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图综合的重点是地理要素选取与图形概括。地理要素选取的关键在于多属性指标的综合考虑。本文在引入中心地概念的基础上,比较了中心地与地理要素的相似之处,尝试将其应用到制图综合中,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地理要素的多个指标综合考虑,提出了基于中心地思想和主成分分析的线状地理要素地图综合自动取舍的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2.
ALOS卫星图像分析与预处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分辨率ALOS卫星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结合ALOS数据特点,提出了ALOS原始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研究结果表明: ALOS数据预处理工作量较大,且预处理方法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开展大规模、大范围、大区域、大精度、短周期的图件更新、动态监测等应用时,应考虑将ALOS卫星图像与其它卫星图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应综合考虑各个行业的需求。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及要求,对生产作业过程中自查内容及注意事项作出分析总结,进行指导讲解。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城市化发展信息的获取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文中以2003年、2005年和2007年3期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提取出西南地区城市空间信息。考虑区域差异性,将西南地区分为川渝、云贵和广西3个区域,分别进行城市化发展过程和趋势的分析。将夜间灯光数据应用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数据提取精度上还需进一步结合中尺度遥感影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WHCORS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WHCORS建设过程中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系统一年来的主要应用推广情况,分析了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结合今后将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系统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CORS系统的应用拓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杜会建  赵银娣  蔡燕 《测绘科学》2012,37(2):126-128,32
端元提取技术是混合像元分解中重要的步骤之一,传统的端元提取方法仅考虑了像元的光谱信息。本文将数学形态学算子扩展到高光谱空间,并应用到端元提取技术中,可以顾及像元的上下文信息。利用AVIRIS高光谱仿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徐州地区的EO-1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图像,使用本文算法进行了端元提取应用研究,将实验结果与纯净像元指数、顶点成分分析方法做了对比分析和精度评价,证明本文算法是一种可靠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端元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FJCORS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结构,结合在福建省某矿区地质普查项目实例,阐述了FJCOR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成果进行比对,分析其精度,证明了采用FJCORS技术测绘成果精度可靠性,总结了FJCORS技术在矿山测量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指出FJCORS技术将在矿山测量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庄文泉  王利  范丽红  李毓照 《测绘科学》2018,(5):121-126,137
为了实现在电离层活跃期对北斗三频观测值的周跳探测,在分析北斗三频观测值特性的基础上,推导并提出一种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周跳探测新方法,针对该方法存在不敏感周跳的问题,结合二次历元间差分的无几何相位组合法,对北斗三频观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并利用电离层高度活跃时期的观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强电离层影响下探测0~4周的小周跳,可考虑将其应用到北斗三频实时导航定位的周跳处理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LS+AR预报模型的对极移进行预报,深入分析极移数据中钱德勒项和周年项对预报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极移数据中各周期项具有时变性特点,将已知观测数据确定出的周期项应用到极移预报中会明显提高预报精度。因此,建议在进行极移预报之前首先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确定已有数据的各周期项,在极移预报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利用Voronoi图的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瑜  师学义 《测绘科学》2012,(1):136-138,150
本文综合考虑居民点现状布局及相邻居民点间相互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应用Voronoi图理论,依据熵值、聚类指数、标准差3个测度组合,将晋城市居民点划分为4种整理类型并绘制城乡用地布局等级图,结合2020年晋城市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值,进行晋城市居民点布局优化。结果显示,考虑居民点布局现状,利用Voronoi图理论及其聚合形态测度检验,为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空间理论依据,是布局优化的直观方法。  相似文献   

11.
