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并传播我国传统星空文化是天文学家和教育学家面临的新挑战。利用万维天文望远镜平台强大的数据融合能力和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集成并共享中国传统的星空数据资源,精彩展现中国星空。进一步整合成可供公众自主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推动科技与教育双轮驱动,体现了现代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历法,《尚书尧典》中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它是指用日、月、星等天文现象来描述、认识时间。在古代天文学中,中国传统天文主要做的就是历法,历经朝代更迭,共制定了102部历法。清朝最后颁行的历法名为《时宪历》,从字义上看就是以时为法,可见历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三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  相似文献   

5.
彝族十月历新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五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候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徙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徙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徙意味着文化的迁徙,迁徙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12,(4):50-53
天上的星座及其名称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恒星位置的相对固定,它们本身在天空就构成了一套潜在的符号系统,星座则是通过我们的划分和命名将其具体化了。中国古代的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官体系共有283星官,在晋朝就定型,一直沿用到清代封建王朝覆亡,而西方和现代使用的则是以古希腊托勒密时代星座为主体并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88星座体系。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 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纪,而后逐渐扩展开来,十月历渐渐被淡忘。但是,转向完全使用农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至1950年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过程,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极端缓慢,交通困难,很少与外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侯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徒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徒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徒意味着文化的迁徒,迁徒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
北京古观象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士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重要的天文仪器。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直接相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西方有句古老的箴言:"没有太阳就没有一切"。的确,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长,都要靠太阳来哺育,正因为太阳对生命十分重要,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出了形形色色与太阳有关的神话。不要小看这些颇有点孩子气的神话,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祖先极大的欢愉,也推动了人类对我们所在星系的"主角"的观察与认识。不仅如此,这形形色色的太阳神话还映照出了不同天文文化的特色。作为中国人,自然首先要看我国的太阳神话。一提到中国的太阳神话,相当多的读者会马上想到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知道中国也有太阳神的人可就不多了,本世纪马王堆出土的帛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步影响着传统的科学研究领域,虚拟天文台(VO)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与当前最前沿的网格技术结合起来,以实现全球天文资源的共享,充分挖掘海量天文数据的科学潜能.在中国虚拟天文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开放网格服务架构(OGSA)的体系结构,以服务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虚拟天文台中的资源.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资源信息的注册及发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本文以OGSA为基础,结合Globus Toolkit 3(GT3)的具体实现,阐述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由于留存文献较多而又保持传统特色,明代天文记录是研究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资料。由于《明实录》卷帙浩繁,何丙郁等将其中与天文学有关的记载摘录出来,出版了《明实录中之天文资料》一书。以同样的体例,将该书未包括的《崇祯实录》及《崇祯长编》中的天文资料辑出,以为该书之补充。同时对其中能够计算的天象作了复算,以为注释;对崇祯朝天象记录文献来源的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野是中国古天文以及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地对应关系.通过对正史等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1)认定岁差不是引发十二次二十八宿分野中分星变化的主要因素,经对16种文献的计算表明,文献分野体系中的分星变化与岁差的符合率小于26.7%.(2)分星变化受十二次划分均匀与否、分野概念演变、历法因素及观测精度,甚至包括文献作者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这在地方志中表现犹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感叹,中国科幻文坛没有一部能跟西方科幻那种宏大规模的宇宙史诗相提并论的作品。难道是中国的科技、文化或文学传统中缺乏想象力,无法孕育这样的创新吗?令人欣慰的是,山西作家刘慈欣从2006年起,花费六年时间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他的小说《三体》及其续集《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横贯历史,从文革期间解放军的秘密军事计划开始,一直写了到遥远未来宇宙的毁灭和重生!  相似文献   

16.
由于留存献较多而又保持传统特色,明代天记录是研究中国传统天学的重要资料。由于《明实录》卷帙浩繁,何丙郁等将其中与天学有关的记载录出来,出版了《明实录中之天资料》一书,以同样的体例,将该书未包括的《崇祯实录》及《崇祯长编》中的天资料提出,以为该书之补充。同时对其中能够计算的天象作了复算,以为注释,对崇祯朝天象记录献来源的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球自转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天文观测的日长变化时间序列和我国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地球自转十年尺度变化、年限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全局性联系,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可能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起一定的触发作用,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联系,以东西向的天山地震带与日长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南北向的中轴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次之,而北北东向的山西地震带跟日长变化则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资料可以为我国大陆地震预测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星象划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星象划分体系,是与西方星座划分体系完全不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星象划分体系。中国古代星象主要由“三垣二十八宿”所组成。三垣是指环绕北天极附近的三个星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每个星区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形如墙垣,故名之为“垣”。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正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兴起。在短短的几个月內,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斗号召下,亿万工农兵群众、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的知识分子,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横扫盘踞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打碎了多少年来剝削阶级強加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我国,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爭并沒有  相似文献   

20.
前言:美国夏威夷希洛市艾米洛天文中心于2006年2月开幕,这个包括天文和夏威夷文化展览、天文馆的天文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将夏威夷传统文化对星系的理解,与世界著名的莫纳克亚天文台连接起来。艾米洛天文中心称,以往天文馆只为公众提供教育和娱乐服务,但艾米洛天文中心的天文馆现在可作为科学家研究的资源。目前他们和在4267米高的莫纳克亚天文台的13台世界级望远镜紧密联系,该系统可以将望远镜的观测信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天文馆里。因此,艾米洛天文中心可以将科学家研究的结果用令人兴奋的方式与当地居民、游客和不同年龄的公众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