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宋广增  徐蒙  李磊  孙迪  刘辉 《地球科学》2019,44(2):489-503
通过钻井、测井与地震数据,依据不整合面分析、断层活动速率分析与地层的"负向结构"分析,在义和庄凸起东部燕山期内识别出一期发生于中晚侏罗世之交的构造负反转,并据此将义和庄凸起燕山期划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阶段.通过单井与连井层序地层分析,分别建立了燕山早期与晚期的层序地层样式,两者在层序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等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早期层序地层不具有显著的沉积厚度分异,且格架内部充填河流相沉积;晚期因构造负反转而形成小型拉张断陷盆地,沉积厚度分异明显,内部以扇三角洲沉积充填为主,呈现出对构造负反转的显著响应.燕山期构造-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可为中国东部其他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盆地前新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已被证实是该盆地的主要气源岩,但由于崖城组煤层具有层数多、单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而难以被识别和预测,尤其是勘探程度较低的深水区.本文利用综合种地质与地球物理法对煤系烃源岩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首先,煤层可通过“三高,三低,一扩”的测井响应特征识别,而炭质泥岩可通过“四高,一低”的特征识别.基于该测井逻辑判断,煤系地层可通过测井曲线的聚类分析进行垂向的自动识别.在井震标的的约束下,煤层组可通过地震数据的“负相位,高吸收因子,低波阻抗和低频”等综合特征进行横向识别.然而,地球物理方法识别的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不一定符合成煤的地质规律,因此本文从构造、层序和沉积的角度研究了煤系发育的主控因素约束其分布范围:①古地形及构造沉降控制了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在凹陷中的平面发育部位;②相对海平面变化通过控制可容空间变化以及海岸线迁移,从而控制烃源岩的发育规模以及垂向分布——具体的说,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是控制煤层形成的最根本因素,在其平衡位置,煤层发育最厚、延伸最大;③原地碎屑的供应和沉积场所与古物源的距离,是制约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的关键因素,即距离古隆起海岸较近的沉积环境中陆源有机质较为丰富,便可形成高丰度煤系烃源岩.通过上述地质与地球物理联合识别方法,提高了煤系烃源岩发育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为南海西部深水区的早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扇)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和类型研究有待丰富.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精细刻画了琼东南盆地渐新统煤系(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与分布特征,建立了渐新统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分别与崖城组和陵水组的3个段对应;根据同沉积地貌、断层活动性等特征,划分了断崖型、断坡型、断沟型、横向背斜型与断弯型5种(扇)辫状河三角洲类型(可进一步细化为外部物源、内部物源两个亚类),分析了渐新统不同沉积期(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归纳了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中(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特征,阐明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内(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位置、规模和纵向叠加的差异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提出岩相古地理研究的优势相思路与方法,优势相划分由等时性界面限定的沉积持续时间和沉积厚度这条主线串联起来。优势相分析具有定性与定量兼有的特征,即以各种定性与定量的、反映某个时期或阶段沉积环境特点的关键因素或指标资料为基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线、面结合,由二维到三维空间,确定该阶段或该时期占优势的主导沉积相或岩相。主导沉积相或岩相既要满足沉积持续时间的主导、又要满足沉积物质表现优势,还需满足盆地或区块总体背景和环境格局上的合理性与综合性。指出优势因素(或称优势参数)是优势相确定的基础和前提。提出了“广义岩相古地理”和“狭义岩相古地理”2个概念,在其研究内容、精度、理论深度、研究区域范围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区别,但并不能由一两个指标就简单区分,需要综合对比和分析才可以界定。论文还论述了岩相古地理研究出现的7个新方向,这些新的研究方向可根据研究目的和解决的实际勘探目标,进行广义和狭义岩相古地理分析。运用优势相分析思路和方法,在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等时性地层划分及建立了盆地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进行了柴达木盆地关键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但是各小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盒81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低,呈似曲流河状,属弱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盒81下小层、盒82下小层、盒82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高,呈现宽条带状,属强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对比两者的区别,最终建立辫状化程度不同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同时,对该区盒8段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中心线叠合处理,得出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既存在继承性又存在迁移性的规律,继承性表现为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数量和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为分流河道始终向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长期被认为是烃源岩层,在该层试气中获得120.8×108 m3/d高产工业气流井,表明以须三段为代表的致密气源层内勘探前景广阔。本文依据钻井取芯、测井、录井等资料,运用多信息综合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及源储配置特征,进而探讨致密气源层内致密砂岩气藏的展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西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东区发育曲流河三角洲;通过分析十多种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辫状河道、水下辫状主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为元坝地区须三段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同时,东、西区源储配置差异明显:东区底部为厚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顶部为薄层的砂体与煤及炭质泥岩互层;西区水下辫状河道及辫状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多层砂体叠置连片,砂体与煤系烃源岩构成互层,似"千层饼"状特征。相对于东区,西区源储配置特征对于致密气成藏更为有利,因此建议将以后的勘探重点放在西部的致密砂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7.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泉水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泉水位及泉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泉水以东南方向管道流补给为主,枯水期泉水以西南方向裂隙流补给为主;岩溶水系统排泄区的水位动态与泉水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奥陶系灰岩补给区地下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高于张夏组岩溶水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枯水期在张夏组灰岩含水层进行回灌补源并不能遏制泉水位下降的势态;根据42组水质资料计算,泉水的Ca2+、Mg2+、Cl-、SO2-4、总硬度等常规离子组分含量介于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和奥陶系岩溶水之间,四大泉群流量中,来自于张夏组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11%~32%,凤山组-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24%~60%,历阳湖占5%~10%,兴济河占0~6%,玉符河占1%~8%,市区回灌对五龙潭的流量有重要影响。可见,北方岩溶发育极其不均,泉水动态变化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济南保泉回灌补源地点宜选择在奥陶系灰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珠三坳陷西北部珠江组一段上亚段浅海陆架砂体成因机制,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首先搭建了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约束,开展浅海陆架砂体识别与定量描述,剖析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而讨论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江组一段上亚段可划分为4个五级层序,自下向上编号为FS4、FS3、FS2与FS1;(2)研究区发育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两种类型陆架砂体,两者整体呈NW-SE向展布,潮流沙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滨外沙坝则集中于东部;(3)FS4、FS3与FS2 3个五级层序中,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均呈现较大规模与较多数量,最上部FS1五级层序中,规模与数量达到最小;(4)沉积基准面(水动力)、同沉积地貌、沉积物碎屑供给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的发育规模、展布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等,综合构成了珠三坳陷西北部浅海陆架砂体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