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黔东北大塘坡组菱锰矿矿床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的品位普遍偏低,高品位的块状菱锰矿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并非稳定存在,弄清菱锰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文章首先从区域尺度分析了菱锰矿矿床分布与黑色泥岩盆地内部次级洼陷的关系,然后以杨家湾锰矿床为例,分析了同一次级洼陷内锰品位与含锰岩系厚度和矿层厚度的相关性。最后选取次级洼陷内的典型探井,从矿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等微观尺度,研究了菱锰矿矿床的垂向非均质性,探讨了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菱锰矿主要赋存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大塘坡组一段底部,锰矿品位与矿层厚度呈正相关,高品位的锰矿主要为泥晶结构的块状菱锰矿,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黑色泥岩盆地的次级洼陷沉积中心;锰矿层在横向上并非稳定的均质沉积,从洼陷中心到洼陷边缘,菱锰矿的品位逐渐降低;锰矿层与粉砂质泥页岩交互沉积,具有很强的垂向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广泛分布于次生堆积型锰矿床中的具鲕状形态的锂硬锰矿,与沉积锰矿床中的鲕状锰矿、现代海洋底沉积的锰矿球相比,仅结构相似,而物理性质、矿物成份等均不相同。该矿物的研究,对矿床成因、找矿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报道东湘桥锰矿中该矿物的矿物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广西下雷氧化锰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下雷锰矿床由原生碳酸锰矿和次生氧化锰矿组成.其中氧化锰矿石的矿物主要有软锰矿、钡锰矿、隐钾锰矿、锂锰矿、钙锰矿、褐锰矿、黑镁铁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主要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蒙脱石.矿石结构主要有交代、隐晶和细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葡萄状、块状、晶洞状、网脉状和条带状构造.与原生碳酸锰矿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的矿石品位明显提高,平均在44%以上;Co、Ni、Cu、Zn等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化学分析和单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中的w(Mn)/w(TFe)值均较高(一般大于10),说明风化强度大,铁、锰分离显著.与铁的氧化物相比,锰氧化物中Si和P等有害杂质元素的含量要低得多,因此,铁、锰分离是形成优质锰矿的重要条件.氧化锰矿的次生富集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古气候、构造、含锰地层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锰矿成矿规律初探-陈毓川院士八十华诞专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勇  徐志刚  裴浩翔  江冉 《地质学报》2014,88(12):2192-2207
中国锰矿资源较丰富,资源量排名在世界上位列第5.中国锰矿种类多样,有海相沉积型、火山-沉积型、碳酸盐岩中热水沉积型(或“层控”型)、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受变质型及表生型.其中,海相沉积型占资源量的71.4%,表生型占15.7%,是最主要的两种类型.中国锰矿广泛分布于“泛扬子区”、华北陆块的燕辽地区以及天山和祁连山部分地区,尤以“泛扬子区”为最,并具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总体特征.中国的成锰时代多,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中国锰矿形成的重要时代.中国锰矿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北锰南迁”:中元古代锰矿主要产于华北陆块的燕辽裂谷带,新元古代—古生代锰矿主要产于“泛扬子区”的大陆边缘盆地或台内盆地中.大型、超大型锰矿床或锰矿田的形成,受控于非构造期盆地性质、古海洋结构、古海水性质及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其形成环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及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锰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南非、乌克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中国锰矿资源具有总量大、平均品位低、开采难度大等特点,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从海外进口大量锰矿.南部非洲地区锰矿资源丰富,主要有海相沉积受变质型、海相沉积型、热液型及表生型锰矿4种成矿...  相似文献   

6.
黔东北地区优质锰矿找矿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周琦  覃英  张遂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2,19(4):228-230
黔东北地区优质锰矿产于早震旦世大塘坡早期黑色岩系底部,位于普通锰矿-菱锰矿层的下部。作者在论述区内锰矿成矿的岩相古地理、古构造、成锰盆地特征的基础上,对优质锰矿的分布产出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区内优质锰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可望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锰矿勘查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7.
建水县黑甲铁锰矿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层状、似层状分布于平缓山坡及平坦低凹处,为一套含较多铁锰质结核、残块的第四系堆积矿.  相似文献   

8.
广泛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一些褶皱构造周边的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地层中分布着一套由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薄层硅质岩、灰岩组成的富含硫化物和有机质的"黑层"~([1]),其实也是黑色岩系的一种,该层中含有较丰富的钒、铀、磷、钼、镍等矿产.  相似文献   

