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白山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独特的地质和地理条件,形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植被垂直带谱在亚洲具有代表性。通过1977年MSS、1985年TM及1999年TM三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进行分类并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长白山地区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分析表明:从景观面积变化率来看,1977-1985年间,水体、苔原、居民点、针叶林和草地的面积减少,耕地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增加显著,阔叶林、岳桦林、道路、裸地增加;1985-1999年间,水体、裸地、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减少,其他类型面积增加。景观格局变化表明,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根据浑河流域的遥感影像获得的数据和景观格局指数统计结果,对浑河水质与景观指数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浑河的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之间存在相关性,水质的不同指标,与景观格局间的相关性指标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观格局对浑河水质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年间,大连湿地面积减少了97.62 km2;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 反映了移山填海工业园区的扩大及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大连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布苏地区1996年和2001年两个时相的TM遥感图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大布苏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水域、荒草地减少,居民用地、耕地增加,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降低;从景观尺度上看,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减小,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闻国静  王妍  刘云根  侯磊 《中国岩溶》2022,41(2):249-258
岩溶湖泊湿地流域作为景观格局变化的热点研究区域,探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预测趋势,为岩溶流域生态安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流域实际情况,分别对该地区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年6 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解译,系统地获取地区景观格局状况,分析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CA-Markov 模型对未来湿地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990?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景观格局随时间变化显著,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斑块数(NP)从861增加到889,景观类型的优势斑块面积在逐渐增加,而多样性指数从1.064下降到0.966;2020?2030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建筑用地、农地和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在增加,农地和林地在减少,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建筑用地占有率由2.79%上升到2.97%,农地占有率60.12%增加到60.74%,湿地占有率6.67%上升7.02%,而林地占有率由26.70%下降到26.40%。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可以发现湿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和农地变化幅度最大,本文相关研究和预测结果可为普者黑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5年和2000年TM影像进行人工解译,提取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度及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林地在整体景观格局上起基质作用;各主要景观类型均具有较大的边界曲折性;在研究时段内斑块总数下降,多样性也下降,反映土地利用向大景观要素集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松嫩平原为例,开展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该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等10个市县,土地面积46930km2。半个世纪以来,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荒漠化迅速发展,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多元遥感数据为空间数据源,以3S技术为支持,以1km×1km的栅格单元为最小信息图谱单元,构建地学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回归分析; 及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19年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湿地、水域、草地的面积分别减少61.37%,52.45%和45.77%,盐碱地面积增加21.76%。盐碱荒漠化将进一步扩张。因此,必须及早制订相应的对策与方案。
文章将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与空间分析方法相融合,构成地学信息图谱-CA­Markov耦合模型,以栅格图谱数据-元胞图形数据进行模型运算,将复杂的、变化的生态景观特征以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研究的全过程实现了栅格化、数字化、空间化、动态化和图谱化。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千阳县作为研究区,提取2000~2015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参照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景观指数和数学模型,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模型,定量分析了千阳县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千阳县农耕面积逐年减少,转变为草地和林地,未利用土地转...  相似文献   

9.
1985-2014年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增学 《中国岩溶》2019,38(3):466-471
文章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1985年、200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1985-2014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合Fragstats4.2景观分析工具,识别了该流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5-2014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湿地、居民及城乡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且变化集中发生在2000-2014年。同时景观水平上破碎化和复杂化程度加剧,聚集程度和斑块连续程度有待提高;类型水平上林地景观破碎化层度增加,耕地和草地斑块面积增加,湿地和居民及城乡建设用地的聚集度较高,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主要驱动力。笔者选取1990、2000、2010和2018年Landsat TM/ETM遥感解译数据,从类型和景观水平方面分析四平市近30 a来的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演变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①四平市景观格局中耕地所占面积最大,为主要优势基质景观类型,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分别为林地景观、水域景观、城镇景观和草地景观;②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形状整体上趋于简单化,景观连接性和多样性增加,但景观均匀度下降;③1990—2018年林地向耕地和草地转化,草地主要转移为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整体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④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受自然因子(坡度、高程、距河流距离和距道路距离)和人为因子(人口和GDP)综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遥感数据大气校正是进行定量遥感的前提,大气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定量分析、信息提取和遥感应用.选择长白山地区2008年8月30日的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植被模式的特点,利用滤波进行条带噪声去除;根据MODTRAN模型原理进行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  相似文献   

12.
