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在整理、分析云南大理至瑞丽拟建铁路沿线及其邻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人的资料,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地温场与岩浆活动、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中高温温泉(中高地温场)的空间分布与地表岩浆岩的出露、地表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分布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综合研究后认为,该区的中高温温泉可归结为岩浆热源型、断裂深循环型和岩浆热源叠加断裂深循环作用型3种基本成因类型。同时还发现,该区的温泉分布与区域地震活动空间上也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据此将区内划分为4个地震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表温泉分布所反映出的地温场特征对本区的工程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春景  吴中海 《地质通报》2012,31(203):326-336
在整理、分析云南大理至瑞丽拟建铁路沿线及其邻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人的资料,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地温场与岩浆活动、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中高温温泉(中高地温场)的空间分布与地表岩浆岩的出露、地表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分布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综合研究后认为,该区的中高温温泉可归结为岩浆热源型、断裂深循环型和岩浆热源叠加断裂深循环作用型3种基本成因类型。同时还发现,该区的温泉分布与区域地震活动空间上也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据此将区内划分为4个地震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表温泉分布所反映出的地温场特征对本区的工程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铀矿田位于广东仁化县,是中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硬岩型铀矿田。铀矿田内发育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构造和北东东向棉花坑断裂及北西西向油洞断裂。棉花坑断裂、油洞断裂与铀成矿的关系涉及到矿田控矿构造格局构建和进一步找矿预测等关键问题。通过精细野外地质调查,重点研究棉花坑断裂、油洞断裂与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断裂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断裂构造发育的特点和相互配套关系,取得如下认识:棉花坑断裂为脆性断裂破碎带,以未胶结的含有磨圆的花岗岩角砾的构造角砾岩和断层泥为特征,线性构造和负地貌特征明显,属于成矿后压扭性断裂,断错铀矿体和铀矿化带,但位移不大;油洞断裂为脆性破碎带,具有线性构造和负地貌特征,为北北西(近南北)向控矿构造的伴生张扭性断裂,并局部被其后的基性岩脉充填,它不是高级序控矿断裂,仅仅起局部含矿构造作用;油洞断裂带附近的韧性变形不是油洞断裂的连续韧性变形带,而是油洞岩体内小规模、零星不规则、多方向韧性变形的一部分;基于含矿构造呈北北西(近南北)向的展布特征,矿田内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不是沿着棉花坑断裂或油洞断裂的方向,而是沿着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构造及现有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深部,在现有矿带间空白区的深部也很可能存在隐伏矿带。   相似文献   

4.
<正>1区域地质背景砂西银铅锌矿床位于四川省巴塘县措拉乡辖区内,地处西南三江北段的义敦岛弧褶皱带主孤带中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十分发育,总体构造线呈近SN向展布,次向NW向、NE向和近NW向。顺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石强劈理化。主要断裂构造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区域性的德格—乡城、得来—定曲等深大断裂为分区断裂,控制着区内的地层、岩浆岩及矿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夹皮沟金矿受夹皮沟断裂的一系列次级脆性构造控制,按构造性质可划分为NW向、NE—NEE向、近SN向3种控矿构造类型。其中NW向构造显示左行剪切特征,NE—NEE向构造显示右行剪切特征,近SN向构造显示压性特征。经研究提出区内控矿断裂的形成与中生代敦化一密山断裂大规模左行平移有关;NE向敦化一密山断裂与次级平行分布的两江断裂左行平移,使早期形成的夹皮沟压性断裂显示左行压扭特征,诱导应力场派生出一系列NW向、NE—NEE向的剪切断裂,以及近SN向的压性断裂。这3组断裂成为本区员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6.
江西铅山县徐源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已发现的铀矿化点和放射性伽玛异常均沿一组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呈带状展布,显示了本区铀矿与断裂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这北北西向断裂带既是铀矿化的控矿、导矿构造,又是直接的含矿构造。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新疆沙湾县南山温泉的热源通道、入渗通道,讨论其成因机理和开发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出露温度为31.7-50.6℃,以深部区域酸性岩体为热源,以斯勒格达坂张扭性断裂和张性导水断裂为导热、导水通道,多条断裂(裂隙)带控制着沙湾县基底构造及地热资源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物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分析温泉县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藏东地区新生代构造体系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构造和微构造分析表明,新生代藏东地区构造应力场自印支燕山期的NE-SW向挤压向喜马拉雅山期的NNE-SSW向压扭性转变,表现在:(1)沿昌都地块两侧及古生代一中生代形成的深大断裂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右旋走滑活动,伴重型较强的碎裂岩化、拉伸线埂和剑鞘褶皱等,沿主断裂两侧叠加一系列NW、NNW及NE向雁行式排列的褶皱和张扭性断裂;(2)在区域上,沿大规模右旋走滑断裂两侧形成一系列雁行式排列的第三系走滑拉分盆地;(3)新生代岩浆活动沿走滑断裂两侧的张扭性次级断裂有规律分布,新生代构造体制的转变造成大规模成矿流体与富集,使新生代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成矿时期,而北澜沧江,妥坝、温泉断裂带及车所乡断裂带北段是该期矿产最有利的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9.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断裂构造。其中NWW向断裂与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规模较大,为郯庐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派生构造,前者为右行扭压断裂,后者为左行扭张断裂;二者控制了矿床(点)的区域分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NW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张郢矿区,为NW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受扭张性应力作用,使张八岭群片理构造发生活化,形成顺层滑动破碎带;NNE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瓦屋刘矿区,为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在扭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破碎带。NW向断裂及NNE向断裂均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张八岭隆起区内重要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使矿体在平面上具有平行斜列,近等距性分布特征,垂向上具有南西向侧伏,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在对张八岭隆起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控矿规律,建立了张八岭隆起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1区域地质特征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矿区区域构造位置在华北地台北缘构造带[1]。华北地台北缘从北往南可划分为兴蒙褶皱带,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带三个构造带,本区属于兴蒙褶皱带南带的白云鄂博新元古褶皱带。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及新生界第四系。矿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多组。华力西晚期近东西向的剪切断裂带,到燕山期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转换成张扭性断裂带,形成了有利的成矿空间。岩浆岩分布矿床北部、西部和南  相似文献   

