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继斌 《地下水》2010,32(4):23-23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叶城县泉水成因为研究对象,从泉水的分布规律,泉水与地表水的联系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出叶城县山区泉水系潜水前方流动受阻而出露地表形成,平原区泉水系潜水遇冲沟、含水层被河床切割而出露形成。并立足叶城县实际,列出了四个泉水补给区,得出叶城泉水保护良好,没有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刘乃平 《地下水》2010,32(2):25-26,132
泉水是吕梁市水资源的主要部分,也是山区人畜饮水的主力水源。吕梁市水文勘测分局于2009年春季,对全市的泉水进行勘测调查,介绍了勘测调查中的测验及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调查成果;结果表明,吕梁泉水分布较广,泉水流量小,呈总体减少趋势,泉水水质较好。最后提出加强泉水流量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岩溶风景泉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以河南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宝良 《中国岩溶》1994,13(2):117-123
通过对河南辉县百泉泉水流量观测资料的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天然条件下泉水流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的预测方程。以此对1979~1989年的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查清了泉水长期干枯的原因;评价了在保护泉水景观前提下的岩溶水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4.
泉水动态分析预测和资源评价——以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辉县百泉泉水流量动态的分析,确定了泉水流量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的衰减方程和泉水流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天然状态泉水流量,评了泉域岩溶水的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下水的运动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泉水流量普遍有滞后于降水的现象。利用电子计算机或是电子计算器,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泉水与降水量的滞后关系,对于探讨泉水的补给来源、预报泉水流  相似文献   

6.
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缘泉水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级有诸多泉水出露,本文依据大量的实际勘资料将其划分四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泉水分布规律,泉水出露的微地貌条件和泉域含水层结构特征作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类泉水的补给条件及烧变岩破碎带的水文地质意义,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不同类型泉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泉水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历史上曾以泉多而著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名泉大泉或已枯竭断流,或流量剧减。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泉水野外现场调查,及对泉水样品的水质分析,总结了北京市泉水资源的现状;同时,在对泉水历史资料调研基础上,从气候、水文等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泉水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泉水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泉水位及泉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泉水以东南方向管道流补给为主,枯水期泉水以西南方向裂隙流补给为主;岩溶水系统排泄区的水位动态与泉水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奥陶系灰岩补给区地下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高于张夏组岩溶水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枯水期在张夏组灰岩含水层进行回灌补源并不能遏制泉水位下降的势态;根据42组水质资料计算,泉水的Ca2+、Mg2+、Cl-、SO2-4、总硬度等常规离子组分含量介于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和奥陶系岩溶水之间,四大泉群流量中,来自于张夏组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11%~32%,凤山组-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24%~60%,历阳湖占5%~10%,兴济河占0~6%,玉符河占1%~8%,市区回灌对五龙潭的流量有重要影响。可见,北方岩溶发育极其不均,泉水动态变化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济南保泉回灌补源地点宜选择在奥陶系灰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岩溶泉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处于山西台背斜范围之内,出露有寒武奥陶系石灰岩3.5万平方公里。在石灰岩断块隆起山地的深切河谷和断陷盆地的山前地带,出露有流量大于0.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89处,其中流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25处。总流量达100—125立方米/秒。 这些岩溶泉水的流量稳定、水质良好、流量很大,最大的几个泉水枯季流量高达8—15立方米/秒,可以与世界上最大的泉水相媲美。其中不少泉水已经作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据《水经注》记载,晋祠泉水于公元前453年战国时代即开始大规模引泉灌溉,是我国最早修建的灌渠。兰村泉水附近,用虹吸方式每昼夜采取岩溶地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1)
济南保泉历经40多年历史,历年枯水期泉水一直受到断流威胁。针对济南泉水动态变化现状,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大气降水与泉水动态的关系。研究表明: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的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泉水位高低主要受降雨大小的影响;大气降水对泉水位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特点;不同时间尺度下累计降水量回归分析得出兴隆雨量站、燕子山雨量站对泉水位影响滞后时间较短;在现状开采条件下,当旬降雨量累计值大于17.58 mm时对泉水位回升有积极的影响。综合济南泉域岩溶水流向、各雨量站距泉的距离、降雨对泉水位影响的滞后时间、各雨量站降水大小与泉水位变幅的关系程度等方面,得出兴隆雨量站所在区域降雨对泉水位的影响较大,是适宜的保泉补源地,能达到科学补源保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