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普遍且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虽然裂缝病害一般不会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但由于裂缝的发展会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松散、坑槽、基层强度降低、沉陷、翻浆等严重病害,这就加剧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速度,大大缩短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最终会破坏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导致公路养护成本的提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公路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车。农村公路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形式,随着农村公路大型货运车辆的出现,超载超限的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农村公路出现错台、翘曲等公路病害问题的几率,且农村公路缺乏养护,一般通车后就疏于管理。按照传统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路面各混凝土板间相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外界因素、结构设计等影响下,面层或基层损坏,直接影响行车。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路面病害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如何进行日常养护及维修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透地雷达检测路面脱空与灌浆加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地雷达高精度检测公路混凝土路面脱空发育程度等病害,并采用水泥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透地雷达检测路面脱空灌浆加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地雷达主精度检测公路混凝土路面脱空发育程度等病害,并采用水泥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军伟  李金平 《岩土力学》2011,32(Z1):532-0537
针对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病害多发的现状,从路面材料入手,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两种路面下路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高度范围内,对于8.5 m路面宽幅的路基来说,沥青路面下的最大融深大于混凝土路面下的最大融深,尤其在路基高度较低时两种路面下的融深差异更大。最大融化深度和最大融化深度发展速率均与路基高度和路面宽幅有紧密关系,通过研究可以提出有效的措施来保持路基热稳定性,从而减少路基路面病害的发生和公路的运营成本,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袁明安 《探矿工程》2008,35(8):55-56,59
结合桂海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阐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凹陷开裂病害治理情况,分析路面出现凹陷开裂的原因,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凹陷调平及开裂锚固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岩土钻凿工程》2010,(2):34-34
同步碎石罩面是对公路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保障公路通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宝鸡公路管理局扶风公路管理段一直采用传统的热油热拌工艺对路面进行罩面作业。然而,传统方法需要开挖路面,这种“开膛破肚”式的养护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低。为有效提高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扶风公路管理段引进同步封层车、胶轮压路机等大型施工设备,使用非开挖技术,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罩面作业。利用非开挖技术进行罩面,无需对路面“开膛破肚”,且提高了养护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瑞雷波等方法对公路质量进行无损检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针对水泥混凝土公路质量检测的内容和目前常规检验方法的不足,本文叙述了采用瑞雷波法、超声波法和音频共振法的结合,测试路基路面强度和路面厚度的基本原理,并对几个工程测试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地霄达在公路路面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的发展对路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也要求更为先进的路面质量检测方法。本文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路面检测,公路病害检测中的应用,有助于探地雷达在公路建设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水泥砼路面板的破坏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叶 《安徽地质》2008,18(4):304-306
针对合六叶公路水泥砼面板产生断板等病害,分析了水泥砼面板的破坏原因,并且根据面板破坏的不同情况提出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12.
路面类型对多年冻土区片块石路基热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青志  房建宏  晁刚  薛兆锋 《冰川冻土》2019,41(5):1087-1097
为了研究不同路面类型对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温度监测数据,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下片块石路基温度、热流密度、热收支变化、冻融循环过程及冻土上限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都对片块石路基的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影响程度和深度远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大。片块石路基中心热收支量呈上升趋势,沥青混凝土路面下其上升速率大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且路基阳坡热收支量大于阴坡。无论路面材料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片块石路基阴阳坡路肩冻土仍处于不断退化阶段,而阳坡冻土上限下降速率明显大于阴坡。与普通路基相比,片块石层的存在能大幅度抬升或减缓路基冻土上限下降,且浅色水泥混凝土路面更有利于路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公路施工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使用节能机械,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发展温拌沥青技术,推广散装水泥;促进路面沥青、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再生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王青志  房建宏  晁刚 《岩土力学》2020,41(1):305-314
基于长期、连续的地温观测数据,对位于共和至玉树高等级公路沿线、平均海拔为4 260 m且处于高温冻土区的片块石路基温度、热状态、冻融循环过程和冻土人为上限及变化速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对片块石路基下伏多年冻土的影响,以期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设使路基吸收了较多的热量,促使下伏多年冻土升温,导致多年冻土快速退化。观测期内,高温冻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片块石路基中心冻土退化速率为33.5 cm/a,几乎是天然地基的5倍。而且路基阴阳坡效应严重,阳坡路肩冻土退化速率为33.0 cm/a,明显大于阴坡路肩 (22.0 cm/a)。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较高的热反射率、较小的热辐射吸收率,有利于抬升冻土上限或减缓冻土退化速率。但在观测期间,发现处于高温冻土区的高等级公路片块石路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下融化盘面积增长速率为12.24 m2/a,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下为9.28 m2/a,即融化盘面积以不同程度的速率始终在增大。因此,单纯的片块石层的存在和路面类型的改变,并未彻底解决高温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热平衡问题,建议增加补强措施或采用复合路基结构来应对其热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冻土区路面类型对路基温度场影响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焓模型, 建立含相变的冻土路基温度场, 综合考虑气温、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坡面蒸发等气象因素, 将诸多气象因素归结为第二、三类边界条件的叠加组合, 对不同气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及水泥路面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结果表明: 路面类型对冻土路基温度场有着重要影响, 水泥路面的采用可有效地降低路面温度, 延缓冻土上限下降速率, 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基底多年冻土; 从对基底冻土上限影响的角度来看, 路面类型、外部气温与路基高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动态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何勇兵 《安徽地质》2011,21(3):228-230
G318怀宁段路面改善工程设计方案为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水泥砼路面(简称"白加白"),在安庆市公路系统尚属首次实施,在我省亦无成功的实践经验可直接借鉴。为此,安庆市公路局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并与浙江大学合作,以"白加白改造旧水泥砼路面方案的研究"为课题,将G318怀宁段作为实践项目,申报2010年度安徽省交通科技项目。笔者作为小组三位主要成员之一,全过程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现就该方案的实践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筑路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课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分析了中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三期科研工作、青藏高原东部退化性多年冻土的研究成果和小兴安岭岛状多年冻土的研究方向. 在总结科研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相关研究课题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214国道不同路面形式下碎石护坡工程效果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建宏 《冰川冻土》2011,33(6):1316-1322
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是214国道江河源段采用的两种基本路面形式,由于该路段地处高温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等多种工程措施被尝试用来稳定冻土路基.对两种路面形式下碎石护坡路段的地温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碎石护坡能显著降低路基边坡坡面的年平均温度,减小路基边坡坡面温度的年较差,并对坡脚、路肩和路基中心具有从大到小的冷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