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下安全事关国家核心安全和利益。对海战场作战态势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描述,根据我水下兵力遂行作战任务面临日趋复杂的安全威胁,分析了水下作战体系设计的必要性。在作战需求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水下作战体系设计的常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体系构建方案。通过分析海战场水下作战态势的实时、动态特性及其对水下作战指挥、决策的重要影响,探讨了常规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借鉴海战场态势时变动态生成概念,设计仿真实验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给出了基于海战场态势时变动态生成的水下作战体系设计与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下无人集群的作战运用与相关技术研究方兴未艾,水下无人集群协同态势生成是水下无人集群作战的基础,是水下无人集群协同决策和协同打击的重要前提。此外,水下无人集群作战效果的评估也需要通过对战场态势的再认知来评价。从水下无人集群的作战使用出发梳理了水下无人集群态势生成的需求,分析了在态势生成过程中态势要素表示、目标识别、态势推理以及群体认知等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技术路线和实现路径,为后续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清晰有效表达不同尺度下的点状应急态势符号,使其能够适应尺度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和Voronoi算法的点选取模型,通过核密度分析、建立Voronoi图的方法对同类点进行选取。实验表明,该模型有效保持了应急态势符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信息,解决了因比例尺缩小而导致的压盖、重叠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大数据量下符号选取的计算难度,提高了选取效率,保证了应急态势图的清晰易读性。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依托三维虚拟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引入新的图层技术理念,构建水声环境通用决策保障图(underwater acoustics environment common operation picture,UAE-COP),为实现相关显示要素的便捷、有效管理以及各类专题信息的快速提取,从而提高决策者对水下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经过检验,在构建的通用水声环境决策保障图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水下环境的要素查询、要素预报、特征参数分析、传播损失分析、基于外部环境的水声装备探测效能分析、辅助决策等操作以及外部环境态势的可视化显示,为海上作业平台提供水下环境态势专题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5.
潜艇在作战过程中遭受战场损伤,会对潜艇的作战效能造成不良影响。正确处置战场损伤,迅速恢复作战效能,对于潜艇有效履行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损抢修讲究的是在最短时间完成抢修工作、恢复装备运行,利用贝叶斯网络具有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可以有效明确战损抢修优先权,弥补潜艇战损抢修决策不一致所带来的时间损失。主要是将潜艇上的系统设备按照相互影响关系进行网络连接,构建潜艇装备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计算各系统设备遭受破坏时对潜艇作战态势下的影响程度,确定该系统设备的战损抢修优先权。由此可以编排出各类应急处置行动的先后顺序,提高战损抢修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武器装备的逐渐智能化和信息化,武器系统的水下预置已经成为了未来水下无人作战体系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封锁作战为背景,用水下预置反舰导弹构建多层防御阵线封锁战略航道,对敌实施打击。利用排队论相关理论研究了水下预置反舰导弹对来袭舰船编队总的命中概率并建立了其线形部署优化模型。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优化结果的其他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找出在总命中概率最大时最佳的部署层数和各层部署数量,可为水下预置反舰导弹的部署决策提供一定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斗导航卫星运行状态及北斗用户实时定位信息可视化表达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可服务于海洋活动的天地一体北斗导航态势表达系统,系统采用态势数据获取层、处理层、表达层与应用层的4层体系结构,集态势信息接入、集成融合、可视化表达、标绘、辅助分析与推演、信息共享与发布等于一体,采用天地一体的多维信息要素的可视化场景组织方法与基于GPU的海量定位用户数据表达技术,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有机融合与海量定位数据的动态表达,可为渔业管理、海事救援等海洋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兵棋推演是进行战争预实践的一种方式,海战兵棋推演系统在海上合同作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海上合同兵力模拟对抗与分析,深入探讨了体系化作战背景下海上合同作战的特点,研究了海上合同作战中潜艇兵力的重要作用和基本运用方法.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海战兵棋在合同作战层次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声波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海水介质中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水下声传播建模理论成为水下作战环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现代声纳的设计和使用以及水面、水下作战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从水声传播建模理论的七个主要方面综述了声传播建模理论的发展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并行计算在水声传播建模理论方面的应用现状,指出建立快速准确并与实际海洋环境条件相吻合的三维声场模型,并研究基于硬件平台的并行算法是未来水声传播建模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莫军  李博  万峻 《海洋通报》2011,30(3):272-276
海洋跃层的快速估计对于环境的态势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跃层估计的精度和估计所用时间是两个主要评估要素.基于实测的温度、密度和LEVITUS数据库中的温度、密度进行融合来对跃层进行快速估计,可通过实测数据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然后利用修正后的数据对跃层进行快速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度地缩短跃层估计的时间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航环境是决定船舶北极航行安全的关键因素。针对北极地区通航环境的复杂性与危险性,对北极地区整体通航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通航环境评估模型,进一步实现了模型的验证。其中,水文环境、助航及信息情报环境对北极地区安全通航影响最大。该研究为北极地区航行安全以及航线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应对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和提高海洋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文章以辽宁为例,在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分析海洋环境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建立海洋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陆海联动和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水下目标特性研究的深入和声学探测技术的发展,基于单模态的阵列式信息融合或基于空间信息的分布式信息融合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针对复杂海况导致单一物理场或单一融合层次的系统识别性能提高有限等方面影响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还有所不足,因此,开展基于多模态深度融合模型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可利用模态互补,共享信息而提升识别率。文中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于到达时差法和多模态方法组合的检测方法,初步形成了基于水声环境空间中多模态深度融合模型的识别框架,开展了海洋中典型自然与人为事件的信号分析与特征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基于海底基站的被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同步记录和由位置等组成的时间序列标记声、磁和压数据,可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识别。