9.
钦州-防城锰矿带是中国次生氧化锰矿的重要产地之一,其含锰岩系为上泥盆统榴江组含锰硅质岩。锰矿床主要赋存在以腐岩带为主的风化壳中,矿石的主要矿物为软锰矿、锰钡矿、隐钾锰矿、锂硬锰矿、钙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其他粘土矿物。矿石多呈葡萄状、块状、网脉状构造。与原生含锰硅质岩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矿石的品位明显提高,Mn含量平均达到42.6%。矿石化学分析和单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氧化锰矿石中还普遍出现Co、Ni、Cu、Zn等元素的富集,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05%(最高0.40%)、0.09%(最高0.53%)、0.08%(最高0.53%)和1%(最高2.2%);它们主要以类质同象和吸附的形式赋存在锂硬锰矿及隐钾锰矿中。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的Mn/Fe比值均较高,一般大于6~10,说明该区化学风化强烈,铁、锰分离显著,有利于形成高品位的优质锰矿。有害杂质元素P主要存在于针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中。氧化锰矿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气候、构造、含锰岩系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下雷-东平锰矿带矿床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德 《地质与勘探》2016,52(5):846-853
下雷-东平锰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锰矿矿集区。在矿集区典型锰矿床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含锰岩系和矿石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比较了同一锰矿带的下雷式、东平式两类锰矿床特征。结合前人区域构造资料,探讨了下雷式、东平式两类锰矿成因。研究认为下雷式锰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热水作用参与了锰矿的形成;而东平式锰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过渡带,成矿过程中火山活动强烈,推测东平锰矿的沉淀富集作用与海底火山喷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分布广泛,组成多为黑色、灰黑色的页岩、炭质页岩、砂质页岩及硅质岩等。在黑色岩系中伴有镍、钼、铀、钒、银、硒、铂、钯、铜,铅、锌等元素的成矿和矿化富集。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时代及特殊的多金属组合特点,黑色岩系矿床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收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对国内外黑色岩系及矿床分布、矿种及赋存形式、成矿模式、沉积环境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云南黑色岩系及矿床研究的现状及成果,指出了云南黑色岩系找矿勘查方面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巴山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毒重石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台及邻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部是钡富集的重要层位,广泛分布的重晶石矿床主要赋存在暗色硅岩中。毒重石(BaCO2)、钡解石[BaCa(CO3)2]矿床的分布仅限于大巴山断裂北侧,即陕南与川北地区。毒重石与钡解石、重晶石、磷结核、黑色硅岩、黑色页岩、钒矿和石煤等构成特有的沉积序列。毒重石的δ13”CPDB平均值为-16.4‰,反映了形成毒重石的碳为有机成因,钡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热泉与生物。  相似文献   

13.
沉积变质型锰矿是国内外重要的矿床类型,洪水河铁锰矿床是近年来东昆仑地区铁锰矿勘查的重要发现。笔者在对洪水河铁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矿床产于蓟县系狼牙山组,矿体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明显,铁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碎屑沉积、热水沉积、变质作用和表生氧化作用,矿质的沉淀与缺氧环境密切相关,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东昆仑地区蓟县系狼牙山组分布广泛,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可带动青海省铁锰矿的勘查和研究,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中元古代锰矿的勘查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基础, 提出黔东及毗邻区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是流体成矿作用, 又有沉积成矿作用。在南华裂谷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形成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黑色岩系有关的锰、重晶石、磷、镍、钼、钒、铀、页岩气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提出区域性的导矿构造是新发现北西向中元古代基底中的铜仁古裂谷。对铜仁古裂谷与近东西向南华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次级地堑盆地等配矿构造的交汇处, 形成含矿流体底辟通道, 控制形成了系列超大型锰矿床、超大型重晶石矿床等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在总结贵州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对成功指导实现锰矿和重晶石找矿突破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邵阳盆地为泥盆世晚期形成的一凹陷带,二叠系孤峰组为该区主要含锰层位。孤峰组含锰1~2层品位较低,但矿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潜力大,因此分析总结锰矿层特征、矿床富集规律,对指导邵阳盆地开展新一轮锰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桃石塘锰矿床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发现,并在本世纪初评价提交的小型锰矿床。锰矿产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岩系)下部黑色碳质页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倾斜产出,矿体走向长700余米,倾向斜深800 m,矿体厚0. 221. 30 m,平均0. 86 m。本次通过对含锰岩系、锰矿体厚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运用南华纪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和深部隐伏矿找矿预测模型进行类比分析,圈定了石塘IV级地堑盆地的空间分布范围,该盆地呈北东65°左右方向展布,长3 600 m,宽800 1 400 m,在盆地北东东方向尚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肖德长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76-282
贵州从江-黎平地区锰矿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岩系中。通过对从江-黎平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查明该区含锰岩系分布于朝里向斜及寨柳向斜,区内两个已知矿床八当锰矿和高增锰矿即位于朝里向斜。文章系统阐述了从江-黎平地区锰矿成矿地质背景、含锰岩系特征、锰矿床地质特征,对该区南华纪大塘坡期锰矿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总结了区内锰矿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对该区锰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朝里向斜南部具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黔东地区李家湾锰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乌罗镇境内,该矿床为杨立掌锰矿体在深部及外围的延续。锰矿赋存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岩系下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矿体沿走向长约2000m,沿倾向延深长约1500m。矿床平均厚度为2.56m,平均品位为19.31%。根据大量的野外观察,前人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该区的综合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9.
闽西一带,次生富锰矿分布广泛,点多面广,为本省目前锰矿资源的主要来源.十多年来,运用激发极化法,在配合地质圈定矿化范围或直接发现盲矿体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地质概况锰矿体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堆积层及构造裂隙或破碎带中.其下伏基岩及围岩为中、上泥盆系至石炭-二迭系地层,有石英砂岩、石英砾岩、灰岩、页岩等.锰矿物可能来源于上古生代的一套地层.  相似文献   

20.
湘潭锰矿是一个沉积碳酸锰矿床,是我国主要的大型锰矿之一.矿体底板为线理状黑色页岩,顶板为叶片状黑色页岩,属下震旦统.矿区受仙女山背斜控制,该背斜又为众多的次级断裂切割,破坏了矿体的完整性.通过构造、岩相分析,将矿体垂向上分为若干台阶,认为仍有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