11.
论内蒙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区旋转构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旋转构造体系”在本区铜、锡的成矿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控制着地层、岩脉、构造与矿脉的分布及产出.区内主要构造格架的特征表现为:在海西期构造的基础上,燕山期发生旋转,即在F1、F2等NE向压扭性左行断裂构造夹持的地块因剪切作用而发生整体顺时针的旋转;形成的配套构造包括呈羽状排布与同步剪切的近SN向的F3、F4、F5、F6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矿脉主要充填于该组中);同时造成矿区内地层、岩脉的走向与区域上的走向的极不协调.  相似文献   

12.
断裂和火山机构是虎形山金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成矿因素。赛阳关火山活动晚期第二次侵入活动为该区金铅锌成矿提供了矿源及热液流体。矿床定位于东乡—广丰深断裂带次级NNE向、NE向及NW向张性、张扭性断裂和破碎蚀变带内(控矿构造),再次级近SN向断裂,为本区成矿构造(容矿构造)。该认识更全面把握构造对虎形山金铅锌矿成矿控制作用,可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燕山北部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形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是燕山北部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该构造带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续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该构造带以韧脆性-脆性断裂变形为主,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一系列同方向的高角度压性-压扭性逆冲断裂。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仍有一定的继承性活动,以张扭性-扭性断裂活动为主。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对金矿化分布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空间上,该构造带控制了张家口-隆化-阜新金矿带及其中5个金矿化集中区的展布;在时间上,该构造带不同类型的形变伴有不同类型的金矿化。该构造带与NE向、NW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新研究了二道甸子金矿区的控矿构造,认为控制金矿的二道甸子帚状构造的3条弧形构造带具有3个活动时期:即NWW向右旋压扭性断裂活动时期、张扭性帚状构造活动期和压扭性帚状构造活动期,而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对金矿均有不同的控制作用,金矿化主要受张扭性帚状构造活动期的控制。矿体总体展布受早期压扭性断裂的限制,而单个矿体则受张扭性帚状构造制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康定群、区域构造和绿岩带的特征讨论了与金矿化的关系。指出康定群为康定-攀枝花地区主要含金岩系;由泸定-孔玉一带72条断裂带痕金分析结果表明,北北东和北北西向压性、压扭性断裂为含金断裂;康定瓦斯沟-孔玉地区遥感图象中所显示出的近20个环形构造,在其边部和内部常有金矿形成;康滇地轴中段西部绿岩带中各类岩石的含金量普遍较高,可为金矿化提供充足的矿质。文中依据各类金矿床(点)分布特征,将区内金矿化划为康定-泸定等四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16.
鲁西隆起北缘帚状构造的厘定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构造系统。其形成及演化受控于与其相毗邻的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是沂沭断裂带在燕山晚期发生北北东向左行扭动所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8.
试论西藏活动构造带及其对地震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西藏地区分布有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活动构造带。本区地震绝大部分属于浅源地震。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复发周期短的特点。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活动构造带的边界断裂附近。但在边界断裂转折或交叉部位,震中分布的密度最大,震级较小;而边界断裂的其它部位,一般密度小,震级大。地震断裂带的力学性质主要与其走向有关。北西向为右旋走滑断裂,北东向为左旋走滑性质;近南北向为张性正断层性质。本区控震构造应是活动构造带,发震构造应是活动构造带中的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区的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马脑壳金矿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重点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即不同级序断裂对金矿的控制、NWW向韧脆性扭压性断裂及NIVE-NE向张扭性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断裂性质转化及复合叠加对金矿的控制、控制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指出本区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物质多期活化—迁移—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雪峰古陆"西缘.汞矿带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华夏、新华夏构造控制.各矿田大多分布在北东、北北东向之大背斜轴部或近轴部,并受背斜上的纵向张断裂或压扭性断裂控制.矿田中的矿床往往同时受与北东、北北东向纵向张性(或压扭性)断裂斜交的一组北东东-东西向张扭性断裂控制.矿床多位于相交的二组构造之北东象限"锐角区".矿体常沿北西西、北西向次级断裂和褶皱产出,少数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分布.华夏、新华夏系二、三级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