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引言近年来,自动观测能见度仪越来越广泛运用于气象观测站中,其分为透视式和散射式两种。前者是通过大气透射率或者消光系数来确定能见距离。后者是通过测量一定体积空气中由气体分子、气溶胶粒子、雾滴等引起的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能见距离。本文根据日常工作中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工作中较常出现的问题,对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日常维护进行了阐述。2故障分析及处理2.1数据偏小  相似文献   

2.
王岱臣  孙学法  王金铭 《气象》1987,13(1):47-48
一、概述 当前,军队和地方基层气象台站夜间能见度的测定,通常是选择一定距离上的白炽灯,通过观察其能见与否及清晰程度,然后凭经验来确定能见度数值。由于灯光的光照度和分布很难掌握,加上被测灯(含专设灯)在当时天气条件下,并不一定符合“能见”,即刚好能清楚看见目标灯的发光点的标准,所以估计的能见度有主观随意性,对使用单位产生许多不容忽视的后果。为了解决基层气象台站夜间能见度的观测精度问题,我们将传统的目光灯观测方法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使一个专设灯在一个点上顺  相似文献   

3.
根据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合肥)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实例,展示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首先,介绍了能见度检测系统组成和技术要求;其次,建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示值误差测量模型,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最后,依据不同的评定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有被测能见度仪、测量标准器、试验舱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在50m和200m检测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k=2)分别为4.9m和14.3m;在500~10000m检测点,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k=2)在8.5%~11.0%之间。  相似文献   

4.
水平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 ,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在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的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由于能见度的观测为目测项目 ,因此在准确性上往往易出现系统性误差。白天能见度的观测较易进行 ,而在夜间 ,由于光照条件的限制 ,观测值却常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观测实践证明 ,在同等情况下 ,同一灯光的能见距离 ,在暗夜里要比晴夜里远一些 ,在晴夜里要比黄昏、拂晓及白天时远一些。因此 ,不管在何种天空状况下都使用同一灯光点作参照物 ,所观测的能见度会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 ,若…  相似文献   

5.
从对散射强度的测定来估算大气能见度的理论出发,给出了前向散射型能见度仪的测量原理。将能见度仪原理样机的外场实验数据与观测员目测能见度进行分析,基本符合通过测定散射强度,估算大气消光系数,进而确定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分析表明该样机设计原理是正确的。同时,从实验数据的统计中发现有时方差较大,动态范围小。经过深入研究认为主要是背景噪声干扰所致,特别在无云晴天,阳光充足时,背景噪声十分显著,严重影响测量结果。对原理样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李士杰 《气象》1979,5(3):26-26
能见度观测得正确与否,与飞行中气象保障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有时能见度不但变化迅速,而且各个方向上往往也不尽一致,在目前情况下,能见度的目力观测,仍然是观测中的主要手段。 在相同的天气情况下,如果对目标物“能见”与“不能见”的定义不同,则所测得的能见度数值也不相同。对能见度的定义基本上有三种概念: 1.以目标物的消失距离(S_2)作为能见度。所谓消失距离,就是目标物的轮廓与天空背景开始融合起来时的距离,也即观测员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目标物  相似文献   

7.
浓雾中安全车速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浓雾中高等级公路行车障碍的能见距离和安全车速的计算方法。将反应时间增加到1.8s,安全距离提高到10m,计算了安全车速,并讨论了高速公路关闭的能见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光散射理论计算,分析了大气消光系数(削弱系数)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并与观测实例进行了比较。由此提出在一定条件下,根据相对湿度的未来变化预报气象能见度的可能性。 气象能见度对交通运输和光学探测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是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气象台站能见度观测主要采用目测法。尽管在观测方法和原理上是正确的,但要完全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困难很大。除了观测人员的视力差异外,仅就白天和夜间目标物的选择和不同距离目标物的确定上遇到的困难就很多,也不易解决。下面就实际观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处理办法。1 在视角范围内,远处目标物不足的观测按照规范要求,常用“内插法”或“外推法”解决。但在实际运用时,又绝不能用简单的猜想来推测可能的数据,而应按不同光照条件、不同距离,根据其目标物中细微部分的清晰程度来确定能见距离应为该目标物的多少倍。对“细…  相似文献   

