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按一定比例沿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它能直观地显示某地区垂直方向上的坡度陡缓和地面起伏变化。中学地理教材中经常使用地形剖面图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某地区的地形结构特点,它可使学生较容易地抓住该地区地势起伏的鲜明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地形剖面的绘制作为地质勘查制图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主要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本文主要阐述在地形剖面的绘制过程中,应用AML宏语言在Mapgis、Arc/info workstation平台上为地形剖面绘制形成批量化处理语言的进程,大大提高了内业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范文娟 《地理教学》2011,(11):31-34
课标要求:①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③运用图标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小宁 《地理教学》2010,(15):48-52
【命题立意】本题以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查了经典的立体农业问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组分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5  
喻红  曾辉  江子瀛 《地理科学》2001,21(1):64-69
采用地形位指数综合描述深圳市龙华地区的地形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无量纲的分布指数对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形位指数可以综合地反映地形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差异信息,分布指数用于描述某各组分的实际分布与标准分布的差异,可以排险面积的干扰,为各种经较分析创造了条件,研究时段内龙华地区景观组分在地形位梯度上整体分布格局的复杂性显著增加,人为景观改造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种中尺度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行为,并有助于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进行加严格的分工,地形差异则是大尺度景观整体格局形成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TIN的地形剖面线生成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目前已有基于规则格网(Grid)生成地形剖面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剖面线生成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TIN中各三角形间存在的拓扑关系,实现了与剖面线相交三角形的快速搜索,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由于地形简化后的TIN仍保留三角形间的拓扑关系,该剖面线生成算法还适用于多分辨率的海量TIN数据。  相似文献   

7.
地形剖面图在现代生产和科研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描述沿特定方向的地形起伏变化,在地形地貌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地貌分析中剖面图能准确地反映出高程变化的统计特征,有助于地形与地貌之间空间关系的提取和分析。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龙岗镇为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建立该镇的DEM,利用ArcView软件实现剖面图的自动绘制,在绘制的剖面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龙岗镇的地形为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势较高而中间部分地势较为平坦。  相似文献   

8.
DEM 点位地形信息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有福  汤国安 《地理研究》2012,31(10):1825-1836
针对DEM 点位, 首先应用微分几何法对其所负载的语法信息量进行测度, 其次根据地形特征点类型及地形结构特征确定其语义信息量, 然后基于信息学理论构建了DEM 点位地形信息综合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实验样区, 对DEM 点位地形信息量提取方法及其在地形简化中的初步实例应用进行了探讨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 所提出的DEM 点位地形信息量化方案可行;基于DEM 地形信息量指数的多尺度DEM 构建方案, 具有机理明确、易于实现的特点, 并通过优先保留地形骨架特征点, 可以有效减少地形失真,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多尺度数字地形建模和表达要求。对DEM 点位地形信息进行有效量化, 为认识DEM 地形信息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同时为多尺度数字地形建模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地质数据,首先对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脉的山脊线和山麓线进行地形剖面及其地面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分析,据此获取了从西北到东南的5座典型山峰:昆盖山、慕士塔格山、塔什库祖克山、慕士山和托库孜达坂山的相关数据;然后以公格尔山为例,探讨了山峰区域典型地形剖面线的获取方法;最后对5座山峰进行了典型地形剖面获取及其对应山体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分析,计算了每座山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组成物质下的地形抬升速率.研究结果表明:西昆仑山脉从西北到东南的5座典型山峰,地形抬升速率在两端较大,中间部位则相对较小,在塔什库祖克山最小,呈近似“V”形;从西北部的昆盖山到东南部的托库孜达坂山,山体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数量为3-4-5-4-3,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呈“A”形;因此,地形抬升速率与地质年代数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题目 图甲表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某学校学生就“农村居民到哪里去购买衣服”为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他们发现农民买衣服主要去图甲中三个城镇,并把调查到的资料画在示意图上,  相似文献   

11.
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综合分析景观图片、诗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模型制作、读图填表、合作探究、正反方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分别构建广州主建成区垂直比例尺为1﹕2 000、1﹕1 000和1﹕500的3个建筑物模型,利用大型边界层风洞,在西北和东南两风向下,基于中性流模拟分析了复杂城市地形下湍流度随高度的变化及其对宏观地形的依赖。结果表明:风廓线指数α与不同高度的湍流度之间的关系密切,利用现有模型,根据4类粗糙度边界层和不同垂直比例尺,可确定相应的湍流度随高度变化模型的主要系数,预测精度高。城市地形下最大湍流度面发育在0~0.2 h之间狭窄的范围内。用湍流度形态指数β来表征湍流度随高度的变化,无论城市屋脊还是平坦地形,随着风程区的延伸,廓线的指数α升高,湍流度形态指数β降低。表明同一高度湍流度值具有由迎风区、丘顶区向背风区增高,沿风程逐渐增大的规律,对地形部位和风程的依赖性强,与来流翻越简单地形时的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方法在地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条带剖面提取方法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获得垂直于剖面线方向上一定缓冲区范围的高程信息,计算最大、最小和平均高程以及地形起伏度,把地形剖面图对线状地形起伏特征的描述转化为对面状地形起伏特征的描述。该文基于ArcGIS 9.3对三峡地区SRTM-DEM数据进行了条带剖面提取方法研究,实现了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技术流程。应用条带剖面对三峡地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方法可快速提取条带剖面,能准确获取高程属性的相关统计参数,对地形地貌信息提取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明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5,50(3):256-263
本文分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山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指出山区复杂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暴雨有触发、加强或削弱、消亡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地理背景下,地形的影响各不相同,在相同的地理背景下,不同的地形形态对暴雨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地形性强迫抬升和辐合是触发暴雨和使之加强的重要机制,地形性辐射和下沉区对应暴雨的低频区,背区波暴雨过程在西北、华北的冷锋天气过程中较为多见,夏季山区局地对流性暴雨过程在凌晨  相似文献   

