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利用2007年基于冀东南堡海域所做的浅地层剖面资料,根据沉积物的岩性变化,沉积物密度、含水性、含气程度及沉积层构造、层面特征、沉积层延伸与错断及侵蚀构造等形成的反射波记录对第四纪沉积层进行解释。对浅部主要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该区域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断层等。并对浅地层剖面解释中遇到的问题(如二次波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地质研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基础工作.一些大的第四纪沉积盆地、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新构造运动的性质等,决定着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及形成后的表生地质作用,对沉积物的岩性、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工程地质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现代物理地质现象的发生发展,是以区域的第四纪古地质环境为背景的.第四纪地质研究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意义愈加深远.  相似文献   

3.
陆架浅表大部分被巨厚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 ,这里是海洋沉积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共同研究领域。随着21世纪到来 ,以及新一轮以资源、环境和权益为目的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展开 ,对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第四纪地质图是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高度综合概括 ,应该作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海洋地质所近年试编了1∶500000八滩镇幅第四纪地质图 ,范围120°~123°E,34°~36°N。图面内容包括沉积物成因类型及时代、底质类型、应用第四纪、附钻孔地层表等4部分。编图取得如下学术进展 :(1)对…  相似文献   

4.
江苏北部沿岸第四纪海相地层中的孢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第四纪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我国北方近海平原地区的第四纪地层中,普遍发现了浅海相与海陆过渡相地层(以下简称海相地层)。主要是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陆进退的产物。近海平原和大陆架都在第四纪海陆进退影响范围之内,对近海平原海相地层的研究不但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地下咸淡水层的划分提供依据,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陆架的发育历史,恢复大陆架及陆缘地区的古地理。早在1948年,K.拉尔森就研究了第勒尼安海沉积物剖面的孢粉。六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5.
许志峰  王明亮 《台湾海峡》1992,11(3):203-210
本文根据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以及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等综合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报道了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存在着新老沉积物的混合现象。混合层分布在易受老碳玷污的闵江等河流入海区附近,存在于0.6~1.0m深的沉积物中,发生在10ka以近的时间里。这是由于冰后期气候、构造条件发生大变异,使老地层裸露、风化、剥蚀,其沉积物搬运后,在水动力条件适宜的海区与年轻沉积物发生混合沉积.在使用这些混合层的测年资料时应当加以研究,当沉积物与沉积层具有同时性时,沉积物年代可以代表沉积层年代;如果两者不具同时性,应当通过对比和必要的校正后方能做为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地球环境演変过程的最新一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和海岸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沉积物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古气候及植被变化、海陆变迁等自然环境演变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宁波地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宁波滨海平原,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仅850平方公里。本区的第四纪地质调查主要是由浙江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进行的。我们利用浙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提供的钻探岩芯祥品,作了孢粉、微体古生物、软体动物化石分析,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作了部分样品的测年。本文总结已获得的资料,提出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湖泊或海湾中的沉积物吸附氮(N)、磷(P)等元素所形成的沉积层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內源。在波浪作用下,尤其是强浪作用下,沉积物中的N、P会通过内源释放作用大量进入水体中。本文在自制的U型水槽中开展实验,采用不同水头差来模拟波浪的循环荷载作用,研究了沉积层中的N、P在静置固结状态(Ⅰ)、加波未液化状态(Ⅱ)、加波液化状态(Ⅲ)下的释放规律,并给出该试验条件下的沉积物释放速率的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TDN)的释放速率会随着水动力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和活性磷酸盐(SRP)的释放速率也随着水动力作用增强而增加,但水体中悬浮物(SS)含量过高会限制其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8.
前言     
作为地质学重要分支的第四纪地质学,近二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四纪沉积物中包含着挽近地质时期许多重要事件的物质记录.查明这些事件的质和量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不仅对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近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为古地质过程的解释及地质历史的重建提供基础.其次,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最广.第四纪的沉积作用和其它地质作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第四纪地质学已经成为许多重要地质学分支,诸如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和砂矿地质学的基础,从而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尽管大陆架提供了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直接地质记录 ,但它们在陆—海对比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深海沉积物对比研究中 ,陆架沉积物调查和它们提供的第四纪海平面变化证据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第396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396)是由UNESCO/IUGS投资、始于1996年的5年计划 ,其特殊目的是填补我们知识中的这块空白。IGCP396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和解释大陆架第四纪层序 ,以确保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全球对比 ,同时寻求有益于人类的东西。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1)钻探方法 ;(2)陆架过程 ;(3)海平面和气候变…  相似文献   

