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研究,可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参考。以江西地区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法(GFT),对江西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江西测震台网的升级改造,江西地区地震监测能力逐步提高。2007年"十五"台网运行后Mc稳定在左右。另外,利用R-S检验方法分别对赣北、赣中、赣南地区进行Mc分析,得出赣北和赣南的Mc分别为和,而赣中地区因地震数过少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3.
使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2010~2014年5年期间天山地震带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Bootstrap方法的蒙特卡罗近似估计了MC的不确定度。近5年研究区整体MC=1.7±0.12,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多数地区MC都在ML1.2~2.0范围内,δMC的空间分布在0.08~0.25个震级单位之间。此外,利用EMR方法得到1990年以来天山地震带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演化情况,MC的值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2001年10月—2013年4月),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1.6。从时间尺度上看,陕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还分析研究了陕西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陕西北部地区Mc无法计算(缺震),中部较南部偏低。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唐山地区小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分布特征,由此确定河北省唐山老震区不同震级下限完整目录的起始时间,发现唐山老震区1970年以来ML 2.7以上地震目录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6.
最小完整性震级M_c是表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分"九五"和"十五"两阶段分析2001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新疆地区地震目录M_c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Bootstrap方法,评估M_c不确定度δM_c。分析结果表明,M_c空间分布不均匀,与地震台站分布密度基本一致。此外,多数地区的δM_c≤0.2个震级单位,空间分布不均匀。"十五"以来新疆地区M_c值普遍减小,表明新疆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震目录估计完备震级方法的数值实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5种估计完备震级(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简记为Mc)的方法运用在三个不同模型产生的理论地震目录上,进而对比它们的优缺点.我们发现分段斜率中值分析法MBASS(The Median-based analysis of the segment slope)适用于不完备部分台网探测地震能力随震级变化快及监测能力在时间上存在不均匀性(heterogeneity)的目录中,但是要求目录包含大量的地震事件,而b值稳定法MBS(The Mcby b-value stability approach)则适合用于台网探测地震能力随震级减小衰减慢地震目录,但是比较费时.最大曲率法MAXC(The Maximum Curvature technique)和拟合优度测试法GFT(The Goodness-of-Fit Test)在使用时都低估Mc,需要加调整量.完整性震级范围法EMR(Mcfrom Entire Magnitude Range)则一般给出比较稳定、适中的Mc估计值.这种方法适用在地震数目少,且对地震丢失容忍度比较高的情况.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目录,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估计完备震级Mc的方法,并指出了一些估计完备震级中应当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利用ldquo;震级 序号rdquo;法、ldquo;最大曲率rdquo;法(MAXC)、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检验法(GFT)及ldquo;完整性震级范围rdquo;法(EMR)等,研究了甘肃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模拟记录时期和ldquo;九五rdquo;期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明显高于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ldquo;十五rdquo;测震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地震监测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缩小.最小完整性震级Mc和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ldquo;十五rdquo;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ML1.8以上地震基本完整.此外,还讨论了相关技术规范对区域台网地震目录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消除该影响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地区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完整性震级范围法(EMR)、稳定b值法(MBS)、R—S检验法,对陕西中部、南部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1970—1997年2.3级以上、1998—2008年1.8级以上、2009年至今1.4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应用最大曲率法(MAXC),分析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小完整性震级呈下降趋势,且陕西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在各区域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亚文  蒋长胜 《地震学报》2017,39(3):315-329
为探讨不同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方法的结果差异性及其原因,本文选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和“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以及中国地震台网常规采用的“震级-最大距离”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2015年9月17日南北地震带地区表征地震监测能力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中考虑了以往关注不够的地震观测质量一致性问题,统一采用至少3个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结果显示,3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显著,最小完整性震级的差值在南北地震带个别地区甚至可达ML2.0,其中,PMC方法获得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p值在32°N以北地区显著低于其它两种方法,震级-最大距离方法获得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r低值结果仅与高台站密度地区有关,与包括EMR方法获得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EMR相比较在统计均值上则呈McEMR < Mp < Mr.进一步对各地震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台站运维水平和对记录地震分析的完整程度,是造成Mp值显著不同于其它方法结果的主要原因,而是否选用相同的记录台站数量等数据质量约束标准,会造成EMR方法与其它方法结果的显著差异.因此,考虑到地震台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评估方法的计算原理,推荐PMC方法用于地震监测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地震观测台网效能评估的关键.本文对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水平高、台站地理分布复杂的新疆地区开展M研究,试图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新疆地震台网发展的5个阶段划分,采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的...  相似文献   

12.
余娜  张晓清  杨晓霞 《地震》2020,40(4):23-32
在强震多发且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青海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青海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的地震目录, 利用“震级-序号”法和多参数方法分析了Mc的时间演化特征; 采用“完整震级范围”方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不同时段青海及邻区Mc的空间分布存在非均匀性, 其与测震台站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分布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5年6月后祁连、 柴达木、 巴彦喀拉区域的东部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较小, ML1.4以上的地震目录基本完整, 羌塘区域的最小完整性震级最大, 为ML2.5左右; 研究区的Mc随着测震台站数的增加、 台网布局的优化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对高密度、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地震检测能力的实时、不同深度评估,本研究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以西昌流动地震台阵为例,对2013-01-13—2014-05-14期间平均的地震检测能力、不同震源深度检测能力,以及某一时刻的实时地震检测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PMC方法可识别地震观测资料处理中人为因素对地震检测能力的影响,不同震源深度下地震的检测能力存在差异,其中H=7.5km时,"网内"的完整性震级MP可达ML0.8,而在H=15.0km和25.0km时,"网内"的MP分别为ML1.0和ML1.4.在示例的2014-01-14时刻,非正常运行的台站造成地震检测能力的变化可被清晰识别出.此外,与MAXC和EMR等其它常用方法的对比表明,这些方法可能过高估计了地震台阵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汾渭地震带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带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带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带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地震台网"十五"项目建成后的地震监测能力科学评估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提升边疆海域等重点地区监测能力,本研究利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对中国地震台网1001个台站以及2008-10-01-2015-09-17期间实际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指定震级档下的检测概率PE和最小完整性震级MP的分布.除台网整体监测能力分布外,为直观地用单分值表述逐个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本文发展了基于等振幅曲线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表",给出了国家台和区域台每个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此外,研究中还采用设定"最佳"地震监测能力目标函数的方式,模拟了通过改进观测条件可获得的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提升的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和东南沿海等东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高,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Mp仅约为4.5,近海海域Mp仅约为3.5;从单个地震台站的运行效益角度,台网运行水平和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程度对台站的实际的地震检测能力影响显著,新疆等部分台站稀疏地区地震检测能力较高,而中等台站密度的贵州等部分区域相对较低;国家台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Dscore系统优于区域台,新疆等西部边疆地区,以及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Dscore明显高于台站密集的东部地区;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台站布局条件下,通过台站优化改造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可显著提升对内蒙古西部、四川西部、甘肃-青海的北部交界地区、鄂尔多斯地块内部、贵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我国近海海域、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肼。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以1970年至2012年山西断陷盆地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利用“震级一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90%和95%的拟合度GFT法,研究了山西断陷盆地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肘。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随着山西测震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尤其是“十五”数字化台网改造后,山西ML≥0.9地震基本完整,表明对地震的监测能力在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交界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陕甘宁交界区域测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及部分台网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的EMR方法,对1970年以来该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逐步下降,模拟、"九五""十五"阶段Mc分别为ML 2.3、ML 2.2、ML 1.6,2015年以来Mc维持在ML 1.3左右;"十五"数字化改造后,Mc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性,但整体低于ML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