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区之一,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山西吉县是黄土高原生态区的缩影,吉县的生态移民在迁移成因类型、安置模式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因此以吉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移民县域区划研究,以土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的结果为基础;通过叠加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地域分异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为区划原则;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研、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生态移民区划.将区划体系分为移民迁入区、移民过渡区、潜在迁出区、重点迁出区4类.研究结论可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移民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土地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重庆市土地的生态特点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土地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土地进行了生态区划,将土地划分成四大生态区:丘陵平坝农业生态环境区、中低山林牧业生态环境区、库区生态环境区和城市生态环境区,以便因地制宜地对各区土地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京张区域生态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生态联系的京张区域整合是首都圈区域整合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由于京张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从而决定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价值观不同,即京张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价值观的矛盾;生态补偿机制的不完善;生态价值难以量化;生态掠夺导致的社会道德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全新的新型的政府机构;其次是引入第三方监督体制;第三是京张放弃分歧,强化合作意识;第四是完善补偿机制,为京张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勤荒漠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勤属于典型荒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以造林为主防沙治沙,然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民勤的荒漠化形式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荒漠生态对策。以民勤荒漠区为例对荒漠生态区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上与综合自然区划相衔接,下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增加了生态设计的内容,区划出了人为活动的区域、范围和干预的强度,因此更具体化、更具实际操作性。提出了一些荒漠生态区划方面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以节水和保护水资源为中心和以封育保护为主的荒漠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5.
任以胜  陆林  虞虎  朱道才 《地理学报》2020,75(8):1667-1679
流域生态补偿是中国跨区域生态治理和自然区域保护的一项重要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涉及区域利益主体权益差异与协调、区域生态协同发展和合作模式构建等方面,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学研究命题。本文将制度粘性引入到尺度政治理论中,剖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体的博弈行为,探究不同政府主体的博弈特征和博弈机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不同层级政府主体经历了竞争博弈、合作博弈和竞合博弈3个阶段,构建政府利益共同体能够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建设,中央政府的“适度介入”是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从“垂直”模式向“垂直—水平”模式的变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制度粘性,政府主体利用政策革新和社会参与等制度约束稀释制度粘性,重塑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尺度转换是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机制,政府主体通过重新分配权力和资本、嵌入非正式约束塑造流域生态补偿话语体系,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由“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结构模式的转变。研究结果能够为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为合理评价和指导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陈雯  段学军  陈江龙  许刚 《地理学报》2004,59(Z1):53-58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特征,将某一区域划分不同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子区域,是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对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类型、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经济开发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判定为基础的矩阵分类方法,并将空间的开发功能区分为适宜开发区、有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灰色弹性区等5大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通市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区划研究,以此作为岸线开发和调整方向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对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评价因素,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对龙岩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敏感区、不敏感区和很不敏感区5个不同类型区域,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建议,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龙岩市土地利用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面积共占全市的的53.56%,说明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较高,应对全市作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温带东部生态地理区划的土壤指标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晔  吴绍洪  郑度  戴尔阜 《地理学报》2008,63(11):1169-1178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我国区域系统研究定量化、系统化、动态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为深入探讨其土壤指标体系建设问题, 以《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壤资料中的剖面点数据为 基础,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中温带东部地区为例, 探讨适合进行中 温带东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土壤指标; 在此基础上对代表中温带东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土壤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A 层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 值、 粘粒含量和土壤容重等5 项指标在中温带东部的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作为土壤指标较为合适; 运用回归克里格方法, 得到5 项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库; 与区划中土壤类型和单项土壤区划相比, 简洁量化的土壤指标更适宜系统的表述中温带东部的生态地理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划和类型是地貌学研究的两大核心内容。中国地貌区划已有诸多划分方案,比较而言,各种方案存在遴选指标不一、确定等级较少、反映特征各异、划分结果不同、成图尺度较小等不足。应中国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专项任务的需求,对较大尺度、多级地貌区划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中国地貌区划的理论,包括板块构造与地貌圈特征、地貌形态与内外营力体系、地貌形态的类型组合与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提出的中国地貌二级区划的新方案,归纳了全国多级地貌区划分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了"大地构造控制下的地势阶梯特征—>区域宏观形态类型组合—>内外营力及基本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内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微地貌形态组合"的五级地貌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五级地貌区划体系的命名规则和编码方式,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地貌区划单元精确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全国1∶25万尺度五级地貌区的划分,包括6个一级大区、36个二级地区、136个三级区、331个四级亚区、1500多个五级小区,并建立了全国地貌区划数据库。