10.
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具有构造活动性强、沉积厚度大(100~300m)、褶皱变形保存完整等特点,是研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变形的理想“实验室”.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揭示了南黄海陆架沉积物中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三种褶皱:(1)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层扩展褶皱和断层牵引褶皱);(2)横向弯曲褶皱;(3)复合作用褶皱.对褶皱的成因和几何形态的研究表明,控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形成的因素是基底断层及其形成的断块,而不是区域应力场.大量孔隙水可能对沉积物的几何形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沉积物中断层扩展褶皱和牵引褶皱在形变程度上具有连续性,说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断层扩展褶皱可能引发的地震活动和变形带在海洋工程地质评估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湾海岸地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  相似文献   

12.
青岛近海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近海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既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有利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具有地下卤水的开发和利用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埕岛及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域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埕岛海域DB9孔岩性、生物以及年代学的地层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三个海相层(全新世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层、献县海侵海相层、浅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平原河湖相层、平原河流相层、陆相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对比现代黄河三角洲近海各钻孔,总结出黄骅海侵以来的滨浅海—前三角洲—滨浅海—前三角洲等四元层序,从而全面地阐明了埕岛海域晚第四纪地质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4.
沉积物是记录古环境信息源的载体,用海洋的沉积层再造古气候,具有记录连续、定年准确、可全球对比等优点。作者通过对南海众多站位柱状样资料的分析,主要从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分布、物质来源和沉积搬运作用以及古气候演替、季风变迁等多方面阐述了晚第四纪以来的南海古环境变迁的特征,并对其与南海周缘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整理近年来地震地质工作中积累的大量钻孔资料,对比分析潍坊市城区第四纪各沉积层的组成特征、形成时代、成因类型等性质,将城区沉积层划分为23个主层及众多亚层。在此基础上,编制潍坊市城区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图、第四纪不同地层单位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及相关的地层埋深剖面图、模型图等,从而较系统地摸清本区第四系各土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结构变化特征,并对潍坊市城区第四系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程乾盛 《台湾海峡》1993,12(3):257-265
前人将泉州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中全新统长乐组冲-洪积层、海积层;早全新统东山组海积层;上更新统龙海组冲-洪积层和时代未分的残-坡积层。作者从岩石、孢粉、生物、年代等地层学入手,结合纵横剖面分析,将该平原划分为下、中、上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平原中北部缺失下全新统的河口相-潮间带沉积层,而平原中部以南和入海口一带却不缺失此层。其因是下全新统高程不一,中全新统NW 向新构造活动断裂,导致海进,在平原内沉积了中全新统地层。海进时间约5 000a,B.P.。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沿海平原龙海组沉积物分布广泛,其位置多在河流二级阶地或埋藏在全新统之下。1979年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调查沿海第四纪地质时,曾在惠安县城关山兜村白太阳山东坡大沙河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一泥炭层。为进一步探讨龙海组沉积的地质时代、古植被和气候,笔者系统采集该泥炭剖面孢粉样21块,其中含孢粉的样品5块,共找到34科48属花粉和孢子。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黄河三角洲浅层沉积物固结压实研究中,过去传统的方法通常基于钻孔和剖面,进行局部计算分析。为克服钻孔分布不均的局限性需研究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沉积物的压实沉降特征,基于198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综合工程地质勘察获取的钻孔资料,采用了数学地质中的蒙特卡洛方法,结合土力学的分层总和法对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浅层沉积物的压实速率进行模拟,并分析了压实模拟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浅层沉积物的90%累积概率(P90)的压实速率变化范围为0.18~9.07mm/a,影响模拟沉积层的压实速率主要因素为沉积物的初始孔隙比、压缩系数和平均沉积速率,上述要素均与压实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软土层应是浅沉积地层压实沉降的主要贡献层。提出按照时间序列分别对不同流路时期叶瓣进行模拟,更符合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环境和历史,并对比23个地面沉降水准监测数据,定量分离了浅层沉积物固结压实分量,其约占沉降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20.
青岛港湾海岸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区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胶州湾沿岸含卤岩系结构特征在中国北方沿海具有典型性,故命名为“胶州湾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