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美国是世界上岩溶大泉最多的国家之一,它的南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雨量大,出露有流量大于2.8米~3/秒(100英尺~3/秒)的岩溶大泉40多处。最大的银泉(SILVER SPRING),最枯流量15.3米~3/秒。对这些岩溶大泉做过不少的水文地质工作。1985年  相似文献   

2.
娘子关泉水流量的系统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娘子关泉水是一个岩溶裂隙泉水,位于山西省娘子关附近。它的多年平均流量12.6立方米/秒,泉域面积3,560平方公里。娘子关泉水是中国最大的泉水之一。 泉水的数学模型可以写作: Q_t=sum from i=k to n P_(t-i)W_(i+a) 式中,Q代表泉水流量(立方米/秒);P代表降水量(毫米);W代表权系数;a代表流量误差(立方米/秒),t代表时间(年)。 利用泉水流量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运用电子计算机,我们得到权系数:W_0=0.00364;W_1=0.00781;W_2=0.00646;W_3=0.00476;W_4=0.00522;W_5=0.00524;W_6=0.00423;W_7=0.00238;a=-0.002立方米/秒。 考虑到娘子关泉水流量与7年内的降水量关系最密切,参考区域性水文地质参数,我们计算地下水流速为10公里/年,地下水库调节库容为14立方米亿,含水层的给水度为0.0023,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0.5米/昼夜。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下式予报娘子关泉水流量: Q_t=0.00364P_t+0.00781P_(t-1)+0.00646P_(t-2)+0.00476P_(t-3...  相似文献   

3.
娘子关泉水流量的系统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钱学溥 《中国岩溶》1982,1(1):10-17
娘子关泉水是一个岩溶裂隙泉水,位于山西省娘子关附近。它的多年平均流量12.6立方米/秒,泉域面积3,560平方公里。娘子关泉水是中国最大的泉水之一。 泉水的数学模型可以写作: Q_t=sum from i=k to n P_(t-i)W_(i+a) 式中,Q代表泉水流量(立方米/秒);P代表降水量(毫米);W代表权系数;a代表流量误差(立方米/秒),t代表时间(年)。 利用泉水流量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运用电子计算机,我们得到权系数:W_0=0.00364;W_1=0.00781;W_2=0.00646;W_3=0.00476;W_4=0.00522;W_5=0.00524;W_6=0.00423;W_7=0.00238;a=-0.002立方米/秒。 考虑到娘子关泉水流量与7年内的降水量关系最密切,参考区域性水文地质参数,我们计算地下水流速为10公里/年,地下水库调节库容为14立方米亿,含水层的给水度为0.0023,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0.5米/昼夜。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下式予报娘子关泉水流量: Q_t=0.00364P_t+0.00781P_(t-1)+0.00646P_(t-2)+0.00476P_(t-3...   相似文献   

4.
论北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资生 《中国岩溶》1985,(Z1):101-108
<正>一、北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北方岩溶区,系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碳酸盐岩分布区。裸露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岩溶水资源极其丰富,据不完全的统计,在晋、冀、鲁,豫、辽、陕六省内,仅流量大于1米3/秒的岩溶大泉就有40余处,总流量达到150米3/秒(47.3亿米3/年)。  相似文献   

5.
晋祠泉出露于山西太原西山悬瓮山下,由难老泉、圣母泉、善利泉组成。1954—1958年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l.94 m3/s。与晋祠泉同处山前断裂带的平泉于1978年成为特大岩溶水自流井水源地,自流量最大达到1.56 m3/s。由于这些自流井的开采,使晋祠泉的流量急剧下降,1994年4月30日断流。研究山西太原晋祠泉—平泉水力联系对晋祠泉复流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祠泉、平泉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水质监测,综合运用水化学(离子比例、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方法。揭示晋祠泉—平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反映地下水流系统的特征、水力联系特征。得出1980—1992年,晋祠泉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呈稳定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有太原化学工业公司、开化沟、淸徐县平泉村和梁泉村等水源地大量开采岩溶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晋祠—平泉一带岩溶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较接近,说明这一带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与补给途径相近。水质监测分析得出晋祠泉与平泉各个离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晋祠与平泉存在紧密的水力联系,因此晋祠泉与平泉必然存在一个比较强的导水通道。可以通过在晋祠泉下游导水通道上帷幕灌浆,提高晋祠泉水水位,使晋祠泉出流。  相似文献   

