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云南大保高速公路K399滑坡活动特征及治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大保高速公路K399滑坡,于1999年4月16日初次滑动,以后又经过多次滑动和整治,但滑坡仍不稳定。在总结和回顾该滑坡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地质资料,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条件、成因和力学机制。确定其力学性质为牵引-推移式大型碎石土-岩质滑坡。对涔坡稳定性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根据该滑坡活动特点和滑坡特征,经综合分析研究和计算后,采取以桩板墙、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主体工程,辅以锚固、护坡和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既根治了滑坡,又获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大保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2.
沈高平 《安徽地质》2013,(4):311-314
北沿江高速为新建高速公路,K19+020~K19+164段由于土方开挖形成了高而陡的碎石土质边坡,2012年11月由于连续降雨,K19+020~K19+164段右侧出现滑坡。滑坡的治理要求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岩土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3.
邵三高速公路水毁灾害K117+775-+940段右边坡滑坡整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以沿海地区邵三高速公路K117+775~+940段滑坡的整治工程为实例,简要说明了滑坡变形的基本情况,对当前滑坡所处的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两个整治工程方案,并分别对两方案的加固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边坡安全定量分析,对两方案在经济、技术、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工程设计。文中对采用的整治方案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说明,对滑坡裂缝的处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论文对实施效果作了简要的说明,对治理方案存在的缺陷进行评述。以期通过实施效果评价与后评价反馈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设计,弥补方案评审阶段的不足,提高治理工程设计质量。由于工程实例处于沿海地区,受台风暴雨影响较为突出,文中对相似地区的水毁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白奉路G242恩施市石乳关-白杨坪段K39处滑坡,分析了滑坡体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成因机制,在连续强降雨的影响下,软弱面部分产生泥化夹层,使抗剪强度急剧降低,同时公路开挖在坡体前缘卸载,多种因素导致滑动变形加剧,最终产生滑坡。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研究了Ⅰ区和Ⅱ区滑坡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并针对不稳定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滑坡防治措施,为同类型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太铁路下行K135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勘察石太铁路下行K135路段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查明其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滑坡防治的抗滑桩方案和改线方案,并通过该两方案的比较论证.认为石太铁路下行K135路段改线是滑坡防治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南疆铁路K230滑坡、泥石流的勘察与治理工程设计,深入分析了冻土地区滑坡的成因,滑面特性,泥石流产生的原因等,进而针对原因分析提出了采用对原地层扰动较小的锚索框架治理滑坡、采用拦挡坝治理泥石流,且采用保温盲沟疏排地下水的综合治理措施。该段地质病害的成功治理,对类似冻土地区地质病害的勘察与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8.
青藏公路(109国道)K2023公里风化危岩高边坡在寒冬季节突发特大滑坡地质灾害,青藏公路被巨大滑坡体掩埋而被迫中断。经实地调查,认定该特大滑坡地质灾害为公路扩建改造不合理挖方切坡工程所诱发,属牵引式风化碎屑层滑坡。而且,该滑坡的滑体上段仍不稳定,有突发滑动的很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李忠  赵燕来 《探矿工程》2008,35(7):22-27
国道318线二康路K2794滑坡监测历时25年,经历了滑坡治理施工前、治理施工中和治理施工后监测3个阶段,为滑坡的治理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较好的辅助数据,保证了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和施工的安全。介绍了其监测设计、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选择以及监测布置方案等内容,该项目的实施为其他类似滑坡监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1概况沪-蓉高速公路湖北宜昌K59+000~K65+000段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古树屋至春潮村之间北侧南高北低的单面斜坡上。设计路线高程820~995m。斜坡坡脚高程一般730~790m,坡顶高程1200m以上,地表坡度一般20°~35°,局部稍陡达40°。沿线崩塌、滑坡及浅部岩体卸荷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如区段内孔家湾滑坡、春潮0#滑坡、春潮1#滑坡、春潮2#滑坡、头道河1#滑坡、头道河2#滑坡及响石坝滑坡等古滑坡均为沿层间节理面顺坡向发生的岩质滑坡。设计桩号K63+850~K64+120区段,因318国道开挖切断南侧斜坡岩层而发生浅层顺层滑移,对318国道造…  相似文献   

11.
