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华北断块金、银、铜、铅、锌、锰、铝土矿、金刚石成矿区中的3级成矿带,其中包括2个成矿系列、7个成矿亚系列和11个矿床式。2个成矿系列具有成矿世代的“双层性”、成矿物质来源的二元性、成矿作用的三阶段和矿化带展布与地质构造单元的趋近性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u—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条山-塔儿成矿带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华北断块金,银,铜,铅,锌,锰,铝土矿、金刚石成矿区的3级成矿带,其中包括2个成矿系列,7个成矿亚系列和11个矿床式。2个成矿系列具有成矿世代的“双层性”,成矿物质来源的二元性,成矿作用的三阶段和矿化带展布与地质构造单元的趋近性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3.
古元古代-中国重要的成矿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古元古代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成矿期,矿种多、成矿规模大、矿床类型复杂。与太古宙相比,古元古代构造体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太古宙全活动体制转换为活动带和稳定地块并存的构造格局,因而其成矿特征与太古宙有明显差别。太古宙成矿主要与绿岩带有关,相应形成铁、金、铜锌等矿床。在古元古代,与成矿有关的构造环境主要是与拉伸、裂陷和伸展活动有关的裂谷环境,其次为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及弧后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有少部分与伸展构造有关,产在深大断裂带中的矿床。因而古元古代成矿是以裂谷、裂陷为主的成矿体系。在古元古代形成华北陆块北缘东段辽吉与古元古代裂谷作用有关的硼、铁、菱镁矿、滑石、铅锌、铜镍、岫玉等矿床成矿系列、华北陆块南缘中条山-王屋山与古元古代裂谷作用有关的铜矿床成矿系列、佳木斯微陆块与古元古代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石墨、金矿床成矿系列等11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相应大规模成矿的有铁、铜、金、铅锌、金红石、钛铁矿等金属矿床及石墨、菱镁矿、硼、滑石等非金属矿床。就是同一种矿产,与太古宙相比,矿床类型也有明显差别,如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在太古宙为阿尔戈马型,而古元古代则以苏必利尔湖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南非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其内部的构造单元包括一个太古宙克拉通与一系列元古宙-古生代造山带,以及一个代表弧后前陆沉积系统的卡鲁盆地(狭义)。文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将南非划分为6个Ⅲ级成矿区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金-铀、铁-铜-铂族元素、金刚石成矿区,古元古代林波波金-金刚石成矿,古元古代海斯铁-锰成矿带,中元古代那马奎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古生代开普褶皱带钨-锡-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古生代-中新生代卡鲁盆地铀-金刚石-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彬 《矿床地质》1995,14(1):44-50
九瑞铜金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在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不同的沉积建造,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控制了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层控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等);区内岩浆的演化控制了不同的矿种(铜、金、钼等)它们互相叠加组合构成了区内不同矿床类型和不同矿化种类的矿床及其组合(斑岩型铜、钼矿床、隐暴角砾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层控型铜、金矿床以及矽卡岩型-层控型矿床组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狼山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啧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铜矿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镍矿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涛  王登红  钱壮志  付勇  陈郑辉  娄德波 《地质学报》2014,88(12):2227-2251
我国镍矿可分为岩浆型、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3种预测类型.矿床形成时代较为连续,最早形成于中—新元古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其中中—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是形成矿床的两个高峰期;中—新元古代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周缘,晚古生代镍矿主要分布在中亚造山带、峨眉山和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范围内.岩浆型镍矿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以及地幔柱3种构造背景,根据不同构造背景并结合主要岩浆作用特点,将与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划分出与大陆裂解边缘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地幔柱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造山带俯冲作用下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等4种亚类型.分别对中—新元古代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镍铜(铂)矿床、寒武纪与黑色页岩有关的海相沉积型镍钼钒矿床、早二叠世与造山带伸展背景有关的镍铜矿床、晚二叠世与大火成岩省有关的镍铜(铂)矿床、新生代与风化壳有关的镍金矿床及其对应的典型矿床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叙述;认为大陆裂解边缘、地幔柱、造山带后碰撞伸展是我国镍矿形成的有利成矿地质背景,与邻近深大断裂、镁铁—超镁铁岩体、高MgO的原生岩浆(高镁玄武质岩浆)、深部岩浆作用、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共同组成岩浆型镍矿的6个重要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齐文  侯满堂 《西北地质》2005,38(3):29-40
