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思维方式最接近理科思维,对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把复杂的地理问题抽象成简单的数学问题,将有助于突破一些地理学习的难点。以下介绍几种地理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agent的商业中心地空间结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领  罗柏宇  翁瑾 《地理研究》2010,29(9):1659-1669
以克里斯泰勒提出的中心地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回顾和总结了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并以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根据中心地理论假设,提出基于agent建模的两层次agent模型结构,通过遗传算法再现和验证了克氏单一职能的六边形中心地空间格局。模拟表明,微观自主体的相互作用的确可以突现出六边形宏观空间格局,这为以后突破克氏理论中"均质、静态、封闭"的不足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中心地宏观空间结构的微观机理需要进一步结合经济学演绎模型和ABM的计算实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莉  陆玉麒 《地理科学》2013,(6):649-658
以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为基础,以最短通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作为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以基于GIS平台开发的可达性计算模块为技术支撑,从空间可达性、空间相互作用、空间服务范围几个方面对均质背景和交通背景下的中心地体系进行空间分析,探讨中心地体系的空间演化及空间重构,以期对中心地体系的过程模拟和空间表达进行初步探索性的尝试。结果表明:均质背景下,次一级中心地产生于上一级中心地可达时间最长的地方;基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的可达性在同等级的中心地间出现了差异,相同等级的中心地越是靠近高等级中心地,其加权平均出行时间越短,由于中心地相对区位的不同,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出现了差异增长,其结果会形成连续的中心地等级。伴随着交通网络的演进,中心地空间结构进入由"点-轴-网"构成的全面有组织的均衡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遥感与地理数据编码后的图形与图像在数学上属于同一类问题,其数据编码的一面相当于训练抽象思维的代数学,图形图像的一面相当于训练形象思维的几何学,因此遥感与地理信息相当于训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解析几何学。人脑的信息处理功能有左右脑皮层的分工与合作,左脑皮层偏重抽象思维,右脑皮层偏重形象思维。当集中某一问题思考时,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组成临时网络,以不同的脑波组合(β,α,θ,δ),从兴奋、沉思、恍然大悟到积极证明的科学用脑过程,是脑能与创造性的源泉。笔者提出遥感与地理信息认知学的目的,是启发认识遥感与地理信息的本质,训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能力,触发深度知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素质,从而达到科学规律发现和技术工具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动态生成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学习自觉,以及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品格,提升其地理关键能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真问题”发现,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薄弱,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形象直观地讲解知识点,这成了初中生地理学习的难点。精心设计的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可以化平面为立体,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地理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原城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根据中心地理论,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和范围,直观反映出城镇相对等级,这也表明雷达遥感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2)黄河海平原城镇空间结构深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貌尤其是水文(河流、古河道、湖泊)的影响,城镇体系可划分为5种类型区,3)发展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体系由六边形向五边形或四边形演化的构建模型,4)无论六边形还是五边形的中心地体系,本区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间的距离构造法则与实际情况的良好关系,证衤了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在黄淮海平原重要农产区的某种存在。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代理人的零售业空间结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玮  王德 《地理学报》2011,66(6):796-804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对现实中多种因素复杂作用下的中心地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指导规划实践一直难以开展。传统模拟研究方法采用数学线性规划的思路,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来实现对中心地体系的还原与考察,但复杂程度有限,难以用于实证研究和实践。多代理人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介绍笔者开发的一个零售业空间结构模拟系统。该系统以多代理人技术为基础,通过模拟商业中心和消费者两类代理人的行为,得出商业中心结构分布。商业中心被分为3 个等级,可以根据经营收入调整空间位置和自身服务等级;消费者以一定的频率产生不同等级的购物需求,并以距离为指标选择商业中心作为出行目的地。模拟过程从产生一定数量的一级商业中心开始,经过循环模拟消费者选择行为和商业中心的位置等级调整,最终达到商业中心等级和空间分布的平衡状态。作为对这个模拟系统的检验,分别对5 种典型的消费者空间分布场景进行模拟,包括:均匀分布、单中心、卫星城、分散组团、带形组团。结果表明这个系统的模拟性能稳定,生成的商业中心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视角和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 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 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 拓宽其普适性。其次, 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 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 城市体系重组, 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 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 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 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 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 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 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体验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何可用感官作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环境、思想等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以获得的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从而认识抽象的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以亲身的经历获得感性的认识,生成丰富的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并升华地理情感。  相似文献   

12.
龚倩  赵媛 《地理教学》2010,(21):4-7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把培养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放在学习的首位。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空间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从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去揭示地理环境特征和差异,使学生自觉地从空间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体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因此,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明 《地理教学》2020,(1):52-55,39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针对地理解题的思维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浙江省历年选考地理试题为例,总结和提炼出六大解题思维,即:逆向思维、收支平衡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空间思维、辩证思维,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习和复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题思维过程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曹宏伟 《地理教学》2021,(18):50-53,21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且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与演化.本研究设计"正阳黄土物质来源分析"这一古环境课程,通过野外采样、实验数据分析、古风场模拟、文献分析印证,融合大气科学、历史地理学、沉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旨在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同时也为地理研学活动的开展与跨学科研究学习提供了新的尝试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在探究地理问题时一般从地理环境中的具体事项着眼,由特殊案例产生疑问→观察地理事象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变化→假定条件实验、模拟,探究规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下面以"天气系统和气候"创新思维为例,追寻科学家的探究之路,全面提升学生地理技能,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 ,根据中心地理论 ,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 ,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的分布和范围 ,直观反映出城镇相对等级 ,这也表明雷达遥感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2 )黄淮海平原城镇空间结构深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貌尤其是水文 (河流、古河道、湖泊 )的影响 ,城镇体系可划分为 5种类型区 ;3)发展了河流影响下的中心地体系由六边形向五边形或四边形演化的构建模型 ;4)无论六边形还是五边形的中心地体系 ,本区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间的距离构建法则与实际情况的良好关系 ,实证了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在黄淮海平原重要农产区的某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理空间知觉是许多地理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最近国内外地理课程都将空间知觉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我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提供与学生生活情境相关联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地理意义的建构与知识的运用,反映了当前地理教学的趋势。因此,地理空间知觉不应只是简单的图形辨识或高度抽象的转换能力,而应当强调与生活经验上的统整与连结。在理念上,地理空间知觉渐渐成为地理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视觉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要透过设  相似文献   

18.
沈新荣 《地理教学》2014,(13):18-20
一、相关概念介绍"可视化教学"是指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利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像、视频、软件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有利于增强地理事物的直观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地理事物的特征、差异及成因,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蒋黎敏 《地理教学》2021,(6):45-47,24
地理综合思维包含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本文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文章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地理学科优势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地进行表格设计、逻辑推理、区域分析、现象释因、头脑风暴五类实训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学习活动,提升地理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思维是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电教媒体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动静变换,快慢调控以及不走样的多次重复出现。这些特点都能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投影片对地图所表现的要素进行选择、取舍,突出讲课需要选取有关部分,舍去与教学内容无关部分,简化地图,突出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在地理教学中,多制作复合投影片、抽拉投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地理成因。借助录像能突破时空限制,直观表现地理特征,揭示地理成因,帮助学生掌握教材重点,顺利地解决教材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