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0):F0003-F0003
10月11日上午,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征。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上海市政府尹弘副秘书长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队员亲属为科考队员送行。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2):F0002-F0002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月11日下午来到国家海洋局,通过视频向远在南极、北极和大洋上执行任务的中国科考队员致以亲切问候,并会见了部分科考队员。他强调,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加强极地和大洋科学考察工作,服务祖国,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奔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为考察队举行了欢送仪式。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出席欢送仪式并致辞。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文华,青岛市政协主席王书坚,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青岛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科考队员家属代表、涉海企业代表和青岛市学生代表等共500余人参加了欢送仪式。欢送仪式由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主持。刘赐贵指出,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5,(12):F0003-F0003
2005年11月18日上午,由144名人员组成的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满怀对祖国和南极科考事业的深情,乘坐“雪龙”船从上海港鸣笛启航,实施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码头上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欢送仪式。国家海洋局机关及其在沪常设机构的党政领导、上海市科协、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国内有关极地科考协作机构与有关科研机构的领导、驻地社会团体、少先队员代表以及科考队员家属等到码头热烈欢送。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11日,正值中国第四个“航海日”,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在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欢送我国第三次北极考察队出征北冰洋。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上海市政府尹弘副秘书长等领导出席欢送仪式。  相似文献   

6.
4月8日,在经历了163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考验后,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在位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7.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2):F0002-F0002
2月1日,在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来到国家海洋局,首次通过卫星视频电话连线遥远的南极和北极,向正在南、北两极进行考察的我国极地科考队员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慰问活动前,曾培炎副总理还亲切会见了第23次考察队队员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10,(10):4-5
9月20日上午,中国第4次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尹弘、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主席、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张登义等亲临位于上海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迎接。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月30日来到国家海洋局,通过视频和电话连线,向正在遥远南极和大洋上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李克强详细了解了极地和大洋科考进展和考察队员们工作生  相似文献   

10.
<正>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月11日下午来到国家海洋局,通过视频向远在南极、北极和大洋上执行任务的中国科考队员致以亲切问候,并会见了部分科考队员。他强调,要统筹  相似文献   

11.
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在历时173天、航程25000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后,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誉归来。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陈连增副局长、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直属机关党委周茂平书记、  相似文献   

1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2):F002-F002
2005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来到国家海洋局,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通过卫星电话,连线遥远的南极和北极,向奋战在冰天雪地中的科考队员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4):F0002-F0002
<正>4月10日上午,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上海市沈骏副市长、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等领导亲临位于上海市曹路院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迎接。陈连增副局长主持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是继1999年和2003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两次北极考察后,在国际极地年,中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的又一次更加深入、全面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本文对2008年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收集的现场气象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介绍了整个航次气象状况和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卓冉 《海洋世界》2011,(2):78-80
2010年11月11日,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正式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雪龙"号也再次收托众望,拔航起程.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进行极地科考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 "雪龙"号已先后26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极地研究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在极地规划战略布局、科考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明确国际极地考察和研究态势以及支撑我国极地科技体系建设,文章从国际合作、科技投入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分析我国极地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极地考察经过30余年的积累,已逐渐形成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支撑体系,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极地研究总体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从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出发,做好顶层规划,构建完善的极地科技体制,推动极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婷婷 《海洋世界》2014,(12):16-21
<正>人物简介:解思梅中国第一位既到过南极又参加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女科学家,日本筑波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承担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航线气象预报和冰区导航,研究极冰与全球气候变化,主持研制了船载气象极轨卫星的接收和应用系统并长期应用于南北极科考的气象和冰区导航,建立了南极海冰立体监测和预报应用系统。获国家级、部委级、司局级科技进步奖15次,其中9次是项目主持人。获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纪中心授予  相似文献   

19.
在举国欢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2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6次受派赴南、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极地考察队的老队员、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我的心情格外激动,20年前远渡重洋、登上冰洲、鏖战风雪、建站升旗、扬我国威的艰辛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越冬队的八名队员,听从祖国的召唤,南极的需要,义无返顾地坚守在刚建成的、站区条件还十分简陋的长城站,勇克第一冬的重重困难,度过了茫茫极夜的诸多艰辛,圆满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我们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的重任,并于1985年12月7日,安全地回到了祖国。在首都机场受到了国家海洋局、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气象局、国家测绘局等部、委、局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见。在杭州火车站,又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见。我们深深感到,这是祖国人民对我们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鞭策。首次南极越冬考察为我国赢得了《南极条约》协商国地位,并从此取得了对国际南极事务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7,(1):6-6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碟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