6.
Dinarides南部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欧洲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区内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于300m,平均岩溶发育深度从250m 至350m,沿断裂发育的岩溶,甚至更深。地下水平均流速变化较大,从0.002 cm/s至55.2cm/s。地下水滞留时间很短,水位变化非常迅速,变幅高达312m。地下水位对强降雨的响应小于4小时。岩溶大泉的主要特征是管道出口深,最大最小流量变化大。区内发育的落水洞有成千上百个,其中一些落水洞排水能力超过100m3/s,规模巨大并被洪水暂时淹没的岩溶坡立谷闻名世界各地。泉水天然流量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当地特有物种的破坏,已经成为新近许多岩溶工程项目的焦点议题。由于该区极其复杂的水文地理和政治环境,不同国度间的跨界含水层似乎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乡百泉具有供水、农灌、人文、旅游及生态等多种功能,研究其泉水流量动态,建立泉水流量动态预测模型,对泉域水资源评价和泉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新乡百泉天然状态下泉水流量动态特征、评价泉域岩溶水资源,基于1964—1978年泉水年均实测流量和泉域年均降水量资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泉水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前1年降水量,并建立了逐步回归模型,其回归效果显著;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预测的GM(1,2)模型、NSGM(1, 2)模型和GM(0, 2)模型。结果表明:1964—1978年百泉泉水流量动态主要受泉域降水控制,且泉水流量滞后降水1年,反映了天然状态下泉水动态特征。3种灰色模型的精度等级均为最高级(优)。1964—1978年百泉泉水实测流量为2.347~6.448 m3/s,平均为3.904 m3/s;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值为1.882~6.383 m3/s,平均为3.904 m3/s;GM(1,2)模型预测值为2.327~6.448 m3/s,平均为3.939 m3/s;NSGM(1,2)模型预测值为2.133~6.448 m3/s,平均为3.927 m...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全球岩溶面积的1/4分布在中国.由于岩溶含水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岩溶泉已经成为人们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信息载体.本文以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柳林泉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认为1957~1973年泉水流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利用1973年前的泉水流量,建立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泉水流量的灰色系统模型,将该模型外推,获得了1974~2005年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泉水流量,与同期实测流量相比较,得到了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74~2005年,气候变化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仅为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贡献量的8.1%~8.6%,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衰减起着主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影响中,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到其中的20%~35%;其他因素包括水库的修建、跨区域地下水袭夺、矿坑排水、泉域内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等,他们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占到65%~80%.因此,传统的单纯以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对泉水的影响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作为河海大学教师,在南京附近地区多年带学生实习和野外地质踏勘,认为有两个较好的水文点,适合于普地、地貌、水文地质教学实习用。兹介绍如下。孔山寺泉水出露地质条件示意剖面孔山寺泉该泉位于南京市东南,湖山村之孔山北坡处。距南京市约20km,交通方便。孔山寺早已不复存在,而泉水依旧为生产及生活提供着方便。孔山寺泉出露在孔山北坡山麓的栖霞组石灰岩和龙潭组煤系页岩地层的接触部位。泉水自石灰岩裂隙中流出,注入孔山寺小水库中,据说雨季最大涌水量可达400t/d。由于栖霞组石灰岩导水,处位高,而龙潭组页岩处位低且阻水,灰岩受…  相似文献   