本研究可满足未来海洋观测对高性能水下目标探测、定位和跟踪系统的迫切需要,为海洋安全监管、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底管道出露悬空环境风险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主要方式,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海上油气田的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先以海底管道出露悬空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分析出海洋环境中各项基本事件,构建针对海洋环境的海底管道故障树模型;再以灰色模糊识别为理论基础,量化对海底管道安全有影响的海洋环境因素,并以层次分析法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分级赋权,确定评价指标范围和权重,进而构建海洋环境条件的海底管道风险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平湖油气田海底管道4个区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避免了将整段管道一同评价导致的信息均等化,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等级高的区段的情况;评价结果与管道2014~2016年现场检测数据对比,两者均显示P2分区中海底管道的风险等级较高,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张韧  洪梅 《海洋通报》2018,(2):121-12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的群发性、难以预见性和灾害链效应日显突出,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开展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针对海洋灾害评估中的不确定问题,本文首先基于风险理论剖析了海洋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构建了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针对不确定性灾害评估的风险贝叶斯网络,进而基于主客观定权,构建了加权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开展评估研究。实验表明,该评估模型有效实现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海洋灾害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的群发性、难以预见性和灾害链效应日显突出,带来的损失逐年上升,开展海洋灾害评估对于海洋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基于风险理论剖析了海洋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构建了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了处理不确定性灾害评估的风险贝叶斯网络,进而基于主客观定权,构建了加权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开展评估研究。实验表明,该评估模型实现了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The identification of variations i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Improvement and servicing of offshore platform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ith constant changing,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real behavior of these structures to prevent possible failure.In this work,empir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of jacket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A test on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is accomplished to acquire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e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jacket structure is also performed.Then,based on the control theory using developed reduction system,the matrices of the platform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updated.The current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prepar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o be more adaptable to the empirical model.Calibrated results with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this paper are very close to those of the actual model and also this technique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calculations and expenses.The research clearly confirms that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fixed marine structures should be designed and assessed considering the calibrat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 safety of thes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
孙显彬  郑轶  于非 《海洋科学》2019,43(1):95-100
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数据驱动建模及科学计算技术,研究浅海超低频声源目标激发共存地震波的复合声场中超低频声波传播特性和数据驱动建模的水下目标深度识别等关键技术,并论证了技术实现方案及路径。结果表明:以复合矢量水听器、地震波监测仪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为指导研究前海超低频声源目标可以克服传统声场建模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浅海超低频声源目标探测及改善海洋水下声学监测手段。在提高声呐探测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精度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周边海域为浅海的我国海防具有实战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海洋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本文首先基于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再以山东省为例,充分融合专家经验知识与客观数据,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评价了2013—2019年山东省近海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各评价指标间关系及其对近海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近海生态环境状况保持一般状态,海洋环境质量与海洋生态灾害类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有效评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结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文  吴霓  章柳立  陈绵润 《海洋通报》2020,39(3):291-299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过去十余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而蓬勃发展,大有乘势崛起,赶超其他清洁能源的势头。相比陆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其开发实施以及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的累积影响还尚不明确。本文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海上风电工程对鸟类、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海上风电环境影响研究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将科学研究与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紧密结合,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等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