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平原京津以南深层地下水资源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海  刘淑芬 《地质论评》1996,42(5):410-415
本文应用同位素技术,结合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的分析及地下水动力方法的年龄计算,揭示了河北平原京津以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得出深 地下水资源补给能力及承受开采能力很低的结论,这为今后深 地下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鹏 《水文》2012,(5):33-37
原TOPMODEL结构中流域平均地下水深计算缺乏物理意义,缺水深系统偏小,带来水量平衡的误差。本文对TOPMODEL中平均地下水深计算展开分析,讨论原TOPMODEL中平均地下水深计算产生负值的现象和原因,并通过引入临界地形指数和非饱和面积地形指数均值的概念,采用新的平均地下水深计算方法应用于TOPMODEL中。分析了新的平均地下水深计算方法的解析解,并通过算例分析该方法与原方法的区别。将新的平均地下水深计算方法结合到TOPMODEL中,结果计算流域平均地下水深不再出现负值,更具物理意义,壤中流计算也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与地下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其与地下水的关系。得出深昙地下水水位降深70m可作专控制地面沉降发展的警戒水位降深,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7m可作为地裂缝多发的警戒水位埋深的结论。这专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相对滞后,而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相对完善的平原地区,如何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2)
结合新疆克州境内两个地下水观测站点的地下水数据,对近20年的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克州境内的山区盆地区域从2000-2018年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总体变化较为平稳,各年度地下水埋深在3~4. 5 m之间变幅,各年代际地下水埋深的变幅为0. 8~1. 2 m之间,7月份属于地下水位较低的月份,2月份属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月份;境内年地下水埋深呈现递增变化,且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由于降水补给,地下水呈现递增变化,秋季和冬季地下水由于补给量有所减少,总体呈现递减变化,春季地下水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4)
结合SWAT模型对新疆叶尔羌河某子流域的地下水埋深进行预测,定量分析气候变化环境下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区域地下水埋深的动态预测,预测精度较高。相比于降水变化,气温变化下区域地下水动态响应度更高,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埋深影响更大。研究成果对于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保护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及计算机编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目前在国际上采用的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方法-DRASTIC评价方法,用与地下水有关的多因子-地下水的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岩性,土壤类型,地形,渗流区介质,水力传导系数等7个相关因子对地下水进行评价,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进行评价,编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图,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城市环境管理者等进一步制定管理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9,(6)
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极其宝贵,由于水资源短缺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的滥采滥用等不利因素严重困扰该区域的发展。以金昌绿洲为例,运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对该区域地下水埋深动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探讨潜在影响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分析,建立了逐步回归模型,并结合计算机特性筛选得到最佳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人口规模、上游来水量、地下水开采量是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6)
本文以新疆叶尔羌河某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2个地下水监测点1987-2010年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M-K突变分析方法对区域地下水时空动态演变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年地下水资源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地下水埋深从1999-2000年出现较明显的突变点,M-K值在-0.5~1.0之间;区域地下水埋深从春夏之交的动态变化最大,秋季的埋深变化最小;区域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降低逐步向外扩散;区域降水是地下水影响的主要因素,降水量每增加50 m,地下水可抬升0.4 m左右。  相似文献   

9.
淮北平原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永玉 《地下水》2012,(1):9-11
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资源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影响浅层地下水水量、水质的重要参数。它对研究区域水量转化和水量平衡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受降雨量、土壤类型、植被、地下水埋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判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降雨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所推求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就会存在较大误差。结合安徽省淮北平原区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观测的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水位资料,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推求了不同降雨量等级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根据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检验。研究表明,在控制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符合指数分布;在地下水位自由变动的条件下符合伽玛分布。  相似文献   

10.