重磁联合反演解释在长白山天池深部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磁联合反演可以解决火山岩强反射屏蔽作用导致地震深层反射能量弱的问题。为了解译长白山天池深部断裂构造并描述地层形态,笔者依托Oasis Montaj重磁拟合平台,参考地震地质资料建立原始重磁模型,并利用岩性参数作为约束条件进行联合反演解释。根据布格重力异常与地磁法异常分布特点,成功反演了地下8 km基底范围内的地层分布特征,解译了7处断裂分布位置。其中深大断裂位置与地质、遥感研究结果能够良好吻合,并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在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和保护方面已做了较多的工作。本文在介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基本情况、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概况和开发现状基础上,分析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的经济效益,展现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远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指对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和恢复,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从而造福人类的行动。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采用NbS对抗生态系统退化、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针对NbS的研究和相关理论仍处于构建阶段,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建立了NbS全球标准和使用指南。我国针对NbS的现有研究主要参考该国际标准,但尚未形成本土化的理论和标准体系,同时缺少基于该标准的相关实践工作。通过总结NbS的相关文献和成果,分析目前国际上NbS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以印度Banni草原生态系统修复作为典型案例,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中国在NbS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作上的7点建议,即: 将NbS政策主流化、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加强NbS资金投入、建立适应本土的NbS标准体系、开展多部门合作、重视试点实验以及加强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期望可以为我国的NbS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更广泛的国际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为查清山西省阳泉地区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方便当地政府掌握区内旅游地质资源现状,为地质公园开发、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原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8年开展了“山西省阳泉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项目,基于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获取了阳泉旅游地质资源分布信息。在阳泉中东部圈定了一条呈月牙形的旅游地质资源密集分布带,该分布带西起盂县藏山,向南东过平定玉皇洞,终至平定县娘子关,分布在碳酸盐岩区,集山地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和泉域地貌景观于一体,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较大、较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地貌、岩溶地貌和泉域地貌出露区,在区域上连片分布,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建议在“藏山旅游区—岩溶地貌景区—娘子关旅游区”范围申请建立北方碳酸盐岩景观多成因类型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6.
沈雪瑞  张鹏  温艳玲 《吉林地质》2009,28(2):92-95,105
长白山的生态旅游业已经开展了相当一段时期,然而,关于长白山的生态旅游究竟应如何开展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等一些话题仍然是许多学者和机构持续关注甚至担忧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来介绍学术界对于长白山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努力识别一些潜在的研究领域,同时对未来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异常区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5遥感影像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对长白山玄武岩区地表温度场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温泉和地热井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及磁场4个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地热异常区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周围,此外,在区内3个中生代沉积盆地(抚松盆地、松江盆地和长白盆地)也有孤立状的高温区域分布,地表温度异常像素所占比例为2.993%;研究区潜在地热资源异常区可分为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松江河—抚松县及二道白河—松江镇一带的抚松盆地和松江盆区、仙人桥地区以及长白县—十四道沟一带的长白盆地区,其中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地热潜在概率值均大于0.9,最大值达到1.0。该研究为地热异常区的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万飞 《吉林地质》2012,(3):21-22,91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实地考察研究,论述了长白山地质历史,包括长白山的基底形成阶段的划分、地台形成阶段、各地质时期活动状况。将长白山复式层状火山锥地质演化历史划分成7个旋回,并阐明了那几个旋回造盾、造锥、造席和造池。使人们对长白山火山成因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刘芳 《矿产与地质》1999,13(4):241-244
介绍了《秦岭成矿带金矿遥感地质综合调查研究》项目在地物波谱研究、金矿遥感地质信息的计算机处理与提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控矿断裂信息的定量提取方法、金矿“遥感构造、蚀变、生态景观”异常信息提取的遥感工作方法以及所应用的几种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长白山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矿泉水的形成条件,并据此提出了保护好长白山自然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水体污染,是保护长白山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关键因素,对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基地建设和资源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