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铁矿预测模型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中国铁矿资源进行概况总结。截至2013年底,中国铁矿区共计4 406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882×108 t,保有资源储量76×108 t,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为贫铁矿(全铁品位平均为30%),富铁矿(全铁品位大于50%)仅有10.33×108 t,占1.35%。中国铁矿资源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 000×104 t的铁矿共计727个,其中超大型铁矿(>5×108 t)共计32个,大型铁矿((1~5)×108 t)共计121个,中型铁矿(1 000×104 t~108 t)共计574个。根据可利用性划分:可利用的铁矿共计678个,其中超大型27个,大型113个,中型538个;难利用的铁矿共计49个,其中超大型5个,大型8个,中型36个。 截止到2010年,全国预测铁矿资源量1 927×108 t。资源量按预测深度统计:500 m以浅775×108 t,1 000 m以浅128×108 t,2 000 m以浅1 927×108 t。按照目前技术经济评价,在预测铁矿资源量中,可利用的铁矿资源量1 382×108 t,暂不可利用的545×108 t。全国划分了铁矿最小预测区共计6 081个,在此基础上共圈定全国3级预测区392个,铁矿预测资源量10×108 t 以上46个,(1~10)×108 t为118个,1×108 t 以下128个。在典型矿床分析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化探、遥感等异常找矿标志,归纳概括各类型预测要素并构建其区域预测模型,指导该区域的找矿勘查。根据中国铁矿资源潜力和开发现状,全国铁矿划分了8个开发基地和7个勘查基地,这些基地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包括辽宁的鞍山-本溪、河北冀东、安徽庐枞地区等。中国西部铁矿资源潜力总体不大,但四川攀枝花、云南惠民、新疆西天山和西昆仑等也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刊》2019,(1):66-66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之《中国铜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金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锰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分别以“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之“全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综合汇总”为基础,概述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现状和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成矿区带,选取典型且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成矿区带开展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综合剖析研究,从探明资源储量、预测资源量、最小预测区类别、预测深度、地质可靠程度、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集成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包括矿产预测类型划分、预测方法的选择及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区域预测模型构建等,编制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分布图,以及找矿远景区划图、勘查工作部署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铜矿资源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全明  张大权 《地质通报》2010,29(10):1445-1451
从中国60年铜矿勘查程度研究入手,分析了铜矿床的产出与勘查程度的空间、强度的内在联系。统计结果表明,铜矿床的规模与勘查程度呈正相关,发现一个大型铜矿床所需要的钻探工作量为(12.5~16)×104m,发现一个中型铜矿床需要的钻探工作量至少为(4.8~5.48)×104m。面积约占中国2/3的中西部地区,铜矿的勘查程度低或极低,查明铜矿床的数量和储量仅占全国的17%和34%,西部地区还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选择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又具备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区域作为铜矿成矿区带,在区带内利用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和可能具有反映铜矿化显示的化探异常等因素圈定找矿远景区。在提高勘查程度就有可能发现更多资源储量的前提下,采用高勘查程度区铜资源储量的特征和参数,对低勘查程度区的铜资源储量进行类比预测,估算全国铜资源潜力为(5591~18483)×104t,其中西部低勘查程度区的潜在铜资源量为(5591~13660)×104t,可发现大型铜矿床30~70个。铜找矿远景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冈底斯、班公湖,西南三江,新疆东天山,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铜矿山深部及外围。  相似文献   

4.