10.
山西娘子关泉流量的滑动平均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仰效 《中国岩溶》1986,5(2):97-104
<正> 娘子关泉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附近,多年平均流量11.7米~3/秒,为一稳定型岩溶泉水,从水循环角度看,泉水流量实质上是地下水系统对补给调蓄作用的结果,泉流量动态不仅保留大气降水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而且包含着地下水系统调蓄作用的信息。笔者应用滑动平均模型,试图通过对娘子关泉流量与降水量之关系的模拟,从统计平均角度揭示地下水系统的总体特征,探讨泉流量动态预测、计算地下水资源的方法,为类似水文地质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济南南部广布巨厚张夏组灰岩,其中赋存优质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出露众多泉水,其流量为800—8000m^3/d。该文通过简述济南地区张夏组灰岩岩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水文地质特征,概略计算与评价其资源量,论证开发利用这一新水源的可行性,以期为济南供水与保泉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山西娘子关泉水及污染成因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娘子关泉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水之一,也是世界著名大泉,上世纪80年代前多年平均天然流量12.6 m3/s。文章利用1∶5万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勘探调查成果,对以下2个问题开展再分析:(1)娘子关泉水的成因,勘探等资料表明绵河南岸五龙泉、苇泽关等泉组主要接收下部中、上寒武统含水岩组岩溶水的补给,而非前人研究来源于上部中奥陶至下奥陶含水岩组补给;(2)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同位素等方法分析,认为部分地区煤矿老窑水的出流是导致娘子关泉水近年来加速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岩溶水是指赋存于岩溶孔隙中的地下水,是我国南方生产生活主要用水来源.随着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逐步扩大,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发重要.通过定期监测岳麓山泉水流量、电导率、pH值,结合岳麓山岩土层性质和长沙市降雨量,采用统计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泉水流量变化和泉水水质定性评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对岩溶水进行补给从而使泉水流量增大,泉水流量的改变除与降雨量有关外,还受土壤入渗率和降雨时长的影响.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可定量计算电导率与时间的相关性,间接判断周围环境对泉水水质影响的难易程度,有利于识别电导率代表性位置泉眼,更好地监测和评价岩溶水.土壤酸沉降污染严重或酸雨频繁地区易导致岩溶水pH值呈酸性.对泉水流量和水质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极端降水条件下北京西山黑龙关泉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房山区发生特大暴雨,暴雨从21日10时开始到22日2时结束。总降雨量达228mm,是北京60年一遇暴雨。暴雨后,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内的各种水资源要素都对其形成积极响应。依据岩溶地下水位统测、区域地质构造以及地貌条件综合分析黑龙关泉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研究黑龙关泉地下水系统对7.21洪水响应。从地下水位、地表河流、泉水水量、岩溶地下水化学分析7.21洪水前后变化情况。降水后,大石河流量最大达221m~3/s,水化学类型中带硫酸根离子的样品数显著增加。7月15日,实测黑龙关泉水流量为0.31m~3/s,7月21日上午实测为0.30m~3/s,25日分别对大石河的黑龙关泉口上、下游进行实测,获得泉水流量为3.47m~3/s,到29日降至2.34m~3/s,流量变化较为剧烈,与大石河水对岩溶水的补给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北京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的变化规律和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长期观测,对黄泥洞泉水的流量变化、出口处沉积物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该泉水的洞内结构与形状,将泉水的岩溶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泉水形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有溶道中地下水的长期补给;二是洞内岩溶发育成溶洞等洞穴,具有虹吸结构;三是泉水从垮塌的杂乱岩石中流出,洞内地下水排泄不畅。最后指出,岩溶间歇泉出口处的流量并不是该泉水的真实流量,其流量不适用于水动力学法计算未来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16.
泉水动态分析预测和资源评价——以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辉县百泉泉水流量动态的分析,确定了泉水流量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的衰减方程和泉水流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天然状态泉水流量,评了泉域岩溶水的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17.
娘子关泉水流量的GM(1,2)时滞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娘子关泉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娘子关附近,多年平均流量10. 93m3 /s,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群。泉域西高东低,西部多为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砂页岩覆盖,大气降水入渗在这里形成浅层地下水,这些浅层水是深层岩溶含水层的间接补给水源; 泉域东部为岩溶裸露区,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深层岩溶水。由于岩溶泉域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含水介质的多重性,泉域降水对泉水补给具有明显的灰色动态特征和时滞效应。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GM( 1, 2) 时滞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娘子关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相接近。   相似文献   

18.
大瑶山隧道为深埋双线铁路隧道,其中部有一段850m穿越石灰岩,埋深达420—600m,涌水量达2000—12000m~3/d。施工开挖时采取放水减压、因势利导地排水,衬砌后采取注浆围堵,使水汇聚集中引排。因隧道洞内长期排水,引起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和地表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如部分泉水干涸、地表坍陷等;同时还存在突发性夹带泥砂堆积造成危害的可能。对深埋岩溶水隧道长期排水引起的这些变化的勘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土壤中CO2浓度、水化学观测及其与岩溶作用关系   总被引:59,自引:20,他引:39  
本研究选择了具有我国南方岩溶石山地区特点的桂林丫吉村试验场为研究场区,对其岩溶土壤的CO2浓度变化、岩溶泉水和土壤水水化学指标、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进行了定位长期观测。观测结果显示:(1)土壤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在泉水和土壤水水化学上均能反映出来;(2)两个土壤剖面的石灰岩溶蚀试验结果均表明,溶蚀强度随不同土壤深度的CO2浓度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但土壤水分的差异会造成溶蚀强度的正叠加;(3)两个土壤剖面由于所处小环境、土壤结构和与下垫面灰岩关系不同,使得其中CO2浓度历月变化特征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溶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岩溶地下水压力波形成与传播的概念模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岩溶地下水的水文模型,包括泉水流量对降水量水力响应时间的求解方法及泉水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模型,并以山西柳林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泉水流量对泉域内不同区域降水量的水力响应时间求解模型。结果表明,泉域南部岩溶裸露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1年;泉域北部岩溶覆盖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7年,所得结论与泉域地质构造一致。基于南、北二区的水力响应时间,建立了带有时滞的描述泉水流量与降水量关系的GM(1,3)模型,模型回代检验的平均误差为6.05%;模型预测检验的平均误差为12.19%。研究证明,岩溶地下水的运动过程是压力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泉水流量是地下水系统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水力响应时间是反映岩溶地下水压力波特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它可以实现对岩溶地下水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和含水层的非均质性识别,基于岩溶地下水压力波传播原理建立的泉水流量对泉域内降水的响应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