高放废物处置系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地特性评价中,对于深地质处置方案而言,最有可能使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圈的机制是地下水的迁移,因此,水文地质研究是场址预选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为例,根据地下水同位素数据,结合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数据和信息,分析研究了研究区基岩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演化和循环特征。研究表明,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深部地下水和浅部地下水均源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弱含水、低渗透、低流速是该区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发信  柏菊 《地下水》2014,(5):51-53
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法虎 《地下水》1992,14(4):197-202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冬小麦、夏玉米在生长期内地下水利用量的分布规律以及气象因素、土壤质地和地下水位等地下水利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冬小麦对地下水利用量呈“M”型分布,夏玉米呈倒“V”型分布;地下水利用量与同期作物需水量的比值和地下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地下水利用量与其埋深呈负相关;粉砂壤土中,冬小麦、夏玉米的地下水利用量分别是粘壤土的2.2倍和3.0倍左右。并定性分析了作物产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认为粘壤土中作物产量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而粉砂壤土中则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内陆盆地平原地下水开采资源分区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京印 《甘肃地质》1996,5(2):86-90
针对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平原地下水开采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某些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结合拟定市(县)年度可采总量和划定超采区与非超采区需要,对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允许降深概念的理解,提出了市(县)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分区评价的目的、原则及评价的方法、步骤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位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植被样地资料和地下水埋深观测资料,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塔里木河下游, 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关系密切, Shannon-Weiner指数、 Simpson指数、 Margalef指数、 Menhinick指数、 JSW指数和JSI指数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都在0.70以上, 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 为0.866, 其关联度数值体现了地下水埋深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对降水的时空响应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基于2006—2010年黄河三角洲14口监测井的浅层地下水埋深数据和气象站降水量数据,利用Kendall's秩相关、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埋深动态和降水之间不同的时空响应模式,结合土地利用、微地貌类型和土壤质地资料,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地下水埋深-降水响应关系进行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与降水量时间序列呈负相关关系,根据降水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强弱,可划分为3种空间模式:模式1强负相关(-0.45~-0.30)、模式2负相关(-0.30~-0.15)和模式3弱负相关(-0.15~-0.01),空间差异性明显。(2)从模式1到模式3,地下水埋深对降水的响应延迟时间逐渐变小,分别为178.36 d、146.43 d和35.51 d,在所有模式中,地下水埋深对强降水的响应都很敏感。(3)土地利用、微地貌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地下水埋深-降水的响应关系都有显著的影响,解释贡献率分别为微地貌类型(0.280 7) > 土地利用(0.244 1) > 土壤质地(0.163 8),驱动因子之间均表现出非线性增强作用,土地利用和微地貌类型的协同增强作用最大,为0.749 0。研究揭示了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与降水之间不同的时空响应模式并对其进行定量归因,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循环过程研究及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区二十年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建明 《地下水》2003,25(2):95-97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同市地下水开采与地下水降深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其它因素,然后将地下水开采和大气降水量这两个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与地下水动态进行复相关计算,求出相关方程,并进行不同开采量的地下水降深预测,最后根据这些地下水动态研究结果提出了解决大同市水问题几项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地下水动态研究非常必要且现实意义明显。通过动态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排及储水介质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趋势,根据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取水方案。可以说,地下水动态研究成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中具有极大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大量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对沧州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特征值,即月、年平均埋深,月、年最大、最小埋深,分别进行了逐日观测与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咸、淡水分区各项特征逐日与其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系统,从而为将五日资料换算为逐日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东地区霍布逊坳陷地下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水文地质系统理论,对柴东地区霍布逊坳陷深积盖层地下水亚系统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控制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结合同位素成果分析,认为该亚系统具良好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并指出了成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降水入渗补给量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峰  李雪峰 《水文》2007,27(5):58-60,48
利用冉庄8m定埋深地中蒸渗仪的观测资料,根据蓄满产流理论,采用分层计算还原的方法,研究降水入渗补给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最佳埋深和稳定点的形成机理。在试验条件下,最佳埋深出现在3m左右,降水入渗补给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6m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