中国萤石矿预测评价模型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萤石矿资源较丰富,探明资源量居世界前列。我国的萤石矿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大中型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来源、成因、区域成矿规律和少数省级萤石矿成矿远景区划、区域萤石矿资源潜力评价展开。为摸清萤石矿资源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产业政策,亟需开展系统的、全国性的萤石矿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依据中国萤石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数据和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国萤石矿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在各省区建立的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和区域预测模型基础上,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突出总结萤石矿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归纳、汇总、提出了热液充填型和沉积改造型萤石矿矿床预测评价模型;以各省区圈定的最小预测区、归并的2级预测区和估算的资源量为基础,依据预测要素和区域预测模型,归并、圈定了198个3级预测区,汇总估算了全国萤石矿预测资源量,提出了中国萤石矿预测远景区。中国萤石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预测资源量(CaF2)约9.5亿t,其中单一萤石矿预测资源量约4.3亿t,以热液充填型预测资源量为主。预测远景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四子王旗、冀北-辽西、豫南、皖南-浙西、浙中、闽北-粤东等地区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是萤石矿预测资源量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杨毅恒  曾乐  邓凡  胡建中 《地学前缘》2018,25(3):138-147
铬铁矿是我国急缺的战略矿产之一,主要来源依靠进口,由于资源储量和生产量有限,供需缺口连年加大。本文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成果基础上,对全国铬铁矿资源进行潜力预测。通过对我国铬铁矿产分布特征、成矿类型的系统分析,进行了成矿区带划分,划分出4个Ⅰ级成矿域、11个Ⅱ级成矿省和20个Ⅲ级成矿带。综合成矿规律,归纳出预测要素,建立了两种预测评价模型,分别为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侵入岩体型铬铁矿和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似层状岩浆型铬铁矿。在充分收集整理各省铬铁矿地质资料基础上,以GIS的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为手段,开展了预测区的圈定与优选,重点筛选出3个预测资源量较大可达到500万t以上的铬铁矿三级预测区,进行了简单的资源评价,探讨铬铁矿资源潜力,提出找矿建议。评价数据显示,全国铬铁矿资源总量7 215.32万t;累计查明铬资源量共计1 565.59万t;预测铬资源量共计5 649.73万t。综合分析铬铁矿研究区已有工作成果和找矿进展,结合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在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甘肃大道尔吉等地区资源潜力巨大,是主要找矿方向,可作为重点找矿部署区。  相似文献   

6.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在南岭地区共安排项目30 项,累计投入总经费4.7143×108 元,其中中央财政 2.4796×108 元,地方财政投入2.595×107 元,矿山企业投入资金1.9388×108 元。新增332+333 铅锌金属资源量5.737×106 t, 三氧化钨资源量3.94×105 t, 锡金属资源量2.62×105 t,钼金属量资源量2.75×105 t,金金属资源量35.5 t,锑金属资源量4.2 ×104 t,铁矿石量3.968×107 t,银金属资源量5149.7 t,铜金属资源量2.26×105 t。 9 个项目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增资源 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6 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7 年,稳定职工就 业49 464 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在深部找矿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对该区矿山深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增铁  丁俊  秦建华  范文玉 《地质通报》2010,29(9):1371-1382
铜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中国当前最为突出的大宗性紧缺矿种之一。西南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铜矿资源的找矿潜力巨大,国土资源大调查10年来的发现和进展已基本改变了中国铜矿资源新的战略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快西南地区铜矿资源的勘查工作进程,紧紧围绕重要成矿区带和主要的铜矿类型,不断提高工作程度,尽快实现新一轮找矿的重大突破,大幅度提高铜矿资源的储量,对全面提升国内铜矿资源的保证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锡矿床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但是近年来遇到了找矿潜力区不足和找矿方向不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锡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893处锡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锡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44个锡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锡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型、云英型、伟晶岩型、火山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锡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1 179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1 861.13×104 t。根据锡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05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09个锡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湖南香花岭-千里山和塔山-大义山、云南个旧和薄竹山-都龙、内蒙古黄冈梁等5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锡矿勘查工作。预测结果还表明锡矿在500 m以浅的找矿空间里仍有很大资源潜力,因此,找矿工作应注重深浅结合,在重视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的同时,还应重视覆盖区和非传统锡矿类型等新领域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9.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等,将中国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1 类,其中以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中深成侵入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型、卡林-似卡林型、浅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等为主要找矿类型;成矿年代以中生代、新生代为主。在中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总结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演化、成矿地质条件、空间分布特征、金矿类型、区域成矿要素、资源量等,初步厘定42 个金矿集区,其空间呈集中分布特征。根据金矿勘查单位面积的钻探数量,初步将中国金矿集区划分为高、中、低工作程度区,高程度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除砂金矿外,中国88.12%的岩金(伴生金) 矿探矿深度在500 m 以上,说明探矿钻探验证偏少、偏浅。文章还探讨了中国金矿集区资源找矿潜力,提出了勘查找矿方向和建议,指出中东部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金矿集区特别是位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是未来找矿潜力重点区域,未查明资源储量巨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铅锌矿产资源需求大量增加,使得我国的铅锌资源储备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在全国开展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通过总结铅锌矿地质矿产成果,掌握铅锌矿产资源现状,预测未查明的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铅锌矿产资源规划部署及合理利用的需要。在系统梳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中国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合传统的矿床模型以及全国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铅锌矿矿产预测类型,将全国铅锌矿划分为9类矿产预测类型,分别是层控碳酸盐岩型(MVT)、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SEDEX)、砂砾岩型、沉积改造型、陆相火山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夕卡岩型和风化壳型;分析了重要成矿区带的铅锌矿矿产预测类型、成矿时代,总结了各成矿区带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模型。