10.
能见度是气象站基本观测项目之一。它是以目标物能见的最大距离来表示。在国防、交通运输上十分重要,特别是航空中已成为安全飞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很多,如:目标物的颜色及其背景条件、大气的光学特性,以及观测人员的视觉状况等等。不仅如此,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如降雪、下雨、扬尘等)周围景物的清晰度就会有很大的变化。云雾对能见度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能见度究竟与云雾本身的微物理特征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1.
朱乐坤  李林 《气象科技》2013,41(6):1003-1007
基于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分析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测量误差来源、产生测量误差原因及误差模型,归纳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出厂标定方法、标定参数及标定参数修正方法。为确保能见度观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并根据将来量值传递需要,在分析了能见度量值传递参数基础上,提出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实验室标定条件和方法,梳理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现场光学装置校准、校准板校准及人工校准方法,为今后建立能见度量值传递体系和编写相关校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万钧  鲍家栋 《气象》1981,7(10):27-27
现在我们的能见度记录是有效水平能见度,它指的是测站四周二分之一以上范围内的最大能见距离。如果夜间有了轻雾,到了早上又因工厂冒烟使能见度更坏,我认为不一定要记烟幕这种天气现象。原因有三。(1) 烟是在轻雾的基础上使能见度变坏的,它本身并不一定达到了影响能见度的标准。(2) 烟幕的颜色是黑色、灰色或褐色,轻雾是灰色或灰白色;二者混合在一起时很难分辨何者占二分之一以上。(3)当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国内观测业务上广泛使用的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算法及安装环境,通过分析尤溪站能见度仪观测数据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安装环境与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为保障能见度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维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这种现象如何记录才合适?我区某站三面被小河包围,该小河距测站约7~8km,这样常在此小河上方有水汽形成,影响能见度,但该测站没有轻雾(相对湿度大于70%)。按能见度的定义其有效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按此标准能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环境反射面以及仪器清洁度对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测定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仪周边存在反射面,其观测值与真值的偏差约为12%;未清洁处理则可能造成观测值与真值偏差达70%。由此可见,排除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可有效提高向前散射能见度仪的测量精度。研究结果为散射型能见度仪的准确观测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首都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专业气象自动监测站网所提供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结合大尺度背景场对大气能见度演变的动力热力条件和各级能见度条件下对应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在低频时间尺度,大气能见度的低频变化有如下的规律:850hPa垂直速度与能见度呈现同位相关系,并通过垂直速度影响水汽变化,进而通过水汽的Rayleigh散射与水粒子的Mie散射来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变化,反映出大尺度动力因子与水汽共同作用影响了大气能见度变化。500-850hPa之间的位温差与能见度的反位相关系,反映出大气稳定度控制了大气边界层的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即通过热力因子影响大气能见度。但要注意,能见度的变化并不是由某一个单因子所决定的,必须综合考虑动力、热力和水汽等多个因子的相互制约。2)造成2005年1月和2006年1月能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垂直速度和水汽的差异,即垂直下沉运动时,水汽易于燥,比湿较小,能见度较高,故2005年1月能见度比2006年1月高。3)能见度的等级分布与大气湿度、温度以及风速有重要的物理联系,尤其是温度在0℃以下,冰面饱和水汽压低于水面饱和水汽压时,有利于雾的形成,从而使得能见度较低。4)200-1000m的低能见度出现频数的日变化呈现以午时为低中心的U型分布,并且1000m以下的低能见度一定对应了低温、高湿和微风,但这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其发生的充分条件,尤其对于200m以下的浓雾。而对大于4000m的较高能见度,其出现频数的日变化呈以午时为高中心的拱形分布。  相似文献   

17.
现行《地面气象规范》使用的灯光能见度距离换算图与1964年出版的“规范”不同,更改的说明是:“采用空军观测的图,作了部份补充,查用比较方便”。由于“机场常用跑道视程(Run Way Visal Ranye)来定义能见距离,即从飞行员眼睛的平均高度上(规定为五米)视察起飞和着陆方向时,能看清跑道或表示跑道的专用灯光或其它标志的最大距离”。这显然与地面气象观测的定义不同、精度要求不同、所用参数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气象行业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标准缺失现状,开展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室内测试方法研究.文中介绍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阐述了测量标准设备的组成和技术要求,详细论述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展示了多台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室内实测结果.研究表明:利用试验舱模拟能见度进行测量范围和示值误差测试具有可...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提高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能见度仪观测数据准确性和设备运行稳定性,对能见度仪开展日常维护、核查校准、数据质控和故障修复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DNQ3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硬件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介绍,以及对一些典型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出能见度仪的检测维修流程,归纳了对应的故障解决措施,凝练出该型能见度仪的核查校准和疑误数据质控方法,为一线业务人员开展能见度仪常规维护、故障排查、运行监控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诚意  文昌 《气象科技》1992,(2):88-94
1.前言迄今为止,业务用能见度遥感仪器的测定距离低于5公里,标准仪器为使用白炽灯光的透射表,其基线距离为250米或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影响能见度自动测定的主要天气是雾和雪,其次是雨。在这三种天气下观测能见度时,光线波长对能见度测定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