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涂光炽 《第四纪研究》1995,15(4):297-300
侯德封同志是我国早期地球化学事业的开创者、组织者和设计师。他于50年代初提出的化学地史及60年代反复强调的核子地质均蕴育了浓厚的地球化学思维。在50年代我国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60年代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球化学研究机构的过程中,侯老发挥了远见卓识和当机立断的地球化学事业开拓者的关键作用。在领导和组织建国后我国早期的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铀钍地球化学科研工作中,侯老是主要的带头人,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指导性见解。  相似文献   

2.
生态地球化学:从调查实践到应用理论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生态地球化学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生态地球化学评估、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和生态地球化学修复为主体的系统工程。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长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山西农田生态系统,北京城市生态系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文章从区域尺度上综述了土壤碳库,土壤元素基准值和土壤背景值,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等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面向未来,指出了生态地球化学发展趋势,提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动力学 介于地球化学,化学动力学,流体力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动力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矿作用的速度,机制和过程。目前在成在动力学研究过程中已出现成矿作用动力学,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构造动力成矿等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开放系统是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存在物质带入带出的系统,其质量平衡研究不仅可以定量考察物质的带入带出和体积变化,而且能够限定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为成矿作用过程研究提供线索和背景信息。质量平衡方法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各种系统中的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星 《地质与勘探》2015,51(5):932-938
地热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天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As、B、Be、Bi、Hg、Sb等可以作为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可以使用这些元素来进行地热田异常调查。本文利用天津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调查数据,分析了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B、Be、Bi、Hg、Sb的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认为土壤中As、B、Be、Bi、Hg、Sb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可以为今后预测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规划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工程地球化学形式进行了分类,它们反映了由人类技术活动对地球化学环境所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影响。基于已有的知识,对工程地球化学体系和过程的代表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工程地球化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可能集中于两大方向:(1)研究工程地球化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些体系起源于各种工农业活动与地球化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又是这些互相作用的结果;(2)发展地球化学优化方法来改善地质建造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8.
流体成矿地球化学界面是成矿环境条件变化、流体性质演化、流体一环境作用的突变部位,这些部位往往是流体成矿定位的重要场所。在巴西金矿田,应用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可以探测流体成矿过程中元素浅地表的地球化学异常及蚀变分带,识别汉体成矿定位地球化学界面在浅地表的位置及分布特征,地气测量方法可以查明深部的地球异常和断裂破碎带的位置及特征,确定深部地球化学界面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它在研究地球内部化学组成和演化时,把地球视为一个完整的动力学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地质集合体。它通过研究地球各层圈内部的化学结构和过程以及不同层圈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从本质上研究和认识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简述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概括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的特点和突出成果,分析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并对在中国开展壳幔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矿作用动力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矿床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但至今基本上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空白领域。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成矿作用的速率、机制和过程。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发展理论地球化学,还可以使矿床成因研究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定性走向定量,对传统的矿床成因理论将有新的突破。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实践和对当前国内外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及非线性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动态的分析与认识提出了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并作了较详细的剖析。笔者还针对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的特点,强调指出将“多组成耦合系统和多重耦合过程动力学”作为成矿作用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概念的涵义及其研究意义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从中发现,与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的要求相比,已有的研究方法都不能满足实际科研工作的需要。中尝试应用土壤中矿物组成和化学元素间固有的相关关系来确定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程志中  王学求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52-155
地球存在着化学不均一性,在宏观上表现为矿床分布的不均一性,大型矿集区的出现也是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表现.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及秦岭-大别造山带之间,主要成矿元素Au、Cu存在很大差异,华北地台主要以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大规模出现为特征,而扬子地台北缘Cu、Pb、Zn的平均含量高出华北地台1倍,并且出现一个较大的Cu地球化学块体.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元素分布是不均匀的.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物质供应的巨大差别,导致两个地台成矿特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从同位素到板块构造: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它在研究地球内部化学组成和演化时,把地球视为一个完整的动力学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地质集合体。通过研究地球各层圈内部的化学结构和过程以及不同层圈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本质上研究和认识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文中概括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的特点和突出成果,分析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并对在中国开展壳幔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两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寻找隐伏矿床,近些年提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概念和发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计划”。这里给出了四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酶提取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在中国和美国的两个隐伏矿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的蒸发地球化学障,这些地球化学障可以将深部迁移至地表的含矿信息捕获。因此,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铁锰氧化物膜提取和盐类蒸发障良好导电性能的电提取,可以有效地指示矿体。中国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美国内华达Mike金铜矿的效果要优于加拿大的酶提取(EnzymeLeach)和澳大利亚的活动金属离子法(MMI)。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谢学锦 《地质通报》2007,26(11):1399-1404
地球化学填图的发展属于勘查地球化学家的贡献。勘查地球化学家从发展局部矿产勘查至区域性矿产勘查,再从区域性地球化学填图至全国性乃至全球性地球化学填图。论述了西方国家、苏联和中国发展地球化学填图所走的不同道路,从而预见21世纪地球化学填图的标准化、多样化及其在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方面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艳宏  邴海健 《地质论评》2012,58(1):106-114
生态地球化学是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自然界中化学、物理、地质和生物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生态地球化学通过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分配、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评价生态系统状态及发展方向.生态地球化学虽然形成较晚,西方科学家甚至很少用“生态地球化学”这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地球历史的地球化学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化学成分和其他地质现象一样,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节律。文中选择大气中的CO2、海水中的δ34S和87Sr/86Sr、地壳中的K/Na为代表,介绍了地球历史发展中的地球化学节律,同时还给出了区域构造演化中的地球化学演化节律的研究实例。在此基础上,对引起地球化学节律性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板块构造机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用“开”、“合”的思路去认识地球历史的地球化学节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