15.
1947年中国南海断续线精准划定的地形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盟  马劲松  王颖  夏非 《地理学报》2016,71(6):914-927
基于1947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印制的1:40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仿射变换精准测量出11段断续线的地理坐标,同时利用4.4万多个实测水深点数据建立南海海底三维地形模型,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1947年南海断续线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特征。结果显示:断续线东长西短,间距东西大、南北小,其走向、形态与下伏地形特征相符合,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和大陆架上;并基于断续线下伏海底地形分析,推断出当时断续线划定时可能遵循如下依据:① 在浅海盆地、海峡处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进行划分;② 在具有明显地形变化处沿海槽坡麓或海槽槽沟中线进行划分;③ 在西南部陆坡陆架区,结合岸线走向及下伏地形特征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6.
地形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貌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大面积及高分辨率的地形分布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讨论了一些由地理信息系统获得地形参数的规律,并提供了作者本人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及其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地形信息表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EM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和算法。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综合了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汇流量和水域信息等要素。其算法集成地形位置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算法,采用图层叠加分析,设定分类、分级指标,进行重分类组合,划分地形单元类型,利用窗口分析法计算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以四川省为试验区,利用精度为100 m的DEM数据和水域分布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地形单元划分为13种典型类型,统计窗口半径设为900 m,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值小于0.5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1%,大于0.75的区域达57%,符合实验区地形特征,并对算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地表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基于DEM地表形态信息的概念体系,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地形信息空间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研究进展及其比较实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高永年  张万昌 《地理研究》2008,27(2):467-477
地形校正作为复杂地形区遥感影像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对提高地表参数遥感定量化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简述地形校正含义与目标的基础上,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各种地形校正方法并将其划分为基于波段比、DEM和超球面3类方法,以期为地形校正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DEM的支持下,采用11种地形校正方法对ETM+影像进行了校正比较实验,研究表明:(1)VECA、b、C、Teillet-回归、SCS+C、Minnaert和Minnaert-SCS校正7种地形校正效果较好,可用于遥感影像的地形校正;而Cosine-T、Cosine-C、SCS和Cosine-b校正存在过度校正现象,不宜选择。(2)VECA与b校正模型校正效果最好,且VECA校正比b校正可操作性更强。在此基础上,从地形效应的理论诠释与数学表达、DEM数据、地形校正应用研究3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对今后可能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利顶  杨爽  冯晓明 《地理研究》2008,27(6):1225-1235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1992年、2002年遥感影像数据,借用地形位梯度指数,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其空间扩展形势。研究表明:(1)海淀区建设用地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驱动明显,表现出既向低地形梯度位也向高地形梯度位扩展;但农业用地、果园因建设用地扩展受到挤压,表现为向更高地形位扩展态势;林地在高地形位得到了明显恢复,也有向更低的地形位扩张的趋势,但灌草地和未利用地在中高地形位受到林地挤压,低地形位受到农业用地、果园挤压,优势地形位明显萎缩;(2)延庆县建设用地扩展受地形位驱动作用明显,主要集中在低地形位区域;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位上,变化不大;果园在经济发展需求驱动下,向更高地形位扩展;林地在较高地形位得到较好恢复,对灌草地、未利用地产生了挤压作用,使得灌草地、未利用地在中高地形位的优势度降低,优势分布区间趋于萎缩。  相似文献   

20.
平缓地区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地形湿度指数(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 在流域 的土壤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地形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在应用于 地形平缓地区时会得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 即在河谷地区内, 地形湿度指数仅在狭窄的汇水线上 数值较高, 而在汇水线以外的位置则阶跃式地变为异常低的地形湿度指数值。本文针对此问题对 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改进: 以多流向算法MFD- fg 计算汇水面积, 相应地以最大下坡计 算地形湿度指数, 再基于一个正态分布函数对河谷平原地区内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插值处理。应 用结果表明, 所得地形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但能合理地反映平缓地区坡面上的水分分布状况, 并且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值也都比较高, 其空间分布呈平滑过渡, 因而整个研究区域的水 分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