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地貌学的发展、基于地貌区划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景观区划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我国台湾地区6个国家公园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景观特点及功能区,重点介绍了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历史遗亦区等功能区的区划建设。台湾地区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1)通过立法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职能;(2)实施各种生态保护策略,加强对国家公园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浆的保护;(3)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与解说宣传系统,加强对游客安全的管理;(4)严格限制游乐区的发展,加强对游憩设施建设工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湖泊营养物水平和富营养化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分异特征,开展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研究,是实现湖泊分区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云贵高原亚热带湿润区为案例区,通过遥感反演得到研究区域湖泊水体的叶绿素a(Chl-a)、总氮(TP)和总磷(TN)含量,从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3 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域 DEM数据划分小流域,将各指标因子投影到小流域;在小流域尺度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各指标分别对 Chl-a/P 与Chl-a/N 的作用,计算两种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对小流域尺度上两种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共同进行聚类,形成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结果。研究发现:①通过遥感反演模型可以将少数呈点状分布的监测数据推演到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限的野外监测数据量难以支撑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不足;②通过构建各指标因子分别与湖泊水体中Chl-a/P、Chl-a/N 的定量关系,实现了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中湖泊水体微观指标与湖泊流域宏观指标的有机结合;③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进行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保证了分区结果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评价分值上的接近性;④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将云贵高原亚热带湿润区分为4 个区:北云南高原湖区、滇南河谷山原湖区、桂西-滇东-黔南岩溶湖区、贵州高原东北部湖区。本文提出的基于双约束空间聚类的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方法也可以作为其它地区乃至国家尺度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检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种间关系,以期分析各物种在沙垄不同地貌部位的变化异同及种群稳定性。结果表明:①灌草两层共435个种对中,联结程度达到显著的种对较少;极显著的有15种对,显著的有22种对,其余398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②按组间联系及种间的正负关联性,将30个主要优势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灌木层植物可分为3个种组:Ⅰ.白梭梭、沙拐枣;Ⅱ.蛇麻黄;Ⅲ.绢蒿;草本层分为两个种组:Ⅰ.苔草、尖喙牻牛儿苗、条叶庭芥、角果藜;Ⅱ.对节刺、沙生千里光、东方旱麦草;并提出各生态种组物种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平泉县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技术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应用于县级区划实践。结论如下:1)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后者以调控和规范区域开发行为为主要功能,作用范围更广且作用力更强。2)建立主体功能区划的5个约束性指标,即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提出"反规划"的区划方法和技术路线,即按照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顺序进行主体功能区划。3)首次对平泉县进行两区划的同步编制,将全县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7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进行4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形地貌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地区1:250 000TM遥感影像图为基础,考虑到本区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以及微地貌的特殊性,结合其坡度形态及海拔高度,采用成因类型-成因形态-物质形态-坡度形态-微地貌形态的方法进行地貌类型划分研究。采用地势起伏度分级、野外查证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地貌划分成果,结果表明本次地形地貌划分研究较好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7.
当代俄罗斯经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是世界最早研究经济区并进行经济区划实践的国家。在当代俄罗斯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其经济区划具有新的背景、结构和原则。随着俄罗斯集权化的巩固和联邦化的发展,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生产力,改善联邦各主体原有的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使不同水平的区域综合发展,并表现其鲜明的市场专业化水平,进行科学的经济区划是俄罗斯经济地理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经济区划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提出了其区域发展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组合特征和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结合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并以此为据提出了我国矿业及相关产业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9.
北极航线经济腹地范围和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极航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商业价值,从小的范围来说,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对海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从大的范围来说,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背景下,首先根据过去各种腹地的类型和定义提出了北极航线经济腹地的概念并阐明了北极航线经济腹地划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以往文献对腹地划分问题的研究方法及北极航线腹地划分问题的特殊性,并基于断裂点概念模型和场强模型对北极航线经济腹地范围和等级做出具体划分。最后,根据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动态分析了腹地的演化趋势,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成果能够对中国的北极航线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1 Introduction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NKEFA),which refer to regions undertaking water conservation,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windbreak and sand-fixation,and biodiversity maintenance,are associated with national or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need to restrict extensive industrialization or urbanization.In 2010,the China's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National Major Function Zone Planning,which drew out 25NKEFA in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 according to two aspects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the ecologic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