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长江干堤管涌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长江流域连续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干堤溃决给沿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江干堤的溃决主要由管涌引起,因此,长江干堤管涌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水文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管涌发生,发展过程,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而阐述了管涌研究的发展趋势,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管涌发生,发展过程,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而阐述了管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化与海洋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集成,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国际海洋科学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已经开展许多研究项目,诸如“海洋全球变化合作研究计划(IMAGES)”,“过去全球变化研究(PAGE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旨在通过对海洋表面和深部变化及与陆地的相互关系作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历史,海洋地质在研究古气候,古水温,海洋与陆地气候联系,环境重建,陆海相互作用等方面举足轻重,同时地质学在参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合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的进展,着重对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古环境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多种环境替代指标的相互验证,高分辨率研究,定量研究,加强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研究,加强综合研究,寻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学跨世界的重大研究主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志强 《地学前缘》1997,4(2):255-262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科学界跨世纪的重大研究主题,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从其组织、计划制定与实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机的完整的框架体系,整体推动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文章从国际全球变化的组织框架、计划体系和主要研究环节等主要方面概述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实施十年后的进展与现状,特别是分析概括了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环节--观测研究,过程研究、预测研究、数据与信息管理研究、影响(后果)分析研究,对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研  相似文献   

5.
树轮气候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轮气候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刘广深,魏建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年轮密度,气候信息,环境事件全球变化和环境变迁研究的需要,使树轮研究工作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在技术方法、取样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的组织网络等方面都取...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第四纪包含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部历史,第四纪研究成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纪科学作为环境考古的一种研究手段,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考古资料和更多的考古学信息,对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第四纪科学家而言,古人地关系的研究只能通过环境考古学来实现。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第四纪科学主要承担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重建古人类活动区域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②探索遗址形成和废弃的自然原因;③包括农业考古、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等的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不同尺度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小尺度环境考古,采用主题研究;中尺度、大尺度和超大尺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所有的高级尺度研究一定是建立在低级尺度研究基础之上,就像一座金字塔。低级尺度研究是基础,是高级尺度研究资料和证据的积累;同时不同研究尺度可大可小,它的界定根据研究主题而决定。第四纪科学在环境考古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环境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考古学家与地学家的精诚合作,需要双方多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我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还处在资料积累阶段,应该循序渐进发展环境考古学。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中的分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Mandelbrot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分形概念以来,已以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地质灾害这一研究领域亦不例外。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分形理论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在内的各种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分形理论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固然程度还较浅,基本上是处于起步阶段,但二者的结合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还指出,现阶段在加强地质灾害基本分形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必要的研究方向将是进行各种地质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和构建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形模型,以及进行各种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的经济分形研究等,如此地质灾害研究领域中的分形理论应用才有可能不断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中的新理论: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作用动力学属于理论地球化学的范畴,是通过研究物质,能量的输运行为与物理化学转变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来探讨成矿作用机制问题,其研究原理,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均类似于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只是其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有差别,由于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是一门成熟而先进的学科,笔者建议将它作为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一理论工具,并对于安微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机理作了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区调中对花岗岩类的研究,不仅是研究它们的岩石学特征,而且要进行花岗岩类的地层划分构造研究,其中特别是构造研究已成为风岩类区研究的主旋律。本文着重对在区调中花岗岩类构造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同时对花岗岩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以提高对花岗岩类区调及构造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理科学系统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全球变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自全新世以来,把人类作为与各自然圈层的总和相对等的一个圈层。因此,在研究框架图式中,在IGBPⅡ图式之外,增加了一个人类圈,并以人类圈作为中心,表示人类圈与各自然圈层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把中国地理科学系统研究与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联接起来,使中国地理科学走向世界,这些就是地理科学系统理论的创新之处。在实践中,我们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详细研究,拟出许多具体研究课题,提出研究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如图 2所示,根据地理科学系统理论研究长江三角洲,其最终目的就是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但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已是一个独立的重大科研项目,已由中国科学院进行研究,故在此仅做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氚在水圈中的分布特征与中国境内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特别是南极的宝贵资料,论述了氚在全球大气降水中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雨量效应、季节效应。对氚在中国境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的分布规律也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对其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2600年来黄河下游沉积量和上中游产沙量变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基于华北平原上93个钻孔中沉积物详细观测和分析数据,结合182组14C测年和埋深数据、参考前人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估算出2600年以来黄河下游在602BC~11A.D.,11~1034A.D.,1034~1128A.D.,1128~1855A.D.和1855~1997A.D.等5个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沉积量分别是3.89×108t/a,2.24×108t/a,6.63×108t/a,6.78×108t/a和8.47×108t/a。通过建立黄河下游有无堤防和决溢频率与泥沙输移比的关系,计算出5个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平均年输沙量分别是6.2×108t/a,6.8×108t/a,8.3×108t/a,11.5×108t/a和15.3×108t/a。进而探讨了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历史上王景治河后出现的600年安流时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地幔流体是一种以CO2和H2 O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溶质成分、相对富集大离子等不相容元素的超临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脱水、脱气作用和地核及地幔脱气作用。地幔流体在许多大型—超大型金属、非金属、油气矿床和矿集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本身成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热动力。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可提供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是矿床具有深大断裂构造背景、伴随幔源岩浆活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性、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集区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大约 1.0~0.8GaBP时期,全球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大陆,当时华北地块处于中低纬度地区,与劳伦及西伯利亚地块相连。燕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是以大套碳酸盐建造为主的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沉积。元古代地球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 O2增多、CO2减少的古全球变化,1.85GaBP开始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随着条带状硅铁沉积在全球的终止,出现广泛的红土堆积。甾烷、藿烷及类异戊二烯等生物标志物在前寒武纪沉积中的大量检出,表明早在古元古代地球上就可能已经有真核生物、真菌及光合细菌存在。近年来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发现大量地球早期生物化石,包括真核藻类、多细胞藻类、颗石藻、藻叠层石及后生动物遗迹等,对探讨各种生命形式的起源与演化、恢复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前言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除台湾和西藏地区外仅有的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海相沉积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晚白垩世以来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本文就笔者几年来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对塔里木海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The broa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on and Earth surface elements are treated, and that many of the lunar features are yet un-named as a result of lack of similar earth features. It is emphasized that continued lunar studies will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as well as other planetary masses.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对气溶胶中 、 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浓度量值分别进行了阐述;对雪冰层中的 和 进行了本底划分,并对这些本底的来源、组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要:在全球海面变化的近期研究中,无论是均衡模式、还是重力模式,写考虑到冰川均衡作用和水力均衡作用。本文认为,绝对均衡表示地壳均街的最终结果,相对均衡表示地壳均衡中一系列中间过程。这两种均衡之间的差别,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定量计算的结果表明,冰盖的吸引不仅使周围的海面升高,而且使内核在外核中产生定向运动。由于参加相对均衡的大陆壳数量不同、宕石圈的强度不同,陆壳与陆充、陆克与洋壳之间将产生不同幅度的垂直运动。这为解释全球海面变化不一致性提供了另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吴慧山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5,11(2):106-109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氡和镭测量在油气勘查与开采中的某些应用和相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