通过对陕西铜矿成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铜矿的研究总结,划分出8类铜矿成因类型,其中重要的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型、接触交代型、受变质型;划分出与铜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有9个.其中主要与铜矿床(点)有关的成矿系列为、与元古代中-酸性岩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印支期与中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金钨萤石矿床成矿系列,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前寒武系变质火山岩中的铜锌黄铁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出与铜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9条,主要铜找矿区(带)(相当于Ⅴ级)有14条,其中铜重点找矿区(带)有:勉县七里沟-宁强巩家河铁铜成矿带,铜峪-西骆峪铜锌成矿带,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成矿带、小河口-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朝克温多尔金(铜、钼)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超  杨亮 《华北地质》2009,32(4):284-290
朝克温多尔金(铜、钼)矿是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于2005年在内蒙古阿巴嘎旗西部进行化探异常三级查证时发现的一处多金属矿床。经过两年的地质普查工作,矿区内发现了多条金、铜、钼独立和共生矿(化)体,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的NW向断裂破碎带中,以盲矿体为主,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笔者通过对矿体、矿化蚀变等成矿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初步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受断裂控制的次火山-热液型金(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成矿区带和找矿远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伏科  肖文暹 《华北地质》2006,29(2):107-114
在分析河北省地质历史演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的形成与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把河北省划分为两个Ⅲ级成矿带:阜新—集宁(河北部分)成矿带(Ⅲ1)、涞源—武安成矿带(Ⅲ2),六个Ⅳ级成矿区:康保—棋盘山成矿区(Ⅳ1)、张北—隆化成矿区(Ⅳ2)、张家口—承德成矿区(Ⅳ3)、兴隆—山海关成矿区(Ⅳ4)、涞源—阜平成矿区(Ⅳ5)、邢台—武安成矿区(Ⅳ6)。通过对区内地质成矿作用和构造成矿阶段特点的研究,指出Ⅲ1成矿带中铜、铅、锌、金、银、钼、铁、铀、煤矿相对集中,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太古代、中元古代、海西期、燕山期,煤矿则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侏罗纪,铁矿与基底变质岩、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相关,铜、铅、锌、金、银、钼、铀与海西期—燕山期岩浆岩相关,煤矿则分布在沉积盆地中。Ⅲ2成矿带金、铜、铅、锌、钼、铁、煤矿相对集中,金属矿床主要形成燕山期,与中性—酸性岩浆岩有关,煤矿则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分布于沉积盆地中。据各矿带的成矿期次及各期次成矿作用强度、形成的主要矿种及矿床分布的集中区,圈定了七个找矿远景区,预测了各远景区应重点寻找的矿种和需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重要成矿区带成矿区划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台是我国重要的铁、金、银、铅、锌、钼、金刚石、镍、稀土、硫铁矿、滑石、菱镁矿产资源基础,近年来,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 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矿点被发现,显示出其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作者在原地矿部二轮成矿远影区划资料基础上,结合综合研究成果,对华北地台重要成矿区带进行了Ⅳ(Ⅴ)级成矿区划,并论述了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上规模大、铜钴品位高的层控型铜钴矿带,以拥有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钴矿山而闻名于世。本文综述了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化类型,分析了Co的超常富集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非铜钴矿带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和刚果(金)境内,全长700 km、宽150 km,包括赞比亚铜带省矿带、赞比亚西北省矿带和刚果(金)加丹加矿带。钴矿的形成经历了裂谷期成岩成矿作用(880~735 Ma)和造山期成矿作用(530~490 Ma),分别与新元古代加丹加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卢富里安造山作用相对应。其成因类型包括同生沉积型钴矿床和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沉积型钴矿在赞比亚境内发育,钴含量相对较低;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在刚果(金)境内更为发育,钴含量相对较高。钴与铜共生或伴生,主要含钴矿物为硫铜钴矿、方钴矿、硫钴矿、钴黄铁矿、水钴矿、钴华、菱钴矿等。Co的超常富集与由卤水在深部交代基底岩石(矿石)形成的富金属成矿流体通过迁移-富集-沉淀作用的多期次循环有关。矿床的氧化带、原生带分带明显,局部氧化深度达到300 m,表生氧化作用往往造成钴矿化富集。该区富钴矿床整体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南段井陉-内丘一带是河北省重要的铜矿远景区,区内成矿条件优越。已有研究资料多将该区铜矿类型、成矿条件等与山西中条山铜矿富集区进行类比。