某公路顺层滑坡的整治及对该区段选线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袁从华  章光  杨明亮  倪俊 《岩土力学》2003,24(3):428-430
通过对某顺层古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判断了古滑坡的滑动范围、滑动面,并对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计算。据此对古滑坡体进行了初步整治设计,实际整治时未采取防水措施,抗滑指标进一步下降,笔者对此时软化后滑动面抗剪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对K89~K95段的调查分析,对此区段的切方边坡违背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用变形体系论点指导滑坡监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监测工作近年来有较大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方法上均有突破,本文提出滑坡监测应以位移变形为主,以应力和强度为辅的现场监测系统的观点,指导在动态条件下建立对位移和应变的现场量测试系统,实施现场监控,来指导滑坡整治设计和检查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漳龙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治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苏兴钜 《岩土力学》2002,23(3):341-346
结合漳龙高速公路K67+955-K68+005段路堑边坡滑坡治理工程实例,通过对边坡滑动发展阶段的地表位移监测和详细的地质勘探,准确地判断了路堑边坡滑坡病害性质,产生原因及滑动画位置,提出了这种破碎岩石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成功的实践表明,这是一种即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路堑边坡滑坡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上界高速公路K18+800右侧渣场滑坡的基本情况、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作了介绍,对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验算,最后提出实际可行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祁杰 《贵州地质》2007,24(4):315-317
分析山区公路S324线K72+700处边坡滑坡的成因。通过工程勘察,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两方面查出该滑坡的形成过程及产生的滑动面。从排水工程和抗滑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整治方案及施工方法,通过3年半的考验,该整治方案是成功的。为山区公路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十分发育,是重庆境内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段。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中缓倾角结构面、软化夹层发育,在外界因素触发下,即可形成岩层向临空面松弛滑移的依附面。1999年12月-2003年9月,该路段发生滑坡灾害23处,增加工程投资2亿多元,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威胁,并拖延了工期,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文章依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从该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变形特征分析,对其形成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今后类似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线形要求严格,在山区及丘陵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开挖方式通过,由于建设中的不合理工程活动,新滑坡的产生以及老滑坡的复活可能性大增。致使滑坡灾害日趋严重。通过对影响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说明了这些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易滑地层的广泛分布,是滑坡大量出现的地质基础。大量降雨入渗,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是滑坡的诱发因素。各种情况表明,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可能成为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引道病害整治工程位于西引道K264+963~K265+150段,包括旱桥滑坡和旱桥东滑坡的治理.文章以该滑坡病害整治工程为例,介绍其治理工程措施,包括预应力锚索框架、锚索墩、路面压浆、挡墙基础自钻式压浆锚杆、挡墙基础压浆、锚索桩等防护措施及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尹刚 《贵州地质》2003,20(2):111-114
通过贵州关岭至兴仁二级公路K105 300~510段路堑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的观察,结合工程特性,对不同坡度的顺向滑坡,按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采取不同区段的治理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是根据刚体极限平衡原理,从静力学的观点,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评定岩体所处状态。由此形成的滑坡整治工程设计,经常不符合发生了破坏变形和绝对位移的地质体的实际,影响工程效果。提出应以变形为主,应力和强度为辅的变形体系论点,指导在动态条件下,建立对位移和应变的现场量测系统,实施现场监控设计、采用各种有效的整治施工原则和方法等,形成一套新的滑坡整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并寻找滑坡规律,建立整治工程分类。  相似文献   

20.
成渝高速公路施工中,在22公里(龙泉山左隧道出口外)地段,路基通过的古滑坡处,于1992年年初开始出现民房地坪开裂和坡线裂缝等险情;到同年7月发现古滑坡有整体复活迹象。为了彻底整治滑坡,四川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召开了“滑坡整治咨询会议”。笔者根据现场考察和在该会上所提的整治意见,以及会后为设计论证所作的计算结果,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