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星 《中国地名》2014,(4):45-45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月26日宣布,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715颗新行星,使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总数增至近1700颗。这些新发现的行星,围绕305颗恒星公转。其中有4颗行星的体积小于地球的2.5倍,其轨道位于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宜居带”。温度条件适宜,理论上其表面可保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液态水。  相似文献   

2.
怎样认行星     
早在四、五千年前,先人们就发现夜空中有五颗星与众不同,它们在星空背景上有明显的相对移动,并形象地称之为行星。这五颗行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我国古代称其为“五星”(五星同日、月并提时,称为七曜)。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在望远镜发明之后才先后被发现的(注:条件极好时,肉眼可勉强看到天王星)。那么怎样用肉眼把“五星”从点点繁星中辨认出来呢?  相似文献   

3.
孙尚楼 《地理教学》2011,(14):54-55
一、开展月相观察活动的意义 1.月球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尤为密切。月相变化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天体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宇宙中的各个天体中,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月球作为绕地球运转(实际上是地月绕它们的公共质心运动,这个公共质心并不是地球中心,而在地球内部,距地球中心有一定距离,近似的认为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极密切。例如夜晚月光的自然照明、潮汐现象的产生、根据月相出现的空间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方向、农历历法及星期的由来等。月球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相似文献   

5.
1.本章教材在必修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都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地球作为宇宙中一颗普通的天体,同样也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地球也同样离不开自身所处的宇宙环境。不少事实已经证明,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宇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4,(2):44-44,48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Kepler-62是一颗距离地球约1200光年的系外类地行星,这颗系外行星仅比地球大约1.4倍,它围绕一颗比太阳稍暗一些也稍小一些的恒星运行。科学家们相信这颗行星运行的区域位于宜居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2,(22):58-58
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们近期取得了一项“甜蜜”的发现,他们发现在一颗距离地球约400光年远的恒星周围的气体云中存在单个的糖分子,这一发现提供了在另一颗行星上存在生命的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浩淼宇宙中,最主要的物质组成是什么?是真空? 南极冰穹A,在这我国科考人员最先到达的冰盖最高点,将有望竖起人类的天望远镜,去探寻宇宙无尽的奥秘?[编按]  相似文献   

9.
一、“宇宙与地球”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自身的演化历程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及成因。因此,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通过学习“宇宙与地球”,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刻认识人地协调发展,明确人类改造地表形态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0,(5):59-60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迄今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距离大爆炸仅有6亿年,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宇宙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幼童”。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3,(9):50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发现太阳系外最小行星,体积约为地球三分之一。新发现的行星名为开普勒-37b,位于天琴星座,围绕一颗距离地球210光年的恒星运转。发现者托马斯巴克莱供职于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他说,开普勒-37b的发现让他兴奋多日。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地理环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用系统理论来研究和剖析地理教材,可更好地揭示教材中的内容和规律。然而要了解地球的运动,首先就要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与月亮共同组成了地月系,而地月系仅是太阳系是一个系统,而太阳系又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银河系是总星系的子系统,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字宙的一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1,(15):62-63
2008年11月,人类第一次直接看到了围绕其他恒星转动的行星。尽管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是这些行星都要比木星大得多,并且它们的轨道半径都在24个天文单位到119个天文单位之间。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1,(4):63-64
1600年2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兼天文学家乔达诺·布鲁诺因坚持宇宙中有“无数个太阳和地球”这一信念,在罗马公共广场被人用火刑处死。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中有一些概念和现象,因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或内涵十分丰富,学生难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师若能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则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试举例如下。 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关键在于理解恒星离地球极遥远,即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有移动,该恒星也大致还在地球的同一方向;而太阳距离地球很近,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移动,日地间的方位变化则不可忽略。可用以下比喻说明问题:假设我与北京在同一条经线上,现在我面向北方,则北京在我的正北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第一堂课,不要马上讲“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而要来一段“绪言”,这对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0,(12):43-43
天学家新近发现了9颗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使得已知行星总数达到50颗。这个消息是8月7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天学联合会(IAU)上宣布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14,(9):64-64,61
正什么是引力波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是指以质量改变空间形态的一种力量,靠近任何拥有较大质量天体附近的空间结构都会变得扭曲,但是这种空间结构的扭曲并不总是发生在大质量天体附近。另外,爱因斯坦还意识到,这种空间扭曲可以在整个宇宙范围内传播,就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一样。但与地震波不同的是,引力波在空间是以光速传播的。如果你能够看见朝你迎面而来的引力波,你会看到它周围的空间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时而拉伸,时而压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崔松 《地理教学》2001,(7):24-25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一章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读懂《九月星空图》,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笔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教学导入有多种方式。1.设问导入在学习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太阳"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一些有趣的问题导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后羿为什么射掉了九个太阳,而不是十个全都射掉呢?"由此引发学生们对"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而言有什么意义的思考。又如,在学习同专题之后的只有一个地球的部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人类要生活在地球而不是火星或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