状花岗质侵入体与该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密切相关,据此推测出该地区地层变质变形时代,以及该区左行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限。  相似文献   

19.
宁芜盆地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峰  周涛发  范裕  张乐骏  马良  钱兵 《地质学报》2011,85(5):821-833
宁芜盆地中花岗岩类侵入体出露零星,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为主,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盆地内主要的5个花岗岩类侵入体牛迹山岩体、霍里岩体、姑山岩体(姑山铁矿床钻孔中)、小石山岩体和娘娘山岩体进行了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Nd-Sr同位索分析研究.这5个花岗岩类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依次为128.0±1...  相似文献   

20.
何苗  王翔  邓佳良  吴家富  吴昊  吴衡 《安徽地质》2021,31(3):193-200,224
本文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等方法,对出露于安徽省广德地区的庙西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庙西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两类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28.2±1.5)Ma,(124.9±1.5)Ma,代表了皖南地区早白垩世晚期两阶段岩浆活动.庙西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两类花岗岩均具有高硅、富碱、高FeOT/MgO和10000*Ga/Al值,低Al2O3、MgO、CaO特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板内伸展环境,花岗质岩浆应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