GIS中宗地面积的平差模型与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了面积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面积平差处理的3种方案,并对这3种方案进行了实际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如何更合理完善地制定一种判别测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对在水准测量中用控制图表充实现行的固定限差法判别测量成果质量作了初步尝试,在统计检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判别限差内水准测量成果的三条准则。用极其简单、直观的控制图表,能对限差内的成果可能出现的异常及时作出判断。若以此监控水准测量生产,不仅方便可行,且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对提高成果质量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GPS变形监测的SSDM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全球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监测各种建构物的变形,本文根据高精度GPS变形监测的特点,从六个方面综合性地介绍了SSDM(似单差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介绍了SSDM方法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给出了其基本数学模型。第三部分分析了SSDM方法的误差来源和控制措施,第四部分介绍了采用SSDM方法进行变形监测的监测方案,第五部分简单介绍了采用SSDM方法开发的软件。最后一部分,对SSDM方法的一些重要结论进行总结。本文中,某些论据以参考文献形式给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两个独立抽样框架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方法   总被引:34,自引:15,他引:34  
吴炳方  李强子 《遥感学报》2004,8(6):551-569
通过分析遥感技术在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中所遇到的难点 ,针对运行化的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的需求 ,提出在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划的基础上 ,采用整群抽样和样条采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整群抽样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估算农作物总种植成数 ,样条采样是一种适合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特征的采样技术 ,用于调查不同农作物类别在所有播种作物中的分类成数。在中国现有的耕地数据库基础上 ,根据两次抽样获得的成数 ,计算得到具体某一种农作物类别的种植面积。最后给出了 2 0 0 3年早稻种植面积估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有利成矿信息的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数字地球”的思想为指导 ,从信息数字化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GIS提取地质信息的原理、地质信息综合的方法 ,介绍了线型异常的找矿有利度和各面型异常的找矿有利度分析方法 ,提出了圈定地质异常的模型和各种有利成矿信息的综合圈定成矿靶区的方法 ,并以云南维西地区为例 ,利用上述原理圈定了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工河网难于结构化综合的问题,引入路径系统模型组织人工河网数据,并在形态上对沟渠进行分级、分类。建立基于遗传多目标优化的人工河网自动选取模型,并对模型建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给出影响模型选取的三个关键因素,即人工水网选取总量、沟渠最小间距指标、初始化选取中加入少量"骨架"沟渠。选取过程采取分层次进行的办法。首先运用知识规则进行初始化选取,剩下的待选沟渠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结构化选取。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既顾及沟渠的质量特征,同时很好地保持人工河网的图形分布特征。模型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人工河网,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以建筑物表面形状特征为分割依据的改进RANSAC点云分割算法。该算法以主成分分析算法为基础计算维度特征和熵函数,并以熵函数最小准则确定最优邻域,继而进行表面形状分类,运用法向量夹角作为约束条件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将分类结果作为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点云分割算法的模型选择依据,进行建筑物表面分割,采用法向量和距离等约束条件对分割结果进行优化,从而分割出具有不同形状的特征表面。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的RANSAC点云分割算法是可行的,能有效保留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18.
崔先国  毛定山 《测绘科学》2008,33(6):139-140
求解任意两个简单多边形间的最大距离,在几何图形计算中,一直是一个基本问题。在对多边形自身的特性以及两多边形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折线凸包的单调性的简单多边形间最大距离的求解算法。根据封闭折线内部所具有的特性,把封闭折线拆分成两个断开的折线,使一条折线在另一条折线左边。两个多边形分别被拆分成四条折线,两个分为一组。分别求出每组中两条折线的凸包,利用凸包的单调性可以快速地找出两个距离最远的顶点,其中较大的是两个简单多边形间的最大距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19.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aerial triangulation block adjustment is mentioned by way of introduction. The advantages of separating the plan and height adjustments are given and the observation equations of a typical adjustment section are analysed to show that this convenient practice is justified in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principles of a direct solution of the normal equations suitable for a moderate-sized computer, are explained and developed in detail for the height adjustment. The advantages of tie-strips in the height adjustment are demonstrated and the difficulties which then arise are discussed. An approximate method which overcomes these difficulties is developed.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programmes used are given in Appendix B.  相似文献   

20.
北极臭氧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极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风云三号卫星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和国际同类卫星的臭氧总量数据对1979年—2011年北半球春季臭氧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北极臭氧年际变化显著,它与平流层温度变化一致(相关系数为0.75)。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强弱年的月均和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春季北极臭氧损耗强年有明显的化学损耗过程(1997年和2011年),而弱年化学作用影响不明显(1999年和2010年)。损耗弱年的日变化型在不同年份特征不同,它的臭氧变化可能更多受天气过程的影响。综合分析北极涛动、极涡和平流层温度等大气环流背景场的变化,表明春季北极臭氧损耗强弱受大气环流变化影响。北极涛动指数正位相,极涡偏强偏冷,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偏高。北极涛动指数负位相,极涡偏弱偏暖,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