结合全国大地构造相图、全国成矿区带图以及全国各级预测区分布图等资料,划分了15个铅锌矿成矿省和47个Ⅲ级成矿区带,以成矿省(成矿区带)为主线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工作,为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pper resources in China are rich, but imported copper products are still required. Researches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major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by geologists have involved in worldwide classification, significant copper belts, representative copper deposits, etc. Studies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also have made achievements with a long-term work. Combined with latest exploration advances obtained in recent ten years, this review aims to conclude 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es on copper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in China. Based on data of 814 copper deposits and other ore (mineralized) occurrences, ten predictio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have been suggested. Porphyry and skarn copper ores are taken as the key targets.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hich concentrate in Gangdese, Changdu-Sanjiang, Dexing and East Tianshan. The Cenozoic and Mesozoic are the major metallogenic epochs. Four main metallogenic epochs are been studied based on the copper ore geochronological data including Precambrian Era (Archean and Proterozoic), Paleozoic Era, Mesozoic Era and Cenozoic Era. Based on the study of metallogenic series of ore deposits in China, twenty-seven metallogenic series of copper deposits are proposed. This is suggeste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ore and provide the theory guide for copper resources predi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铜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铜矿资源丰富.本文在对全国814处铜矿床及其他5000余个矿(化)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完善了对中国铜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分为10个类型,认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其中又以斑岩型铜矿资源最主要,集中分布于冈底斯、昌都-三江、德兴、东天山等地区;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和中生代最为重要.系统搜集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铜矿床的成矿年代学资料,划分为4个铜的主要成矿期;厘定出27个以铜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提升了我国铜矿成矿规律研究的程度,为我国铜矿资源的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既是钴矿资源消费大国,又是钴矿资源进口大国,受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的影响,近年来钴矿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科学地评估我国钴矿资源潜力,指导找矿勘查部署工作,立足国内,提高我国钴矿资源的保障能力,笔者2019—2021年开展了9个重点省(自治区)的钴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本文从我国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先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主线,厘定我国找矿预测矿床类型,包括与沉积地质作用有关的风化型、化学沉积型、砂岩型和海底喷流沉积型,与火山地质作用有关的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与侵入岩浆地质作用有关的岩浆型、矽卡岩型(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与变质地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以及少量与大型变形地质作用有关的变质核杂岩型;进而梳理并总结了各类型钴矿有关的成矿地质体.通过分析我国钴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综合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等预测要素,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估算资源量.结果表明:我国钴矿包括风化型镍钴矿、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钴矿、海相火山岩型铁铜钴矿、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锌钴矿、岩浆型铜镍钴矿和热液脉型钴矿6种主要找矿预测类型;圈定416个钴矿最小预测区,圈定64个找矿远景区,优选99个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勘查建议;9个重点省(自治区)累计查明钴资源储量45.3万t,预测钴资源量约420万t.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钨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钨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1 538处钨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钨矿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钨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56个钨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钨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夕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层控夕卡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钨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的1 357个最小预测,累计预测资源量(WO3)2 973×104 t。根据钨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61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18个钨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河南卢氏-栾川、新疆白干湖、湖南香花岭-瑶岗仙、甘肃野马滩-干巴河脑、江西坪背山-八仙脑和大湖塘等6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钨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铜矿资源丰富,文章在对华北地区579处铜矿床(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矿床类型,划分出四大成矿期,认为侏罗纪—白垩纪为最主要的成矿时期,以斑岩型、接触交代型为主;提出不同类型铜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建立了 7种预测类型划分方案、6种预测方法.探讨了华北地区铜矿的时空演化,认为在重要成矿带和典型矿...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潮  陈玉明  陈喜峰  姚仲友  郭维民 《地质通报》2017,36(12):2154-2163
阿根廷金矿资源丰富,西部是安第斯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查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找矿和开发潜力。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和金矿成矿规律,梳理了阿根廷金成矿地质背景,厘定了金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事件的关系。将阿根廷金成矿时代划分为4个集中时期,阐述了各成矿期的主要金矿床类型,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出5个成矿带和15个矿集区,总结了各矿集区的主控矿因素,为进一步确定阿根廷金矿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