由于缺少对铜的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致使无法对区内铜矿床的形成过程及成因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制约着区域铜矿成因类型对比及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本文以区内桃园铜矿床及酸枣坪、虎寨口、鹿峪和方垴等四个铜矿化点为研究对象,采用Rb-Sr法测试分析了上述铜矿床及矿化点的矿石硫化物。测试结果显示,桃园铜矿不同硫化物对Rb-Sr等时线年龄在1829.6~1840Ma之间,酸枣坪铜矿点的形成时代为1830.7±5.2Ma,虎寨口铜矿点的形成时代为1844.3±5.9Ma。上述三个铜矿床(点)矿石硫化物Rb-Sr等时线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在古元古代晚期区内有一次较为强烈的铜矿成矿作用,成矿时限在1830~1844Ma之间。而方垴和鹿峪两个铜矿化点矿石硫化物测年结果与上述三个铜矿床(点)形成时间有较大差异,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分别为1402±23Ma和1376±37Ma,说明在中元古代长城纪末期区内仍有一次铜矿化作用发生。结合华北地台构造演化过程,太行山南段古元古代晚期第一次铜矿化与山西中条山胡-篦型铜矿形成时代接近,铜矿床的形成与吕梁运动关系密切。由于太行山南段铜矿(点)分布区地处陆内构造环境的晋豫裂陷带,而山西中条山铜矿富集区处于秦岭-大别活动带的北缘的"秦岭古洋"壳向华北地台俯冲环境,构造环境差异可能导致两区在铜矿形成潜力及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与区内第一次铜矿化作用相比,发生在中元古代长城纪末期的第二期铜矿化在成矿规模及强度上均较弱,其成矿动力学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14-223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上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体内发育斑岩型铜钼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出接触交代型铜钼矿化,围岩地层中则产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化。下奥陶统向阳组一套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与铜钼金成矿关系密切。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岩浆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区内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斑岩与铜钼金成矿成矿关系密切,不仅提供了成矿金属物质,而且还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动力。伴随马厂箐岩体侵入而形成的一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富碱斑岩体与围岩的北接触带和东接触带是铜钼矿找矿的主攻区域;下奥陶统向阳组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中构造破碎带,是找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滇中龙岗地区多金属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滇中龙岗地区金、铜、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规律,指出该区成矿演化有4个时期:早元古代铁-铜成矿期,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古风化壳铁(金)矿成矿期,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金、铅-锌(银)成矿期,晚喜马拉雅期金成矿期;相应地在空间上自下而上形成了4种成因类型的矿床组合: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铁-铜矿床,古风化壳型铁(金)矿床,构造破碎带热液蚀变脉状金矿床和铅-锌(银)矿床,沉积-热液改造砂砾岩型金矿床。文章指出了该区找矿主攻矿种和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6.
甘会春  殷德永 《江苏地质》2013,37(2):263-267
通过对刚果(金)卡尔维铜钴矿区矿床(田)地质特征分析以及现场前期勘探,可确定矿区中有罗安群矿山组(Mines)地层的存在.对比分析区域上类似成因类型的几个超大型层控型铜钴矿床,该矿区的成矿背景和控矿要素很相似,推测该矿区的矿床有望达到大型乃至超大型规模,找矿前景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地区铜金成矿地质基础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条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与铜、金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分别是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和中生代岩浆作用,其中以前二次最为重要。中条山北、东段以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为主,叠加了中元古代火山作用和强度较弱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铜为主,其次为金。西南段以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地质事件为主,并叠加较为发育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金为主,其次为铜。本区是铜、金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合以往有关坦桑尼亚的地质资料,结合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新进展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梳理了坦桑尼亚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坦桑尼亚划分出6个成矿区带,重点论述了其中的坦桑尼亚克拉通太古宙金成矿带、乌本迪古元古代乌本迪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基巴拉中元古代镍-铜-锡成矿带、莫桑比克活动带新元古代宝石成矿带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燕辽成矿带中已发现了多处钼(铜)矿床(点),兴隆县太平村钼矿位于燕辽成矿带中部,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所发现的钼(铜)矿床(点)多位于密云—青龙断裂北侧,而太平村钼矿位于该断裂南侧,该矿床的发现对密云—青龙断裂南侧寻找钼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